高校校企合作共育体育专业人才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7-11-27 13:45陶李军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共育校企体育

李 海,陶李军

高校校企合作共育体育专业人才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李 海,陶李军

通过对体育专业校企合作共育人才培养现状分析,阐述校企合作共育存在的问题:指出校企共育过程中企业和学校的出发点不同,需要建立有效的长效机制;校企合作共育需要提高“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不能过于注重形式,会导致校企合作的可持续性差。由此提出了建立体育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措施 :在校企合作共育过程中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 ;加快合作共育,促进学校、企业、学生等方面多赢的局面;加大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力度,加快体育教学体制改革步伐。 关键词:校企合作共育;体育专业;现状 Abstract: 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starting point of enterprises and schools in the process of school-enterprise co-education is different, so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n effective long-term mechanism.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the process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cannot pay too much attention to the form, which will lead to a poor sustainability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establishment of long-term mechanism for cultivating talented person i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 the government needs to play a leading role in the process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co-education; speed up the cooperation and promote the win-win situation of schools, enterprises and students; increase the reform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speed up the pace of reform of physical education system. Key words: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professional sports; status

校企合作一词在中国使用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虽然在中国已经历三十余年的完善与发展,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校企合作仍存在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方面,校企合作的观念落后、合作模式单一。另一方面校企合作要形成企业与学校互惠共赢的共同体,还需要形成共同的长远目标,以支撑校企合作的过程、模式和运行机制,确保预期的合作成效。体育专业在校企合作方面共育专业人才也同样需要获得双方互赢的局面,这方面的资料较少,发现的问题也较多,在这里提出相应的一些建议和措施以供借鉴和研究

1 高校体育专业校企合作共育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目前高校由于国家政策导向和自身的发展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创新,在校企合作共育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也作了大量的尝试和研究性探索。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在校企合作共育人才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

在学校方面:校企共育体育专业人才方面仍存在一些与学校的长远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和矛盾。首先是观念和政策方面的问题。高校和企业对校企共育体育专业人才的认识尚未达成统一,还没有到达从全局出发思考问题的理性阶段。其次高校对于如何满足企业长远发展缺乏系统的考虑,经常是是为了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和毕业实习才去寻求企业合作,对企业参与高校教学统筹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缺乏足够重视。在企业方面:从自身发展角度考虑问题,企业没有真正意识到校企共育也是企业本身发展的需要和必由之路,因而容易产生短期行为和重于形式不注重实质,学生到体育行业、体育产品研发和推广的企业中实习,一方面做为廉价劳动力,不能同工同酬,另一方面没有足够的重视此类人才的发展潜力,给予发展的空间。学校也往往只看重在校企合作中所获得的表层利益,没有确立长远的人才培养目标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共育机制。这是高校与企业合作中出现的主要矛盾之一。最后是资金和技术方面的问题。体育院校和企业为了达到校企双方合作的可持续发展,共同进行体育赛事,竞赛设备的研发是一条良策,但是资金不足、条件匮乏、科研成果无法实施等因素制约了以项目合作来带动校企共育的全面开展。还有很多内在和外在的环境因素也都存在相应的问题

2 校企合作共育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和学校的出发点不同,需要建立有效的长效机制

大部分高校进行校企合作的出发点是为了教学质量的评估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由此来获得学校不具备的实习与实训条件增强教学中实训的教学效果,以此来提高在校学生职业技能与就业能力。企业方面的出发点是人才储备和企业的长效机制,通过校企合作吸收一批优秀的学生作为自己的员工,提高企业自身的形象,解决专业型人才紧缺的问题,从而降低企业用工的成本和人才储备的成本,这导致了企业的目光最终停留在经济利益的获取上。由于企业和学校没有形成统一的契合点,没有建立有效的共融机制,所以合作基础相对薄弱,层次相对较低很多流于形式。很多的体育专业学生被企业视为廉价劳动力,专职的教练和兼职的教练区别很大,除了在报酬上区别外,管理上趋于忽视,学生也没有归属感,因此违背了学校进行校企合作的初衷。另一方面,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提供选择的岗位余地也不大,很多企业将实习的学生安排在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简单重复性的工作岗位上,在实习过程中交换岗位的机会也较少,不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不同的岗位技能,全面的了解企业的运作过程和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这些都影响学生对企业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无法对自已的专业和未来的的发展前景作出明确的定位。这些都会给三方产生很多不良影响。

2.2 校企合作共育需要提高“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目前高校“双师型”教师比以往有明显增多,但很多名不副实,真正在企业中真正具备较高学术水平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首先这种不足严重影响了高校的教学质量水平和学生的创新力以及可持续发展性;其次面 “双师型”师资队伍的缺乏也影响了学校与企业开展的产学研方面的合作,没有发挥高校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解决科技研发的环节。虽然近年来这个问题引起了高校的高度重视,加大了教师深入企业挂职的进程,但由于教师正常教学管理秩序、课时分配、企业参与等矛盾,教师实际挂职的情况跟企业需求还存在较大的供需不足。同时学校也也应采取多种措施促进校企合作的进程,体育教师可以脱产,半脱产的形式进行挂职和参与体育企业的科研项目,为更有利于校内“双师型’体育教师骨干,学术带头人,专业带头人的发展,多方邀请和聘请企业的专家企业领导来校参与学校教学管理和一些课程的设立研发,合作的形式多样,做到双方互赢互利。

2.3 过于注重形式,具有偶发性,可持续性差

现在很多体育企业定点、订单在高校培养体育人才或企业员工,国内相关的个案有2014年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与广州弘扬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签约,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条件。还有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高尔夫学院“校外实习实训教学基地”在昆明万达高尔夫有限公司挂牌等,这些都是由企业提供奖学金、和助学金等,学校根据企业的用人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但存在企业对教学过程的参与不够深入,对人才培养质量的监管不到位,整个教育教学仍旧是以学校为主体。而且教学内容针对性很强,知识面教窄,有时限制了学生的专业发展空间,企业的经营状况与学生的就业息息相关,企业的经营状况良好能保证学生的正常就业,反之学生的就业就成为了问题,因此学生也存在游离不定的态度,使得企业人才的储备具有较高的偶发性,使得此类培养的可持续性比较差。

3 建立体育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措施

3.1 校企合作共育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专业的校企合作还处在民间的自发状态,尽管国家已制定了相关政策来推动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共育,但没有真正的扶持政策与法律保障措施,校企合作的体育产品研发、体育赛事的联办、体育专业技能的培训虽然说开展得有声有色,形式各异,但在人才共育方面,始终呈现着学校主动,企业被动甚至不动的尴尬局面,企业缺乏人才共育的内在动力。因此,国家应尽快制定和出台相关法律,利用法律约束力和制约手段来提高校企合作人才共育的自觉性,协调好学校、企业、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参与校企合作人才共育的企业给予政策方面的优惠,比如税收、资金以及相应的扶持政策,从而提高体育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让企业主动参与到体育院校的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来,在确立体育市场需求、人才培养规格、知识技能结构、教学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成绩评定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3.2 加快合作共育,促进学校、企业、学生等方面多赢的局面

体育专业校企共育其实也是学校、企业、学生都将受益的一项举措,我们要转变观念,较快合作共育的进程。校企共育过程中,学校不仅为企业解决了比如俱乐部教练、管理人员人才储备的问题,还减少了体育企业的用人成本,提升了企业自身的专业性,培养了潜在的资源,还能借助高校的科研力水平解决自身科技创新的问题。特别是体育产品的开发、研制、改造器械和设备等。所以企业要积极主动的介入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教学过程的管理中去,参与到体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来,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轮换岗的机会,为高校教师提供挂职为企业培训人才的机会。

体育专业学生实习期间担任一定的岗位,比如在俱乐部带操,在俱乐部轮岗做管理、培训,在体育赛事中做裁判工作,在企业中做社会体育、健身指导培训等,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生都会要求一定的报酬,甚至期望同工同酬,同时也希望在不同岗位上有培训和学习的机会。而企业出于管理、培训成本和经济效益等因素必然存在矛盾,校企合作达不到最佳效果。因此学校要起到良好的协调沟通作用,除了为学生争取必要的权利和利益外,要让学生本身转变观念,淡化经济观念,找准定位,适当降低工资要求从而达到最佳培养效果和多赢的局面。

3.3 加大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力度,加快体育教学体制改革步伐

学校在实施的过程中应设立相应的校企合作共育的教育教学指导部门并给予政策上的有利支持,在资金上也应给予保障。进行体育专业方向指导调研,要在确定培养培训规模,开发、设计、实施的培养方案上起宏观调控的作用。

体育院校自身在校企合作人才共育过程中应加快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步伐,保持较大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实行长效机制,完善学分制。鼓励体育专业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根据体育的专业特点开展校企合作,积极主动的探索适合体育专业发展的校企合作共育道路,本着“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中心”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与相关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结合企业实际,调整课程体系,让企业共同参与教材的开发,参与课堂的教学,真正做到根据市场需求设专业,根据企业的需求来进行设计教学实践活动,从而达到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相适应,学校与企业零距离接轨,真正把校企合作人才共育做好,并建立校企合作共育的长效机制。

[1] 彭光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83-84.

[2] 王磊.高校工学交替、订单与校企合作的社会服务模式研究[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3):80-83.

[3] 刘静,田学志.以职业能力需求为基础的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1,(14).

[4] 申文缙.基于校企合作的德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研究[J].出国与就业,2011,(14)

[5] 宋超先,韩敏.高校“校中厂”产教结合的实践研究[J].成人教育,2012,(6):44-45.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of Co - education of Sports Personnel in University with Enterprises

Li Hai ,Tao Lijun

湖南省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5】291)

李海 (1972-) ,男,湖南岳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湖南理工学院公共体育艺术部, 湖南 岳阳 414006 Public Sports and Art Department of Hu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Art , Yueyang 414006, Hunan, China.

G807

A

1005-0256(2017)02-0040-2

10.3969/ j.issn.1005-0256.2017.02.016

猜你喜欢
共育校企体育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