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校体育课程内容相互衔接的瓶颈与问题管窥①

2017-11-27 23:23罗利张文杰蒋达全张庭华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12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体育教师教学内容

罗利张文杰蒋达全张庭华*

(1.海南师范大学 海南海口 571158;2.永川区何埂初中 重庆 402100)

我国学校体育课程内容相互衔接的瓶颈与问题管窥①

罗利1张文杰1蒋达全2张庭华1*

(1.海南师范大学 海南海口 571158;2.永川区何埂初中 重庆 402100)

学校体育课各个阶段的课程内容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又是相互有衔接的整体。现我国出现了学校各个阶段体育课程内容衔接不当的问题,出现了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现象,使得各个阶段的体育教学重复、脱节,以至于体育教学出现了不尽人意的教学效果。该文以我国学校体育课程内容为研究支点,对其内容衔接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比较与分析,提出了在新课标目标的指导下,应该精选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内容的非阶梯性和内在逻辑性,建构规范、合理、科学的教育课程体系。

学校体育课程 内容衔接 问题

就以2016年海南省中学生体制调教课为例,在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中,有73.1%的教师选择了球类项目,15.4%的教师选择了田径项目,7.4%的教师选择了操类,3.8%的教师选择了武术,其中篮球占46.2%、足球占19.2%,排球占7.7%。教师在选择教材时主要集中在球类项目,且教学内容出现了没有递进的重复现象。初一老师在教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高三的老师也在教相同的内容;初中老师在讲足球脚内侧踢地滚球,高中老师也在讲。同一个区域,初中体育教师和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内容如此雷同、“有默契”,这个现象是巧合还是“心有灵犀”,还是教学内容衔接上出现了问题?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1 瓶颈与问题管窥

1.1 目标设计错乱,致使内容选择迷惘

自《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中小学《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各学段体育教学并未达到一个有效衔接,各学段难以完成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二者课程目标领域衔接不连贯,理念与目标基本相同,缺乏实质性的区别,只是程度上存在差异。当前很多教师存在着目标设计错乱、模糊不清,胡乱选择内容的现象,经常出现:初步、基本、大部分等模糊不清的词语,致使目标设计不准确,无法观察和测量,所以也就直接导致了内容选择迷惘[1]。学校体育教学既要有阶段性,又要有连续性。目标具有统领内容的作用,目标设计错乱,自然也就不能体现目标统领内容的本真含义。

1.2 教师职业倦怠,缺乏合作和思考

根据实地调查了解到,很多学校都要求体育老师以年级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但实际老师们备课的质量不高,只是在囫囵吞枣、应付了事,这实际上就是典型的职业倦怠。一则表现为:教师间也缺乏合作和沟通,你上你的,我上我的,这种“老死不相往来”的现象,当然也就丧失了相互探讨教材传承的空间,学校各个教材之间也无连续性,出现严重的重复性现象。二则表现为:没有系统地研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钻研体育教材教法。所以当前课堂出现了放羊与科学放羊式教学“横行霸道”的现象。

1.3 教材本身固有的顽疾,没有前后链接

重复性是体育学习的重要特征,但重复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要包含递进,没有递进的重复教学是无效的教学。这种递进包含了技术、技能、技巧和技艺的逐步提升过程。笔者研究教育部出版的中小学教材,发现前滚翻、后滚翻、传接球等,从小学到高中,反复排列,没有难度上的变化;小学到大学都学习篮球的接球、运球和投篮,没有重难点的变化。

溯本求源,在于教材的编著者缺乏系统的考量,各个阶段缺乏对教材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认识,任意取舍教材,实施单打一的教学,造成学生知识技能的脱节[2]。没有根据水平目标的变化,没有揣摩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教材本身的缺陷,也严重影响着我国学校体育课程内容的有效衔接问题。

1.4 体育技术技能的形成,本身具有先天的非逻辑性特征

体育教材的排列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顺序型,如后滚翻、前滚翻、立定跳远、蹲踞式跳远、走步式跳远等,这些是先后顺序的方法;另一种是并列式,教材本身之间没有什么逻辑上的固有顺序。例如很多的球类项目之间就存在着这种关系。一个学生可以先学习篮球后学习足球,也可以先学足球后学篮球,因为各个运动项目之间主要呈现的是并列关系,而非逻辑关系。

运动项目的可替代性,为体育课实现模式多元化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教师和学生可以自主和随心所欲地选择学习内容提供了方便之门。也正是因为体育教学内容具有不严密的逻辑性,有些项目不存在先学什么,后学什么的关系,使得体育教师不知道先到底要选择教什么,也就出现了体育教学内容广而泛、粗而浅的现象。

1.5 出于安全问题的考虑,人为地放弃了很多有价值的教材

众所周知,体育课是在学生进行各种运动的过程中进行的。这种独特的教育形式,很容易导致一些意外的伤害事故。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体育课也不能为安全而“折腰”,因为正是这样的运动项目锻炼了学生的思想品质,丰富了学生的锻炼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关键是我们如何面对这些运动项目。我们强调安全,但我们不能回避困难,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去应对。例如:学校给学生购买保险、体育教师强调保护措施,加强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等,采取积极方法应对。

1.6 场地器材的局限,严重地影响了教材内容的选择

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器材不仅存在着配置的数量不足,而且在规格上也一直没有改变,在实际使用中也存在着明显的成人化、竞技化现象。体育场地稀缺,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场地器材的限制,严重地影响了教材内容的选择。学校应该根据各个阶段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购买适合的器材,尽最大可能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锻炼需要。

1.7 对新课程缺乏理解,出现新瓶装旧酒现象

体育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十多年了,有的地方执行得好,但是也有的地方执行力度不够。很多地方在执行新《课标》的时候态度消极,据部分体育教师反映,由于新《课标》未对教学内容、学习评价等方面做出具体的规定,给广大中学体育教师在如何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实施体育教学过程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实施中无从下手、一筹莫展,一时还无法适应。喊的是新课程,但上课仍旧是老套路,我行我素,不能体现不同水平目标的衔接,不能在不同水平目标下科学选择教学内容。

1.8 缺少专门的中小学教材,致使水土不服

我国中小学体育教材内容的设计是否具有合理性,关系到学生在体育课上能否真正掌握与进一步提高技能。我国目前对体育教材各学段协调发展与相互衔接没有统一的要求和规定,使得小学至高中的体育教材表现出教学内容相互脱节或缺乏联系,甚至重复性的教学现象[3]。为了使学生的认知、情感、技能等领域得到全面系统的发展,我国应该建立一套系统的、相互衔接的、针对性强的体育教材内容体系,这对全面实现体育教育各领域的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结语

(1)在新课标目标的指导下,体育教师应该克服职业倦怠,明确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充分考虑教材的逻辑性和内在的联系性,加强教材内容的创新,让学生真正爱上体育,养成终身体育的好习惯。

(2)运动项目的可替代性,为体育课实现模式多元化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提供了理论依据。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新课标的要求,精选体育教材,不但要考虑内容的健身性、科学性和使用性,还要以人为本,切实考虑学生的年龄和心理需求,便于学生形成终身体育习惯。

(3)有关部门多加强一线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使新课程的理念落地生根。

(4)在统筹体育学科特点的基础上,针对每个阶段的特点,编写针对性强的教材。

[1]张庭华.海南省首届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述评[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5(5):85-89.

[2]冯建民.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应有效衔接[J].中国学校体育, 2010(12):55.

[3]沈祖炎,易学善.城市中小学校体育教学衔接问题初探[J].浙江体育科学,1983(2):40-44.

G807.4

A

2095-2813(2017)04(c)-0147-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2.147

罗利(1993—),女,汉,重庆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体育。

张文杰(1979—),男,汉,河南周口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课程与教学论。

蒋达全(1979—),男,汉,重庆人,本科,中级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张庭华(1972—),男,汉,辽宁鞍山人,硕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课程与教学论,E-mial:zhangtinghua66@sina.com。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体育教师教学内容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日本中学家政课中的劳动教育——基于“技术·家庭”课程内容分析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
创新型体育教师的内涵与培养路径研究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幼儿园艺术课程内容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