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体育竞赛制度路径拓展研究

2017-11-27 13:45饶亚莉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体育竞赛大众竞赛

卢 萍,饶亚莉

大众体育竞赛制度路径拓展研究

卢 萍1,饶亚莉2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理论分析法等方法,从大众体育竞赛性质、竞赛项目形式、竞赛方法以及竞赛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拓展研究。旨在探索全民健身背景下,不同项目、不同规模和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大众体育竞赛制度,以期丰富大众体育比赛内容和形式,扩大参赛群体,增加群众体育活动的趣味性与参与性,为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的实现提供多形式大众体育竞赛制度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众体育;竞赛制度;拓展研究 Abstract: This paper use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investigation and interview,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 to expand the research on the nature of sports competition, the form of competition, the method of competition and the management of competition. The purpose is to explore the mass sports competition syste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ational fitness, different projects, different sizes, different regions and different groups, so as to enrich the contents and forms of mass sports competitions, expand the participating groups and increase the interest and participation of mass sports activities, as well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mass sports program. Key words: mass sports; competition system path; development research

1 前言

大众体育亦称“社会体育”、“群众体育”。目的是为了娱乐大众身心,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以及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在社会上广泛开展的体育活动的总称。大众体育被誉为“第二奥林匹克运动”,它与人民的健康、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素质的提高息息相关,因此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自2008年奥运会后,我国每年将8月8日定为全民健身日,此后群众体育蓬勃发展,体育人口逐年增加,大众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大众体育比赛逐渐增多,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大众社团、协会组织也越来越多。在大众体育比赛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如何拓展大众体育竞赛制度,提高大众体育比赛的适应性,丰富比赛内容,增加比赛形式,对于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现,丰富大众体育文化生活具有较好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我国大众体育竞赛制度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体育竞赛制度的概念从竞赛性质,竞赛项目,竞赛方法,竞赛组织管理方式等方面对大众体育竞赛制度进行拓展研究。

2.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理论分析法等方法,运用多学科知识对大众体育竞赛制度拓展进行分析研究。

3 大众体育竞赛制度拓展研究

3.1 大众体育竞赛性质拓展

随着我经济的高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的高度重视,大众体育赛事越来越多,大大丰富了大众的文化生活,提升我国居民的幸福指数。大众体育赛事作为一项基本的惠民工程,一度成为我国政府民生工程的战略计划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大众体育赛事拓展的性质来看:首先需要拓展竞赛项目的娱乐性。娱乐是大众体育的基本属性,同时也是举办大众体育竞赛的根本宗旨。每一种大众体育竞赛都是为群众所想,缓解他们在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压力,达到他们释放自身不满情绪的目的。即让每一位参赛运动员感觉到开心,值得参加。通过对参与者的访谈来看,大众体育竞赛本身的娱乐性和趣味性是他们积极报名参与的主要原因。其次是业余性。大众体育竞赛的组织对象主要面向的人群是普通大众,而非专业运动员,参加者不需要经过专业的体育训练,不需要具备高超的技术,只要有热爱体育的态度即可。第三需要达到参赛目的的健身性。大众体育竞赛在奖金和荣誉面前明显不足竞技体育,主要目的是注重参赛过程中的健身价值和人际交往,旨在引导更多的人在闲暇时间参与到全民健身行列中来,从而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现。

3.2 大众体育竞赛项目形式拓展

大众体育竞赛本身的娱乐性和趣味性是大众积极报名的主要原因,而不同的比赛项目适应不同人群,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技术特长者的特点。田径、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这些竞赛项目简单并且在学校体育教学中都涉及到,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我国大众体育竞赛的主要竞赛项目。对抗类竞赛项目之间互为比较的参照系是参赛对手,主要包含个体、偶体、集体、团体四种不同属性的参赛对手。通常依据参赛对手的不同属性,对抗类竞赛项目可相应划为四个大类,即“个体对抗类项目”、“偶体对抗类项目”、“集体对抗类项目”和“团体对抗类项目”。参赛者的相互较量呈现两种不同方式:一种是整个赛场彼此共用,对抗双方同场交锋;一种是整个赛场等分为两个赛区,对抗双方隔区对垒。同场对抗类项目,除了个体,偶体,集体,团体外,还可以有不一样。例如篮球运动中,队伍组织中必须女性参加或在第几小节中必须要求几名女性上场等多种形式。

隔区对抗类项目,除了现有的四种形式外,还可以多种形式设置。例如乒乓球项目,根据参赛运动员的特点可以设置二对一,两个水平弱些的参赛运动员对阵一位水平高的,单打比赛按国际乒联单打规则,双打比赛按国际乒联双打规则。在队员的选择上还可以根据不同年龄的搭配,不同性别搭配等多种形式。

我国大众体育是以养生之道为主,而赋予养生的运动很难分出优略高下,自然而然在竞赛组织中缺少了其中的娱乐性、趣味性,让参与者失去竞技信心。所以在大众体育竞赛中竞赛项目的设置可以以养生之道为宗旨,加之以竞技性,使大众参与者在竞赛中能感觉到比赛给他们带来的娱乐性和趣味性,从而增加大众体育参与人数与参与热情。

3.3 大众体育竞赛方法拓展研究

竞赛方法拓展是竞赛组委会通过参与竞赛的对象,参照竞技体育比赛的规则方法进行修改和改良,创设出以适应参与对象的技术、战术水平的竞赛方法。运动竞赛的目标是合理比较参赛者的竞技水平,公正排定参赛者的竞赛名次。

运动竞赛学关于对抗类竞赛方法的研究表明:以乒乓球项目为代表的计分类项目,通常以得分多少的单一参数作为比较参照系对其成绩进行评定,其竞赛方法是得分高者胜出。那么是否可以在其中增加时间参数做为评定的一项指标,例如“计时制”方法。“计时制”下大众乒乓球竞赛制度的比赛安排,每场比赛设定4节,每节设定5分钟,节间间歇1分钟,每场间歇2分钟。将比赛分为四节,每节5分钟(供能基本是来源于ATP—CP,磷酸原系统这两种供能方式提供能量);节间间歇1分钟(有利于ATP—CP、磷酸原恢复);本场比赛结束时,间歇2分钟(有利于磷酸原系统的完全恢复),待能量完全恢复又可以参加后面的比赛。从每场比赛的节次安排来看,即使参赛人群的年齡性别差别比较大,个体差异比较大,四节比赛的运动量还是在人体运动系统、运动训练可承受范围之内。比赛过程中,每节比赛的得分累计为本场比赛的最终得分,比分领先者获胜。本场比赛结束信号发出时,若双方打成了平局,则加赛三球,看谁得分高就胜出本场比赛。并且竞赛组委会可以根据参赛选手的特点选择竞赛的节数,这样时间参数和分数参数相结合的方法让竞赛方式更加多样化。

3.4 大众体育竞赛组织管理拓展研究

3.4.1 竞赛组织者的多样化

政府作为大众体育竞赛组织的倡导者,应根据全民健身理念设定多种竞赛组织者。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与提升,群众对各种大众体育竞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顺应人们的需求,政府需要根据大众竞赛的现状制定出有利于大众体育竞赛发展的政策与规则,为我国大众体育竞赛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此,同时引领体育竞赛的正常开展与科学发展。除了政府要担当起大众体育竞赛组织者的责任外,还应在社会中建立相关体育项目的协会组织,倡导企事业单位组织开展大众体育竞赛。

3.4.2 规范审批过程,避免乱收费情况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大众群体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自发参与健身行列中,然而在现实中,很多人或社会组织团体利用组织比赛向参赛选手收取高额费用情况也频频出现。规范大众体育竞赛的审批制度,归根到底还是要加强监督与全面落实管办分离,打破体育部门对赛事资源的垄断,激活市场办体育的活力,体育部门在大众体育竞赛组织开展过程中应作为公共服务的主动提供者和监督者。将赛事审批过程简单化,并发挥广大群众的监督作用,避免乱收费情况的出现。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在大众体育竞赛性质特点拓展研究中,大众体育竞赛具有竞赛项目的娱乐性、参与对象的业余性、参赛目的的健身性、竞赛方法的适应性、竞赛管理的多方位特点。

2.在大众体育竞赛项目形式拓展研究中,大众体育竞赛以对抗类项目为主,可以通过同场对抗和隔区对抗;集体对抗类和团体对抗类;个体,偶体,集体,团体等形式拓展。

3.在大众体育竞赛方法拓展方面,项目取胜的方法可以通过不同计分、不同计时、不同间歇时间以及不同决胜标准进行拓展。

4.在大众体育竞赛组织管理拓展研究中,政府除担当起大众体育竞赛组织者的责任外,还应在社会中建立相关体育项目的协会组织和各个社团,倡导企事业单位组织开展大众体育竞赛工作。

4.2 建议

1.在竞赛项目的设置方面按不同年龄、性别结合组队,从而可以增加在竞赛过程中的娱乐性和趣味性。

2.在竞赛方法上,可以采用多因素评定成绩,实现竞赛方法上形式多样。例如在乒乓球竞赛中实行计时制。

3.在竞赛组织方面应加强多方位的组织,全民健身是我国基本国策,国家有责任组织开展工作,但是国家政府一方面的努力是行不够的,还应倡导企事业单位,各个社团和俱乐部组织举办单位,社会群体的竞赛。并在实施过程中加强监督管理,规范审批过程,避免、遏制乱收费现象的出现。

[1] 王智慧. 运动训练学研究进展:理论热点与综合向度——田麦久教授学术访谈录[J]. 体育与科学,2013,(5):4-8.

[2] 田麦久. 我国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的新发展[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145-148.

[3] 孙波,种静萍,蔡士凯. 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进展[J]. 体育与科学,2005,(4):65-67+64.

[4] 王程,张雁. 大众体育:和谐社会的呼唤——论和谐社会下我国大众体育的发展[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4-18.

[5] 倪同云. 国际大众体育发展趋势的研究[J]. 体育科学,1998,(3):8-11.

[6] 胡亦海. 试论《运动训练学》学科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9,(3):87-92.

[7] 吴声洗,范振国,黄小华. 我国青少年体育训练和竞赛组织模式改革与创新对策的研究[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1):17-20.

[8] 徐本力. 体育强国、竞技体育强国、大众体育强国内涵的诠释与评析[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93-98.

[9] 陈立农. 大众体育赛事组织形式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08,(9):12-14.

A Study on the Expansion of Public Sports Competition System

Lu Ping1, Rao Yali2

卢萍(1991-),女,回族,广东广州人,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产业。

1.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 Beijing 100084, China. 2.广州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075

G812

A

1005-0256(2017)02-0106-2

10.3969/ j.issn.1005-0256.2017.02.046

猜你喜欢
体育竞赛大众竞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职业院校体育竞赛开展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大众ID.4
上汽大众
高考数学中体育竞赛类概率问题解析
高中体育竞赛现状及对策研究
创新思维竞赛(3)
创新思维竞赛(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