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时代 领会新思想 踏上新征程

2017-11-27 20:24吴协恩
唯实 2017年11期
关键词:华西基层干部老百姓

吴协恩

党的十九大是一次高举旗帜的大会,是一次团结奋进的大会,是一次继往开来的大会,充分凝聚了党心、军心和民心,也让我们基层老百姓更有信心。出席党的十九大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开幕式上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大会报告。大会报告接地气,基层干部有底气。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三个好”:会议好、时代好、未来好。特别是大会的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決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虽然只有短短68个字,但语言高度凝练,字字重若千金,句句饱含深意。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世界变得越来越看不懂,让人疑虑甚至彷徨;中国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自信,让人羡慕甚至称奇。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让我们更加明确了“三坚定”。

更加坚定了对党的信仰,增强了我们的荣誉感。习近平总书记报告中最打动人的地方,就是通篇说了老百姓最想听到的话、最想知道的事、最想了解的未来的中国。不仅老百姓听得懂,而且基层干部好操作,为我们农民致富奔小康提出了更加明确的方向。报告中位列第一的词是“发展”,共出现232次;第二是“人民”,共出现203次;第三是“建设”,共出现165次。整个报告贯穿着一个“心”字,共出现57次,同心、关心、核心、决心、心连心,虽然用法各不相同,但这些“心”字背后,有一点是相同的,这是一个用心撰写的报告,这是一个精心选择的词汇。所有这些高频词的出现,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落实到老百姓身上,就是跟着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人民的日子会一天比一天好,党和国家会一天比一天强大。大会报告,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既有创造性,又有继承性。可以说,当世界上其他国家在搞“拳击赛”的时候,我们党却在不同的阶段,用不同的方法,一棒接一棒地跑着历史的“接力赛”。这就是我们党成功的秘密,也是中国成功的秘密。

更加坚定了对未来的信心,增强了我们的责任感。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中最让人激动的地方,就是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中国未来的美好蓝图。特别是有关“三农”方面的论述,这是最让九亿农民安心、放心、开心的事。像“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相当于给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丸”,让他们对农业土地的使用心里更有底了;像“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像“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等等这些好政策,都给了我们基层干部极大的鼓舞。尤其像乡村振兴,我觉得大有可为。落实这一战略,华西就是要打造“农村都市”,既要有都市品质,又不失农村特色,要具备这样八条标准:发展更高质量、管理更具规范、生态更加宜居、文化更促繁荣、人才更大舞台、社会更多包容、幸福更有温度、干群更讲正气。当然,幸福不是毛毛雨,不会从天而降。老百姓要想拥有更好的未来,先要共建,才能共享。现在大家期盼的是共享的多,共建的少。比如扶贫脱贫问题,如果一味共享,我认为这个全面小康不会长久,只有共建、共享才能长久。十九大报告的文眼,就是一个“新”字,新时期、新形势、新格局、新成果、新胜利,一个个“新”字串联起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新变化。在我看来,老办法、老路子是不行的,经验主义意味着守旧,不改变就会僵化,不行动就会封闭。所以,不要用习惯思维判断,不要用经验主义做事,该明白的一定要明白。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我们华西人一定要善于学习、勇于创新、敢于变革,要创造出新的经验。不管是选派年轻人到贵州体验,还是选派干部到西藏锻炼,乃至举办青年智慧论坛,都是为了培养大家的创新精神、开拓精神、拼搏精神。

更加坚定了对发展的信念,增强了我们的使命感。习近平总书记报告明确宣示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报告最感人的地方,就是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话语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气势,这一个报告共赢得了71次鼓掌,时间最长的一次掌声持续了15秒。像习近平总书记讲到某些地方时,特意加重了语气,这就是信号,像“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各级党委要接受人民监督,当好人民公仆”、“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腐败分子逃到哪里,都要缉拿归案、绳之以法”、“中国梦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话,朴实无华,却给人以信仰的力量、真理的力量、人格的力量。十九大期间,不管是出席大会,还是分组讨论;不管是合影留念,还是接受采访,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只要见到我,都纷纷表示对华西村的肯定和期盼,这也是对我们华西村人的莫大鼓励。

党和国家确立了新目标、承载了新使命。这个目标,就是“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目标,分三个阶段实现:第一个阶段,从现在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感到,这一目标对于我们党今后5年、15年、30年要做什么,具体怎样做,以及要取得什么效果,都已经说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中央按照“短中长”的原则部署工作,我们华西同样如此,既要跑好百米“冲刺赛”,也要跑好全程“马拉松”。短期目标,就是收好今年尾,开好明年头;中期目标,就是把华西打造成“农村都市”;长期目标,就是建设“百年老店”。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在之前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说:十九大到二十大的五年,正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这其中有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是我们工作的坐标。这些重要的时间节点,也是华西的工作坐标。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也是华西建设“农村都市”向中康、大康迈进之年。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华西建村60周年。立足60年,瞄准100年。我们的目标,就是把华西打造成“百年企业、百年村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这些目标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从个人来讲,我既是一名党代表,更是一名来自农村的基层干部,在我看来,做好一名基层干部,一要确立长期行为,自我坚持;二要听老百姓的意见,自找差距;三要有一个好的学习氛围,自我提升。我们干部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适度就好一点、满意度就高一点,对我们的感觉就好一点。党的十九大已经闭幕了,但闭幕不是代表责任的终结,而是新的履职征程的开始。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带领华西人把华西建设得更好,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作者系党的十九大代表,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张功杭endprint

猜你喜欢
华西基层干部老百姓
处理干群关系不能忽视基层干部之痛
农村基层干部人才培养的“广州样本”
老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
老百姓的话
要严管更要厚爱
没有吴仁宝的华西村
防火迟到
没有吴仁宝的华西村
老百姓的“骂”管用吗?
灾区基层干部将强制休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