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的三度空间①

2017-11-28 02:32梁爽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27期
关键词:体育课体育教师深度

梁爽

(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初级中学 江苏南京 210014)

体育课的三度空间①

梁爽

(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初级中学 江苏南京 210014)

何谓好的体育课?这是体育人一直都在追寻的境界,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探索重构体育课好的标准,是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的根本与关键:基于学的教学流程的纵向演进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运动着的动态过程,基于学的教学设计的横向扫描则表现出强烈的主观性,基于学的目标达成的能见度显现出前两者的综合效益。因此,对体育课好的标准需要从以上三个方面去思考。本文从体育课基于学的教学设计、学习流程、学习目标的达成三个维度,阐述好的体育课应把握好的三个“度”,即有“高度”的教学设计,有“深度”的学习流程,有“广度”的目标达成。从而在“立体的空间”中诠释好的体育课应该是一种基于自主学、突显主动学、创新发展学的体育课。

好的体育课 教学设计 学习流程 目标达成

1 基于学——教学设计要有“高度”

体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前需要客观预设课堂,才能有精彩的生成。而这种设计必须基于一定的指导思想,而指导思想决定着目标的走向,从而影响着体育教学设计的高度。这里的指导思想也即文中所言“立意”。我们要以“高立意”来统领学习目标。

刘长铭曾经说过:价值引领是高效课堂灵魂——我上好体育课的价值何在?体育课曾经历了传统技能教学模式——快乐体育的愿想——技能为基础的四维目标——核心素养的追求的变迁,然而无论怎么演变,作为“传道受业解惑者”,我们首先要明白:我上好体育课的价值体现在哪里?当下,学校体育教师中不乏高水平运动员,不乏技能超群的教学能手,但又有多少体育教师能真正拥有一颗纯粹的心,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健康与情感为出发点,并笃定这种追求,并乐在其中。这是一种“价值取向决定决策行为”的最好诠释。借用清代著名画家方薰的话:“做课必先立意以定位置,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深则深[1]。”因此,体育教师首先有“高立意”,才能设计出“有灵魂”的体育课堂,学习目标方能“存高远”!

如何以“高立意”来统领学习目标,就体育教学而言,笔者认为应满足如下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二是要符合新课标要求,三是要从思维唤醒学生。以体操课中《分腿腾跃》为例,动作技术是基础,保护与帮助很重要,意志品质和情感获得才是关键。因此我们在设计学习目标时,要遵循动作技能形成规律和初中生心理特点,将掌握分腿腾跃动作作为基础,在引导学生学习动作技能的过程中,重点关注同伴间的保护与帮助,以及培养一定的身体姿态,同时要把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战胜恐惧心理作为学习目标之一。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不应过分关注动作的标准度,而是要通过不断的挑战自我,引导学生去总结学习给自己带来的变化——不仅仅是身体的更是内心的。这样以高立意来统领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拥有了一个高起点。学生明白:通过体育运动我能够体会到“助人为乐”的感觉;通过挑战内心恐惧的事件来树立自信心,并将此内化为生活实践。

2 凸显学——学习流程要有“深度”

体育作为自然学科,它的学习同样需要深度—有深度的学习可以令体育课堂更高效。深度学习强调的是内容的整合、知识的建构,着重迁移运用等特征[2]。基于这样的理解,笔者认为,体育教师在进行技能教学时必须突显出自主学,结合生活实践,设置情境教学与体验性活动,引导学生迁移与运用所学知识,从而提升技能学习的深度。

基于深度学习重视“学以致用”,并在此基础上学以创新,解决现实问题。也就是说懂得知识技能的迁移运用,会利用学过的知识技能等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我们教不会学生将知识运用到新情境中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那么这样的技能学习也只是头脑简单的模仿,只能停留在浅层学习动作的水平上,至于四维目标、核心素养的培育也只是纸上谈兵而已。

以前滚翻为例,在学习“滚翻”动作时,教者先举例生活中滑到、摔倒时人的本能反应,以此唤起学生记忆中自己的应对情境,继而创设了保护性实用技能活动情景,让学生联系生活中遇到的偶发事件并迁移运用到学习内容中,从而揭示滚翻时人体的正确姿态。这样在情境的变迁中,学生完成了动作的迁移,不但学习了正确的滚翻动作,还利用情境帮助学生建立了实践运用的意识,让学生能自然、深刻地理解前滚翻“低头、团身”的必要性。

我们说体育课并不是“头脑简单”的模仿秀,动作技能的习得不是拿来主义,也不是靠体育教师标准化的演示,她同样需要学生的思考,求证和探究,最终形成对动作技能的深度理解与掌握。

3 发展学——学习目标要有“广度”

体育课学习目标要有广度,也即让更多的学生受更多的益!好的体育课真正价值不在于让学生掌握了某种动作技能,更要发展学生某种能力,拥有了体育锻炼的立场,收获了某种体育精神,唤醒其终身体育运动的不懈追求,最终积淀成为其精神领域中最深层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

叶澜教授的“五实”好课第一重:扎实的课——知识技能掌握扎实,即知识和技能目标达成是否高效[3]。因此,好的体育课首先要让学生“学会”;第二重:“会学”,即指过程和方法目标是否高效达成。我们常说:“授人以渔”,我们上体育课的目的不单纯的是让学生掌握某个动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技能学习的过程中思考如何学的好,且学以致用。同样以前滚翻为例,笔者以“有的同学说:我遇到危险会低头团身成圆形滚翻就行了,干嘛要做那么标准的动作;有人说,体操讲究的就是形体与姿态美,所以一定要标准!你的观点如何呢?”在这样一个开放性问题情境中让学生思考,并自主尝试标准与不标准的区别和效果,探究滚翻动作的实质与原理、总结和归纳将使他们对滚翻这一动作拥有深刻的理解,同时也逐渐树立了一定的审美意识和实践运用并存的道理。

好课之“第三重”:“所悟多少”,即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达成度。体育教育同样肩负着“培养人”的社会重任。体育课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无处不在,如何让情感目标的渗透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培养学生的一切美好品质,是教师应该关注的重点。以耐久跑为例,授课者先给同学们简单介绍抗日战争时期红军“四渡赤水”的故事,设置红军以多变的战略战术四次渡过了赤水河甩开敌人,并最终取得伟大胜利的情境[4]。并提出“假如你是一名红军,在那样的条件下你会选择哪条战术?问题提出后,让学生各自从四条路线中自主选择,并完成“长征任务”。这个过程中学生从“团队合作”“体能分配”“跑步姿势”等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长征”,从而形成正确的耐久跑动作要领。同时,在深刻理解红军长征的艰难险阻后,也能体会到耐久跑对于磨炼人的意志力的价值以及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何谓“好的体育课”?可谓“一百个读者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体育课,不能永远停留在动作技能、身体素质的层面上,要让其经历蜕变的不只是体育课与参与运动的身体,更应有思想和灵魂。作为一个善于成长的体育教师,不能把好课的价值定格于获得自身才艺的肯定与赞赏,课堂的热闹与花哨,更应该坚守体育“立德树人”之初心!

总之,好的体育课应该是基于自主学,突显主动学,创新发展学的过程。

[1]严育洪.教学立意如何做到“高瞻远瞩”[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4(2):11-13.

[2]刘庆昌.教育思维方式的展开和构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5):6-9.

[3]孙玉生.深度学习的五个课堂指标[N].中国教师报,2016-03-22.

[4]潘志坚.四渡赤水出奇效[J].体育教学,2009(5):59.

G807.4

A

2095-2813(2017)09(c)-0196-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7.196

梁爽(1979,1—),女,汉族,江苏南京人,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学及运动训练。

猜你喜欢
体育课体育教师深度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体育课上的“意外”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体育课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