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互动教学策略研究

2017-11-29 10:38格桑达娃
西部论丛 2017年8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互动情境

格桑达娃

摘 要:本文拟图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理论的指导下,对“互动”教学进行深层次的界定,通过情境教学法,设计与优化教学情境,在教学中实现师生、生生、人机、人境、人本之间互动,探索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一系列促进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互动的教学策略,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 互动 情境 教学策略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育工作者正在积极致力于研究探索如何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反映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在研究哪种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这无疑是有益的。但是,教学活动的真正主动权是应该由教师掌握,还是还给学生这一问题,却是许多人一直在回避的,也有人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决定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支配地位。是否真的如此呢?本人感到,只要教师切实掌握了课程改革理念,掌握了新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材和学生,是完全可以把教学活动的主动权放给学生的。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真正让学生在自主、愉悦的氛围中发展、创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按照新课标的教学要求,课堂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体验参与,实现教与学方式的根本变革。教学互动就是强调在教学中不仅教师要动,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去动,因此采用“互动”教学能充分体现新课标的精神。

一、互动教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现代社会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要求个体能主动地摄取最有用的信息,现代社会是文化多元、环境复杂的社会,要求人们有团结协作能力,也要求人们有独立的思维能力。也就是说,弘扬人的主体性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是现代教学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本人借鉴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美国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等理论指导开展本研究。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0世纪90年代,随着多媒体技术和internet应用的日益普及,建构主义理论备受关注,真正对教学产生了变革性影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及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老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它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对象。

建构主义的一个流派——社会建构主义认为,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因此只能理解到事物的不同方面。教学要使学生超越自己的认识,在社会交往中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理解,看到事物的不同侧面,从而形成更加丰富的理解,以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尤其是学生在与比自己水平稍高的交往对象的交往中,有利于将潜在的发展去转化为现实的发展,并创造更大的发展可能。

任何学习都依赖于学习者认知的发展,而认知发展却来源于学习过程中的互动,教与学的互动是教育的本质的特征,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索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景,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只有通过互动,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成为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索者。由于建构主义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得到了信息技术成果的强有力支持,从而成为国内外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通过互动,使学生自主的探求知识,自由的进行思考和创造,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开放性。因此,这些观点正好与信息技术教学不谋而合。

建构主义教学与学习理论、教育的本质特征——互动及其对信息的依赖,成为了本人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开展互动教学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

2、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具有八种基本智能: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创设有利的条件,让学生的这些智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互动”概念的深层次界定

所谓“互动”:是指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启发、互相促进为主要的学习方式,是以和谐教育思想为指导,充分利用各种跟学习有关而又能相互作用的教学因素,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与发展,进而达到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教与学过程的多元性具有多向性、相互性、自主性特征。包括人与人(师与生、生与生)、人与机(计算机等媒体)、人与文本(教材)、人与环境(资源、课堂、校园、社会)等多种教与学的关系的全方位互动。

三、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互动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互动教学策略旨在使教学双方主动地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并主动激发对方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相互促动、教学相长、和谐发展。在教学的互动中,学生不断地改造、进化和发展,教师不断得到充实、丰富和提高,师生共处于一个和谐、共进的学习共同体之中。

四、研究存在问题

在实践的过程中,本人也发现研究中有不成熟的地方,同时也存在着许多困惑,如:如何更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如何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何设计课堂提问引发学生创造性的思考?如何做好课堂反馈,建立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何实现有效的课堂互动?如何构建具有推广价值的互动课堂教學模式等等问题亟需进一步的研究。

总的来说,信息技术的课堂虽然不像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课堂可以以情动人,但也绝非机器般冰冷生硬。在教学中,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努力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氛围,激活思维,发挥潜能,关注过程,关注个性,尊重独特,体验乐趣,交流互动,让信息技术课堂真正成为萌生智慧的摇篮。

参考文献

[1] 刘群英、程全洲,《信息技术教育学》,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2] 张行涛、周卫勇,《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法》,开明出版社,2003

[3] 施良方,《学习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4] 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海南出版社,1996

[5] 丁证霖 等译,《当代西方教学模式》,陕西教育出版社

[6] 刘家访,《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系列——互动教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

[7]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

[8] 史东根,《主体性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年

[9] 王升,《主体参与型教学探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1

[10] 武法提译,《国外网络教育研究与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

[11] 宋融冰译,《信息技术与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10月

[12] 欧阳芬,《多元智能与建构主义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6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课堂互动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的实践方法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计算思维能力培养问题的探讨
电子学档评价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奥巴马与劳尔本周“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