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有方,引思有道” 打造高效体育课堂
——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课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小学学段观课有感

2017-11-30 08:47黄继东江苏省盐城市尚庄初级中学224002
中国学校体育 2017年9期
关键词:动作示范武术动作

黄继东 (江苏省盐城市尚庄初级中学,224002)

“让学有方,引思有道” 打造高效体育课堂
——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课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小学学段观课有感

黄继东 (江苏省盐城市尚庄初级中学,224002)

笔者有幸现场观看了部分小学体育课的展示,执教教师扎实的专业技能、机智的课堂教学组织、简洁明了的讲解、优美的动作示范、多样的教学方式与高效的目标达成度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影响。现就河南省伊河路小学段佳洁老师执教的《武术:少年拳第一套(1-4动)及体能练习》一课,谈谈观摩的感悟:

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技能目标的达成

执教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根据武术教学专业性强、内容枯燥乏味的特点,通过攻防意义的讲解并结合攻防演示等,将武术动作技能教学生活化,进而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教师借助平板电脑等多媒体,让组内同伴轮流对学习过程随机录像、及时回看并对练习动作进行自我反思,同时结合同伴的评价,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动作。平板电脑的使用,切合当前教学发展的时代需求,可以吸引学生积极投入到分组练习中;同时为学生练习提供更多的时间,使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落到实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结合教师面向全体、小组及个别学生的动作示范与指导,使学生通过练习与直观地认知,形成了正确的动作表象并逐步掌握技术动作。

在教学过程中,执教教师能及时发现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深入到小组学习当中,引导学生解决存在的问题。在突破教学难点上,执教教师通过脚靶拓展专项练习,让学生体会到动作的路线与发力点,使学生形成攻防意识,在突破教学难点的同时,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消除学生长时间学习的“疲劳”,有效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提高练习效果。

在“课课练”的体能练习中,执教教师精心设计了体能练习内容,将与武术动作相关的速度、力量与灵敏等体能练习游戏化、趣味化。吸引学生自觉投入到体能练习中。最后执教教师利用一套剑术结束片断教学,让学生对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充满了憧憬,再次点燃了学生对武术学习的激情。

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笔者有以下两点思考与大家商榷。

执教教师针对教学难点——动作路线与发力点,采用了专门性练习——打靶练习。对此,为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建议将脚靶练习前置到前面小组合作学习环节中。通过1名学生练习1名学生持脚靶形成攻防对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通过脚靶位置的变化,让学生在攻防练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动作路线、找准发力点;通过攻防练习中的互动,动作过程的拍摄与回看、强化合作、主动探究,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

在基本部分教学结束后,执教教师通过一套剑术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华武术的魅力,但该教学活动对本课教学目标的达成的帮助不大,剑术的展示可能对学生通过练习本次课的内容形成的动作表象形成干扰。对此,建议将动作的展示前置到课的开始部分,同时展示的内容以拳术套路替代剑术,通过拳术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到武术的刚柔之美,激发学习兴趣,结合学生现有的学习基础,强调武术基础的重要性,突出本课学习内容,自然导入课堂教学。

二、突出技能目标的核心位置,有效提高练习密度,发展学生的体能

整个课堂教学,执教教师能紧扣主教材——《武术:少年拳第一套(1-4动)及体能练习》组织教学,强调动作技能目标的达成。能结合武术教学的特点,组织相关的诱导练习、辅助练习,保证主教材学习、“课课练”内容的有效性。如在主教材学习中,教师通过进行动作示范、讲解以及创编动作口诀,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认知;通过技术动作的集体传授使学生初步掌握技术动作;通过教学分组练习、平板电脑拍摄与回看、教师巡回指导与纠错,使学生在练习中不断改进提高技术动作;通过打靶练习突破教学难点,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掌握技术动作。在体能练习环节,执教教师结合武术动作的力量、速度与灵敏等素质要求及套路中的基本动作,精心设置了负重哑铃、弓步拉力、180°旋转跳马步接网球、“腰腹肌球练习”等四项素质练习,创意较好,效果也较明显。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将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课堂教学结构清晰、队伍调动少、练习密度大,无论是在技术学习还是在“课课练”中,学生的体能练习得到了有效地渗透或落实。

执教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了课堂练习密度的提高、体能练习在技能教学中的有效渗透。但以四列横队组织教学,执教教师的示范不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因为后排部分学生不能看清教师的动作示范,只能被动地模仿。同样,学生在练习时,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观察、后面学生参与程度的判定也难以把握。对此,建议用“双扇形”或者“双八字型”学生前后错位站位的方式组织教学,练习一段时间后前后排学生交换位置,确保所有学生建立直观的感知,保证练习量与强度的同时转移学生的视觉疲劳,同时也便于之后攻防对练练习的组织,减少队伍的调动。

体能练习环节,执教教师精心设置了四项素质练习,创意较好,但教学设计对场地器材使用程度的最大化、经济化考虑不足。小哑铃、小垫子、软排、网球等在技能教学过程中未曾试用,脚靶也只是在打靶练习中使用过1次。结合本课教学,建议上肢力量练习可以用俯卧撑成单撑转体等练习代替,而对于腰腹肌球、180°旋转跳马步接网球练习中的软式排球、网球可以用脚靶代替,而学生弓步拉力用的橡皮筋,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戴在头上、束在腰间,做好器材“隐藏”的同时渲染武术气氛,激发学生的学练积极性。

三、注重自主、合作等学习方式的实效,注重情感目标的有效渗透

在教学中,执教教师通过同伴间动作互拍与回看、互评与纠错、脚靶的攻防配合等,强化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练习密度、运动负荷等的提高,有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练习的参与度。另外,执教教师规范了行抱拳礼等武术礼仪,也将情感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的始终。针对武术课教学,笔者认为师生要共同营造武术氛围,本课教学中,学生都是着武术服,而执教教师却着普通的运动服,与武术课堂教学氛围不协调。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听讲解与评价、看动作示范时的站姿都是自然站立,没能体现武术所特有的精气神,建议对学生的站姿提出明确的要求,同时行抱礼拳应贯穿学习过程的始终。

猜你喜欢
动作示范武术动作
下一个动作
《武术研究》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动作示范在高职排球教学中应用
高校舞蹈形体训练技巧与细节问题研究
运用“动作示范”激发学生运动参与动机的实例解析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