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争做林业改革发展的排头兵

2017-11-30 17:08撰文林云举
浙江林业 2017年10期
关键词:塞罕坝林场林业

■撰文/林云举

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争做林业改革发展的排头兵

■撰文/林云举

塞罕坝精神产生于林业,来源于实践,是林业的骄傲,是中央对林业工作者的最好褒奖。作为林业工作者,我们既要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又要以塞罕坝精神为动力,切实担负起林业改革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

认真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指示深刻把握塞罕坝精神的内核实质

伟大的事业孕育着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了伟大的事业。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会塞罕坝精神的内核实质,以忠诚使命为核心、以绿色发展为追求、以艰苦奋斗为底色,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推进林业改革发展,让百姓切实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塞罕坝精神,体现了林业人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塞罕坝林场建场的主要任务是改变当地自然面貌,保持水土,为改变京津地带风沙危害创造条件,研究积累高寒地区造林和育林的经验,总结推广大型国有机械化林场经营管理的经验。55年来,塞罕坝人始终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坚决履行“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的神圣使命,奋斗不息、接力不止,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丰功伟绩,生动展示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和崇高品格。塞罕坝林场几代党员干部和职工始终忠于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他们用心血、汗水甚至生命践行着对党的绝对忠诚,用生动实践深刻诠释了对党绝对忠诚的内涵。塞罕坝精神的核心就是对党绝对忠诚。我们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事例,如当年的大陈岛垦荒,几百名热血青年响应党的号召,义无反顾奔赴大陈岛,誓让荒岛变绿洲。磐安大盘山保护区金云其、王其友两位护林员坚守一线、爱岗敬业的先进事迹,同样感人至深。

塞罕坝精神,体现了林业人久久为功的执着信念。自建场以来,塞罕坝林业人扎根荒原,先治坡、后置窝,先生产、后生活,吃黑莜面、喝冰雪水,住马架子、睡地窨子,顶风冒雪、垦荒植树,战胜了百年不遇的自然灾害,用智慧和汗水为无边荒原带来了勃勃生机。进入21世纪,塞罕坝人开始二次创业,始终把提高森林质量作为中心工作,多年来累计抚育森林260余万亩,对人工林采取全周期、全领域、全方位的培育经营,先后开展了华北落叶松人工林集约经营系统、冀北云杉人工林高效经营技术和樟子松经营技术等研究,探索出了大密度初植、多次中间抚育利用和近自然经营相结合的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模式,用只占河北省国有林13%的林地面积,培育出了占河北国有林35%的森林蓄积,单位面积林木蓄积量是全国人工林平均水平的2.76倍、全国森林平均水平的1.58倍。塞罕坝从茫茫荒原到绿色海洋,半个多世纪的生态变迁,是一曲忠于使命、无私奉献的壮歌,也是一部持之以恒、不懈奋斗的传奇,塞罕坝精神,就是功成不必在我的情怀和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执着。我们的苍南林场也是如此,60年坚守,几代人奋斗,硬是把一个无房、无路、无电的“三无”林场,建设成为年综合收入5000多万元的现代国有林场。

塞罕坝精神,体现了林业人攻坚克难的顽强意志。塞罕坝林场在物质和技术几乎一片空白的条件下,将科学技术同塞罕坝实际相结合,刻苦钻研、大胆创新,面对困难挫折不气馁、不懈怠,只为成事想办法、不为困难找理由,先后开创了国内使用机械成功栽植针叶树的先河,攻克了高寒地区引种、育苗、造林等一项项技术难关,造林成活率达到95%以上,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励,5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成果填补了世界同类研究空白,创造了科技创新促进林场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模式。在塞罕坝人身上,集中体现了不畏艰难、敢于担当的优秀品质和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革命干劲。塞罕坝林场的成功,是在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中取得的。面对高寒、高海拔的恶劣自然条件,一代又一代塞罕坝人不仅克服了吃、住、行、医等生活难题,还攻克了一项项技术难关,开创了国内使用机械栽植针叶树的先河,创造了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的鲜活经验。塞罕坝精神,就是困难面前不低头、矛盾面前不退缩的勇气和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打攻坚战的担当。同样,为了保障全省的造林用苗,龙泉林科院经过无数次的试验、选育,攻克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关,培育出国内领先的杉木中的“杂交水稻”。

塞罕坝精神,体现了林业人致力绿色发展的不懈追求。塞罕坝人坚持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用实际行动谱写了绿色发展的华美乐章。与建场初期相比,塞罕坝及周边区域小气候有效改善,无霜期由52天增加到64天,降水量由410毫米增加到460毫米,6级以上大风天数由83天减少到53天。经评估,塞罕坝林场的森林资产总价值为200亿元,每年可提供超过120亿元的生态服务价值。森林旅游、绿化苗木等绿色产业已成为林场收入的主要来源,累计上缴利税近亿元,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乡村游、农家乐、养殖业、山野特产、手工艺品、交通运输等外围产业的发展,每年可实现社会总收入6亿多元。经过一代代塞罕坝人的不懈努力,将不毛之地变成绿色海洋,让塞罕坝成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鸟的天堂”,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塞罕坝精神,就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动体现。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的发源地,安吉县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竹林资源的多功能性,在护美绿水青山的同时,做大金山银山,让竹产业惠及千家万户,乡村更美了,老百姓更富了,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大力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扎实推进林业改革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全省各级林业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全省林业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许多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我们要按照“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新要求,深入学习和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努力做到学习更深一层、领悟更透一点、工作更进一步,真正将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转化为加快林业改革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继续保持浙江林业走在全国前列。

始终坚持生态保护这个第一职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塞罕坝人55年培育保护的森林生态系统,每年为滦河、辽河下游地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1.37亿立方米,每年吸收二氧化碳74.7万吨,释放氧气54.5万吨,释放萜烯类物质约1.05万吨,被誉为“华北绿肺”。各级林业部门要始终把生态保护摆在首要位置,作为第一职责,扎实推进以生态红线管控为重点的林业资源保护工作,全面启动“一区两园”建设,切实维护生物多样性,提升森林消防、森林病虫害防控和打击涉林违法犯罪能力,保障森林资源安全,为子孙后代留下无可替代的美丽家园。

始终坚持绿色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提高森林质量,坚持数量质量并重、质量优先,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当年,面对荒山秃岭,塞罕坝人坚信“今天有一棵松,明天就会有亿万棵松”,坚持向绿色要发展、向绿色要未来,实现了从“一棵松”到百万亩人工林海的历史跨越。塞罕坝每棵树的年轮里都记载着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阐释着绿色发展的理念。各级林业部门要坚持把绿色作为发展底色,作为第一要务,切实承担起国土绿化的使命,继续扎实推进平原绿化,加强森林抚育经营,特别要认真贯彻袁家军省长最近作出的“要把新植1亿株珍贵树作为林业转型升级和‘大花园’建设的抓手,精准施策,扎实推进”的重要批示精神,全力推进“新植1亿株珍贵树”行动,扎实推进珍贵彩色森林建设,加强低质低效林分改造和退化林分修复,加快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实现森林资源培育由数量扩张向数量质量并重、更注重提高质量效益转变,为高水平谱写“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浙江篇章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

始终坚持改革创新这个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塞罕坝人的奋斗历程表明,改革创新是引领林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破解发展难题的有效途径。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的重要领域,要抓住机遇,创新林业体制机制,为林业现代化建设释放更大改革红利。各级林业部门要把改革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契机,大力推进以股份合作和金融创新为重点的各项林业综合改革,全力打造“全国深化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着力解决制约林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不断增强林业发展活力和动力,让林农享受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为林业长远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始终坚持惠民富民这个第一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塞罕坝林场坚持探索绿色产业发展,形成多元化经济模式。他们的经验充分表明,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各级林业部门要把惠民富民作为第一责任,充分挖掘林业巨大潜力,大力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促进林业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森林休闲养生业等绿色富民产业,总结推广“一亩山万元钱”创新技术模式,努力增加森林的综合效益,以林业的精准帮扶实现山区林农增收致富,真正让林业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千家万户。

始终坚持真抓实干这个第一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调研时强调,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塞罕坝林业人始终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坚决履行“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的神圣使命,充分体现了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的工作作风和政治品格。我们每一个林业人都要把真抓实干作为第一标准,以“绿了荒原白了头”的坚守,把工作当作事业来做,矢志不渝朝着既定目标奋进。要勇于担当干事,以一抓到底的毅力和恒心,扎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解决好每一个问题,克服好每一个困难,把绿水青山护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要甘于无私奉献,始终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情怀和豪迈,不急一时之功、不计一己之利,不怕苦敢吃苦,深入林区、扎根基层,兢兢业业、尽心尽责,更好地服务林业、服务基层、服务林农,在林业改革发展中展现林业人应有的精气神,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

●节选自省林业厅厅长林云举在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猜你喜欢
塞罕坝林场林业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加强国有林场党建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奋战在塞罕坝的农大人
江苏“塞罕坝”水上绿森林
The Last Lumberjacks
林场起火了
湖北3家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land produces
塞罕坝林场向世界诠释“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