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选生活素材 助力课堂教学

2017-11-30 21:06孙敏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时代气息生活素材认知

孙敏

[摘 要]生活素材是教材的补充,它可以有效拉近数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选择生活素材时,应注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保证课堂教学的秩序,体现出浓厚的时代气息,真正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关键词]生活素材;选择;认知;本质;时代气息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2-0089-0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要想达到这个目标,生活素材的选取必不可少,但是,生活素材的选取并不是信手拈来的,教师只有认真研究教材,并将教材与现实生活进行联系,才能选出对教学更有帮助的生活素材,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生活素材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枯燥乏味难懂的原因之一是所学知识脱离生活实际,学生感受不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选取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有趣的、好玩的、有用的。

如教学“简便计算”时,在“165-97”这道习题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感受“165-97=165-100+3”这样计算比较简便的原理,我选取了这样的一个生活素材:“妈妈带了165元去超市购物,买了97元的商品,请问妈妈还剩多少元?应如何计算更快捷?”学生很快就想到了用“100-97”这样付款最为快捷,在此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理解“165-100+3”就轻松、容易多了。由此可见,只有教师选取的生活素材真正符合学生认知特點,学生的学习才会更加高效。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简便算法,我主要从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出发,选取了学生常见的购物情境。这样的生活素材使学生学习兴致浓厚,教学效果显著。

二、生活素材的选择,要保证课堂教学的秩序

生活素材的使用是为了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甄选出在当前形式下,最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的生活素材。唯有如此,学生的学习质量才能真正得到提升。

如教学“简单的搭配”时,为了让学生掌握搭配的方法,上课前,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吃水果和点心吗?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许多水果(多媒体展示),如果规定一种水果只搭配一种点心,请你说说有多少种搭配的方法。”但许多学生把注意的焦点都转向了讨论哪种水果好吃或者自己喜欢吃什么水果与点心上,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秩序。因此,教师应考虑到所选取的素材会对课堂产生怎样的影响,有一定的预见性。如果把水果与点心换成上衣与裤子让学生进行搭配,那么,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学习效果也会更明显。

只有选择恰当的生活素材,才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拉近学生的数学学习与生活的距离,而且保障课堂教学的秩序,从而确保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三、生活素材的选择,要体现浓厚的时代气息

科技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师不应将一个素材使用多遍,要能常见常新,尽量与当前的社会生活相连接,体现出浓厚的时代气息,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魅力、价值及与时俱进性。

如教学“百分数的认识”时,由于百分数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在生活中的运用也比较广泛,教师可选取牛奶盒上的营养成分、衣服标签上的成分含量等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进行教学。为了使学生感受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我选取了这样的生活素材:最近,《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20.9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居民消费总水平上涨1.5%,经济增长连续四年达到或略高于10%,没有出现通货膨胀。这样的生活素材时代气息浓郁,可以使学生感受到鲜明的时代气息,真实地感受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为学生学好百分数奠定了基础。

在百分数的教学中,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感受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我选取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部分内容。这样的生活素材具有大数学教学观,可以使学生从小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好习惯,树立起为祖国经济建设迅速发展而努力学习的远大志向,教学同时也能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们常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生活素材的选取也是如此,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教师要本着一切为学生的原则,选择最为适合学生学习的生活素材,把握好课堂动态,真正把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落到实处。

(责编 韦 迪)endprint

猜你喜欢
时代气息生活素材认知
依托生活情境 提升数学感悟
初中生作文素养的培养途径研究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生活素材在小学品德教学中的有效利用
巧用比喻,彰显课堂魅力
创新,一种时代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