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的书》中呈现的散文艺术美评析

2017-11-30 23:24白鸽王路璐朱雅倩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32期
关键词:俳句佛教文化艺术美

白鸽 王路璐 朱雅倩

摘要:本文分析了《雨天的书》中呈现的散文艺术美,主要包括了折射着”水“的哲学的散文风格,突出与平和冲淡相互配合之特色。我们分析了影响周作人散文作品艺术美的原因:一是周作人受佛教文化的影响,二是受日本俳句的影响。

关键词:《雨天的书》;散文艺术美

周作人,作为五四时期的重要新青年代表人物。《雨天的书》收录了周作人在1921年到1925年期间作者的杂感随笔创作。《雨天的书》的创作背景正处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结束之后,开始新的社会变革时期。在这一阶段,很多新文化运动中的进步知识分子,他们的追求民主与科学以及个性解放等思想在不同程度上受一些新思想的冲击,并陷入苦闷之中,内心的孤独难以排解,以及对重新寻求出路充满彷徨。周作人的《雨天的书》充分反映这一时期的人们状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雨天的书》中呈现的散文艺术美

(一)折射着”水“的哲学的散文风格

在周作人的散文中,很多熟悉其著作的人会发现他的题材写作中喜欢借助“风”和“雨”意像来表达,抒发着雨的阴沉,以及风雨的孤寂。其中也折射出“水”的哲学,夹杂着作者的思考和忧虑,并成就了他很多的散文作品。同时通过由外在的声音与颜色到内在的个性与气质即水的内外两种特性,并带给作者深刻的影响。他所写散文中蕴含饱满的感情,正是与“水”有着密切的联系,并逐渐使得散文和“水”相融合。通过作者的这本《雨天的书》,进一步衬托出作者自身超凡脱俗的气质与心态。朱光潜评价为:“在当时的散文作家中,除周作人很难找得第二个人能够作得如此清淡的小品文字。”同时又将隽冷冲和的韵味分别归纳为清、冷、简明三个方面。“冷”是他散文最为明显的特点,体现出一种平和冲淡。文章的冷与他的情绪和心态相联系,表达出他对人生的一种冷的态度。进一步衬托出他对于热情的一种否定,对于冷的诠释与表达,也暗示着他后来的隐士生涯。

(二)突出与平和冲淡相互配合之特色

简素是其首要特色。周作人将美文这种艺术性的散文小品形式,概述成为“真实简明”。

所谓“真实”就是讲真话,讲自己的话;而“简明”是文字的规范和要求。《雨天的书》其实是作者的真情表达,尽管大部分篇幅在讲述生活琐事的体会和感想,却无一不浸润了其对生活和生命的体悟。正如周作人在自序一中写的那样,他向往的生活是“在江村小屋里,靠玻璃窗,烘着白炭火钵,喝清茶,同友人谈闲话”。在令人气闷的雨天,他回忆十四岁时在烟雨朦胧杭州的初恋:我不曾和她谈过一句话,也不曾仔细的看过她的面貌与姿态。……他的文字表达不加任何修饰而又简单,但能够体现他对于初恋的一种含蓄的表达,并且非常平淡与和谐。周作人曾说过他对于日本人的欣赏“在生活上的爱好天然,崇尚简素”。他对于文学艺术的理想追求也体现在文字之中。同时又包含很多的内容,他不追求华丽与装饰,却透露本性与自然;以及没有夸张、虚假以及浮夸的言语。还有他讲述的不追求多么深奥,却力求平实,以及简单易懂;不追求细致入微、细针细线,唯独追求概括、粗糙,却又精致。凡此都是周作人主张的天然简素之美。他又把这一切概括之曰:“写文章没有别的诀窍,只有一个字曰简单。”

二、影响周作人散文作品艺术美的原因

(一)受佛教文化的影响

佛教中“四谛”之首是“苦”,也被称作“苦谛”,蕴含着佛教的真谛。

从周作人的文章中可以体会到文章中隐含的苦味,在苦的基调上他来表达人生,从而描写出生活清贫朴素之美。可以看出他的描写有着浓厚的佛教文化渊源。虽然他没有直接谈到佛教文化的消极体验给他带来的苦质情绪,但给人的直观印象是明显的,那便是他喜欢用苦来命名他的文集、居室等。既是一种内心的感受,又是一种灰暗的价值评判,因此形成了他特有的清冷苦涩的风格。

(二)受日本俳句的影响

周作人在美文中表现出来的质朴以及闲适的特色,和日本俳句有着密切的联系。受日本文化与艺术形态的感染,作者深受启发的同时文章中也增添了更多东方元素。他认为日本文化是东方共同体文化组成部分,通过同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形态相比较、借鉴与辨别以及相互融合的过程中,也进一步促使他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得到消融,其东方审美观念逐渐增强。在日本俳句中包含了一种诗歌的意境和禅味,其隐士思想和潇洒自然的特性,并在作者的美文中有所體现。作者曾经讲过日本俳句的境界,表现在三个层面:首先是一种高远和淡雅的意境,其次是诙谐与讽刺,最后是鉴于两者之间的涵养和诙谐奇诡。显然,作者的散文思想更加倾向于最后一种。周作人在写信时,描写了在香山古刹时所感受的悠闲和舒适。他通过对寺庙和僧人的不追求安静与闲适,来更加突出了空荡寂静的境界。而且又显出一种生气来。这或者可以说是此时有声胜无声吧?不禁令人想到贾岛的那句“僧敲月下门”的意趣。可以说,周作人艺术审美情趣中闲寂、苦涩、诙诡、忧郁的色调,大半是从日本文化艺术中化转而来的。

三、结语

在周作人的散文中,包含各种艺术特色以及意象构思的表达,充分融入到追求中庸之美的复杂与深刻。他获得成功的同时,也促使中庸之美取得成功,并且对中国新文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林常鑫.塔中的彷徨--读周作人《雨天的书》[J].北方文学(下旬刊),2015(8):15-15.

[2]陈文辉.务先大体鉴必穷源——黄开发的周作人研究[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9(5):62-68.

[3]谢飘云.再论文化生态变迁与近代中国散文的新变[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43-152.

(作者单位: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

猜你喜欢
俳句佛教文化艺术美
探究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美
俳句生活
吃柿子后,菅义伟吟诗一首
俳句生活
试述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艺术美
俳句里的物之哀
贵定县城镇建设与阳宝山佛教文化的发展初探
佛教与中华文化发展渊源
营销视角下的佛教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营销视角下的佛教旅游产品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