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进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2017-11-30 23:24魏平李丽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32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传统文化

魏平 李丽

摘要:传统文化进校园,是对非物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只有当传统文化作为校本课程,面向全体学生进行传播时,只有当我们的下一代人人会唱(奏)、乐唱(奏)、乐听(赏)时,传承就悄然发生了。

关键词:传统文化;四川清音;小学音乐

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民族文化,在国际国内的交流平台上传播四川地方文化,成都许多学校都先后引进清音、川剧、谐剧、金钱板、古琴、四川盘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作为学校特色活动引进,主要以做精、做特色为目标,在校园里作为非物文化遗产传播的种子,但怎样把非物文化遗产项目有序地引进课堂,面向所有学生传播、传承,是一大难题。

在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四川“四川清音”是艺术大花园中一支清新脱俗的花卉,独具特色,它音色清脆、甜美,唱腔亲切、温婉、细腻,得到大家一致的青睐与首肯。把《四川清音》作为学校校本重点课程建设,成都蒙彼利埃小学为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学校秉承“为每个孩子最大可能的发展负责”的理念,通过《四川清音》课程的学习与实践,让学生首先能走进清音、了解清音、喜欢清音,能以清音为载体,成为自觉传承与传播清音的使者。初步制定学习目标为:每个学生至少能学会演唱二个剧目、参与表演一个清音节目,且有一定数量的清音剧目积累,掌握基本的清音表演的手、眼、身、法、步;学生在参加区、市乃至国际国内各级各类的文艺演出中,能自信地表演;在国际交流的平台上,乐于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播使者。为此,学校进行了如下有益的探索。

一、以校为本,课程师资双手抓

首先,定位明确,面向全校每一个学生。学校要把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作为校本课程来进行设置,确保开齐开足,纳入学科考核内容。

每学期固定4-6课时的学习时间,确保能面向全校学生进行教学而非个别特色活动表演。每一类传统音乐文化课程开设2-3年左右,学生方能对此有初步的认识、了解,进而喜欢,从而达到课后进一步学习提升,最终成为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者和传承者。

其次,专家引领,培养本校师资。由于传统音乐文化课程的学习与人才的培养在一般高校音乐教育领域的缺失,从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并不具有与之相关的知识体系和能力水平,作为课程开设的传统的地方戏剧或戏曲,师资极端匮乏。聘请此领域的专业人才深入一线教学,同时,学校音乐教师拜师学艺,课堂跟随、课外提升,培养学校相关音乐教师初步成为合格的传统的地方戏剧或戏曲教师,尤为重要。学校为此聘请了四川清音李氏第三代传承人、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表演奖获得者——成都市曲艺团团长任平——为成都蒙彼利埃小学四川《四川清音》课程指导专家。

同时,学校还成立了清音社团,作为在全校普及基础上的提高班。为了保障学校《四川清音》课程的顺利开展和有效性,成都蒙彼利埃小学专门配置了4名音乐教师跟班学习和进行班级管理。除此之外每周安排2名教师用2个中午时间段进行复习、训练本周授课教师教授的内容,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解决加以纠正。

二、制定目标,分层实施

按学期制定教学计划,明确学生学习目标,避免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第一学期:本学期完成传统曲目《小放风筝》的演唱,初步感受体验“哈哈腔”的行腔方式。

第二学期:学唱传统曲目《布谷鸟儿声声叫》;继续学习“哈哈腔”的行腔方式;体会四川清音的韵味;学习“弹舌”的方法。学习清音鼓板的打法。

第三学期:学习清音现代曲目《赶花会》;继续学习“哈哈腔” 的行腔方式和“弹舌”的行腔方式;寻找细腻动听的音色。能够运用鼓板伴奏。

第四学期:继续巩固已学知识,争取做到演唱的声音甜美,唱腔“哈哈腔”清脆明亮,“弹舌”轻盈圆润。学习“贯口”。能够在演唱当中运用鼓板伴奏。

第五学期:做到演唱声音甜美,富有表现力;“哈哈腔”有颗粒感,清脆、明亮具有穿透力;“弹舌”轻盈圆润细腻,呼吸流畅;“贯口”口齿流利不打结;能够自如的敲击鼓板在演唱中伴奏。

第六学期:在演唱当中能够让听者感受到四川清音的韵味;能够准确运用呼吸演唱“哈哈腔”“弹舌”“贯口”,争取做到运用自如,又不失美感;有美感的打击鼓板。

三、清音传国粹 校园飘蜀韵

学习一年以来,学生们在清音的演唱上音色能够达到甜美,唱腔轻盈、婉转、细腻、圆润;娴熟的运用鼓板为其伴奏,并具有表现力;演唱清音时能够做到体态优美,眼睛传神,有丰富的感染力;演唱的作品有清音的韵味。

经过培训和演出的历练,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坚持,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品质还在她们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诠释,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辱感也得到了提升。学生之间非常友爱,能够互帮互助,主动补缺。

清音社团的孩子们在平时的音乐课当中表现更加突出。她们的歌声特别甜美,表情丰富非常具有表现力,得到全班同学的崇拜,并且还带动了全班同学在歌唱时追求美的声音,大大提升了同学们对于歌唱的情感體验与表达,有的还有了小粉丝。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修订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J].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方网站,2014.

(作者单位:魏平 成都大学;李丽 成都蒙彼利埃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传统文化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