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城市入境旅游极化与国内旅游扁平化

2017-12-01 08:22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7年9期
关键词:扁平化极化入境

(陕西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河北城市入境旅游极化与国内旅游扁平化

李 晶,孙根年

(陕西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基于河北省入境旅游、国内旅游接待客流量和旅游收入的统计数据,运用首位度指数、位序—规模分析和空间基尼系数指标对省内城市旅游等级规模结构及演化进行了探究,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入境旅游规模分布呈核心极化,大城市突出;②国内旅游规模分布呈扁平化,中小城市发育较好;③高级别景区资源丰度、区位条件和星级宾馆建设造成入境旅游的空间极化;④本地市场崛起与城市旅游联合开发,推动国内旅游扁平化;⑤从长期发展趋势来看,入境旅游核心极化不断削弱,国内旅游扁平化不断加强,朝均衡发展方向推进。

城市旅游;规模分布;核心极化;扁平化;河北省

1 引言

伴随着旅游业在城市发展“增收入促就业、调结构美环境”中地位的突显,各地区日益重视对旅游景区的开发;加之近些年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施加强了城市间的密切联系,由此推动了城市旅游的扁平化发展。事实上,在以地市为主导的区域旅游发展中,随着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和私家车的普及,催生了本地市场的崛起,促使各地市国内旅游差距减小,规模分布相对均衡。然而,受入境旅游客源在外,游客对目的地选择“三择原理”的影响,入境旅游仍呈现出集中在大城市、规模分布相对极化的现象。

旅游本身是一个竞争性行业,旅游行业等级结构的扁平化理应成为区域旅游发展的常态。所谓旅游的“扁平化”,是指区域内各地市到访客流量和旅游收入均呈现规模分布趋于均衡的现象。“扁平化”及与之对应的“极化”是城市规模分布的两种重要形式,主要反映了区域内城市发展空间模式和均衡程度,目前相关城市规模分布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研究方法[1,2]。

唐为运用空间基尼系数、齐普律和马尔科夫转换矩阵,分析了中国城市规模分布是否过于扁平化[3]。李震、杨永春基于规模—位序的一次模型和二次模型拟合,发现我国城市体系等级性逐年加强[4]。等级结构理论在旅游经济领域的研究多集中在国家、跨区域、省域三个层面,包含首位度指数、变异系数、空间基尼系数、位序—规模法则、线性回归等测度指标。张凌云运用洛伦兹曲线与变异系数初步分析了我国旅游业地域的非均衡性[5]。肖光明、靳诚引入变差系数和赫芬达尔系数对珠三角、长三角城市群旅游规模的空间差异进行了分析[6,7]。谢双玉、马耀峰、周彩屏等对湖北省、山东省、河南省、浙江省的旅游规模空间差异,尤其是对入境旅游收入差异展开了讨论[8-11]。相关规模分布的成因,国内外学者试图从多角度作出合理的解释。康奈尔、鲍利主要从政府层面出发,分析了旅游政策影响[12-13];陆林、宣国富、赵东喜等着眼于影响旅游发展的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政策法规、服务设施等要素,重点探究入境旅游差异化的形成[14-17]。

综观上述研究文献,可以发现多集中于对入境旅游旅游收入的分析,而忽略了国内旅游及接待客流量规模的差异性。本文的创新之处有三:一是首次提出城市旅游的“扁平化”概念,并采用首位度指数、规模—位序的一次和二次模型拟合、区位基尼系数三种方法进行定量分析与测度,丰富了旅游学的研究内容;二是将入境旅游与国内旅游进行对比研究,并基于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两个维度规模分布的共同分析,增加了研究厚度;三是引入多元回归分析,运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法,探究导致入境旅游极化和国内旅游扁平化的首要因素,促使国内旅游向均衡发展方向推进。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区域概况

河北省地处京津冀都市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环抱京津,东临渤海,西接山西,南靠鲁豫,北倚辽蒙,是连接华北地区与东北地区的重要枢纽,也是京城通往外地的重要门户。河北省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截至2014年,河北省拥有A级以上旅游景区310家,其中5A级景区5家,4A级景区116家。在行政区划上,河北省包括石家庄、秦皇岛、承德等11个地市,2002—2015年间接待客流量由2002年的6034.3万人次增加到37198.0万人次,旅游收入由279.0亿元增加到2334.1亿元,旅游业发展迅速。以河北省为例,探究城市入境旅游的极化和国内旅游的扁平化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与重要的实践意义。

2.2 数据来源

本研究主要包括城市入境旅游极化与国内旅游扁平化的实证研究及成因分析两部分。其中,实证研究所需基础数据主要包括河北省各地市的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河北统计年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河北省旅游经济运行情况统计简报》。考虑到运用某年数据分析的偶然性和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收集尽可能长的时间序列,入境旅游为1999—2015年,国内旅游为2002—2015年,增大样本量,既提高了分析的准确性、可信度,又使等级规模分布演化的规律显而易见。

成因分析:有关河北省各地市的常住人口及人均GDP源自2014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公路客运量来源自于2014年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通过谷歌地图测度各地市到集散地北京的直线距离。资源吸引力以国家旅游局认定的A级以上景区为基础数据,在赋予5A—A级景区不同权值的基础上,根据城市级别及特殊吸引物设置附加分值,具体计算公式可表示为:

(1)

式中,ai为i级景区的权重系数;xi为某地市A级景点数,fj表示城市级别、特殊吸引物等附加分值。根据5A—A级景区接待客流量的等级差异,分别赋权值为10、2.5、0.75、0.5、0.25,独立的世界遗产地吸引力相当于1个5A级景区,加10分,非独立的世界遗产根据区域内分布点数相应赋值[18]。其中,在计算高级别资源吸引力时,i从4算起。相关基础数据取自相关年份的《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报告》。

2.3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河北省11个地市为分析的基本单元,从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两个维度,依据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两个指标,选择首位度指数、位序—规模模型拟合和空间基尼系数三种测度方法进行实证分析与验证,重在探析河北省城市入境旅游的空间极化和国内旅游的扁平化特征,并基于长时间序列表现出的极化减弱与扁平化加强趋势。

首位度指数:首位度指数B源引自城市首位度,通常指区域内规模最大城市与第二大城市的比例关系,多采用2地区指数、4地区指数和11地区指数衡量[19]。为了防止因城市数量选取产生的片面化,本文选用规模最大地市与省内其他地市均值的比值来计算。

计算公式为:

(2)

式中,B为城市旅游首位度指数;Pi为第i位城市旅游规模。根据孙根年对城市旅游首位度等级划分标准[20]:1≤Blt;3,首位性较弱,区域旅游发展均衡;3≤Blt;5,中度首位性,首位城市凝聚力较强,区域旅游发展不均衡;B≥5,高度首位性,旅游发展集中在首位城市,在极大程度上抑制了区域内其他城市的发展。

位序—规模:位序—规模理论是由德国学者奥尔巴克提出[21],用以揭示区域内城市从大到小的位置排序与规模的分布规律,多表现为集中或分散两种形式[22]。目前采用较为广泛的的是在罗特卡模式两侧分别取对数,得到一次双对数关系(式3)。式中,Pi为第位城市旅游规模;Ri为城市旅游位序;q值为双对数坐标上回归线的斜率,表示区域内城市旅游规模的差别化程度,P1与q均为大于0的常数。

有关的具体计算公式为:

lgPi=lgP1-qlgRi

(3)

(4)

取对数后的线性拟合估计值易受样本范围的影响,导致估计值不一定准确合适,为此,根据罗森和雷斯尼克提出的城市位序—规模的二次形式[23](式4),本文分别选取一次模型与二次模型同时进行模拟回归,并与q值相同,求得二次模型在区间[lg1,lg11]上的平均斜率(公式5),用λ表示[4]:

(5)

式中,q与λ值均表示城市旅游规模的差异化程度,如果接近1,表明规模分布接近齐夫模式,呈现出最理想的分布状态;如果qgt;1,表示区域内城市旅游规模分布较为分散,高位次城市垄断性较强,整体分布不均衡;如果qlt;1,表示城市旅游规模分布较为集中,中间位序城市较多,整体分布均衡。λ值越大,表明区域内城市等级差异化程度亦越大。

空间基尼系数:空间基尼系数是由克伯等人根据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构建的基尼系数提出的。城市旅游的空间基尼系数可以通过旅游人次及旅游收入占总体份额的差异来反映旅游发展空间分布的均衡化程度[24]。

计算方法为:

(6)

3 结果分析

该部分主要基于首位度指数、规模位序的一次和二次拟合、空间基尼系数三种方法,从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两个指标,分析河北省11个地市入境旅游及国内旅游等级规模结构,并根据长时间序列的演化趋势,探究省内旅游是否朝着均衡化方向发展。

3.1 入境旅游等级极化

1999—2005年河北省的入境旅游规模分布与演化见表1。从表1可见,河北省的入境旅游处于核心极化阶段,城市旅游规模分布较为分散,首位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不强。从整体发展趋势来看,河北省的旅游极化现象不断被削弱,在波动中朝着均衡方向推进。

表1 1999—2015年河北省入境旅游等级极化

图1 2015年河北省城市旅游位序—规模分布

从首位度指数的结果来看,河北省的入境旅游人次BIT处于3—5之间,为中度首位性,最大城市承德市得力于避暑山庄、长城等世界遗产,旅游资源丰富、凝聚力较强;旅游收入BIR一般都大于5,呈高度首位性,是河北省的最大城市秦皇岛市。秦皇岛市以俄罗斯为主的客源市场稳定,游客在北戴河停留时间长、休闲购物消费水平高[25],全省35%以上的旅游收入在此集中,形成压倒性优势。从位序—规模拟合方程的各参数来看,河北省的旅游人次qITgt;1.250、0.150lt;λITlt;0.500,旅游收入拟合方程各参数稍大于旅游人次,表明河北省入境旅游规模分布较分散,大城市突出、中小城市发育迟缓。相比于旅游人次,区域内旅游收入的核心极化现象更为显著。在两指标位序—规模的双对数散点图中(图1,以2015年为例),河北省的首位城市承德市、秦皇岛市均位于拟合趋势线下方,说明两市对区域内其他地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导致沧州、衡水、邢台、邯郸等地市远远落后。0.450lt;GITlt;0.580、0.520lt;GIRlt;0.630,进一步证实河北省入境旅游分布的不均衡性。

基于1999—2015年连续长时间序列的变化发现,河北省入境旅游各指标参数在小范围波动中呈不断减小的趋势。随着河北省各地市旅游业的关联度加强,中小规模城市的旅游业发展加快,入境旅游的极化现象不断被削弱。受城市旅游收入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间存在较大关联性的影响,河北省旅游收入各指标波动幅度较大;相比于小城市,大城市拥有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多样化的旅游项目,游客人均花费高,逐步摆脱了单纯依靠客流量增长来获取旅游收入的特性,导致旅游收入的极化削弱进程相对缓慢。

3.2 国内旅游扁平化

由国内旅游等级规模结构及其演化的结果(表2)得出,河北省各地市国内旅游趋向均衡扁平化发展,等级规模分布较为集中。从整体发展趋势来看,扁平化不断加强,目前已形成较为稳定的规模结构。

表2 2002—2015年河北省国内旅游等级扁平化

基于首位度指数来看,河北省国内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的BDlt;3,多数情况下,保定、石家庄两市交替为首位城市,两市旅游规模差距不大,首位性较弱,区域旅游发展较为均衡。从位序—规模拟合方程的各参数来看,两指标一次拟合值q多小于1,二次拟合值λ小于0.250,表明河北省各地市国内旅游规模分布较为集中,既未出现一市独大的垄断局面,也不存在规模上的大尺度分层,与首位度指数分析相吻合。根据两指标位序-规模的双对数散点图(图1)可以看出,首位城市保定、石家庄两市位于拟合趋势线下方,但相比于入境旅游,更加贴近趋势线,首位城市对周边城市发挥相对较好的带动作用;中间位序城市数量较多,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邯郸五市位于拟合趋势线上方,发育较好,推动区域旅游的均衡化发展。旅游人次GDTlt;0.390,旅游收入GDRlt;0.425,空间基尼系数较小,证实国内旅游的扁平化发展。

基于2002—2015年连续长时间序列的变化发现,河北省除最近两年各指标参数有所增加外,整体与入境旅游类似,依旧符合小范围波动中不断减小的趋势。河北省的国内旅游在区域联合带动作用下,各地市间的差距不断减小,扁平化趋势得到强化。近两年各参数出现小幅度的增长,表明河北省的国内旅游有在大城市集聚的势头,但仅仅两年数据存在较大偶然性,且依据2010—2013年间各指标均围绕某个数值小区间波动的规律,本文认为河北省的国内旅游有朝着均衡扁平化发展,并最终实现。

4 成因分析

区域旅游的规模分布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尤其是以河北省为代表的省域内城市旅游呈现出入境旅游极化和国内旅游扁平化两种不同特征,并基于该因素的长期作用,极化减弱与扁平化加强将向着均衡化方向演变。为探究河北省城市旅游规模结构的形成原因,该部分分别对入境旅游及国内旅游成因进行分析。

4.1 入境旅游极化成因分析

根据入境旅游客源极化成因分析,游客对目的地选择具有“景点择高、距离择近、经济择富”的倾向[26],使入境旅游呈现核心极化现象。以2013年河北省各地市数据为依据,基于“三择原理”对导致入境旅游极化的各因素的分析见表3。

表3 河北省城市入境旅游极化形成因素

以5A景区、世界遗产为代表的高品位旅游资源具有良好的旅游形象和感知,容易吸引入境游客前往[27];人均GDP是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表征,影响出入境旅游的活跃度;交通区位反映城市的可达性,作为游客入境后目的地选择的首要因素,区位指数决定游客到访率。河北省入境游客多数从北京辐射,交通区位以各地市到北京市的直线距离远近进行测度。其中,秦皇岛市作为国内少数几个同时拥有铁路、公路、海运、航空等运输体系为一体的地市,加之与主要客源国已开通畅通无阻的包机航班,因此将秦皇岛与北京的直线距离设为0[28]。除此之外,星级宾馆作为最主要的旅游接待设施,显示城市旅游综合接待水平,是过夜入境游客必不可少的,因此加入文中共同探究。

Inbound-T=1.039×HRA+2.697×GDP-0.132×D-1.373×NSH+52.343

(7)

T:4.860 1.890 -5.208 -3.69 4.711

式中,Inbound-T为入境客流量(万人次);HRA为高级别吸引力,人均GDP(万元);D为各地市距北京直线距离(km),NSH为星级宾馆数(座)。各因素单位的设定以充分简化公式为标准。

运用SPSS18.0软件,以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入境客流量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得到式(7)。F=12.046、R2=0.889,模型拟合优度较高,表明河北省入境旅游受表3四大因素的综合影响。根据各因素显著性检验的sig值可知,高级别的旅游资源、到北京直线距离和星级宾馆数是造成入境旅游空间极化的主要因素(siglt;0.05)。首先,承德、秦皇岛、保定、石家庄各市均拥有至少1个5A级景区,且作为世界遗产或省会所在地,旅游资源禀赋非常高;其次,四市到北京直线距离多控制在180km以内(石家庄自身有机场),且星级宾馆建设在60座以上(承德游客多以北京市作为暂住地,星级宾馆较少),遥遥领先;邯郸、沧州、邢台、衡水四市既没有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又多集中在与山东、河南等省份交界的边缘地带,星级宾馆数量较少,缺乏完善的旅游接待设施,入境旅游发展滞后。廊坊仅有6个4A级旅游景区,高级别旅游资源相对匮乏,受益于地处北京、天津两大国际都市之间,且作为环渤海经济圈腹地的区位优势,吸引了大量从京津地区辐射的游客。

4.2 国内旅游扁平化成因分析

相比于入境旅游的极化,近年来随着本地市场的崛起和城市旅游景区的共同开发,国内旅游更加倾向于均衡扁平化。以2013年河北省各地市数据为例,对影响国内旅游扁平化发展的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见表4。

表4 河北省城市国内旅游扁平化形成因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本地市及相临省市为主的近距离旅游成为国内旅游的新风尚和指向标。受收入水平的限制,游客常在旅游中表现出对景区级别不“感冒”,并以交通网络最为密集的公路旅游为主的旅游特点。为此在对国内旅游扁平化的形成分析过程中,本文选取各地市5A—A级景区的总资源吸引力(RA)、公路客运量(HTQ,100万人次)、常住人口(RP,万人)、人均GDP(100元)为自变量,国内客流量(T,万人次)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方程为:

Domestic-T=50.831×RA-3.165×HTQ+1.920×PR-0.312×GDP-942.235

(8)

T:8.585 -0.646 2.083 -0.383 -2.060

式(8)整体显著性检验的F=32.932、R2=0.956,模型拟合优度高,表明表中四大因素综合影响了河北省国内旅游的扁平化发展。依据各因素显著性检验的sig值可知,各地市旅游资源丰度、常住人口是形成国内旅游规模分布的主要因素。2013年除唐山市人均GDP接近8万元外,其他地市在2.5—4.5万元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别不大。景点作为观光旅游的核心产品,得到各地市的重视和开发。随着河北省“两环两沿”(环首都、环省会;沿渤海、沿太行山)战略部署的日臻完善,各地市间联合推出的精品旅游线路逐渐改变“南冷北热”格局。其中“京南燕赵历史文化之旅”从北京出发,跨越燕赵文化辉煌的张家口、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等地市,贯通南北,带动省内城市旅游的协调发展[29]。根据各地市常住人口数,可将河北省11个地市划分为三个等级(1000万人、750万人、400万人),尽管承德、秦皇岛、张家口、廊坊、衡水常住人口仅为400万人左右,但由于这些地市或位于与辽宁、内蒙古、山东的交界地带,或紧临人口大市北京、保定、石家庄,200km以内的近距离客源市场广阔,导致国内旅游的本地市场差异较小,推动了入境旅游向均衡态势发展。

5 结论

本文根据河北省11个地市入境旅游1999—2015年、国内旅游2002—2015年的面板数据,基于接待客流量和旅游收入两个指标,借用入境旅游“三择原理”及国内旅游本地市场效应,对河北省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的规模分布差异及成因进行了探究。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结论:①河北省城市入境旅游的规模呈极化分布,首位城市承德(旅游人次)和秦皇岛(旅游收入)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极化现象在波动中不断削弱;②河北省城市国内旅游的规模呈扁平化分布,城市之间发展均衡,且这种趋势在不断加强中达到相对稳定;③入境旅游客源在外,受“三择原理”影响,高级别景区资源丰度、区位条件和星级宾馆建设是形成空间极化的主要原因;④本地市场的崛起与城市景区旅游的联合开发,推动国内旅游的扁平化发展;⑤基于河北省城市旅游长时间序列的发展趋势来看,入境旅游核心极化不断削弱,国内旅游扁平化不断加强,整体朝着均衡化方向发展。

[1]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城市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出版社,1997.

[2]赵静,焦华富,宣国富.安徽省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特征及其调整[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14(5)∶556-560.

[3]唐为.中国城市规模分布体系过于扁平化吗?[J].世界经济文汇,2016,(1)∶36-51.

[4]李震,杨永春.基于GDP规模分布的中国城市等级变化研究——等级结构扁平化抑或是等级化加强[J].城市规划,2010,34(4)∶27-31.

[5]张凌云.我国旅游业地域非均衡性增长研究初论[J].南开经济研究,1998,(2)∶71-74.

[6]肖光明.珠三角城市旅游经济空间差异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9,25(6)∶72-77.

[7]靳诚,徐菁,路玉麒.长三角城市旅游规模差异及其位序规模体系的构建[J].经济地理,2007,27(4)∶676-680.

[8]陈君子,刘大均,谢双玉,等.湖北省入境旅游规模等级结构研究[J].旅游论坛,2013,6(1)∶92-95.

[9]靳海鹏,马耀峰.山东省入境旅游规模差异时空变化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报,2013,(11)∶19-27.

[10]刘军胜,马耀峰.河南省城市入境旅游规模与位序差异化[J].经济地理,2012,32(6)∶150-155.

[11]周彩屏,戈冬梅.旅游规模差异及其位序规模体系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经济地理,2010,30(2)∶345-350.

[12]Connell J,Page S J,Bentley T.Towards Sustainable Tourism Planning in New Zealand:Monitoring Local Government Planning Under the Resource Management Act[J].Tourism Management,2009,30(6)∶867-877.

[13]Faruk Balli,Hatice Ozer Balli,Kemal Cebeci.Impacts of Exported Turkish Soap Operas and Visa-free Entry on Inbound Tourism to Turkey[J].Tourism Management,2013,37(3)∶186-192.

[14]陆林,余凤龙.中国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2005,25(3)∶406-410.

[15]宣国富,赵静.江苏省旅游经济等级规模结构及演化[J].旅游科学,2011,25(5)∶23-32.

[16]赵东喜.中国省际入境旅游发展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分省面板数据分析[J].旅游学刊,2008,23(1)∶41-45.

[17]万绪才,王厚廷,傅朝霞,等.中国城市入境旅游发展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以重点旅游城市为例[J].地理研究,2013,32(2)∶337-346.

[18]王翠萍,孙根年.山西省A级景区客流量的一个估算模型[R].西安: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19]陈刚强,许学强.中国入境旅游规模空间分布变化及因素分析[J].地理科学,2011,31(5)∶613-619.

[20]李红,孙根年.西安在陕西城市旅游中的独霸性:基于产业系统的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6,44(2)∶91-97.

[21]Ayres R.Tourism as a Passport to Development in Small States:Reflection on Cypru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Economics,2000,27(2)∶115-133.

[22]岳文泽,徐建华,颉耀文.甘肃城镇体系结构及其分形模型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23(1)∶26-28.

[23]Rosen K T,Resnick M.The Size Distribution of Cities:Aan Examination of the Pareto Law and Primacy[J].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1980,8(2)∶165-186.

[24]敬莉,张晓东.西北五省区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基于空间基尼系数的测度[J].开发研究,2013,(2)∶1-5.

[25]秦金.秦皇岛主要客源国入境游客旅游需求分析[J].商界论坛,2015∶265-266.

[26]孙根年,张毓,薛佳,等.资源—区位—贸易三大因素对日本游客入境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影响[J].地理研究,2011,30(6)∶1032-1043.

[27]郎需梅.山东省旅游规模差异研究[D].济宁: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28]唐承财,宋昌耀,厉新建.河北省入境旅游规模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人文地理,2014,29(5)∶155-160.

[29]河北推出4大类10条精品旅游线路[EB/OL].http://www.mafengwo.cn/travel-news/115142.html,2015-12-23/2017-05-28.

PolarizationofInboundTourismandFlatteningofDomesticTourisminHebeiProvince

LI Jing,SUN Gen-nian

(School of Geography and Tourism,Sh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119,China)

Based on the tourists and revenue statistics of inbound tourism and domestic tourism in Hebei Province,this paper applied primary index,rank-scale and spatial Gini coefficient to discus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 of the scale structure,and analyze its caus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Firstly,the scale structure of inbound tourism was core polarization,big cities were prominent.Secondly,the scale structure of domestic tourism was relatively dispersed,medium and small cities develop well.Thirdly,high level of resources attraction,location and star hotels were the main causes of spatial polarization.Fourthly,the rise of local market and the co-development of city tourism promoted the flattening of domestic tourism.Finally,based on the long-term trend of development,the core polarization of inbound tourism was weakened,while the flattening of domestic tourism was strengthened,both of them were moving towards a balanced direction.

city tourism;scale distribution;core polarization;flattening;Hebei Province

10.3969 /j.issn.1005-8141.2017.09.0017

F590.84

A

1005-8141(2017)09-1109-05

2017-07-23;

2017-08-1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期国内旅游的抗周期性及经济效应研究”(编号:12BJY131)。

李晶(1992-),女,山东省泰安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经济运行分析。

孙根年(1961-),男,陕西省西安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经济分析。

猜你喜欢
扁平化极化入境
认知能力、技术进步与就业极化
极化雷达导引头干扰技术研究
基于干扰重构和盲源分离的混合极化抗SMSP干扰
扁平化设计在手机界面中的发展趋势
非理想极化敏感阵列测向性能分析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
警查證截獲非法再入境男
扁平化的球星Ⅱ
非法入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