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中越边境旅游发展研究

2017-12-01 08:22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7年9期
关键词:边境云南省旅游

(云南师范大学 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云南省中越边境旅游发展研究

娄 阳,李庆雷,高大帅

(云南师范大学 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随着“一带一路”等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深入实施和中越两国友好往来的不断深化,云南省中越边境地区旅游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势头,前景可期。在分析云南省中越边境旅游资源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旅游资源、旅游地理、旅游开发等基本原理,对云南省中越边境旅游的空间布局、发展思路、产品体系进行研究,提出了构建“一带三核四极”,即“一条边境旅游带、三个旅游核心城镇、四大旅游增长极”的空间布局体系,并结合各区域实际状况提出开发边境观光休闲、边贸商务会展、边地民族风情、边关军事文化、边陲历史文化等边境旅游产品。

边境旅游;空间布局;旅游产品;云南省;一带一路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以及世界各国、各地区间多维合作的不断深化,边境地区已成为众多国家和地区发展旅游业的重要选择[1]。此外,旅游业作为一个强综合性的产业,又兼有经济和文化双重属性,已被公认为是各国、各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的“粘合剂”[2],对边境地区的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文化交流和政治安全等多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我国边境旅游(仅指我方开展的边境旅游活动)发展的序幕拉开于1988年4月(辽宁省丹东国际旅行社组织我国公民赴朝鲜新义州旅游)[3],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已成为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4]。2015年12月,我国发布《国务院关于支持沿边重点地区开发开放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明确提出通过“改革边境旅游管理制度、研究发展跨境旅游合作区、探索建设边境

旅游试验区、加强支撑能力建设”四项举措提升旅游开放水平,推动边境旅游大发展[5],更进一步巩固了边境旅游在沿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我国云南省与缅甸、越南、老挝3个国家接壤,拥有长度约4060km的边境线[6],边境旅游发展地缘优势突出。自1993年开展边境旅游业务以来[7],云南省边境旅游发展成效显著,已成为全省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与越南北部四省山水相连,拥有约1353km的边境线,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十分密切。伴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的不断推进,以及“一带一路”等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位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心的中越边境地区,借助于丰富的特色旅游资源,边境旅游发展具有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潜力[8]。本文主要运用旅游资源、旅游地理、旅游开发等基本原理,对云南省中越边境旅游的空间布局、发展思路、产品体系进行了研究,以期促进该地区边境旅游有序、健康、可持续发展。

2 中越边境旅游资源依托及发展现状

2.1 旅游资源依托

旅游业属于资源型产业,有赖于自然馈赠和社会遗产[9]。边境旅游资源是边境旅游研究中一个无法绕过的命题[10],边境旅游的实践需要对旅游资源进行分类、调查与评价[11]。云南省与越南接壤的边境地区,地形复杂、气候宜人、生物多样、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民风浓郁,旅游资源涵盖了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气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和人文活动全部8大主类。自然风光、人文传统、田园风情、民间习俗等旅游资源要素的有效融合,使现代云南省中越边境地区的景观组合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能够满足旅游者多样化的需求。云南省中越边境各类别重点旅游资源见表1。

表1 云南省中越边境重点旅游资源

注: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标准分类。

2.2 发展现状

旅游发展势头良好:云南省与越南接壤的8个边境县接待国内游客和入境游客均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增长态势,旅游收入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2016年,云南省河口县旅游接待人数逾31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近25亿元;麻栗坡县旅游接待人数也达到了175.43万人次,共实现旅游总收入12.93亿元。此外,已运转成熟的中越跨境旅游线路已有3条,分别为“河口县—越南广宁8日游”、“河口县—越南沙巴2日游”、“麻栗坡县—越南河江2日游”,更多的旅游线路也在不断开发中。

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逐步完善:近年来,云南省中越边境地区加大了旅游道路、游客中心、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力图打破阻碍旅游发展的设施瓶颈。随着新一轮边境开发开放战略的提出,中越边境地区旅游公路建设步伐明显加快,边境各县市、旅游景区之间公路等级得到了有效提升,交通条件得到了大幅度改善,通行能力大为改善,通达性显著提高。旅游标识系统、旅游厕所等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也为中越边境旅游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随着旅游投入的不断加大,中越边境地区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与提升。

旅游产品特色鲜明,合作日益深化:总体来看,云南省中越边境地区旅游发展资源禀赋较相似,但各地区也形成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例如,云南省麻栗坡县全力打造“英雄老山圣地、中国祖母绿都”两张特色名片,实现了旅游经济的快速稳健发展;河口县利用口岸优势,努力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和区域性旅游集散地”;金平县蝴蝶谷主打蝴蝶品牌,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游览参观。目前,云南省已经与越南北(中)部七个省市(老街、承天—顺化、广宁、海防、安沛、河江、宣光)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积极开展了双边宣传与营销,拓展了边境旅游线路,共同参与和举办了旅游文化节,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旅游协调机制[12]。双边旅游合作不断深化,极大地促进了中越边境旅游的发展。

客源市场范围得到有效拓展: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云南省边境旅游客源市场范围得到了有效拓展。从入境旅游来看,云南省中越边境旅游客源市场已经基本形成了以越南、其他东南亚国家、日本、韩国和我国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台湾地区为主,欧美和亚洲其他国家为辅,南美洲、大洋洲为补充的格局;国内旅游市场来看,则形成了以省内及周边省份为主,东南沿海、华北、西南为辅,东北、西北地区为补充的全覆盖格局。作为云南省边境旅游走廊重要组成部分的中越边境地区,拥有以河口为代表的一批优质旅游目的地,在云南省边境旅游客源市场的拓展方面贡献突出。

3 中越边境旅游空间布局及发展思路

根据云南省中越边境地区旅游资源分布情况、交通状况、发展基础、开发潜力以及发展需求等,将云南中越边境旅游空间布局确定为“一带、三核、四极”,其中,“一带”即一条中越边境旅游发展带;“三核”即三个旅游核心城镇,其中一个一级旅游核心城镇(河口)、两个二级旅游核心城镇(麻栗坡、金平);“四极”即四大增长极,即麻栗坡县老山旅游区、金平县蝴蝶谷旅游区、河口县花鱼洞旅游区、十层大山三国旅游区四大重点旅游项目。

3.1 一带----一条中越边境旅游带

中越边境旅游发展带西起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经文山州(麻栗坡县、马关县)、红河州(河口县、金平县、绿春县)东至普洱市(江城县),全长约1000km。该带以连接云南省中越边境各县的主要沿边公路为发展主线,连接其他相关支线,整合周边旅游资源构成。其中,富宁经田蓬口岸至麻栗坡、麻栗坡经天保口岸和都龙口岸至马关、金平经金水河口岸和平河通道至绿春目前大部分为县级公路连接,公路等级较低、通行能力较差,需加大扩能改造力度;马关至河口(S209)、河口经曼耗镇至金平(G8011、S212)、绿春至江城(S214)基本以省级及以上级别道路为主,通行条件基本满足边境旅游需求,无需大规模改扩建,具体思路见表2。

表2 云南省中越边境旅游带的范围、资源依托与发展思路

中越边境旅游发展带建设中应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沿边重点地区开发开放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云南省沿边地区开发开放规划(2016—2020年)》,大力推进相关沿边公路联通、改造、升级,完善中越边境旅游发展带与广昆高速公路/云桂高铁、昆河高速公路/昆河铁路、昆曼国际大通道(江城至普洱、连接昆曼公路)的连接,发挥串联作用。此外,在中越边境旅游带的适当位置(以连续行车不超过2小时为宜)设置旅游服务设施和休息休闲设施,包括便利服务站、厕所、餐厅、休息室等,以满足游客休憩需要;在各分岔路口、高速出口等地应设置清晰明了的旅游指示标牌,最大程度地为游客提供明晰的路线指示服务;在经过分水岭、十层大山、老山等景区和各城镇周边的道路沿线,应选取视野开阔的地段设置港湾式观景台,满足游客休憩、观景需要;在轴线的节点位置(县城、城镇等)设置小型游客中心,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旅游包车等服务;加强轴线与城镇、景区(点)、车站的连接,完善道路交通网,便利游客通达目的地。此外,还应加大中越边境通用机场的建设力度,促进航空与陆路联动。

在中越边境旅游发展带的培育中,我们应特别注意对边界、边城、边民、边贸等涉边特色旅游资源要素的开发与利用,充分突出边境旅游特色。主要包括:①边界。因为历史原因,中越边境曾被封锁,因此界碑串联起来的边界凸显神圣和神秘氛围。中越边境线共埋设了1537座界碑,被认为是“设立界碑最密集和最清晰的陆地边界线”[13],建议设立“界碑公园”,展示边界特色。②边城。都龙、天保、河口等多个大大小小、别具特色的边境城镇每年都会吸引众多游客前往旅游或购物,因此应坚持共同协作、差异发展的原则,将成为推动边境旅游发展的重要前沿阵地。③边民。中越边境地区主要由壮族、苗族、瑶族、哈尼族、彝族等跨境而居,形成了丰富多彩、别具特色的民族文化[14],因此应依托于边民特有的文化气质,开发民族风情旅游产品。④边贸。中越边境口岸设立了边境经济合作区和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跨境合作区的建设步伐也在加快,“边交会”的规模在不断扩大,边民互市点发展繁荣,成为边境商贸旅游发展的重要平台。

在旅游产品开发上,应主要突出中越边境特色,体现边境内涵,重点考虑边境观光休闲、边贸商务会展、边境科考探险、边境民族风情、边关军事文化、边境历史文化等旅游产品,形成综合旅游产品体系。此外,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要在边境旅游产品开发的过程中注重挖掘其文化内涵,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15]。

3.2 三核:三个旅游发展核心城镇

一级旅游核心——河口:河口是云南面向越南最大的开放口岸,是中国面向越南的窗口,是公路、铁路一体化的国家重点建设口岸,是昆明至河内途径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支点。综合考虑经济实力、交通区位和旅游发展潜力,可以将河口确定为中越边境旅游的一级旅游核心。河口应整合优势资源,以“河口边境旅游试验区”为抓手,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重点打造边贸商务会展、边陲历史文化旅游产品,开展针对性强的旅游营销,加强与越南等地的旅游合作,大力促进边境旅游发展。河口可发展以下旅游产品:①边贸商务会展旅游产品。“河口越南城、中越边交会”汇集了大量翡翠珠宝、工艺品、民族服饰、土特产品等特色旅游商品,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购买。河口应依托于边境贸易场所发展边贸购物旅游和商贸旅游,围绕一年一度的“边交会”打造具有高端层次的边境会展旅游产品,依托商贸人群开展康体养生等旅游产品,以满足不同客群的样需求。②边陲历史文化旅游产品。河口古炮台、河口海关旧址、河口对讯督办公署旧址、法国驻河口副领事署、滇越铁路、烈士陵园等是近现代沧桑历史的见证,具有非凡的历史文化价值。河口边境地区历史文化丰富且深刻,因此应依托历史遗址遗迹,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内涵,重点开发边陲历史文化旅游产品。

二级旅游核心——麻栗坡、金平:云南的中越边境线长达1300km,一级旅游中心辐射范围需要得到有效补充,故选取麻栗坡、金平作为二级旅游核心。两个二级旅游核心分别分布在一级旅游核心东、西两个方向,能够有效拓展边境旅游核心辐射范围。麻栗坡已被列为云南省5个边境旅游试验区之一,应突出“南疆风情、跨境神游”主题,带动环麻栗坡、马关、西畴沿边跨境旅游等片区旅游开发。重点建设天保旅游小镇和老山风景名胜区,着重策划边关军事文化、边地民族风情等旅游产品,大力开展边境旅游并向纵深推进。可发展以下旅游产品:①边关军事文化旅游产品。麻栗坡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两山轮战”的主要战场,战斗遗迹保存众多,应重点开发边关军事文化旅游产品。烈士陵园、老山、者阴山、老山作战纪念馆,还有阵地、战壕、防空洞等军事遗址可开发成军事旅游地、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边关军事文化旅游产品又可以细分为爱国主义教育游、军事遗址观光游、模拟战争体验游、边关岁月怀旧游等,针对不同的游客群体,提供不同的体验服务。另外,还可以增建模拟战争基地、模拟战斗场所,引进先进的仿真战斗设备,最大程度地还原当年战斗的情景。②边地民族风情旅游产品。麻栗坡边境聚居了壮族、苗族、瑶族等7个少数民族,除蒙古族外均为跨境而居,拥有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主要体现在饮食、服饰、建筑、语言文字、风俗习惯、歌舞艺术、宗教信仰和节日节庆等方面,具有很高的保护利用价值。麻栗坡边境旅游开发应注重挖掘民族文化内涵,实行精品化开发战略,充分展现民族特色,打造边地民族风情旅游明星产品。

云南省金平县应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及其相关配套服务设施,提高旅游接待与服务能力。该区域应重点建设开发中国蝴蝶谷景区,主打边境科考探险、养生旅游、探秘旅游等产品,促进实现金平旅游的跨越式发展,可发展边境科考探险、观光休闲旅游产品。金平县边境地区的分水岭,纬度低、海拔高,立体气候十分显著,植被类型和生物多样性丰富,集雄、奇、险、秀、幽为一体,科考、探险旅游的意义大、底蕴足;蝴蝶谷中蝴蝶品种丰富,珍稀蝴蝶相对集中,自然风光秀丽迷人。因此,应依托神秘的界山和蝴蝶王国,以边境自然山水风光为中心,重点开发边境探险、科考旅游产品和观光、休闲旅游产品,发挥资源价值,满足游客的猎奇旅游需求、探秘旅游需求和观光休闲旅游需求。

3.3 四极:四大旅游增长极

麻栗坡老山旅游区:以“英雄老山圣地”为核心,突出战争遗址、历史民俗、自然风光等区域特色[16],形成立体旅游格局,内容包括英雄老山军旅体验游、天保国门观光购物休闲游、仙境金厂康体运动养生游、白倮原始部落探秘游等。打造集军事体验、民俗风情、峡谷风光、溶洞探险、休息娱乐、旅游购物为一体的“英雄老山圣地”精品旅游线路,面向市场推出“中国梦”爱国主义红色文化之旅,培育“英雄老山圣地、中国祖母绿都”品牌,辐射带动边境旅游产业发展,成为云南省中越边境旅游发展的一大增长极。

金平蝴蝶谷旅游区:以“蝴蝶谷”为核心,充分利用400多种蝴蝶资源(种类居世界第一位),突出“蝴蝶王国”特色,整合周边拉灯瀑布群、太平河瀑布、古茶树群落等自然景观和哈尼梯田、蘑菇房、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等人文景观,开发蝴蝶观赏探秘游、山水风光观光游、古茶养生疗养游、人文风情体验游等旅游产品,形成集风景观光、民俗体验、康体养生等多位一体的旅游格局,打造成为国内蝶类观赏、科考和生态旅游的知名品牌,辐射带动周边旅游产业发展。

河口花鱼洞旅游区:以“山、水、林、洞”为发展核心,充分发掘花鱼洞岩溶景观、花鱼洞瀑布、热带雨林、中法战争黑旗军遗址等景观内涵,突出“热带风光浓郁、历史底蕴深厚”[17]的特色,开发休闲观光游、乐活戏水游、雨林探险游、溶洞探秘游、历史品味游等旅游产品,将其打造成为边境生态旅游标志地,填补河口旅游的空白。进一步加大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快综合化发展步伐,把河口花鱼洞旅游区打造成为中越边境旅游不可或缺的增长极。

十层大山三国旅游区:以“一眼望三国”为发展核心,深入挖掘“鸡鸣三国”的特殊地理位置、三国(中国、老挝、越南)共用界碑(一个界碑代表三个国家,这样的奇观在中国只有两个,另一个是位于满洲里的“中俄蒙”三国交界)的文化内涵,突出独特边地风貌特色,整合十层大山高品位的自然风光,开发自然风光品味游、三国边地风情游、爱国文化陶冶游等旅游产品,打造国内三国交界旅游开发典范,培育成为中越边境旅游明星品牌,树立国内边境旅游发展标杆。

4 结论及建议

4.1 结论

旅游是沿边地区开发开放的重头戏[18]。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国家、省级、沿边开发开放系列政策、边境旅游试验区建设等战略的实施,云南省中越边境地区的地理区位和旅游资源优势已然显现,将成为中国边境旅游开发的又一片沃土。同时,云南省作为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以及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前沿阵地[19],借力于“五大基础路网”[20]的构建,积极推动中越边境旅游发展,对维护边疆安全与稳定、经济社会发展与进步、人民安居与乐业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4.2 建议

云南省中越边境地区应依托于丰富多样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以科学的旅游发展观为导向,加强旅游规划,深入挖掘边城、边民、边界、边贸等边境特色,深度融合文化与旅游发展内涵,全面开发边境观光休闲、边贸商务会展、边地民族风情、边关军事文化、边陲历史文化等旅游产品;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增强创新能力[21],设立边境旅游发展基金,引进专业人才,建立健全旅游信息服务和旅游接待服务平台;强化政府支持,促进政策沟通,打破地区行政壁垒,进一步完善旅游交通网络,落实云南省中越边境旅游空间战略布局;进一步促进旅游核心地区和中越边境旅游发展带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中越边境成为西南边境地区旅游开发与对外合作的重要支撑,推动西南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1]王新歌,孔钦钦,席建超.边境旅游研究进展及其启示[J].资源科学,2014,36(6)∶1107-1116.

[2]陈雪婷,陈才,徐淑梅.国际区域旅游合作模式研究——以中国东北与俄、蒙毗邻地区为例[J].世界地理研究,2012,21(3)∶152-159.

[3]谢泽氡,李春燕.国内边境旅游研究述评[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27(9)∶16-18,22.

[4]李燕琴,束晟.聚焦旅游视域下的中国边疆研究[J].地理研究,2015,34(3)∶407-421.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支持沿边重点地区开发开放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1/07/content-10561.htm.

[6]成竹.基于共生理论的滇越国际旅游合作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7]幸岭,徐燕.云南省边境旅游发展问题研究[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4,16(3)∶113-116.

[8]李明.中俄边境旅游发展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9]威廉·瑟厄波德.全球旅游新论[M].张广瑞,译.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169.

[10]陈永涛.边境旅游研究无法绕过的命题——边境旅游资源[J].红河学院学报,2013,11(3)∶87-90.

[11]李庆雷,杨培韬,娄阳.边境旅游资源的概念界定与分类框架研究[J].大理大学学报,2017,2(3)∶19-24.

[12]余繁,唐滢.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6∶162-168.

[13]何胜.中越完成陆地边界勘界立碑及其意义[J].当代世界,2009,(4)∶56-58.

[14]徐祖祥.中越跨境民族文化生态类型及发展趋势[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31(4)∶64-68.

[15]刘云山.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在2010博鳌国际旅游论坛上的主旨演讲[J].今日海南,2010,(4)∶6-8.

[16]中新网云南频道.看完这张图,丽江大理鸭梨山大?[EB/OL].http://www.yn.chinanews.com/news/2016/0614/14702.html.

[17]李涛.话说红河——河口[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289.

[18]刘佳吉力,徐淑梅,王茗蕾,等.东北地区边境口岸旅游业发展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15,24(4)∶163-170.

[19]梁茂林,骆华松,李芳,等.云南边境旅游走廊构建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6,32(10)∶1249-1252,1248.

[20]石畅.“五网”助推云南跨越发展[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11-10(2).

[21]娄阳,李庆雷,赵红梅,等.云南省旅游景区经营绩效提升策略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7,33(2)∶244-248.

StudyonSino-VietnamBorderTourismDevelopmentofYunnanProvince

LOU Yang,LI Qing-lei,GAO Da-shuai

(School of Tourism and Geographical Sciences,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 650500,China)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of “One Belt and One Road” and the deepening of the friendly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Vietnam,the development of Sino-Vietnamese border tourism in Yunnan showed a good momentum.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ependence and development of Sino-Vietnamese border tourism development resources in Yunnan Province,this paper studied the spatial layout,development ideas and product system of Sino-Vietnam border tourism in Yunnan Province on the basis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ourism resources,tourism geography and tourism development,proposed the construction of “One-belt,Three-zone,Four-pole”,namely “a border tourism development belt,three tourism development core and four tourism development growth pole” tourism development space layout strategy,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border sightseeing leisure,border trade business exhibition,border national customs,border military culture,border culture and other tourism products.

border tourism;space layout;tourism product;Yunnan Province;One Belt and One Road

10.3969 /j.issn.1005-8141.2017.09.0018

F590.75

A

1005-8141(2017)09-1114-04

2017-07-15;

2017-08-22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部民族旅游地创意资本培育机制研究”(编号:13XJY027);云南省科技计划青年项目“基于口岸—通道—腹地系统的云南边境旅游空间效应研究”(编号:2012FD019);云南师范大学“旅游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科研创新团队研究成果。

娄阳(1991-),男(满族),河北省青龙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文化地理、文化产业与旅游开发。

李庆雷(1978-),男,山东省东平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发展与管理。

猜你喜欢
边境云南省旅游
边境扬威
边境小城马斯特里赫特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守卫边境的“帕米尔雄鹰”
云南省会泽铅锌矿区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对云南省“农危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