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家庭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7-12-01 05:39刘洁琼王卫红
护理学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中老年人意愿子女

唐 艳,刘洁琼,王 诗,贺 艳,王卫红

(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 护理系,湖南 长沙 410013)

中老年人家庭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唐 艳,刘洁琼,王 诗,贺 艳,王卫红

(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 护理系,湖南 长沙 410013)

目的了解中老年人的家庭养老意愿,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中老年人养老的选择和社会养老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择湖南省怀化市中老年人共427名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养老政策及形势的了解程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427名中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377名(占88.3%),对养老政策及形势的了解程度总体得分为(20.69±5.02)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居住地、子女希望父母的养老方式是中老年人家庭养老愿意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中老年人对当前的养老政策和形势缺乏了解,选择家庭养老仍然占主导地位。在今后的养老事业中,不仅应重视家庭养老的重要性,发挥家庭养老的积极作用,同时促进养老方式多元化,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中老年人;养老意愿;影响因素

人口老龄化现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1]。我国是全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老龄化程度逐年加剧[2],现已迈入深度老龄化时代。据国家统计局2016年2月公布的数据显示[3],截至2015年年末,我国人口总数为13.74亿,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已占16.1%,65岁及以上人口已占 10.5%。在面临如此庞大的老年群体时,养老问题值得深思。然而从整个老龄化过程看,在未来数十年里,中年人将成为老年人口的主力军[4]。中年人的养老意愿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养老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研究表明[5],家庭能满足人的情感寄托以及保持原有的生活习惯,但是随着早年计划生育的实行、丁克思想的影响,家庭养老功能也随之弱化[6],多种养老模式应运而生,如机构养老、社区居家养老等。因此,本文旨在调查中年人和老年人的家庭养老意愿,为养老的选择和养老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怀化市随机抽取2个区(县),每个区(县)中随机抽取1个社区居委会和1个自然行政村,联系当地居民委员会,由其提供的在册人员名单作为调查对象,于2016年2—5月进行入户调查。纳入标准:(1)年龄≥45 岁[7];(2)在当地居住满 6 个月以上;(3)能够独立或通过调查者帮助完成问卷;(4)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次调查。排除标准:(1)已选择某种养老模式的中老年人;(2)调查过程中退出或拒绝参加本研究者;(3)有认知、精神障碍者。

1.2 调查工具

1.2.1 一般资料问卷 自行设计问卷,并经过同行专家审订而成。(1)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居住地类型、职业类型、居住方式、月收入、保险类型等。(2)养老相关资料:有无养老储蓄金、对养老的担心程度、希望养老主要由谁来负担、家庭养老意愿、子女希望父母的养老方式、对政府关注养老的满意度。

1.2.2 养老政策及形势的了解程度调查问卷 自行设计并咨询相关专家反复修改而成,通过50份预调查验证,该问卷Cronbach α系数为0.895。问卷内容为近几年国家推行的养老政策的了解程度,相关政策主要来源于《老年人权益保障法》[8]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9]。共8个条目,从“非常不了解”至“非常了解”计1~5分,总分8~40分,得分越高表示越了解当前养老政策和形势。

1.3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成立调查小组,调查人员采用统一指导语说明本研究的目的及填写要求,由研究对象自行填写问卷。对阅读有困难者,协助阅读完成,但不使用暗示语。问卷当场发放当场收回并及时检查问卷的完整性,以确保资料的有效性。本研究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有效问卷427份,有效回收率为94.9%。

1.4 统计学方法 调查数据在回收后统一进行编码,采用Epidata双核双录法,经整理和核查后,应用SPSS 18.0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所有变量进行统计描述,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中老年人对养老政策及形势的了解程度 427名中老年人对养老政策及形势总体得分为(20.69±5.02)分,其中最高分为38分,最低分为8分。对养老政策及形势各条目得分见表1。

表1 中老年人对养老政策及形势的了解程度(n=427)

2.2 中老年人家庭养老意愿的单因素分析 养老意愿中有家庭养老意愿的377名、无家庭养老意愿的50名。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居住地、职业类型、月收入、医保类型、对养老的担心程度、希望由谁负担养老、子女希望父母的养老方式、关于政府关注养老的满意度对中老年人有无家庭养老意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中老年人家庭养老意愿的单因素分析(n=427)

续表2

2.3 中老年人家庭养老意愿的多因素分析 以是否选择家庭养老意愿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的9个变量(性别、居住地、职业类型、月收入、医保类型、对养老的担心程度、希望由谁负担养老、子女希望父母的养老方式、对政府关注养老的满意度)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居住地、子女希望父母的养老方式是中老年人家庭养老意愿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见表3。

3 讨论

3.1 中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为主 本研究结果中427名中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意愿的377名,占了88.3%,家庭养老依然占主导地位。在我国大多数地区,老年人养老以家庭养老为主[10],体现了我国传统养老方式的根深蒂固。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传统的依靠儿女共同生活养老的家庭养老受到了冲击。但是人们的观念未发生太大改变,这可能会使得家庭的负担越来越大,也使得老年生活质量不能得到较好改善。然而从另一角度来说,家庭养老何尝不是最优选择,如芬兰,政府和社会福利部门根据大多数老人喜欢在家中安度晚年的特点,将重点放在为老人提供完善的家庭服务,所以有94%以上的芬兰老人是在家庭养老[11]。家庭意义深远而重大,家庭养老在整个养老体系中仍将长期发挥作用,因此可以借鉴他国成功经验,优化家庭养老环境与配置,加大对养老家庭的补贴与支持,发挥家庭养老的积极作用,并且在借鉴的基础上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之路。

3.2 中老年人对养老政策及形势缺乏了解 本研究结果显示,养老政策及形势的了解程度总体得分为(20.69±5.02)分,中老年人对当前的养老政策和形势缺乏了解。这可能与中老年人文化程度较低有关,本研究对象多数居住在农村,职业为农民的偏多,这可能导致了大家不能及时了解到相关的养老政策及形势,以至于总体得分偏低。得分最高的条目是“我国老年人到一定年龄就可以按月领取国家发放的养老保障金。您了解吗?”。此条目得分最高可能由于被调查者多数为老年人,我国现行的一项老年人养老补贴政策即每人按月领取养老保障金,所以对该条目了解程度较高。而得分最低的条目为“对于‘三无’老年人,入住政府创办的养老机构是免费的。您了解吗?”。这可能由于中老年人不知道“三无”是什么概念,“三无”即无劳动能力、无收入来源、无赡养人、抚养人[12]。本研究的养老相关资料中包括了子女希望父母的养老方式的调查,可见至少被调查者都是有子女赡养的,所以可能被调查者未能关注到此项福利政策,所以此条目得分最低。

3.3 中老年人家庭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3.3.1 性别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是中老年人家庭养老愿意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男女相比之下,可能女性会稍微倾向于家庭养老,可能与女性本身更加依赖于家庭有关,女性多以家庭为重,尤其是农村妇女,传统上扮演着照顾家庭成员的角色,而且子女也更倾向于照顾母亲一些。其次,男性与女性相比,大多数女性的自我生存与保障能力不高,也更加需要家庭的情感支持和经济支持。最后,女性文化程度可能偏低、观念比较滞后,以至于不愿意去了解其他养老方式,所以相对与男性而言更愿意家庭养老。

3.3.2 居住地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地是中老年人家庭养老意愿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居住地为农村的更偏好于家庭养老。这可能与农村其他养老方式场所的建设有关[13],许多农村地区的养老机构形同虚设,对于广大农村而言,养老机构是新兴事物,在发展初期会因为诸多质疑而受到阻碍,没有发挥到应有的养老作用。根据2016年2月的公报显示[14],养老服务机构和床位总量是远不能满足养老需求的。目前对于农村地区存在的这些问题,社会各界应加大对农村民办养老机构的调研与宣传,支持其存在于发展,为解决农村养老的多元化提供支持,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我国严重的人口老龄化状况有效缓解。

3.3.3 养老方式 调查结果显示,子女希望父母的养老意愿中希望家庭养老的有358名,被调查者中有377名同时也有家庭养老意愿;而且在希望主要由谁负担养老时有273名选择了子女。可见,父母的养老意愿受到子女意愿的影响很大,并且多希望依靠子女养老。这可能与我国的“养儿防老”传统观念有关,大部分人不仅希望子女负担养老,养老意愿也比较乐意听从子女的意见。郭亚南[15]对中年人的研究中也表明绝大多数愿意家庭养老。因此,中老年人家庭养老意愿多受子女影响,所以在以后发展养老的过程中,不仅养老对象,也包括他们的子女,都应该更加从观念上去接受除家庭养老以外的新型的养老方式,注重养老的多元化选择,更好地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3.4 对护理工作建议 本研究显示不管是中年人还是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仍然占主导地位。我们不仅应重视家庭养老的重要性,优化家庭养老环境与配置,加大对养老家庭的补贴与支持,发挥家庭养老的积极作用。在护理教学方面应重视老年护理学和社区护理学,正确引导学生就业,为养老场所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现有岗位应该多组织专业培训,提高专业护理知识与服务水平。同时提示社区护理和老年护理工作者,在平时与大家健康指导和养老宣传时,多注意养老普惠政策和相关知识的宣教,加强其信息支持,进行正确的养老意愿引导,使老年人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以便早日形成以家庭为主导多种养老方式并存的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

[1]Wilunda B,Ng N,Stewart Williams J.Health and Ageing in Nairobi’s Informal Settlements-evidence from the International Network for the Demographic Evaluation of Populations and Their Health(INDEPTH):A Cross Sectional Study[J].BMC Public Health,2015,15(1):1231-1235.DOI:10.1186/s12889-015-2556-x.

[2]Xiaoxiao Yin.Population Aging Prediction in China Based on Trend Extrapolation Model[J].Aging Research,2015,2(3):15-21.DOI:10.12677/AR.2015.23003.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 报[EB/OL].(2016-02-29)[2016-05-31].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602/t20160229_1323991.html.

[4]罗金凤,齐玉梅,王承明.湖北西部地区准老年人养老意愿及老年护理需求的调查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22):2627-2629.DOI:10.3969/j.issn.1007-9572.2014.22.020.

[5]刘 佳,王 强.独生子女家庭父母的养老意愿[J].河南科技,2011(11):210-211.DOI:10.3969/j.issn.1003-5168.2014.21.145.

[6]王丽辉.湖南人口发展与社会变迁(1950-2007)[D].长沙:中南大学,2010.

[7]韩文芳.我国中年人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5.

[8]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EB/OL].(2012-12-31)[2016-10-30].http://www.chinalaw.gov.cn/article/fgkd/xfg/fl/201212/20121200379610.shtml.

[9]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EB/OL].(2012-09-19)[2016-10-3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3-09/13/content_7213.htm.

[10]李金秀,刘泽龙,陈诗韵.武陵山片区农村老年人养老现状调查分析[J].护理学报,2015,22(7):76-78.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5.07.076.

[11]唐懿芳,杨洪华,王秀华,等.老年人对养老机构入住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24):37-43.DOI:10.3969/j.issn.1008-9993.2014.24.011.

[12]姚媛媛.赋权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公报机构“三无”老人养老服务探索——以C市S福利院为例[D].吉林:吉林大学,2015.

[13]胡杨名,何银花.农村居民养老方式的选择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湖南省慈利县农村地区为例[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4,30(6):109-113.DOI:2095-1361(2014)06-0109-05.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湖南省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EB/OL]. (2016-02-29)[2016-05-31].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602/t20160229_1323991.html,2016-02-29.

[15]郭亚南.农村中年留地农民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河南省开封县的调查[D].重庆:西南大学,2015.

[本文编辑:周春兰 谢文鸿]

Family Endowment Intention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Middle-aged and Elderly

TANG Yan,LIU Jie-qiong,WANG Shi,HE Yan,WANG Wei-hong
(Department of Nursing,Medical College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013,China)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family endowment intention of the middle-aged and elderly and analyze its influencing factors,and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endowment choi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endowment.MethodsBy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method,a total of 427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eople were investigated with a general information questionnaire and endowment policy and situation awareness questionnaire.Dualistic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for multivariate analysis.ResultsTotally 88.3%of the middle-aged and elderly (377/427)chose family endowment and the overall score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endowment policy and situation was 20.69±5.02.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gender,place of residence,children’s desire for their parents’ endowment were independent influence factors(P<0.05).ConclusionThe middleaged and elderly lack understanding of current endowment policy and situation.In future endowment,we should not only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importance and the positive role of family endowment,but also promote the diversification of pension mod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the middle-aged and elderly;endowment intention;influence factors

R473.2

A

10.16460/j.issn1008-9969.2017.07.006

2016-11-16

唐 艳(1990-),女,湖南长沙人,本科学历,硕士研究生在读,护师。

王卫红(1967-),女,湖南祁阳人,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猜你喜欢
中老年人意愿子女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中老年人食物嵌塞的防治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中老年人应该培养什么样的爱好?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