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312例产妇育儿胜任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7-12-01 05:37马文娟李怡冰
护理学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胜任育儿学历

马文娟,李 真,贾 寒,李怡冰,杨 晓

(郑州大学 护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郑州市312例产妇育儿胜任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马文娟,李 真,贾 寒,李怡冰,杨 晓

(郑州大学 护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目的调查郑州市产妇育儿胜任感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护理人员针对性的开展提高产妇育儿胜任感水平的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便利抽取2016年4—8月在郑州某三级甲等医院产科病房住院的312例产妇,采用产妇育儿胜任感量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影响产妇育儿胜任感的主要因素。结果312例产妇育儿胜任感的总分为(74.31±9.58)分。多元逐步分析结果显示:学历、家庭内支持及抑郁总分是产妇育儿胜任感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郑州市产妇育儿胜任感水平处于中等状态,仍有待提高;提高产妇家庭内社会支持水平及育儿知识知晓度,降低其抑郁发生率有助于提高产妇育儿胜任感水平。

育儿胜任感;社会支持;产后抑郁

育儿胜任感是指父母在育儿过程中满足各种需求的效能和能力[1],是用于测定产妇照顾孩子能力的新颖指标,临床中通过提高产妇的育儿胜任感水平,不仅满足了产妇的育儿需求,同时也显著降低了产妇康复期各种医疗问题的发生,从而提高了产妇和婴儿的健康水平[2]。目前国内已有父母育儿现状[3]。本研究拟评估郑州市产妇育儿胜任感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有针对性地为产妇制定护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1 调查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2016年4—8月在河南省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产科病房住院的产妇35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小学及以上文化;(3)新生儿均为单胎足月正常儿(胎龄≥37周,出生体质量≥2.5 kg,无任何疾病和畸形);(4)产后 2 周内;(5)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有妊娠合发症;(2)有产后并发症。

2 方法

2.1 调查工具

2.1.1 一般资料调查表 自行设计,包括年龄、学历、独生子女、家庭人均月收入、产次、喂养方式等。

2.1.2 中文版育儿胜任感量表(Chinese Version of the Parenting Sense of Competence Scale,C-PSOC)由Gibaud-Wallston[3]于1977年结合自尊理论和育儿情境的特殊性编制而成,2014年被杨晓等[4]翻译成中文并在国内应用。该量表包括效能(8个条目)和满意度(9个条目)2个维度共17个条目,每个条目从“绝对不同意”到“绝对同意”分别计1~6分,其中部分条目为反向计分。总分为17~102分,得分越高,育儿胜任感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2。

2.1.3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 采用姜乾金[5]修订的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该量表包括家庭内支持(4个条目)和家庭外支持(8个条目)2个维度12个条目。每个条目从“极不同意”到“极同意”分别计 1~7分,总分为 12~84分,得分越高,表示领悟社会支持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5。

2.1.4 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 由 Cox等[6]于 1987年编制,经香港中文大学的Lee等[7]翻译为中文。量表包括心境、乐趣、自责、焦虑、恐惧、应付能力、失眠、悲伤、哭泣、自伤共10个条目,每个条目均为4级评分,总分0~30分,≥13分即为有抑郁症倾向[6]。量表总分越高,抑郁程度越严重。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 α 系数为 0.86。

2.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由研究者采用统一指导语向研究对象解释问卷填写目的及方法,由产妇本人填写,问卷当场发放并当场收回。发放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12份,有效回收率为89.1%。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分析数据,采用±S描述计量资料,采用例数、构成比描述计数资料;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一般资料对产妇育儿胜任感的影响,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抑郁及社会支持与产妇育儿胜任感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产妇育儿胜任感的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12例产妇,年龄(29.64±0.99)岁;学历:大学及以上226例占72.4%;非独生子女244例占78.2%;家庭人均月收入:3 001~4 000元118例占37.8%,初产妇210例占67.3%;喂养方式:纯母乳喂养78例占25.0%,人工喂养54例占17.3%混合喂养180例占57.7%。

3.2 产妇育儿胜任感现状 产妇育儿胜任感量表的总分为(74.31±9.58)分,其中育儿满意度维度得分为(36.32±7.40)分,育儿效能维度得分为(37.95±5.02)分。

3.3 产妇育儿胜任感总分的单因素分析 将产妇按不同年龄、学历、是否独生子女、家庭人均月收入、喂养方式等特征进行分组,比较育儿胜任感总分情况。结果显示,不同学历、家庭人均月收入及喂养方式的产妇其育儿胜任感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学历为大学及以上组产妇育儿胜任感得分高于高中及中专组、初中学历组产妇,学历为高中及中专组的产妇育儿胜任感得分高于初中学历组产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人均月收入>5 000元组及2 001~3 000元组产妇的育儿胜任感得分高于3 001~4 000及4 001~5 000元组及≤2 000元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纯母乳喂养组、混合喂养组产妇的育儿胜任感得分高于人工喂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不同特征组产妇的育儿胜任感得分情况比较(n=312,±S,分)

表1 不同特征组产妇的育儿胜任感得分情况比较(n=312,±S,分)

项目 n(%) 得分 F P学历 3.406 0.010初中 20( 6.4) 72.78±11.89高中及中专 66(21.2) 74.10±9.70大学及以上 226(72.4) 77.48±8.54家庭人均月收入(元) 2.894 0.023≤2 000 24( 7.7) 72.67±9.66 2 001~3 000 50(16.0) 77.46±12.07 3 001~4 000 118(37.8) 73.26±9.40 4 001~5 000 54(17.3) 72.00±9.35>5 000 66(21.2) 76.03±7.02喂养方式3.661 0.027纯母乳喂养 78(25.0) 75.40±9.47人工喂养 54(17.3) 70.82±10.44混合喂养 180(57.7) 74.79±9.19

3.4 产妇育儿胜任感与社会支持及抑郁的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产妇育儿胜任感与产后抑郁总分呈密切负相关(r=-0.504,P<0.01);产妇育儿胜任感总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呈一定正相关(r=0.149~0.271,P<0.05),见表2。

表2 产妇育儿胜任感与社会支持和抑郁总分及各维度的相关性分析(r)

3.5 产妇育儿胜任感的多因素分析 以产妇育儿胜任感总分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及相关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6个变量(家庭人均月收入、学历、喂养方式、抑郁总分、家庭内支持及家庭外支持维度得分)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历、家庭内支持及抑郁是产妇育儿胜任感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见表3。

表3 产妇育儿胜任感的多元回归分析

4 讨论

4.1 产妇整体育儿胜任感处于中等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产妇育儿胜任感得分为(74.31±9.58)分,尚处于中等状态,与广州市[4]产妇得分相似,略高于香港地区得分[8]。这可能与不同地区的政治文化、传统育儿方式及宗教习俗等之间存在差异,不同研究者对产妇的纳入和排除标准不同有关,本研究纳入产妇的平均年龄为(29.64±0.99)岁,排除了有妊娠期合并症、产后并发症以及新生儿不足月的产妇。建议产科护理人员工作中时常观察产妇的育儿行为,多与其沟通育儿心得,评估其母亲角色适应能力,对育儿能力较差的产妇,对其针对性实施产科育儿宣教,促进母亲角色的尽快达成,提高育儿胜任感水平。

4.2 产妇育儿胜任感的影响因素分析

4.2.1 学历 本研究结果显示,学历是育儿胜任感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与Green等[9]及吕慧[10]的研究结果一致。母亲学历越高,其育儿胜任感水平越高。究其原因,可能是高学历的产妇其独立学习能力较强,与孩子可以更直接、更好的互动并可充分参与其中,利于其发现育儿问题,并善于通过咨询或网上查询等多途径获取解决问题,其育儿胜任感水平相对较高。因此,建议护理人员主动给予学历较低产妇更多育儿支持,积极询问其在育儿过程中的困惑,了解其育儿状态,并及时提供护理措施,如举行集体育儿技能传授及健康宣教等活动,以提高产妇育儿知识知晓度,促进母亲角色的尽快达成,提高产妇育儿胜任感水平。

4.2.2 抑郁 本研究结果显示,抑郁是育儿胜任感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抑郁总分较高的产妇,其育儿胜任感得分较低,与Kohlhoff等[11]的研究结果一致。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竞争力的增加,产后的抑郁症发病率逐年提高,严重影响产妇产后身体恢复和婴儿的健康成长[12]。产后第1周是产妇身体康复及心理适应阶段,易产生情绪波动,造成心理问题。因此,建议护理人员应给予此阶段的产妇更多的关心,时刻关注其心理变化,并随时给予其肯定性评价,对于已经发生抑郁的产妇行心理干预,大部分患者可康复[12]。此外,护理人员应积极评估产妇产后抑郁水平,可用谈话式心理疏导、家庭安慰及面对面育儿行为指导等方式缓解产妇抑郁情绪;干净整洁温馨的住院环境有利于其心理适应,护理人员在布置病房时可注意病房的宽敞明亮和温馨舒适,如病房设计可采用暖色系,墙挂新生儿照片等。

4.2.3 家庭内社会支持 本研究结果显示,家庭内支持是育儿胜任感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家庭内支持得分高的产妇,其育儿胜任感得分较高。家庭内支持成员是产妇最熟悉的个体,其更方便与产妇沟通,且能及时了解产妇身体健康恢复情况及育儿需求,是可给予产妇帮助的重要辅助成员。家庭在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中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13],且领悟社会支持水平高的产妇更易解决困难问题,适应能力则更强[14]。因此,建议护理人员鼓励家人、朋友等积极与产妇探讨育儿方面的问题,及时为其提供育儿经验及产后康复需求,使其能领悟到自己在家庭中被支持、被尊重和被理解的情绪体验。同时,护理人员应对产妇的家人及朋友等进行产后康复护理及育儿过程中注意事项的知识宣教,纠正其以往的错误经验,确保其以后生活中正确为产妇提供育儿支持及产后护理。

4 结论

综上所述,产妇育儿胜任感水平尚处于中等水平,应特别关注低学历、抑郁得分较高及家庭内社会支持水平较低的产妇。护理人员采取针对性健康宣教、心理支持、加强产后第1周护理及鼓励家庭内支持成员参与育儿等方式,提高产妇的育儿胜任感水平。

[1]Tatirat S,Paranee V,Van G,et al.Validation of the Parenting Sense of Competence Scale in Fathers:Thai Version[J].Southeast Asian J Trop Med Public Health,2013,44(5):916-926.

[2]宁艳超,高学海,吴桂芬.国外育儿胜任感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4):590-592.DOI: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6.04.041.

[3]张 洪,刘晓丹,王芹华,等.国内外父母育儿胜任感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16):2361-2363.DOI: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6.16.043.

[4]杨 晓,高玲玲,张振香,等.中文版育儿胜任感量表在产妇中应用的信效度检验[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7):881-885.DOI:10.3761/j.issn.0254-1769.2014.07.029.

[5]姜乾金.领悟社会支持量表[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10):41-43.

[6]Cox J L,Holden J M,Sagovsky R.Detection of Postnatal Depression.Development of the 10-item 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J].Br J Psychiatry,1987,150(6):782-786.DOI:10.1192/bjp.150.6.782.

[7]Lee D T,Yip S K,Chiu H F,et al.Detecting Postnatal Depression in Chinese Women.Validation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J].Br J Psychiatry,1998,172(5):433-437.

[8]Ngai F W,Chan S W C,Holroyd E.Translation and Validation of a Chinese Version of the Parenting Sense of Competence Scale in Chinese Mothers[J].Nursing Research,2007,56(5):348-354.DOI:10.1097/01.NNR.0000289499.99542.94.

[9]Green B L,Rodgers A.Determinants of Social Support among 10w Income Mothers:A Longitudinal Analysis[J].Am J Community PsychoI,2001,29(3):419-441.

[10]吕 慧.产褥期妇女育儿胜任感的影响因素[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13):32-34.DOI:10.3969/j.issn.1008-9993.2016.13.008.

[11]Kohlhoff J,Barnett B.Parenting Self-efficacy:Links with Maternal Depression,Infant Behaviour and Adult Attachment[J].Early Human Development,2013,89(4):249-256.DOI:10.1016/j.earhumdev.2013.01.008.

[12]陆 丽,代 莉,刘 岚,等.导乐分娩对预防初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6):23-25.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3.06.010.

[13]谢小华,梁 渊.家庭的结构及功能对家庭成员焦虑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4,21(16):11-14.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4.16.005.

[14]Zubaran C,Foresti K.The Correlation between Breastfeeding Self-efficacy and Maternal Postpartum Depression in Southern Brazil[J].Sexual&Reproductive Healthcare,2013,4(1):9-15.

[本文编辑:陈伶俐 王 影]

R473.71

B

10.16460/j.issn1008-9969.2017.07.035

2017-02-07

2016年度郑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6xjxm435)

马文娟(1996-),女,河南周口人,本科在读。

杨 晓(1988-),女,河南唐河人,硕士研究生,助教。

猜你喜欢
胜任育儿学历
学历造假引发法律纠纷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
偷偷摸摸育儿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提升历史教师胜任力应关注三维素养
基于胜任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探讨
知识无力感
育儿神器
育儿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