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疲劳与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2017-12-01 05:10周丽娟卞月秋
护理学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负相关维持性总分

周丽娟,卞月秋,王 茜

(泰州市人民医院 a.护理部;b.内科;c.血液净化中心,江苏 泰州 225300)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疲劳与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周丽娟a,卞月秋b,王 茜c

(泰州市人民医院 a.护理部;b.内科;c.血液净化中心,江苏 泰州 225300)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疲劳现状及自我管理行为的情况,并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2016年1—5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疲劳评定量表、自我管理行为问卷对泰州市人民医院15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疲劳得分(32.73±8.09)分;自我管理行为得分(38.63±6.30)分;疲劳总分、活动减少与自我管理行为总分、伙伴关系、问题解决、执行自我护理呈负相关(P<0.05),心理疲劳与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及各个维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疲劳得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疲劳总分与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呈显著负相关,提示疲劳程度越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越差。临床护理人员应重视患者的疲劳问题,积极采取干预措施,降低疲劳水平,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

维持性血液透析;疲劳;自我自管理行为;相关性

疲劳是血液透析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发生率可达45~80%[1],这是一种主观不愉快的症状,伴随从疲倦到精疲力竭的总体感受,形成一种持续不断的总体状况,影响个体的正常功能[2]。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够显著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3]。本研究旨在了解透析疲劳的现状,分析疲劳与自我管理行为之间的关系,为开展干预性研究提供依据,以帮助患者更好的自我管理,提高生活质量。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16年1—5月在泰州市人民医院肾脏科住院或门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规律透析时间≥1 年,3 次/周,4 h/次;(2)年龄≥18 周岁;(3)意识清楚、智力正常、有良好的沟通理解能力;(4)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1)无法准确理解和表达;(2)意识障碍或既往有精神病史;(3)存在认知和行为能力障碍;(4)严重急、慢性感染、恶性肿瘤。

样本量确定原则:样本含量至少是研究变量数的5~10倍,本研究涉及的影响因素变量有12个,考虑到调查过程中的无应答现象,另加10%的样本量,确定所需样本量为132例,本研究共纳入154例。

1.2 方法

1.2.1 一般资料调查表 自行设计,包括年龄、性别、工作状况、文化程度、经济负担、透析年限、透析并发症、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率(透析前体质量与干体质量的差值/干体质量×100%[4],干体质量指患者没有脱水而又没有水钠储时的体质量)、收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每周第2次透析治疗前血液标本测定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甲状旁腺素,测定同次血液透析尿素清除指数 (透前血标本在透析前动脉端取血,透后血标本在透析结束时关闭透析液,将血流减慢至50 mL/min并维持15 s时动脉端取血)。尿素清除指数计算公式如下:尿素清除指数=-In(R-0.008×t)+[(4-3.5×R)×UF/W], 其中 R=透析前 BUN/透析后BUN,UF为超滤量,W为干体质量,t为透析时间[5]),其评价标准:>1.2为透析理想,1.0~1.2为透析不理想,<1.0为透析极不理想。

1.2.2 疲劳评定量表 采用王彬等[6]的修改版多维疲劳量表(Multidimensional Fatigue Inventory-20,MFI-20),包括心理疲劳(10个条目)、躯体疲劳(2个条目)、活动减少(2个条目),3个维度14个条目。每个条目均采用 Likert 5 级评分, 得分 1、2、3、4、5 分别表示完全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介于符合与不符合之间、比较符合、完全符合。得分范围12~60分,分数越高表示疲劳程度越高。该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629[6]。

1.2.3 自我管理行为问卷 采用台湾学者宋忆君[7]研制,经李慧等[8]进行文化调试,最终形成符合内地语言文化及医疗体制的版本。该量表包括4个维度,分别为伙伴关系(4个条目)、执行自我护理(7个条目)、问题解决(5个条目)、情绪处理(4个条目),共20个条目。该量表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得分1、2、3、4 分别表示从不、偶尔、经常、总是,得分范围为20~80分,得分越高,表示自我管理行为越好。量表内容效度指数为0.96,Cronbach α系数为0.86[8]。

1.2.4 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小组成员统一填写要求、问卷发放步骤和注意事项。首先,采用统一指导语向研究对象解释调查目的,取得理解和同意后发放问卷。一般资料调查表中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率、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甲状旁腺素,尿素清除指数由研究小组成员根据患者检测结果填写。所有问卷当场发放与回收,共发放问卷154份,回收有效问卷154份,有效回收率100%。

1.2.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法进行两两比较。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构成比进行描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疲劳与自我管理行为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154例血液透析患者,其中男性86例占 55.8%,女性 68 例占 44.2%;年龄(51.40±1.63)岁;透析期间处于工作状态38例占24.7%,非工作状态116例占75.3%;学历:初中及以下91例占59.1%,高中或中专49例占31.8%,大专及以上14例占9.1%;经济负担:无负担115例占74.7%,轻度负担34例占22.1%,重度负担5例占3.2%;透析年限:<5年90例占 58.4%,5~10年47例占30.5%,>10年17例占11%;透析并发症:无透析并发症31例占20.1%,1~2种67例占43.5%,≥3种56例占36.4%;血红蛋白含量:<90 g/L 31例占 20.1%,90~110 g/L 100 例占 64.9%,>110 g/L 23例占14.9%;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4%40例占26%,4.1%~5%53例占 34.4%,5.1%~6%47例占 30.5%,>6%14例占9.1%;C反应蛋白:≤8 mg/L 51例占33.1%,>8 mg/L 103例占 66.9%;甲状旁腺素:<150 ng/L 40例占 26%,150~300 ng/L 37例占 24%,>300 ng/L 77例占50%;尿素清除指数:>1.2 102 例占 66.2%,1.0~1.2 49 例占31.8%,<1.0 3例占1.9%。

2.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疲劳得分情况 154例血液透析患者疲劳总分为(32.73±8.09)分。各维度平均分由高到低顺序依次为:活动减少(3.31±0.92)分、躯体疲劳(2.78±1.13)分、心理疲劳(2.70±0.63)分。

2.3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疲劳的单因素分析 将血液透析患者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状况、经济负担、透析年限、透析并发症、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率、C反应蛋白、甲状旁腺素、尿素清除指数等分组,比较疲劳得分情况。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工作状况、血红蛋白含量组疲劳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年龄≥60岁和≤30岁的患者疲劳得分较高,与31~59岁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含量<90 g/L的患者疲劳得分较高,与90~110 g/L及>110 g/L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不同特征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疲劳得分的单因素分析

2.4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情况135例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22~57(38.63±6.30)分。各维度平均分由高到低顺序依次为:伙伴关系(3.26±0.50)分、问题解决(2.94±0.92)分、执行自我护理(2.43±0.61)分、情绪处理(2.10±0.63)分。

2.5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疲劳与自我管理行为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疲劳总分、活动减少及心理疲劳维度得分与自我管理行为总分、伙伴关系、问题解决、执行自我护理均呈负相关(P<0.05);其中,疲劳总分与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726,P<0.01);心理疲劳与情绪处理维度呈较弱负相关(r=-0.283,P<0.01)。见表2。

表2 血液透析患者疲劳与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的相关性分析(n=154,r)

3 讨论

3.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疲劳得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154例患者疲劳得分为(32.73±8.09)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这表明疲劳感在本研究对象中普遍存在,张晓英等[9]调查结果也显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疲劳感是客观存在的,并且疲乏程度较高。各维度得分情况显示,活动减少维度得分(3.31±0.92)分位居首位,其次为躯体疲劳,最后为心理疲劳。究其原因,可能是透析患者存在炎症反应、酸中毒及肌肉分解代谢增加,从而肌肉产生疲劳感,身体感觉到疲劳而活动减少。国外已有研究者关注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力活动问题,通过运动改善患者有氧活动能力和身体状况,减轻疲劳[10]。部分透析患者存在心理疲劳,可能由于长期透析,患者的生理功能下降、生活方式改变、家庭社会的支持、经济负担等,使患者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产生疲劳感。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工作状况、血红蛋白含量组疲劳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和≤30岁的患者疲劳得分较高,与 31~59 岁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ossola等[11]研究结果一致。究其原因,可能与年龄越小,透析年限相对较短,患者对疾病认识不足,缺乏长期接受透析治疗的信心。此外,≤30岁年龄段的患者正处于婚姻事业的黄金期,而疾病与治疗却让自己的人生跌入低谷,认为自己是一个需要依赖机器的废人,导致急躁不安、焦虑抑郁,活动和工作的动机下降,导致疲劳。而≥60岁的人疲劳程度比较高,可能因为60岁以上步入老龄阶段,身体各方面机能下降,自理能力下降、活动减少,加之透析充分性下降,毒素在体内堆积,透析并发症随之增多,也更加严重,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心脑病变等,造成患者疲乏。因此,针对年龄≥60岁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建议医护人员加强评估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对主要照顾者进行健康教育,掌握家庭护理技能;评估患者身体各项指标,根据患者情况及时调整透析方案,保证透析充分性。针对年龄≤30岁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医护人员应注重患者的情绪变化,缓解焦虑抑郁的情绪,举办健康讲座、发放宣教资料等,让其了解疾病治疗的新进展。举办经验交流、肾友会,让其树立起治疗生活的信心。

本研究结果显示,没有工作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疲劳得分高于工作的患者 (t=4.367,P<0.001)。究其原因,可能与工作可以增加体能,保持身体良好的功能状态,同时与社会有更多的接触,可以从朋友、同事那获得更多精神上的支持与帮助,有助于建立一种乐观积极的心态,增强治疗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有关。此外,工作还可减轻长期透析导致的经济负担,减少心理压力,从而减轻疲劳。因此,建议医护人员工作中不仅要关注患者自身情况,还要关心患者的生活、工作、家庭支持等,通过集体座谈、个别辅导、同伴教育等方式,鼓励患者融入社会,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增强自身的存在感和价值感。

本研究结果显示,血红蛋白含量<90 g/L的患者疲劳得分较高,与90~110 g/L及>110 g/L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巢文英等[12]研究结果也显示透析患者疲劳症状与血红蛋白的含量关系密切。长期透析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活动无力、心悸气短、虚烦难寐等症状,直接或间接导致了患者疲劳。因此,针对血红蛋白含量<110 g/L的患者,建议医护人员加强饮食管理,采取集体宣教与个别化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讲解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及内容,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血肌酐、尿素氮、血红蛋白值等计算出每日所需要的热量、蛋白质等,为患者推荐合理化食谱,并监督执行。遵医嘱规律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补充铁剂,以达到肾性贫血的治疗目标。

3.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疲劳与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及各维度的相关性分析

3.2.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疲劳与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呈显著负相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疲劳总分与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726,P<0.01)说明患者的疲劳程度越高,自我管理水平越差。自我管理行为涉及与伙伴的关系,解决问题的方式及能力,执行自我护理如饮食管理、运动管理、内瘘保护等方面,通过维持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来积极的改变生活方式[13-14],提高健康水平。而疲劳是一种无法抵御的、持续的全身疲倦感,经常昏昏欲睡,注意力集中困难,做事的意愿及动力下降,疲于动脑动手,影响对自身疾病与健康知识的感知,从而影响问题解决和执行自我护理。同时,因为疲乏,个体的功能状态不佳,情绪低落,自我封闭,不愿与他人接触,甚至脱离社会,影响伙伴关系的建立与维护。因此,建议医护人员为患者建立透析管理手册,记录透析情况、身体指标、饮食、运动、内瘘等情况,加强监测。注重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加强社会、家庭对患者的支持力度,对其予以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让患者建立乐观积极的心态,勤于动手、善于动脑,更好的掌握自我管理知识,执行自我护理。

3.2.2 活动减少与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及伙伴关系、问题解决、执行自我护理维度均呈负相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活动减少与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及伙伴关系、问题解决、执行自我护理维度均呈负相关(P<0.05)。究其原因,可能是患者过分强化病人角色,对自己身体状况不自信,对疾病治疗缺乏信心,不愿参加各类社交活动,影响伙伴关系。患者长期受疾病的困扰,身体状况不佳、心理负担较重,凡事缺乏耐心,欲望下降,影响自身的活动意愿与活动能力,对透析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如饮食控制、限制水分摄入、内瘘维护、症状监测等认识不足,影响问题解决及执行自我护理。合理及有计划的运动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生理机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4]。因此,建议医护人员评估患者的生理机能及健康状况,制定运动计划,采用简单及患者易接收的运动方式,如骑车、慢跑、健身操等,控制运动的时间与强度,加强监测。

3.2.3 心理疲劳与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及各个维度均呈负相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心理疲劳与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及各个维度均呈负相关(P<0.05),究其原因,患者进行透析治疗是一场持久战,需长期在带病状态下生存,身心压力均较大,易导致悲观、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有了情绪上的问题也倾向于自己解决,不麻烦别人。有些患者认为自己反正都已经这样了,不能集中注意力,做事消极,从而影响自我管理行为。情绪管理是自我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15]。因此,建议医护人员重视患者的心理状况,与患者多沟通,安慰患者,有想法多与医护人员联系。为患者及家属提供相关健康知识,治疗、生活的指导及建议,缓解不良的主观感受,教会自我管理技能,增强治疗信心。

综上所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疲劳得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要特别注意没有工作、血红蛋白含量<90 g/L,年龄≥60岁和≤30岁的透析患者。疲劳总分与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呈显著负相关,提示疲劳程度越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越差。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加强评估患者的身体机能、透析指标、自理能力,注重患者的情绪变化,关心患者的生活、工作、家庭支持等,建立透析管理手册,通过健康讲座、肾友会等,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治疗依从性,管理好饮食、运动、情绪等,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1]Bossola M,VulPio C,Tazza L.Fatigue in Chronic Dialysis Patients[J].Semin Dial,2011,24(5):550-555.DOI:10.1111/j.1525-139X.2011.00956.x.

[2]Rnc M C.Fatigue in Persons with Renal Failure Who Require Maintenance Haemodialysis[J].J Adv Nurs,2000,32(5):1132-1142.DOI:10.1046/j.1365-2648.2000.01584.x.

[3]Griva K,Mooppil N,Seet P,et al.The NKF-NUS Hemodialysis Trial Protocol-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to Deter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a Self Management Intervention for Hemodialysis Patients[J].BMC Nephrology,2011,12(12):4-15.DOI:10.1186/1471-2369-12-4.

[4]梁 秀.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摄入依从性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48(34):4211-4213.DOI: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3.34.007.

[5]王海燕.肾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6]王 彬,潘家荣,杨 敏,等.修改版多维疲劳量表应用于透析患者的信度和效度验证[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3,29(6):458-459.DOI:10.3760/cma.j.issn.1001-7097.2013.06.012.

[7]宋艺君.血液透析病患自我管理量表之建构与测试[D].高雄:高雄医学大学,2009.

[8]李 慧,曹迎东,姜亚芳,等.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量表的引进及信因素效度检测[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1):1392-1395.DOI:10.3761/j.issn.0254-1769.2015.11.024.

[9]张晓英,卢 伟.维持性血透患者疲乏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4(7):119-120.

[10]Soangra R,Lockhart T E,Lach J,et al.Effects of Hemodialysis Therapy on Sit-to-walk Characteristics in End Stage Renal Disease Patients[J].Ann Biomed Eng,2013,41(4):795-805.DOI:10.1007/s10439-012-0701-6.

[11]Bossola M,Luciani G,Giungi S,et al.Anorexia,Fatigue,and Plasma Interleukin-6 levels in Chronic Hemodialysis Patients[J].Ren fail,2010,20(32):1049-1054.DOI:10.3109/0886022X.2010.504910.

[12]巢文英,杨 敏,吴粉琴,等.透析病人的疲劳状态测定和相关因素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20):1834-1836.

[13]沈晓颖,周郁秋,韩秀梅,等.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7):3326-3328.DOI: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3.27.008.

[14]黄筱燕,洪珍珍,张 静.计划性锻炼改善血液透析患者运动机能、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护理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1):968-970.

[15]黄宝延,李 峥,夏京华,等.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经历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9):774-775.DOI:10.3761/j.issn.0254-1769.2013.09.001.

[本文编辑:陈伶俐 王 影]

R473.5

B

10.16460/j.issn1008-9969.2017.07.038

2017-01-18

周丽娟(1976-),女,江苏泰州人,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

卞月秋(1968-),女,江苏泰州人,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

猜你喜欢
负相关维持性总分
N-末端脑钠肽前体与糖尿病及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呈负相关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更 正
翻译心理与文本质量的相关性探析
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学习焦虑的调查与研究
透邪止痒汤治疗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皮肤瘙痒疗效观察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与炎症的联系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