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家属版压疮风险评估表对卧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家属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2017-12-01 05:40赵喜兰杨国莉
护理学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卧床压疮入院

赵喜兰,罗 晓,黎 明,杨国莉

(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 a.心内科;b.护理部,重庆 408000)

应用家属版压疮风险评估表对卧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家属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赵喜兰a,罗 晓b,黎 明a,杨国莉b

(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 a.心内科;b.护理部,重庆 408000)

目的评价应用家属版压疮评估风险表对卧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压疮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2015年8月—2016年1月抽取重庆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17例卧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及其照顾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n=58)和观察组(n=59)。对照组照顾者接受常规压疮知识健康教育;观察组照顾者接受以家属版压疮风险评估量表为基础的压疮护理健康教育。分别于入院时和出院3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结果入院时2组患者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对照组患者压疮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使用家属版压疮风险评估表对卧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照顾者进行培训,能提高培训效果和护理针对性,减少患者压疮发生率。

心力衰竭;卧床患者;压疮;照顾者;风险评估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具有预后差、病死率高等特点,目前尚不能达治愈水平[1]。慢性心力衰竭卧床患者由于心功能不全需采取强迫体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引起缺血,容易发生压疮[2]。压疮的发生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反复入院次数,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照顾负担。有研究显示,居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疾病知识不理想[3],存在若干盲点,而相关疾病知识的缺乏进一步加重了照顾者负担[4]。增加照顾者的心力衰竭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有助于减轻照顾者负担,减少心力衰竭患者再入院[5]。本研究编制了家属版慢性心力衰竭卧床患者压疮风险评估表,用于照顾者评估患者压疮风险,并结合量表内容对照顾者进行压疮预防宣教,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住院的120例卧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及其照顾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心力衰竭临床评定标准[6];心功能Ⅲ~Ⅳ级;年龄>18岁;同意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存在其他严重合并症,如恶性肿瘤、严重肾衰竭等;急诊入院或1个月内有急性心肌梗死病史。照顾者纳入标准:长期与患者一起生活的配偶、子女或其他主要照顾者,如有多例照顾者选择在患者的生活照顾和情感支持上付出最多的家庭成员;沟通无障碍;小学及以上文化;知情同意。照顾者排除标准:经过系统的压疮知识培训;自身健康状况不佳;无法独立按照量表内容进行评估者。

将患者及其照顾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0例。在干预过程中对照组患者死亡2例,观察组患者死亡1例,最终完成研究的对照组58例,观察组5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性30例,女性 28 例;年龄(67.22±10.83)岁;心功能Ⅲ级 32例,Ⅳ级26例;入院时自带压疮9例,Braden评分为(13.1±2.5)分;照顾者男性 15 例,女性 43 例,年龄(48.03±4.28)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 27 例,高中或中专18例,大专及以上13例;与患者关系:配偶21例,子女35例,其他2例。观察组患者男性32例,女性 27 例;年龄(68.37±9.11)岁;心功能Ⅲ级 31例,Ⅳ级28例;入院时自带压疮10例,Braden评分为(12.9±3.8)分;照顾者男性 17例,女性 42例,年龄(49.24±5.65)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 28例,高中或中专17例,大专及以上14例;与患者关系:配偶19例,子女37例,其他3例。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心功能分级、入院时Braden评分、照顾者年龄、文化程度、与患者关系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患者入院后24 h内由责任护士对其进行压疮风险评估,评估量表为我院统一使用的Braden压疮风险评估表。根据评估结果悬挂压疮风险标识,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压疮预防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压疮概念、危害、防护措施等。自带压疮患者积极做好压疮治疗与护理,对于已发生压疮部位先局部给予碘伏消毒,再用0.9%氯化钠溶液清洗创面,待干燥后使用美皮康敷料;更换体位1次/1~2 h,改善局部供血供氧,防止潮湿和局部皮肤受压;指导患者进行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对患者进行积极心理疏导和正性激励,使其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出院时发放心力衰竭健康教育资料,资料中包括压疮预防的常规护理措施,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口头宣教。出院后电话随访1次/月,与患者或家属保持电话交流与督导,对在院期间进行的健康教育内容进行回顾,并针对患者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建议。

1.2.2 观察组 护理方法及入院24 h后压疮风险评估同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于入院后结合家属版卧床心力衰竭患者压疮风险评估量表对照顾者进行压疮预防知识培训。

1.2.2.1 家属版卧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压疮风险评估量表 条目设计参考Braden压疮风险评估表[7]、Norton压疮风险评估表[8]和Waterlow压疮风险评估表[9],并结合临床实际形成量表初稿,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请20名护理专家(9名心内科护理专家、6名护理管理专家、5名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对问卷内容、条目进行评估,并根据专家意见进行内容的删减和修订,最终形成量表。包括6个维度10个条目,(1)一般情况(2 个条目):2~7 分,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判断。(2)营养状况(2 个条目):0~6 分,根据患者体形、饮食及食欲情况判断。(3)皮肤干燥程度(2个条目):0~6分,根据潮湿程度、二便失禁情况判断。(4)翻身需要(2 个条目):0~7 分,根据患者精神状况、移动能力判断。(5)局部皮肤情况(1个条目):0~3分,由危险部位皮肤状况判断。(6)其他危险因素(1个条目):是否有其他不良习惯或合并其他病症,如吸烟、贫血、糖尿病、截瘫、心脑血管疾病、外周血管病、多脏器衰竭、恶液质等。量表各条目评分均有详细解释,告知照顾者各级别的判断方法,有利于照顾者快速掌握评估方法,不借助护理人员的帮助也能独自进行压疮风险评估。总分10~14分为存在压疮危险,15~19分为高度危险,≥20分极度危险。本研究中量表Cronbach α系数为0.754。

1.2.2.2 家属版卧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压疮风险评估量表的应用 (1)患者入院第2天向照顾者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资料中除包括心力衰竭疾病知识外,新增加压疮概念、危险因素、基本预防等知识。(2)采用科内讲座或家属座谈的方式,于每周四下午16:00-17:00召集照顾者在科室会议室举行压疮知识集体培训,向照顾者介绍改良版量表的使用方法。①首先教会照顾者应用改良版压疮评估量表对患者进行压疮风险评估。向照顾者介绍本量表的条目构成和等级划分,针对每个等级的判断标准进行详细解释,对照顾者不清楚或不理解的评估条目重点讲解。讲解后护士针对某个具体案例示范评估,并现场邀请1~2名照顾者进行试评估,再针对评估中出现的问题一一解答或纠正。培训后由责任护士不定期抽查照顾者对评估方法的掌握程度,并针对不同患者出现的特殊评估情况进行指导。②普及压疮预防措施,指导照顾者根据患者实际评估得分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例如:a.保持干燥,除保持床单位干燥、整洁、平整外,还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对潮湿皮肤进行保护。二便失禁患者注意减少排泄物刺激,患者排便后立即清洗皮肤或擦拭污物,保持骶尾部干爽,清洗后涂抹防护霜或爽身粉,及时更换污染的被服。b.根据需要翻身,评估翻身需要>3分时,翻身1次/2 h,顺序为左-平-右顺序交替;≤3分时,采用延长翻身时间法[10],即在患者耐受的情况下每阶段延长30 min翻身时间,根据具体皮肤情况确定翻身时间间隔。采用实例操作示范向照顾者讲解具体翻身方法,要动作轻柔,减少摩擦力,避免拖、拉、扯、推等动作。c.局部皮肤保护,任何地方局部皮肤评估>0分即需对症处理,教导照顾者正确的按摩手法,及时使用合适的减压用具,如护肤霜、压疮保护贴、康惠尔溃疡贴、喜辽妥、气垫床等。③告知照顾者压疮评估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建议常规评价1次/周,当压疮危险因素发生变化时随时评估,出院后也需要持续评估并根据得分调整护理措施。

1.2.3 评价指标 于患者入院时、出院3个月对压疮发生率进行评估。入院时的评估在入院48 h内完成;出院3个月的评估在患者复诊或护士进行家庭随访时完成。采用2009年美国压疮专家咨询组确认的分期标准[11]。压疮发生率=发生压疮例数/患者总数×100%。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描述,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时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入院时对照组9例患者发生压疮,其中Ⅰ期7例,Ⅱ期2例;观察组10例患者发生压疮,其中Ⅰ期6例,Ⅱ期4例;2组患者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住院期间护理,出院时2组患者均无压疮发生。出院3个月,对照组患者发生压疮9例,其中其中Ⅰ期6例,Ⅱ期3例;观察组患者发生压疮2例,均为Ⅰ期压疮;2组患者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卧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院时和出院3个月压疮发生情况的比较(例)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患者入院时压疮发生率分别为16%和17%。究其原因,居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多为老年,患者心功能及自我护理能力处于中低水平[12],卧床患者相对较多,体位限制较为严重,部分患者因腔静脉回流障碍导致全身水肿,加上患病时间长,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皮下脂肪层减少,皮肤弹性差,因此压疮发生率较高[2]。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出院3个月压疮发生率16%,与入院时相同;而观察组采用家属版卧床心力衰竭患者压疮风险评估量表,对照顾者进行压疮知识培训,患者出院3个月,患者压疮发生率仅为3%,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针对照顾者设计的压疮风险评估表减少了医学术语的使用,语言描述简单易懂,可使照顾者深刻理解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结合本量表对照顾者进行多元培训,让照顾者更直观地理解为何采取这些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其预防的主观能动性,并提高护理行为的准确性。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不仅压疮发生率降低,压疮程度也较干预前减轻,Ⅱ期压疮发生率降为0,说明照顾者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的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家属版卧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压疮风险评估量表适用于对照顾者进行压疮评估培训,结合量表内容针对照顾者开展系统的压疮健康教育评估培训,可降低患者压疮发生率。本研究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有待于在今后的研究中继续探讨,如对文化程度较低的照顾者需制作更为直观形象的宣传资料,如图文对比、小视频等;需开展更多层次的出院后延续护理措施,如家庭随访、与社区卫生服务站联合、微信平台及数字媒体运用等。

[1]庞海玉,姜晶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量表开发及测评方法[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2,17(2):144-148.DOI:10.3969/j.issn.1007-5410.2012.02.019.

[2]独孤善.心力衰竭患者压疮形成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J].吉林医学,2012,33(22):4916.DOI:10.3969/j.issn.1004-0412.2012.22.138.

[3]钱海兰.居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家庭照顾者疾病管理及生活质量的调查[D].上海:复旦大学,2012.

[4]黄卫新.心力衰竭患者家庭照顾者负担及自我效能的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5]朱莲莲.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照顾者负担及影响因素研究[D].沈阳:中国医科大学,2010.

[6]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2):98-122.DOI:10.3760/cma.j.issn.0253-3758.2014.02.004.

[7]蒋 红,王树珍.临床护理技术规范[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6-17.

[8]AGS Clinical Practice Committee.Pressure Ulcers in Adults:Prediction and Precention[J].J Am Gariatr Soc,1996(44):1118-1119.

[9]王彩凤,巫向前.3种压疮危险评估量表在老年患者中应用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7):13-16.DOI:10.3760/cma.j.issn.1672-7088.2008.07.005.

[10]吴淑芳,唐菊娣.不同翻身间隔时间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受压皮肤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9):1040-1043.DOI: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4.09.015.

[11]周玉洁,杨美玲,张洪君,等.压疮分期及其护理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7):683-686.DOI:10.3969/j.issn.1672-1756.2014.07.004.

[12]钱海兰,王君俏,沈 忱,等.居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14,21(2):29-31.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4.02.012.

[本文编辑:陈伶俐 王 影]

R471

B

10.16460/j.issn1008-9969.2017.07.069

2016-05-13

赵喜兰(1982-),女,山东聊城人,硕士,主管护师,副护士长。

猜你喜欢
卧床压疮入院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保胎之纠结——绝对卧床还是适当运动
一次性营养袋在卧床患者洗头中的巧用
浅谈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七味白榆散治疗压疮18例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
多因素可识别急性冠脉综合征再入院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