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妊娠期护士抑郁情绪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2017-12-01 09:04欧阳旭平刘花艳王卫红
护理学报 2017年10期
关键词:夜班条目子女

张 琼,舒 玲,欧阳旭平,刘花艳,王卫红,陈 丹

(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 护理系,湖南 长沙 410013)

【研究生园地】

二胎妊娠期护士抑郁情绪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张 琼,舒 玲,欧阳旭平,刘花艳,王卫红,陈 丹

(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 护理系,湖南 长沙 410013)

目的探讨护士二胎妊娠期抑郁情绪的发生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疲劳量表以及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问卷,随机抽取长沙市5所三级综合医院的163名妊娠二胎的在职护士进行调查。结果163名护士二胎妊娠抑郁情绪发生率为36.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无暇照顾长子女、夫妻关系、家庭支持、晚夜班频率、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总分、时间分配及工作量问题、疲劳量表总分以及躯体疲劳对二胎妊娠护士抑郁情绪有重要影响(P<0.001)。结论二胎妊娠期护士抑郁情绪发生率较高,受多种因素影响,医院管理者应给予二胎妊娠期护士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健康指导,确保其母婴健康以及医疗安全。

二胎;护士;抑郁情绪;妊娠

妊娠期女性受激素水平的影响,生理、心理会发生一系列变化,易导致不良情绪的发生。随着二胎时代的到来,二胎妊娠期护士成为了特殊职业中的特殊群体,在兼顾家庭的同时,要比普通孕妇承受更为严重的职业压力和风险[1],而长期的职业压力容易引起职业倦怠,出现抑郁等不良情绪[2-3]。国内学者研究表明,临床一线妊娠护士抑郁分值高于国内常模[4],农村二胎孕妇抑郁因子大于一胎孕妇[5]。护士作为健康的守护者,这一群体妊娠期的心理状况容易被忽视,护士二胎妊娠期抑郁情绪的研究在国内较少涉及。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护士二胎妊娠期抑郁情绪的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为改善其心理健康水平,促进母婴健康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随机数字表方法于2016年5—7月抽取长沙市5所三级综合医院在职的临床一线的二胎妊娠护士作为调查对象。入选标准:(1)妊娠二胎,单活胎,无妊娠剧吐,无早产先兆,无妊娠并发症;(2)无罹患其他疾病;(3)无重大心理创伤或精神疾病史;(4)妊娠无用药史。所有参与调查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2.1.1 一般情况调查表:由研究团队自行设计,并通过预调查进行修订。内容包括年龄、孕周、护龄、职称、文化程度、流产史等。

1.2.1.2 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共 20 个条目,每一个条目均按 4 级(1、2、3、4分)评分。抑郁严重度指数=各条目累计分/80,抑郁严重度指数在<0.50为无抑郁;0.50~0.59为轻微至轻度抑郁;0.60~0.69为中至重度;0.70以上为重度抑郁。信效度检验:其内部一致性满意,奇偶数条目劈半相关性为 0.73(1973 年)和 0.92(1986 年)[6]。

1.2.1.3 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 采用李小妹等[7]根据中国国情改编修订的。该量表包括35个条目,分为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时间分配及工作量问题、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问题、患者护理方面的问题、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5个方面的子条目, 采用 1~4级评分法,“没有”=0分,“很轻”=1分,“中等”=2 分,“偏重”=3 分,“严重”=4 分。 分数越高表明压力程度越大。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7]。

1.2.1.4 疲劳量表-14(Fatigue scale-14,Fs-14)系英国的 Trudie Chalder及G.Berelowitz等[8]多名专家于1992年共同研制,共2个维度14个条目,其中3个反序计分条目。第1—第8条目反映躯体疲劳,第9~14条目反映脑力疲劳,第10、第13、第14条目为反向计分。根据其内容与被试者实际情况,回答“是”计1分,回答“否”计0分。分值越高反映疲劳越严重。该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78[8]。

1.2.2 资料收集方法 采用“问卷星”网络问卷调查平台制作问卷,所有资料制成1份问卷,以微信形式发放问卷。为防止重复填写,设置同一手机只能填写1次问卷。在调查前,由研究人员当面对调查对象详细说明调查目的,要求调查对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如实作答。建立微信群,将纳入标准的护士邀请进入群聊,将编制好的问卷转发至微信群,通知调查对象在规定时间内填写并提交。共发放问卷167份,剔除4份无效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163份,有效回收率为97.6%。

1.2.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进行分析,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两独立样本t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 共调查二胎妊娠护士163名,<25岁9 名(5.5%),25~30 岁 70 名(42.9%),30~35岁 63名(38.7%),>35岁 21 名(12.9%);孕周<12周 81名(49.6%),12~28周 41名(25.2%),>28周 41名(25.2%);从事护理工作5年以下20名(12.3%),5~10 年 85名(52.1%),10~20 年 53 名(32.5%);20年以上5名(3.1%);最高学历为中专2名(1.2%),大专 46名(28.2%),本科 104名(63.8%);硕士及以上 11 名(6.8%);职称为护士 22 名(13.5%),护师80名(49.1%),主管护师 55名(33.7%),副主任护师及以上6名(3.7%);长子女处于6岁以下112名(68.7%)。

2.2 二胎妊娠护士抑郁情绪发生情况 二胎妊娠护士抑郁指数为(0.47±0.09),59 名(36.2%)存在抑郁情绪,其中轻度43名,中度16名,无重度抑郁者。

2.3 二胎妊娠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其抑郁情绪的关系 二胎妊娠护士有抑郁情绪者工作压力源总分、护理专业及工作、时间分配及工作量、患者护理、管理及人际关系得分均低于无焦虑者(P<0.05)。见表1。

表1 二胎妊娠护士有无抑郁情绪者的工作压力源比较(±S,分)

表1 二胎妊娠护士有无抑郁情绪者的工作压力源比较(±S,分)

组别 n 护理专业及工作 时间分配及工作量 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 患者护理 管理及人际关系 总分无抑郁组 104 11.61±4.30 10.38±3.83 4.73±2.59 17.56±7.74 9.62±6.63 53.89±19.86抑郁组 59 13.76±4.58 12.46±3.79 5.20±2.10 23.78±8.01 14.71±6.78 69.92±18.35 t 3.006 3.331 1.266 4.870 4.680 5.085 P 0.003 0.001 0.208 <0.001 <0.001 <0.001

2.4 二胎妊娠护士疲劳程度与其抑郁情绪的关系

有抑郁情绪者其疲劳总分和躯体疲劳得分均高于无抑郁者(P<0.05),见表 2。

表2 二胎妊娠护士有无抑郁情绪者的疲劳程度比较(±S,分)

表2 二胎妊娠护士有无抑郁情绪者的疲劳程度比较(±S,分)

组别 n 躯体疲劳 脑力疲劳 总分无抑郁组 104 5.76±2.18 2.83±1.55 8.59±3.27抑郁组 59 6.85±1.41 3.32±1.70 10.17±2.43 t 3.855 1.895 3.515 P<0.001 0.060 0.001

2.5 二胎妊娠护士抑郁情绪的单因素分析 护士二胎妊娠抑郁情绪的相关因素(年龄、孕周、护龄、职称、文化程度、人均月收入、住房面积、流产史、父母健康状况、长子女性别及所处年龄段、长子女是否同意接纳第2胎、是否无暇顾及长子女、是否担忧小孩教育、是否带来经济压力、是否影响自身发展、生育二孩是否会对女性身体有影响、小孩出生后由谁帮忙照料、夫妻关系、家庭支持、晚夜班频率共21个因素)进行分析,有意义的因素见表3。

表3 护士妊娠二胎抑郁情绪的单因素分析

2.6 护士妊娠二胎抑郁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接受调查的二胎妊娠护士有无抑郁情绪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13个因素为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分别为孕周、经济压力、无暇顾及长子女、夫妻关系、家庭支持、晚夜班频率、工作压力源量表总分、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时间分配及工作量问题、患者护理、管理及人际关系得分、疲劳量表总分、躯体疲劳得分,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α入=0.10,α出=0.15,采用向后逐步 Wald χ2法进行分析,R2=0.548,χ2=81.535,P<0.001,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有意义的变量见表4。

表4 护士二胎妊娠抑郁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n=163)

3 讨论

3.1 二胎妊娠期护士抑郁情绪现状 抑郁是一种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点,由悲观和失望等构成的负面情绪反应。本研究中,163名接受调查的护士二胎妊娠期抑郁情绪发生率为36.2%,与国外文献[9,10]报道的孕妇抑郁发生率10%~15.47%相比,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这可能与护士群体的特殊性、地域、文化差异或选取的量表不一所致。Buckwalter等[11]研究表明,高孕激素水平与孕妇情绪失调明显相关。Schlicker等[12]通过动物研究表明,孕期的孤啡肽产生可抑制5-羟色胺、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转运、释放,而5-羟色胺水平下降的生物化学机制是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之一[13]。孕期抑郁不仅危害母婴健康,同时也影响医疗质量。因此,护士二胎妊娠期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医疗单位管理者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3.2 护士二胎妊娠期抑郁情绪影响因素分析

3.2.1 家庭因素 本研究证实无暇顾及长子女、夫妻关系及家庭支持是二胎护士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可能因本研究所调查的群体处于特殊时期,68.6%护士的长子女小于6岁,正处于对母亲的依恋期,而二胎的到来扰乱了原本三口之家其乐融融的生活。二胎妊娠期护士,不仅要承受妊娠带来的不适、超负荷的工作,同时还要兼顾家庭育儿,二胎护士对长子女的照顾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上班后疲惫不堪需要更多的时间休养生息,难免对长子女疏于关心,而恃宠而骄的独生子女们,不理解母亲处境,让二胎护士忧心忡忡。良好的夫妻关系有益于孕妇的身心健康,但有些妊娠二胎时期的夫妻,感情逐渐疏远,丈夫对怀孕妻子的关心相比一胎时期形成巨大反差,少了初为人父时的新鲜感和兴奋感,也没有主动肩负起长子女的照顾任务。二胎妊娠期护士工作繁忙,事业—家庭冲突更为明显,如得不到丈夫的理解、支持和关怀,易出现落差感和无助感。国外有研究表明,妊娠期间有丈夫的参与对孕妇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减少负面情绪的发生,增加幸福感[14]。夫妻关系关怀得分与抑郁评分呈负相关,配偶的关怀分值高低影响妊娠期抑郁的严重性与结局[15],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二胎护士怀孕期间,受激素水平的影响,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激动、易怒或落泪;既面临工作压力,又需兼顾长子女的生活起居和教育,同时还要准备迎接新生命的到来。如果此时不能得到家属的照顾、理解和帮助,二胎护士易出现沮丧、情绪低落、孤独等不良情绪。陈春蓉等[16]证实,配偶父母的接触频率和支持直接影响孕妇的抑郁状况,因此家庭支持尤为重要。

3.2.2 工作因素 本研究亦证实晚夜班频率、时间分配及工作量问题、躯体疲劳是影响二胎护士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王佩丹等[17]报道,轮班护士所致的睡眠剥夺抑郁因子分值显著高于白班护士,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可能是因护士职业的特殊性,经常需要值晚夜班,夜班周期循环短,扰乱了人体的正常生活节律,且下班后还需要照顾长子女,不能保证充足的休息,加剧睡眠紊乱的发生。怀孕期间值晚夜班可增加早产的风险[18],出现抑郁等负性情绪[19]。护士需要充足的睡眠才能确保值晚夜班期间精力充沛,从而保证医疗安全[20]。二胎政策开放之前,科室怀孕护士人数相对较少,怀孕护士能够得到管理者的特殊照顾,适当降低其晚夜班频率,减少工作量,甚至允许休病假在家安胎。但随着二胎政策全面开放,科室怀孕护士人数倍增,而医院护士短缺现状并未解决,管理者排班难以对怀孕护士予以特殊照顾;且护理工作琐碎繁重,工作量大,超负荷工作,怀孕护士面临巨大的压力,易产生抑郁情绪[21]。二胎妊娠期护士,普遍年龄偏大,体力精力可能不如一胎妊娠时期充沛旺盛,加之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弯腰、下蹲、托治疗盘等体力性活动较多,易导致腰酸背痛等躯体更易导致疲劳的发生;且下班后还要照顾长子女,需要较长时间的休息才能恢复,而频繁的轮班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加重疲劳的发生。方进博等[22]研究表明,抑郁与疲劳呈显著正相关,从而降低工作效率。

3.3 对策建议 医疗单位管理者应给予二胎妊娠期护士必要的心理支持,确保其母婴健康。家庭方面针对所有二胎护士,设立心理支持体系,定期召开讨论会,并督促家属共同参与,尤其是丈夫的参与;加强对配偶的教育和指导,获得家庭的支持,丈夫的理解,鼓励丈夫及家人承担长子女的照顾,给予心理疏导等,让二胎护士畅所欲言,缓解抑郁情绪。工作方面如解决护士短缺问题,科学合理排班,适当减少怀孕护士晚夜班数量,提供安静舒适的工作休息环境,保证怀孕护士睡眠质量;减少其工作量,缩短工作时间,避免极端体力消耗和长时间站立,防止过度疲劳现象。

[1]Alex M R.Occupational Hazards for Pregnant Nurses[J].Am J Nurs,2011,111(1):28-39.DOI:10.1097/01.NAJ.0000393 056.01687.40.

[2]马 春.研究护士抑郁焦虑情绪与职业压力的关系[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14):90-91.DOI:10.16690/j.cnki.1007-9203.2015.14.063.

[3]Lin T C,Lin H S,Cheng S F,et al.Work Stress,Occupational Burnout and Depression Levels:A Clinical Study of Pa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 Nurses in Taiwan[J].J Clin Nurs,2016,25(7/8):1120-1130.DOI:10.1111/jocn.13119.

[4]陈文萍,周贵香.基层医院护士怀孕期间焦虑抑郁情绪调查[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9):128-129.

[5]郭桂芬.农村二胎产妇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3):87-88.DOI:10.3969/j.issn.1672-0369.2013.13.038.

[6]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7]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4-8.

[8]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490.

[9]Moraes E V,Campos R N,Avelino M M.Depressive Symptoms in Pregnancy:The Influence of Social,Psychological and Obstetric Aspects[J].Rev Bras Ginecol Obstet,2016,38(6):293-300.

[10]Spinelli M G,Endicott J.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f Interpersonal Psychotherapy Versus Parenting Education Program for Depressed Pregnant Women[J].Am J Psychiatry,2003,160(3):555-562.DOI:10.1176/appi.ajp.160.3.555.

[11]Buckwalter J G,Stanczyk F Z,Mccleary C A,et al.Pregnancy,the Postpartum,and Steroid Hormones:Effects on Cognition and Mood[J].Psychoneuroendocrino,1999,24(1):69-84.

[12]Schlicker E,Morari M.Nociceptin/Orphanin FQ and Neurotransmitter Release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J].Peptides,2000,21(7):1023-1029.

[13]彭忠英,李冬梅,苏水红.孕产妇抑郁情绪与神经递质(5-HT)关系的初步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6,20(1):48-49.

[14]Giurgescu C,Templin T N.Father Involvement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of Pregnant Women[J].MCN Am J Matern Child Nurs,2015,40(6):381-387.DOI:10.1097/NMC.0000000000000183.

[15]乔素贞,陈素芬,韩聪慧,等.夫妻亲密关系对孕妇孕期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3):5260-5263.

[16]陈春蓉,吴艳乔,王玉琼.孕妇产前抑郁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5):3553-3554.

[17]王佩丹,林以环,张华娜.轮班所致睡眠剥夺对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6,21(7):1-3.

[18]Pompeii L A,Savitz D A,Evenson K R,et al.Physical Exertion at Work and the Risk of Preterm Delivery and Small-for-gestational-age Birth[J].Obstet Gynecol,2005,106(6):1279-1288.DOI:10.1097/01.AOG.0000189080.76998.f8.

[19]陈传萍,钟宝亮,花 芸,等.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士抑郁焦虑检出率、共病及相关因素研究[J].护理学报,2013,20(3A):63-66.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3.05.021.

[20]徐 蓉,胡凯利,尹世玉,等.护士下夜班后参与公共活动的现状及睡眠需求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报,2015,22(16):30-32.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5.16.030.

[21]魏红云,高钰琳,杨雪岭,等.439名ICU护士工作压力源水平及相关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14,21(12):65-68.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4.12.026.

[22]方进博,邱昌建.护士职业疲劳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9,24(1):1-4.DOI:10.3870/hlx zz.2009.01.001.

[本文编辑:方玉桂]

Maternal Depression of Nurses in Second Pregnancy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A Case-control Study

ZHANG Qiong,SHU Ling,OUYANHG Xu-ping,LIU Hua-yan,WANG Wei-hong,CHEN Dan
(Dept.of Nursing,Hunan Normal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Changsha 410013,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maternal depression and analyze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of nurses in the second pregnancy.MethodsWe randomly investigated 163 on-job nurses in the second pregnancy from 5 third-class comprehensive hospitals in Changsha,using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Chinese Nurse Job Stressors Questionnaire(CNJSQ),Fatigue Scale-14(FS-14),and self-designed general information questionnaire.ResultsMaternal depression rate was 36.2%in this sample.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major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maternal depression included no time to look after their firstborn,conjugal relationship,family support,frequency of late-night shift,workload and allocation of time and physical fatigue(P<0.001).ConclusionsDepression is common among nurses during the second pregnancy and it is influenced by many factors.Therefore,it is important to provide psychological support and health guidance for them to promote the health of maternal and infant and medical security.

second pregnancy;nurse;depression;pregnancy

R395.6

A

10.16460/j.issn1008-9969.2017.10.001

2016-09-02

张 琼(1993-),女,湖南岳阳人,本科学历,硕士研究生在读。

陈 丹(1975-),女,湖南湘潭人,硕士,博士研究生在读,副教授。

猜你喜欢
夜班条目子女
上夜班 升血压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夜班女生怎么保养皮肤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夜班交心的好闺密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
对县级二轮修志采用结构体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