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胺碘酮维持治疗小儿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对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2017-12-03 03:34林晓燕
中华心脏与心律电子杂志 2017年4期
关键词:激素水平小剂量胺碘酮

林晓燕

作为临床常见心脏疾病类型,心律失常一般因窦房结出现异常激动,引起心脏节律变化,这种症状表现在风湿心脏病患者、心肌炎患者、冠心病患者、小儿心脏早搏发生率较高。特别部分心脏早搏患儿,这种心律异常症状下对小儿成长发育有明显影响。这就要求选取有效的治疗方法,如取小剂量胺碘酮维持用药治疗,可取得显著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将对小儿心律失常患儿临床治疗中小剂量胺碘酮用药下的效果分析,并分析药物作用下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小儿心律失常患儿11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男32例,女26例,年龄2~7岁,平均年龄(4.2±1.5)岁。观察组男33例,女25例,年龄1~8岁,平均年龄(4.3±1.0)岁。纳入标准:(1)所有患儿均结合临床症状,并给予心电图检查,确诊为心律失常;(2)患者无心力衰竭情况,且无药物禁忌证;(3)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认可,且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药物治疗方法,对照组患儿药物给予盐酸普罗帕酮片(AbbVie Deutshland GenbH&Co.KG,批准文号:JX20010159),每日用药3次,每次剂量控制为15 mg/kg·d,根据患儿病情调整用量,若有明显改善,剂量控制为5 mg/kg·d。观察组患儿用药采用盐酸胺碘酮[赛诺菲 (杭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9993254],用药前1周,3次/d,每次15 mg/kg·d的剂量,随后第2周与第3周分别调整至10 mg/kg·d、5 mg/kg·d。两组患儿用药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用药期间,均停止给予其他心律异常治疗药物。

三、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心律异常治疗效果观察,若患儿临床症状消失行心电图检查提示正常,视为有效,否则无效[1]。同时,对两组患儿用药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观察,包括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素(T4)与三碘甲状原氨酸(T3)。另外,对两组患儿用药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观察。

四、统计学分析

结 果

一、两组患儿心律失常疗效比较

心律失常治疗效果观察,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96.55%(56/58),与对照组86.21%(5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二、两组患儿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观察

甲状腺激素水平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儿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情况观察

三、两组患儿用药不良反应情况观察

用药不良反应情况观察,对照组中出现恶心呕吐4例、头晕反应4例、甲状腺肿大2例,发生率17.24%(10/58),观察组中出现恶心呕吐2例、甲状腺肿大1例,发生率5.17%(3/5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心律失常是小儿临床常见疾病类型,其发病原因一般归结于精神情绪过于紧张、长时间哭闹、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等,引起心脏节律异常变化,有研究资料中也认为是冠状动脉、肾动脉或脑动脉有供血不足情况,此时小儿所表现出的症状反应为心律失常,若未及时控制治疗,可能对患儿生命健康带来较大威胁。

小儿心律失常患儿临床治疗中,主要以药物控制为主,如普罗帕酮、胺碘酮等。其中普罗帕酮在抗心律失常上有较好的效果,β受体阻滞效果明显,被纳入到第1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中。从药理作用看,表现在细胞膜稳定,使心肌细胞兴奋传导被控制,缓解心律失常症状。但需注意,该药物应用下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如心脏停搏或心律失常反复发作。特别部分体质相对较弱患儿,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更高。而药物选择胺碘酮,其可发挥非竞争性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效果,属于第3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从该药物药理作用看,表现在对心肌钠离子、心房钠离子内流抑制,使电位传导速度控制,窦房结自律性下降,实现治疗心律失常的目的。同时,药物在扩张周围血管、冠状动脉方面效果均较为显著。在用药不良反应上比较第一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较少,所以成为近年来临床治疗小儿心律失常的常用药物[2]。

既往研究资料中,对小儿心律失常患儿临床治疗中小剂量胺碘酮药物的应用效果做出较多分析,如丁丹在研究中[3],将30例盐酸普罗帕酮用药治疗的患儿纳入对照组,另外给予小剂量盐酸胺碘酮治疗的30例纳入观察组,比较发现两组患儿甲状腺水平均未受药物影响发生变化,而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上观察组均较少,反映出胺碘酮的用药效果显著,这与本次研究结论基本一致。本次研究结果中,甲状腺激素水平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儿各指标如T3、T4与TSH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律失常治疗效果上观察组较为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5.17%)与对照组发生率(1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均能反映出小剂量胺碘酮用药下,不会影响患儿甲状腺激素水平,改善疾病症状的同时,用药不良反应发生可能性低,说明药物效果显著。需注意的是,从小儿心律失常发生原因看,在精神情绪过于紧张、长时间哭闹下均易出现心律失常变化,所以需行之有效的干预控制方法,保证患儿心态情绪改善[4]。

综上所述,小儿心律失常患儿临床治疗中,药物选择小剂量胺碘酮,对改善心律失常症状有积极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对患儿甲状腺激素水平无明显影响,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激素水平小剂量胺碘酮
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采用胺碘酮急诊抢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小剂量喹硫平对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增效作用的比较研究
小剂量左甲状腺素对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效果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对全麻拔管期呛咳的影响
盐酸胺碘酮辅助治疗对小儿心律失常的疗效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水囊联合小剂量催产素应用于足月引产的临床疗效观察
冠心病心律不齐应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效果观察
针药结合改善肾虚痰湿型PCOS激素水平的90例患者的临床观察
GDFT联合小剂量甲氧明在胸腹联合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