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视角下民族地区茶旅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以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为例

2017-12-07 00:58侯玉霞
旅游研究与实践 2017年6期
关键词:全域茶文化茶叶

侯玉霞,代 猛

(桂林理工大学 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通信作者]代猛(1990- ),男,河南信阳人,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民族旅游、少数民族经济。

【旅游业研究】

全域旅游视角下民族地区茶旅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以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为例

侯玉霞,代 猛

(桂林理工大学 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通信作者]代猛(1990- ),男,河南信阳人,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民族旅游、少数民族经济。

茶产业与旅游产业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和紧密融合的现实需要,茶业资源的市场需求与旅游价值的交叉性促进了该资源的旅游开发与产业融合。以龙胜各族自治县为例,在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下,在梳理茶旅产业和产业融合的基础上,结合茶旅产业的发展优势和条件,提出全产业的交叉渗透、全产品的有效供给、全要素的整合重组、全市场需求驱动、全过程深度体验等产业融合发展策略,克服茶旅产业发展的障碍因素,促进茶与旅游两大产业全方位的对接与融合。

茶旅产业;产业融合;全域旅游;民族地区;龙胜

0 引言

2015年8月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研讨会上提出了全域旅游发展理念,随后,国家相关部门相继颁布《关于开展“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等政策文件,全域旅游成为新的国家旅游发展战略,为我国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全面建设世界旅游强国注入了新动力。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业凭借其日益增长的拉动力、提升力和整合力,在拓展自身发展空间的同时,与相关行业和领域融合发展,催生新的业态。旅游业与其他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已成为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和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旅游业与茶产业是关联性极强的两大产业。旅游业助推了茶产业的更新升级,茶产业赋予了旅游业新的内涵,实现了茶业资源和旅游资源的融合发展,在多山的少数民族地区催生出了一系列茶旅产业结合的优秀景区和知名茶品牌。“十三五”期间,我国茶叶产业市场需求不断升级,各项经济指标稳步增长,中国茶叶协会于2016年3月发布的《中国茶叶产业十三五规划(2016-2020)》指出:“到2020年底,全国茶园总面积控制在320万公顷以内,茶叶总产量控制在300万吨以内,产业农业产值达到2 000亿~2 200亿元。”茶叶已经成为茶区的经济型支柱产业和我国的传统特色农业产业。

近年来,茶产业通过对茶文化因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了茶旅游、茶包装、茶馆业等业态建设,大量以茶叶制作体验和产地特色为基础的特色旅游活动及项目应运而生,初步实现了旅游产业与茶产业的融合发展。因此,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龙胜县)为案例地,以全域旅游为视角,运用产业融合理论,分析龙胜县茶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条件与优势,进而探讨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策略,以期凸显龙胜茶旅产业特色,实现龙胜县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经济、社会、生态等价值的统一。

1 文献综述

近年来,关于茶旅产业的研究迅速增加,大多数研究者以旅游产业发展为视角,以具体地区茶旅产业互动与茶文化旅游等研究为研究方向,研究问题主要涉及茶文化旅游的资源类型、产品开发与发展模式,以及茶旅产业的发展优势、融合模式、现实策略、发展战略等方面。在茶旅产业互动研究方面,学者多以我国的黄山市、云南普洱茶产地、宁德市、凌云县等重要茶产区为案例,分别探讨茶旅产业互动发展的机理[1],茶旅游发展中的茶农角色参与[2],茶旅产业开发的融合模式[3],茶旅产业一体化的产业融合路径[4],茶旅游发展体系[5]及产业发展经营策略等问题[6]。在茶文化旅游研究方面,国内学者融合多学科理论与研究方法,提出发展体验经济的茶文化旅游对策[7]及产业发展的途径[8],构建茶文化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的模型[9],此外,还构建出茶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模型,并提出多种发展模式以及两者融合发展的保障体系[10]。

产业融合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产生的一种新经济现象,它起源于信息产业,被广泛应用于技术、经济等领域。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产业的高度关联性和综合性特征使其产生跨界融合的发展迹象,并不断涌现出新型业态。在具体某一产业与旅游产业相融合方面。黄耀丽[11]与张海燕等[12]分析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关系、融合运作驱动因素、实现形式以及运作模式有效运行的对策,刘晓明[13]与钟菊华[14]则分析了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基础条件、动力机制、路径选择等内容,此外,还有学者开展了旅游产业与动漫业、种植业、加工业等产业的融合研究。旅游产业融合方式与模式方面,厉无畏提出高新技术的渗透融合、产业间的延伸融合和产业内部的重组融合3种产业融合方式[15],陶婷芳等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都市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的3种发展模式[16]。在旅游产业融合路径研究方面,国内学者张佰瑞[17]、李太光[18]、麻学峰[19]、石培华[20]、肖建勇[21]等依据旅游产业融合的趋势,分别提出了多条促进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系统性融合的路径。

纵观当前研究成果,国内学者对茶旅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相关研究虽已取得较多成果,但不足之处表现明显。一是研究成果多重视实证分析而轻视理论研究,有关茶旅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实际案例很多,但对于相关理论的研究内容相对粗浅。二是研究方法过于单一,以实证研究为主。茶文化旅游是一个综合性的旅游系统,茶旅产业融合涉及的产业要素广泛,这些研究均缺乏定量方法的使用,对其他学科研究方法的借鉴相对缺乏。三是研究视角比较单一,微观层面的分析比较缺乏,特别是对茶旅产业及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各部分各要素、涉及的利益相关者、融合后的影响与效益等方面。此外,研究大多集中在旅游产业与文化、动漫、创意、信息、体育、会展等产业与旅游业相融合的动因、机理、路径等基础理论研究,而有关农业与旅游业的研究较少,关于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研究更少。四是研究范围过于狭窄,过于局限在我国福建、江西等茶叶资源丰富的茶区,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茶旅产业相关研究较少,缺乏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茶旅产业特色的研究。

2 龙胜茶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条件分析

2.1茶产业发展优势明显

2.1.1 茶叶历史悠久

龙胜县茶叶种植历史悠久,茶文化特色明显,地方史书多有记载。《龙胜县志》记载:“经济作物素有‘广南平邓麻,龙脊石地茶’之传”,“世局县内苗瑶侗壮族人民素有吃‘油茶’习俗,故户种大叶茶极为普遍”,“龙脊茶早在清乾隆年间,即被定为贡品”[22]。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奉宪永禁勒碑碑文:“采买茶叶,应照例选差亲信、家丁赴各圩场城里,照实价公平采买。”[23]。清嘉庆七年(1802年)出版的《广西通志》记载:“龙脊茶出义宁”(“义宁”本义宁县地,为清乾隆六年龙胜厅置地),“国朝贡额:桂面、……龙脊茶”[24]。龙脊茶还具有药用价值,《本草纲目拾遗》记载:“龙脊茶出广西,亦造成砖,除瘴解毒,治赤白痢。”《中国茶事大典》将龙脊茶称为清代明茶。此外,龙脊茶也多次出现在古代文人的文学作品中,如清乾隆年间贡生黎映斗的《龙脊茶歌》、清末李光斗的《龙脊采茶》、无名氏的《龙脊茶叶长云边》《云雾山中古树茶》等。以上记载说明,龙胜早在清朝乾隆以前就已种植茶叶。

2.1.2 自然条件优良

龙胜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水充沛,日照充足。区域内山峰延绵、河谷幽深,平均海拔700~800m,全年平均气温为18.2℃,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森林覆盖率高,无霜期可达314天。山地气候雨热同期,雨雾日多,相对湿度大,能够满足茶树生长盛期(4月—9月)的水分需求。此外,龙胜县是广西的农业县,无工业污染,土地肥沃,土层深厚,土壤pH值处于4.5~6.5之间,呈微酸性,且含有益的稀有微量元素——硒,非常适宜茶叶种植生长。龙胜县种植的茶叶品种众多,如乌牛早、梅占、福云6号、台茶12号、中茶108号、金观音、浙农117、龙井43、桂绿1号、安吉白茶等。据统计,2015年龙胜县境内有百年以上树龄的古茶树超过5万株,全县有野生茶面积100多亩。

2.1.3 产业基础较好

至2016年,龙胜茶园面积已达4 600亩左右,年产量600t,建设有马堤芙蓉、瓢里保江、平等昌背、平等固洞等一批面积超过100亩的有机茶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其中平等镇昌背村发展迅速,茶叶面积已超过千亩。截至2016年末,龙胜有茶叶加工企业和初制所20家,分布在县内的8个乡镇,年可加工干茶500t,而2015年仅加工干茶300t,茶叶原料无法满足加工厂的原料需求,茶叶加工潜力较大。龙胜县目前拥有的茶叶产品众多,主要有:“龙脊牌”系列茶叶产品、十三寨系列茶叶产品、龙胜香针和云鼎龙脊红茶叶产品、“扬之水”茶叶产品以及其他初制所生产的没有品牌的初级产品。此外,国家农业部于2015年授予龙脊茶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

2.1.4 政府高度重视

近年来,龙胜县政府高度重视茶叶产业发展,并制定了“建设成为桂林市最大的生态茶生产基地”的目标。2012年县政府成立“两茶一果(茶叶、油茶和罗汉果)加特色养殖”农业产业发展办公室,科技局成立了茶叶发展办公室,专门负责管理实施茶叶发展项目。近年来,龙胜县政府每年召开年度茶叶产业发展工作会议,总结每年茶叶产业发展情况,并颁布各项茶叶产业发展扶持政策。《龙胜县2017年“两茶一果加特色养殖”建设项目奖补政策的通知》(龙政发〔2017〕1号)规定,2017年计划新建茶园面积1 000亩,根据种植不同品种予以不同奖补;新建茶叶加工厂5家,给予厂房建设和设备购置补贴。此外,政府还先后颁布了新建茶园补贴、茶园低改补贴、古树茶保护补贴、茶叶育苗补贴、加工厂建设补贴等各项扶持政策。

2.2旅游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2.2.1 旅游资源与产品丰富

龙胜县旅游资源丰富,资源禀赋高,组合性好。依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对龙胜县旅游资源进行分类统计,共拥有8个主类,26个亚类,75个基本类型,涉及370个主要资源单体或景点。其中,地文景观类94个资源单体,水域风光类35个资源单体,生物景观类31个资源单体,天象与气候景观类19个资源单体,遗址遗迹类16个资源单体,建筑与设施类80个资源单体,旅游类商品31个资源单体,人文活动类64个资源单体,分别形成了温泉大峡谷、彭祖坪、龙脊、县城、花坪、南山、西江坪、百福、潘内和平等十大资源集群。近年来,通过调整产品结构,龙胜对原有旅游资源和旅游景区优势进行改造与深度挖掘,建设有温泉旅游度假区、龙脊梯田景区、县城景区、西江坪景区、彭祖坪自然保护区、花坪自然保护区和南山高山草场风光区等七大景区,共48个景点,打造有健康养生、民族文化、观光农业、休闲度假、户外运动等旅游产品。

2.2.2 旅游地位优势明显

龙胜县是大桂林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十大国际旅游目的地”,2015年成功被评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龙胜县按照全域旅游发展的思路,坚持把“生态、旅游、扶贫”作为全县工作核心,把旅游业作为龙胜的支柱产业、核心产业、品牌产业和生命产业来打造[25]。近年来,充分依托龙胜独特的生态资源,发展传统、生态、有机产业,保护发展多彩的民族文化,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旅游,通过“旅游+”带动产业发展,以“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中国生态旅游强县”为目标,努力建设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产业发达的科学旅游系统。

2.2.3 旅游市场与收入

龙胜县自1983年开发旅游以来,旅游产业发展迅速,游客接待量和旅游营业总收入逐年稳步上升,其中旅游营业收入年增长率明显高于游客接待量的年增长率(如表1所示)。1993年,龙胜县把旅游业作为地方经济支柱性产业进行培养,经过30多年的发展,龙胜的旅游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实现了农民增收、财税增长双目标。

表1 龙胜各族自治县2010—2016年旅游业接待与收入情况表

资料来源:参照龙胜各族自治县旅游局统计数据整理而成。

3 全域旅游视角下龙胜茶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策略

全域旅游是指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26]。当前,“全域”被赋予了“全资源”“全要素”“全产品”“全产业”“全市场”“全空间”“全领域”“全过程”等多重含义,“全产业域”或“全产业链”是产业关联程度、资源加工深度和满足需求程度的集中表达,是产业内部与各产业之间的合作与互补,也是全域旅游的核心目标之一。全域旅游视角下的龙胜茶旅产业融合发展强调在龙胜县域范围内以旅游业为龙头,引领茶产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以旅带茶,以茶促旅,茶旅结合,不断拓展茶旅产业链,开发培育新业态,最终形成全域“茶旅游”的发展局面。

3.1全产业交叉渗透——项目开发融合运营

该策略的基本思路是选择龙胜县种植规模大、发展状况好、区位条件优的茶园,通过对茶园内部的道路、景观、建筑等方面进行有机整合和设计包装,申报自治区级乃至国家级生态茶园科技示范种植基地项目。以项目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丰富茶园功能与价值,结合项目管理的方式大力培育茶园茶产业的成长,以实现项目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三者的价值统一。在这种策略中,可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和茶园资源的存在形态,结合现代旅游中的旅游节庆、旅游购物、旅游体验、旅游线路、主题乐园等不同功能的旅游形式,向旅游者集中展示项目所释放出的茶产业与旅游产业有机融合的独特魅力,打造项目所在地的特色形象,提高项目所在地在市场中的知名度、整体形象以及市场竞争力,为当地茶叶经济和旅游经济注入新鲜活力。

3.2全产品有效供给——文化旅游产品创新

龙胜县茶文化特色明显、区位条件优越、经济条件突出,在此情况下,通过对地区茶文化旅游形象及产品的创新开发,充分挖掘茶文化内涵,满足旅游者新、奇、特、异的旅游需求以及突发性旅游需求。龙胜县龙脊梯田、龙胜温泉等传统的旅游景区景点大多以静态的方式呈现给旅游者,即多是将区域内原生态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稍加保护和修缮,这种方式缺少吸引力,难以满足旅游者对文化内涵、现实参与、互动体验等动态的旅游活动项目的需求。在此策略下,可通过产业边界处的渗透、产业功能的延伸交叉、产业重组创造新的产业形态等多种产业融合方式,开发出多元的茶文化与民族文化旅游产品与项目。把传统的、静态的普通茶产业资源改造为特色的、动态有活力的茶文化旅游产品和民族文化旅游产品,这也将丰富茶园产品内容与价值功能,给传统的茶园带来强大的生命力、震撼力和吸引力。

3.3全要素整合重组——茶旅资源深入挖掘

茶叶旅游资源种类众多,包括以自然茶园和茶产品生产典型村落为代表的茶生物景观,以古茶树和各种茶文化遗址为依托的茶遗址遗迹,以茶诗词歌舞、传说故事及绘画为代表的茶文学艺术,以茶艺茶礼、茶食茶膳、竞技娱乐为代表的茶民间习俗,以现代节事和民间历史节庆为代表的茶节庆活动,以各类型的茶叶、茶具、茶干为代表的茶产品,以茶消费场所和生产场景及过程为代表的茶业生产商贸场所及活动。将龙胜县茶业资源作为旅游资源,结合旅游“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针对龙胜县茶业资源的不同特征进行旅游开发,设计旅游精品路线,形成以茶旅游为主题的乡村旅游、生态观光、民俗节庆、购物娱乐、健康养生等多种茶文化旅游产品和茶旅游活动。此外,也可依托龙胜县其他主题旅游活动和路线,使之与茶旅游活动相结合,交叉延伸出新的主题旅游活动。

3.4全市场需求驱动——少数民族节庆推广

龙胜县少数民族众多,苗、瑶、侗、壮等少数民族活动风格各异、精彩纷呈。该模式以产业活动重组和资源整合等方式实现龙胜县茶和旅游两大产业的有机融合,借助龙胜县各类以文化为主题的节庆旅游、民族旅游和旅游演艺等平台,通过旅游景区景点、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活动等相关产业活动的交叉重组和延伸集成,彰显民族特色、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凭借人文色彩和民族特色实现两大产业的深度融合。龙胜茶旅游可利用传统的少数民族节日在生态茶园内部及周边景区开展大型节庆活动,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形成“民族节庆+茶产业+旅游”的推广模式。这种策略以各种互动式旅游创意体验项目与活动为表现形式,打造出独特新奇的茶旅游产业新业态,不仅能推出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茶文化旅游产品,提升龙胜县的整体旅游形象吸引力,还能有效地提升民族旅游产品价值,推动茶产业和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3.5全过程深度体验——乡村旅游体验导向

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为旅游业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会,而乡村旅游作为体验经济与生态旅游的结合点,更加注重满足旅游者追求个性化和情感因素、注重主动参与体验、强调过程感受等需求。龙胜境内众多生态茶园作为乡村特有的资源和景观不断吸引着广大旅游者,乡村旅游投资者可以用旅游体验为导向开发乡村旅游产品。该策略以旅游者体验为导向,构建丰富多彩的游客体验系统,其基本思路是将茶园作为乡村旅游者的目的地,作为完成旅游体验活动的重要场域,根据市场需求特色,确定乡村旅游体验主题,策划乡村旅游体验项目,整合各种感官刺激,打造高享受体验过程,营造互动体验氛围。没有游览、观光、体验等功能的茶园就没有活力和朝气,该策略下的旅游者可体验茶园采茶、茶坊制茶、茶膳制作、手工茶礼等活动,在差异化的体验项目中获得身心享受,乡村旅游目的地将在茶产业与旅游业的互动中实现可持续发展与综合效益最优化。

4 结论

龙胜县是桂林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已在龙胜县生根发芽。龙胜县拥有发展态势良好的旅游产业,又有地域特色显著的茶业资源,茶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具有明显的优势。在龙胜县具备诸多机遇和优势的前提下,通过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在政府相关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结合茶旅产业发展基础,以“茶旅产业一体化”为载体,按照茶旅产业一体“共建设、共营销、共发展”的思路,整合优化茶旅产业资源,培育茶旅产业融合的创新主体,构建茶旅产业发展的产业环境,克服茶旅产业融合的障碍因素,实现茶旅产业的深度融合,全面构建茶旅产业一体化发展格局,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美丽龙胜。

[1] WU W H,ZHANG Y Q. Research on mechanism and realistic strategy of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tea and tourism industry:a case study of Huangshan[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2013(12):64-66.[吴文浩,章咏秋.茶旅产业互动发展的机理及现实策略:以黄山市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64-66.]

[2] LIN Q Q,BAO J G. The development of Pu’er Tea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perspective of tea farmer participation: case studies of Nannuoshan and Laobanzhang [J].Tourism forum,2015,8(4):1-8.[林清清,保继刚.茶旅游发展中的茶农角色参与:南糯山、老班章案例[J].旅游论坛,2015,8(4):1-8.]

[3] CHEN B X .Discussion on advantages and pattern of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tea and tourism industry[J].Southeast horticulture,2016(5):44-47.[陈兵香.宁德市茶旅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势与模式探讨[J].东南园艺,2016(5):44-47.]

[4] LI Y C. Research on interactive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f tea and tourism industry[J].China business,2016(29):67-69.[李英策.凌云县茶旅产业互动融合发展研究[J].全国商情,2016(29):67-69.]

[5] ZHANG D P. The relationship analysis of tea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the ability of tea enterprises[J].Tea in Fujian,2016,38(10):150-151.[张德平.茶旅游发展与茶企业能力的关系分析[J].福建茶叶,2016,38(10):150-151.]

[6] WANG Y R .The business strategy of tea tourism industry in the market orientation[J].Tea in Fujian,2016,38(5):141-142.[王月然.谈市场导向下的茶旅游产业经营策略[J].福建茶叶,2016,38(5):141-142.]

[7] QIAO Q M,ZHU M X.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tea culture tourism in the age of experience economy[J].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1,39(9): 5466-5467. [乔秋敏,祝明霞.体验经济时代下茶文化旅游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9):5466-5467.]

[8] HUANG A H,HUANG M. The tea cul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of Jiangxi[J].Agricultural archaeology,2014(2):254-259.[黄爱华,黄敏.论茶文化与江西旅游产业的发展[J].农业考古,2014(2):254-259.]

[9] FENG W Y,ZHU S G,LI X H. The evaluation of tea culture tourism resources based on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 case study of Yangxian tea culture exposition garden in Yixing,Jiangsu[J].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2013(1):127-134.[冯卫英,朱世桂,黎星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茶文化旅游资源评价:以江苏宜兴阳羡茶文化博览园为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27-134.]

[10] LIU C L .The mechanism, model and guarantee system of tea culture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J].Agricultural archaeology,2014(2):239-244.[刘春丽.茶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机制、模式与保障体系[J].农业考古,2014(2):239-244.]

[11] HUANG Y L,NIE L,LI F .A study on the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 and cultural Industry:a case study of Foshan[J]. Tropical geography,2003,23(4):376-379.[黄耀丽,聂磊,李凡.文化旅游与文化产业互动的研究:以佛山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为例[J].热带地理,2003,23(4):376-379.]

[12] ZHANG H Y,WANG Z Y.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ed operation mode of tourist industry and cultural industry[J]. Shandong social sciences,2013(1):169-172. [张海燕,王忠云.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运作模式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3(1):169-172.]

[13] LIU X M.Research on sports tourism industry in China in the light of industrial convergence[J]. Economic geography,2014,34(5):187-192.[刘晓明.产业融合视域下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14,34(5):187-192.]

[14] ZHONG J H. On integration of Sichuan leisure sports industry and tourism industry[J].Journal of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15,40(8):147-151.[钟菊华.四川省休闲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模式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0(8):147-151.]

[15] LI W W ,WANG H M. An analysis on industry development tendency and rational thinking[J].China industrial economics,2002(4):5-11.[厉无畏,王慧敏.产业发展的趋势研判与理性思考[J].中国工业经济,2002(4):5-11.]

[16] TAO T F,ZHANG Q S,LI X L,et al.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v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of urban tourism and cultural industry of Shanghai [J].Shanghai business,2010(11):38-41.[陶婷芳,张秋实,李雪丽,等.上海都市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研究[J].上海商业,2010(11):38-41.]

[17] ZHANG B R. The industry convergen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t industry of Beijing[J]. Urban problem,2009(9):69-72.[张佰瑞.产业融合与北京旅游业的发展[J].城市问题,2009(9):69-72.]

[18] LI T G, ZHANG W J. The study o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ourism in Shanghai in the new era[J].Journal of Beiji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2009,31(3):44-49.[李太光,张文建.新时期上海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思考[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31(3):44-49.]

[19] MA X F, ZHANG S B, LONG M X. An analysis on the ways of tourism industrial convergence[J].Economic geography,2010,30(4):678-681.[麻学峰,张世兵,龙茂兴.旅游产业融合路径分析[J].经济地理,2010,30(4):678-681.]

[20] SHI P H. The path and focus of the tourist industry and other industries integrative development[J].Tourism tribune,2011,26(5):9-10.[石培华.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与重点[J].旅游学刊,2011,26(5):9-10.]

[21] XIAO J Y, ZHENG X M. The path selection of integrative development of China’s tourist industry[J].Macro economic,2011(12):72-78.[肖建勇,郑向敏.我国旅游业的产业融合路径选择[J].宏观经济,2011(12):72-78.]

[22] Longsheng County Annals Compilation Committee. Longsheng county annals[M].Shanghai: Publishing House of an Unabridged Chinese Dictionary,1991:148-149.[龙胜县志编撰委员会.龙胜县志[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1:148-149.]

[23] SHI S S, YANG M Q. The tea industrial advantages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Longsheng [J]. Rural economy and science-technology,2016,27(21):203-204.[石世师,杨明秋.龙胜茶叶产业优势及发展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21):203-204.]

[24] Guangxi Chorography Compilation Committee. Guangxi local record·folklore ethnography[M].Nanning:Guangxi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1992. [广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西通志·民俗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

[25] GUO C Y,ZHUGE T Q,YANG Q Z,et al.The tea cultur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Longsheng[J].Southern horticulture,2017,28(1):27-28.[郭春雨,诸葛天秋,杨启忠,等.龙胜县茶文化旅游开发浅析[J].南方园艺,2017,28(1):27-28.]

[26] LI X J,ZHANG L Y ,CUI L .Comprehensive tourism: idea innovation on building a world—class tourism destination[J].Human geography,2013(3):130-134.[厉新建,张凌云,崔莉.全域旅游: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理念创新[J].人文地理,2013(3):130-134.]

[责任编辑:潘岳风]

[责任校对:连云凯]

ResearchontheDevelopmentofTeaandTourismIndustryIntegrationofMinorityAreafromthePerspectiveofRegion-basedTourism:ACaseStudyofLongshengCounty,Guangxi

HOU Yuxia , DAI Meng

(TourismCollege,GuilinUniversityofTechnology,Guilin541004,China)

As the tea and tourism industry are strongly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them is extremely necessary at present.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market need and tourism value of tea resources has greatly pushed the industrial integration of tea and tourism, especially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tea resources. Taking Longsheng county as a case stud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gion-based tourism, this paper analyzes advantages and condition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ea and tourism industry of Longsheng county.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development obstacle factors of tea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and promote the all- round integration of tea and tourism industry of Longsheng county, this paper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industrial integration, such as infiltration and cross-industry of the whole industry, effective supply of all products, integrative recombination of all factors, all-market demand driven, deep experience of overall process, etc.

tea and tourism industry; industry integration; region-based tourism;minority area;Longsheng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创新计划专项经费项目“龙胜县生态茶园建设示范”(2015CXJHC001);2016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项目“桂北少数民族特色主题民宿与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研究”(KY2016YB174)

2017-08-29

侯玉霞(1982- ),女,河南南阳人,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民族旅游、民族学、乡村旅游。

HOU Y X , DAI M.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tea and tourism industry integration of minority are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gion-based tourism:a case study of Longsheng County,Guangxi[J].Tourism forum, 2017, 10(6):120-128.[侯玉霞,代猛.全域旅游视角下民族地区茶旅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以广西龙胜县为例[J].旅游论坛,2017,10(6):120-128.]

F590.3

A

1674-3784(2017)06-0120-09

猜你喜欢
全域茶文化茶叶
“一碗面经济”是怎么“擀”成的?——县域经济应当精于全域“链条”
《牛采茶叶》
2021年5月国际茶叶拍卖市场行情
探究融合茶文化的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实践
茶文化的“办案经”
林岚微 把红边茶文化传播得更远
全域旅游视角下的“草原+”
《2017全域旅游发展报告》发布
乱倒茶叶导致美国独立
全域旅游嘉年华我在黔南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