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17-12-07 00:20李保红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36期
关键词:技能课程教育

李保红

摘 要:地方高校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既是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和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必然要求。应用管理学中“技术路线图”这种战略管理与规划工具,从结构路径、技术路径、制度路径三个方面探讨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线图;改革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

关键词: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36.037

創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素质,也是当代大学精神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出重要部署,国务院对高校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作为正在转型发展中的地方高校,要充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积极探索科学有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为推进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1 结构路径:科学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线图

1.1 明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课题组经过充分讨论,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培育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而且还包括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以及创新创业人生哲学的塑造和创新创业型生活方式选择。因此,创新创业教育要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潜能开发,将知识传授与思想引领有效融合,将理论教学与技能培养有效融合,将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有效融合,努力做到 “素质型”与 “职业型”的统筹兼顾。

1.2 制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线图的原则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要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制定和实施工作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分类施教原则。一是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通识型”的创新创业启蒙教育,在学生的心中播下创新创业的种子、传递创新创业的“遗传代码”;二是结合各个专业特点和行业发展趋势,开展“嵌入型”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根据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创新、创造、创业;三是针对有明确创业愿望的学生,开办创业能力提高班,进行创业创业管理教育和创业实务培训,提升学生创业实战技能。

(2)结合专业原则。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最重要的基础和优势是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因此,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和思想“嵌入到”专业教育中。一方面以创业教育的新理念为指导,促进专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另一方面,根据学科发展和社会需要开发多样化的学科创业课程,在专业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不同形式的创新创业实训,扩展创业教育的实施平台和发力空间,引导学生结合专业进行创新创业。

(3)实践导向原则。第一,要面向全球产业技术革命、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结合学校特色优势学科,设置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创新创业课程;第二,根据企业的创办过程和规律,从着力解决大学生面临实际问题的角度安排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第三要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加强创新创业实训、实验等实践类课程,并依托创业协会或相关社团,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创新创业活动,如创业设计大赛、创业经验论坛、创业模拟实训等,从而搭建起供学生边学边练、边学边干、以学促做的实践育人体系。

1.3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线图的框架

创新创业人才素质和能力可以分解为创新创业精神、创新与创业知识、创新与创业技能三个维度。创新创业精神体系,包括创新创业的动机、意向、精神、品德等主观要素;创新创业精神体系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最重要的因素,对学生创业行为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创新创业知识体系,是指创新创业所需要的知识要素的总和,是创新创业的知识基础。创新创业技能体系,是指创新创业需要具备的技能总和,是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基本手段和技能。

创新创业精神体系主要可通过精神激励与思想引领进行培养,创新创业知识主要可通过学习而获取;而创新创业技能主要通过仿真实验、模拟实训、创业实战等实践环节而积累。

根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三个维度,创新创业课程可分为三大课程模块,包括“通识型”课程、 “嵌入型”课程、 “实战型”课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线图框架如图1所示。

2 技术路径:改革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2.1 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要坚持 “素质型”与“职业型”的统筹兼顾:一方面面对全体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素质教育,全面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开拓性思维,创新创业型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对部分有明确创业愿望的学生分类施教,开展创新创业职业教育,通过技能培训,提升其创造就业岗位或创办企业实体的能力。

2.2 建立创新创业协同育人模式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多学科交叉融合,在实施过程中,不仅需要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设置和资源共享,而且还需与政府、企业、行业协会跨界融合,建立协同教育模式:校政协同,构建创新创业政策支持与保障体系。校校协同,共同研发创业培训课程,构建创新创业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校企协同,联合开发创新创业培训项目,共建创新创业实习、实训平台;院系协同,跨学科、跨专业联合开发 “嵌入式”专业创业课程。

2.3 构建“分层次、模块化、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的课程体系

面向不同层次学生的课程体系可分三个模块:面向全体学生的“通识型”课程、面向不同学科学生的“嵌入型”课程、针对有明确创业意愿学生的“实战型”课程。“通识型”教育课程要包括:职业生涯规划、企业家精神、创业基础等课程,可作为全校公共必修课,其主要目标是培养“ 创业精神”、植入“创业意识”,激发学生创业激情,形成 “想创业”的理念。“嵌入型”教育课程是通过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和思想“嵌入”各专业,由相关院系根据专业特点和行业发展趋势,开发的专业性的创业选修课程。其主要目标引导学生根据专业技能产生强烈的“要创业”愿望。“实战型”课程,主要是围绕创办和管理新企业或新事业的过程开发的实务类课程及创业模拟实训、仿真模拟实验等实践类课程,如“风险投资与企业融资”、“创业模拟实训”等,其主要目标是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实战技能,掌握 “能创业”的技能。endprint

2.4 改革创新创业教学内容

传统创业教学内容比较偏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对创新创业应用性和实践性重视不够。为克服这个弊端,课题组提出以实践导向为原则,改革创新创业教学内容。其一, 要根据各层次培养目标,高度关注现实、紧跟时代的变化设置教学内容;其二,教学内容要集知识性、仿真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为一体,充分反映未来创业的真实世界; 其三,课程内容采用模块化结构,主要由基本理论、案例分析和模拟练习等模块组成,删除空洞的说教,注重启发创新创业意识,激励创新创业精神、培养创新创业实战能力。

2.5 更新创新创业教育方法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老师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决策和创造性实验等方法,激励和培养学生的创业行为。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案例教学法、问题导向法、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第二课堂”,如组建学生创业社团或创业俱乐部,举办创业论坛,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大赛等,营造“我创业、我自豪”的浓厚氛围,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3 制度路径: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

3.1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组织体系

完善的组织体系是创新创业教育取得成效的根本保障。是改变目前很多高校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职能分割、权责分离、资源分散、管理混乱的局面的客观需要。

充分论证,做好顶层设计,由学校构建起主导和统筹作用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构,如创业教育培训中心,对内负责制定全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框架和人才培养方案,统一配置和协调创新创业教学计划、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开设创新创业教育“通识型”公共必修课,搭建创新创业教育网络学习平台和实践教学平台;对外通过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兄弟院校、行业协会等广泛开展联系,为开展创业教育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

应用性比较强的专业学院要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负责本学院“嵌入型”创新创業类课程的建设和教学、培育创新创业项目,建设创新创业专业实践教学平台,与创业教育培训中心协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

3.2 优化创新创业师资队伍

创业教育发展的“引擎”是建设一支具有深厚理论基础和丰富创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第一,在校内选拔一批具有一定创业实践经验的中青年教师作为创新创业专职教师。通过专业化的进修和培训、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出国进修或访学等途径,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实践经验与实战水平。第二,聘请热爱创新创业教育的企业家和成功创业人士担任创业指导老师、举办创业讲座、开办创业论坛等。第三,实施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和分类评估,对进入不同岗位教师采用不同的定位和不同的考核要求,充分调动创新创业教师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3.3 构建创业教育政策支持体系

要保证创新创业教育深入开展, 需要政策支持、资金支持等作为保障。第一,学校根据教育部的要求修订和完善人才评价标准,明确创新创业素质能力要求,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第二,制定创新创业教育学分标准,包括创新创业“通识型”公共必修课学分、“嵌入型”、“实战型”选修课学分、创新实验、专利、自主创业等创新学分。实施弹性学制,支持学生在一定期限内休学创业。第三,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金,以多种形式对创新创业进行精神激励和资金支持。第四,把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纳入高校教育教学评估指标体系,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取得扎实成效。

参考文献

[1][美]杰弗里·迪蒙斯,小斯蒂芬·斯皮内利.创业学[M].周伟民,吕长春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2]曹胜利,雷家骕. 中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报告[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9,(6).

[3]王占仁.“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架构与理论价值[J]. 教育研究. 2015,(05).

[4]陈奎庆,毛伟.袁志华.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模式及实现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4,(22).

[5]安宁,王宏起.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集群化模式构建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2).

[6]刘艳.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培养途径[J].江苏高教,2010,(03).endprint

猜你喜欢
技能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