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慧管理情绪,用爱心关怀学生

2017-12-09 20:39赵秋堂
科技视界 2017年24期
关键词:情绪管理知行合一

赵秋堂

【摘 要】本文结合高职院校教师岗位探讨了对大师王阳明心学理论“知行合一”在学生工作方面的应用,把中国传统精华用于学生管理工作。

【关键词】高职学生工作;知行合一;情绪管理

With wisdom to manage emotions, with love in caring students

ZHAO Qiu-tang

(Department of Pharmacy, Wuxi higher Health Vocational Technical School, Wuxi 214111,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master Wang Yangmings theory ,“unity of knowledge and practice” in students work of vocational colleges.And it uses Chinese traditional essence for student management.

【Key words】Vocational students work;Unity of knowledge and practice;Emotional management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人们的幸福感普遍降低,也使人们失去了专注于某件事的条件,一个人每天要受到无数信息的诱惑,又有层出不穷的娱乐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人们的注意力,干扰了大家的初心。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升,现代人也开始快节奏生活,忙于增加各种技能,提升行业竞争力。我们甚至没时间照顾自己和后代的情感需求,把自己和后代变成工作或者学习的机器。

也许很多人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或者选择各种快餐式娱乐麻痹令人紧张的高压力竞争生活或者拼命挣钱花重金培养孩子,防止后代输在“起跑线”上——然而我们活得越来越孤独,越来越苦闷。

近来有幸拜读度阴山著的《知行合一王阳明》,书中通过讲述王阳明的辉煌传奇,剖析了知行合一的无边威力。王阳明一生历经坎坷,遭廷杖、下诏狱、贬龙场、功高被忌、被诬谋反,可谓受尽了命运的折磨,平凡人经历这些估计早就虐心死了。但是王阳明却在生活中一直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情绪,坦然接受命运的洗礼。[1]下面我针对保持快乐情绪的智慧和关怀学生的智慧进行探讨:

1 情绪不好,是智慧不够

1.1 活在当下才能快乐

王阳明提出只要常存养此心,就能经常觉察到心的存在,这就是做学问。已经过去的逝去事,和那些还没到来的未来事,想它没什么益处。用这些事物占据我们的心能,只能白白丢失清明的本心。简单来说,就是活在当下的时刻,专注眼前的事情,不要胡思乱想。

1.2 破除我执,才能快乐

王阳明在龙场时,曾经打造过一个石棺。原因就是因为他在悟道的过程中,始终不能放下自我,放下生死。

人生最大的障碍是自己,欲望难填,如果不能破除我执,那人就很难获得真正的快乐。

我们之所以觉得痛苦,是因为我们的失败,所谓失败,就是事情没有像“我”想的那样发展运行,事情到最后,并没有获得“我”预期的结果,所以“我”就会痛苦。

所以王阳明说,所谓的寻找快乐,就是一个不断放下自我的过程。

1.3 少一点欲求才能快乐

王阳明曾说 :“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洒脱,何等简易!” 功夫在减不在增,所谓减即去物欲之昏蔽;减尽人欲,便回复良知之本体了。

古代的圣贤也都告诉我们,过多的欲望是一切痛苦的来源,我们如果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欲望的满足上,那么一旦欲望得不到满足,快乐也就荡然无存,而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满足了这个欲望,那个欲望就会冒出来,从此沉沦欲海,永远不能自拔。

1.4 不同的选择,造就了不同的心态,不同的心态造就了不同的命运

大雨过后,有人抬头看天,晴空万里,神清气爽。有人喜欢低头看地,泥泞坑洼,艰难绝望。很显然,王阳明是第一种。水到绝境是飞瀑,人到绝境是转机。

王阳明来到人迹罕至的贵州龙场。当地人不曾开化,不通文字,性情暴戾,近乎野民。他小心翼翼,生怕自己不明不白死在这些人手里。

空气中满是致命的瘴气,带来的手下接连病倒,还要靠阳明来照顾,王阳明真正陷入了绝境。亲历了活生生的三个人就这样送命他乡,王阳明不胜悲戚,写下千古奇文——《瘗旅文》。

其中有这样一句:与尔皆乡土之离兮,蛮之人言语不相知兮。性命不可期,吾苟死于兹兮,率尔子仆,来从予兮,吾与尔遨以嬉兮。他似乎忘了自己身处泥沼之中,眼里只有天边灿烂的云霞。

终于,在一个雨夜,王阳明躺在冰冷的石棺之中,任由雨水打湿脸庞,淋了半夜,终于想通了长久以来的困惑——“心即理”。阳明心学就此诞生,王守仁立地成圣。

别人看到的是危机,王阳明看到的却是机会。每个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路坦途,路上总有挫折困境。而心态,将决定这困境会让你自暴自弃,还是绝地反击。保持快樂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种能力,是一种通过智慧和修行就可以获得的能力。想要快乐,就要活在当下,破除执我,节制欲求。

2 将心学智慧用于学生教育工作

作为一名五年制高职院校的普通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职业角色——为人师,传道受业解惑。随着社会的发展,提升了人才素质的各方面需求。对教师的传道、解惑功能需求的日益升高。我们的学生处于青春期,孩子们有自己的独立意识,更加渴望自由。另一方面孩子们的情绪管理能力很有限,需要孩子们认同的成年人示范管理情绪的正确方法。我们学校是寄宿制学校,孩子们接触的成年人主要是我们这些为人师表的教师。这对我们如何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提出了挑战——怎样成功走入学生心里,成为他们愿意信任和亲近的人呢?endprint

书中提到,王阳明适应了龙场,用和蔼可亲的热情和当地土著发展出了深厚友谊的故事,对我很有启发。在沟通引导学生时,我们该遵循:柔、静、慢三原则。

2.1 柔

我们用温柔的态度接纳陪伴孩子的任何情绪,走到孩子心里,同理理解他们。柔,就是阴柔、柔弱、柔韧……柔首先是生命的特征:“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2]人和草木都一样,有生命的时候,身体都是柔的,死了以后身体就会慢慢变僵硬。

柔不仅是生命的特征,更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正所谓“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3]一个柔软而坚定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拍肩动作可以缓解孩子们或愤怒或焦虑的情绪,使激动的孩子情绪慢慢平复下来。在孩子急躁的年纪里,我们善用不言的教化,无为的益处带孩子感受无条件的爱的力量。

2.2 静

静为躁君。静能克服人身上的烦躁、焦躁、急躁。一个“静”的人与一个“躁”的人在一起,必然处处占优,占上风。静,在这个讲求效率的浮躁社会,让我们更全面、深入地思考问题,找到孩子们最真实的个人需求。

静静地陪伴在孩子的身边,安静地倾听孩子的心声,感受孩子的心路历程。水静下来才会清澈,才能映照世界。人心也是如此,只有孩子的心静了,他们才能真正理性思考矛盾冲突,助于我们高效率引导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孩子的生活智慧。

2.3 慢

慢是润物无声的匠心体现。“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以动之徐生?” [4]这两句话一静一动,出现了两个徐,徐就是慢。动之徐生,强调我们可以用一段感触颇深的故事甚至一个期许而坚定的眼神给孩子们信任的时候,绝不能靠命令和说教,压迫孩子接受自己的思想认知造成孩子的阳奉阴违。毕竟孩子们的人生经历浅薄,要理解他们成长需要时间,这才是我们教书育人、作人做事的法则。

總之保持快乐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种能力,是一种通过智慧和修行就可以获得的能力。想要快乐,就要活在当下,破除执我,节制欲求。身为老师,要用智慧武装自己,用爱心陪伴孩子,用耐心倾听孩子,接受孩子的每个当下,尽努力践行顺势利导,循循善诱。

【参考文献】

[1]度阴山.知行合一王阳明 [M].北京: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34-241.

[2]靳勇,胡晓瑞注释.道德经[M].崇文书局, 2015:156.

[3]靳勇,胡晓瑞注释.道德经[M].崇文书局, 2015:93.

[4]靳勇,胡晓瑞注释.道德经[M].崇文书局, 2015:33.endprint

猜你喜欢
情绪管理知行合一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与应对能力研究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听障大学生情绪管理问题分析
教师的情绪管理研究
一年级学龄儿童情绪管理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