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清如许阅读活水来

2017-12-10 10:49李洪梅
师道·教研 2017年11期
关键词:阅读文章雷雨课文

李洪梅

语文的生命在于读写。近些年来,教学革新、课改风浪如潮头,一波涌过,一波又起,阅读也随着时代的步伐有着更为合适的理解角度。

一、情之所思,兴之所至

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那么,他在学习中所付出的精力和产生的效益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始至终主动参与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阅读也是一样,阅读兴趣的培养需要时间的积累,很多学生天生不愿意阅读,课余的时间从来不看书,不看则不会写,习作便也是搜肠刮肚,无法成文。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我们研讨的价值问题。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根据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心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以课文为根基,通过创设,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乐学愿学,乐读愿读。由课文迁移其他的阅读材料,注重材料选择与课文相近的内容及题材,如学习《秋天的雨》一课,通过课件制作创设情境,秋天的树、田野、庄稼、水果等五彩缤纷、鲜活美好的画面使学生有兴趣参与文章的朗读和对文本的研学活动,学习了这一课,我就引出了一篇阅读文章《秋天的色彩》,有了学习课文的认识和兴趣,这篇阅读文章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除了迁移,还可以利用相关影视资料互助教学,如教学《草船借箭》一课,课前播放“三国演义”电影与本文相關的片段,那历史壮阔场面的再现,那人物情态的贴切演绎,那故事情节的紧张发展,都让学生心入其中,当看到借箭的船转头时,停下影片的播放。问:“同学们,这段历史传为佳话,想知道这个故事是怎么用文字叙述的吗?”,顺势引出课文,有了影片的铺垫,课文学起来愉快轻松。接着,我号召大家课后阅读《三国演义》,并让学生带这本名著放在图书角,趁热打铁,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全班都完成了这本书的阅读,而且开了《三国演义》专题分享会,每个小组都做了读书笔记,有的学生还写了《“失街亭”之我见》,认为:任何人都有失误的时候,应该给人犯错改错的机会。阅读是个性解读的过程,评价式的阅读更能自体开发阅读智慧,提高阅读能力。

“兴趣下的认知是主动的认知,也是最有获得的认知。”可见,有了阅读的兴趣和动机,就有了阅读的效率,进而由读到写,一气呵成。北大温教授在全国阅读教学讲座中也提出:“PISA的调查结果表明,学生为了兴趣在阅读上花的时间越多,阅读的态度越积极,他们更倾向于成为一个好的阅读者。”

在阅读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创造性地应用教学资源,精心创设情境,就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形成,将变成一种学习的动力和持续阅读的欲望,课内外的迁移转化自然得心应手,扫除阅读障碍,形成个性文字自然水到渠成。

二、读文入文,情动心动

阅读课堂上的朗读对于阅读有什么作用?“学生的大声朗读反映了学生阅读的流畅性,流畅性与理解课文紧密相关,流利意味着准确、迅速而且富于感情地阅读文章。”,借一句主题阅读创始人刘宪华校长的话作答。

读书有很多种形式,走马观花可以,细嚼慢咽可以,情感朗读可以,浏览故事也可以……如果要学生能充分思考,能深入文本感悟文本的内容及其衍生出来的弦外之音,最好的形式就是情感朗读。只有把自己的真情融入文本中,才能真切地体会,情动而辞发,得到自己读书的收获。学生能用心朗读了,自然能用心感悟文章字里行间的信息,让学生把自己的感悟写下来,自然也就瓜熟蒂落了。阅读测试中,部分学生停留在浅表性的阅读,没有进行深入思考,过目即忘。这与课堂有着紧密的联系,课堂上老师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时间决定学生对阅读文章的用心,养成了真情朗读的习惯,自然对阅读产生用情朗读的欲望。从一年级起,我就注重学生课堂的朗读指导,现在我班上的学生朗读绘声绘色,以教学《雷雨》一课为例,这篇课文描写了雷雨到来之前、雨中、雨后的景象,通过朗读可以感受雷雨天气的变幻。在指导朗读时,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用读书的语气表达自己的理解,朗读的训练用了整一节课的时间,雷雨前的极其静谧,雨中的滂沱气势,雨后的清新欢愉,在学生的朗读声中尽现。读后,对于课文的感悟了然,正如李希同学说:“我好像在雷雨的天气中度过了一样,很真实地雷雨画面似乎都看到了。”,这就是真情朗读的魅力。相信学生在遇到类似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时也会习惯性真情朗读,对于文后的题目自然可解。

这篇课文学习后,我班练习写一种熟悉的自然现象,一段即可。此处列举李希的练笔中的一段:落日,午后的阳光懒散地洒进室内的圆桌上,失去了正午时的威风。慢慢地,它把光收拢,柔和地抚摸着大地上的万物,身体也渐渐庞大了,向西边倾斜。它的脚步越来越慢,越来越沉,恐是怕天边的云彩染红了脸吧。

这段文字,不管是写法,还是对自然现象的了解,我都给了“优”。能写出这样的一段,不仅仅是她对本文的学习悟得,更得益于她平时的朗读水平。“心若在,梦就在”,心在文中,当梦笔生花。

三、书读万卷,下笔有神

读万卷,是对读书量的要求,有了量的积累,在量的积累上才能产生质的飞跃。2016年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原版本的基础上提到了语文素养这一新名词,而对语文素养的诠解中说“阅读一定量的课外书籍,这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础。”。这就告诉我们,通过大量阅读,通过积淀,增强文化底蕴,历代文化大师无不满腹经纶,具有很好的记诵功底,有很充足的阅读数量,在遣词造句上,在说书论著中,都有如绕梁之音,使人反复咀嚼。阅读量和阅读的多元化都是我们班一直以来坚持的阅读要求,每个学期初,我动员家委会为班级购买一批阅读书籍,三层书柜摆放得满满的。书籍的采购范围大部分是根据学期课本相关内容的书籍,比如,本学年是五年级下学期,书柜上摆放的是《三国演义》等古典名著,《城南旧事》等名家名篇,《小数的趣味游戏》等数学资料……学生利用下课时间,晚自习作业后的时间,以及自主阅读课的时间,争取学期末读完这些书籍。每个学期班级开两次阅读分享会,以小组为单位出两次阅读手抄报,每个学生最少写两篇读后感。五年来,班级的学生在阅读和习作方面扎实前行,得益于此,每次语文考试,成绩始终在年级名列前茅。学生参加世界华人杯习作大赛也是屡次获奖。

责任编辑 邱丽endprint

猜你喜欢
阅读文章雷雨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线上录课教学设计“如何对同一主题下的英语阅读文章进行对比分析”
雷雨天
背课文的小偷
雷雨
雷雨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为学生打开阅读文章的便捷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