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特三个奥运周期的参赛特征及竞技状态变化分析

2017-12-11 09:11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竞技状态步频间隔

吕 立

博尔特三个奥运周期的参赛特征及竞技状态变化分析

吕 立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国际田联公布的博尔特在2008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内参加的比赛为研究对象,对其比赛成绩、比赛次数、竞技状态的变化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得出:(1)博尔特BMI指数相对偏小,体重相对偏轻,反而有利于其获得卓越的比赛成绩,同时,他的身高与步长、步频做到相对完美的结合。在选拔中国田径短跑运动员方面,应该重视步态参数,在保持一定步频的基础上,注重把提升运动员的步长作为提高运动成绩的突破口。(2)博尔特参加100 m、200 m比赛获得冠军的概率分别为80.00%和93.33%,获得亚军的概率分别为15.56%和6.67%,成绩发挥率均在97%以上,呈现出非常强劲的竞技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可见,有针对性地训练和培养运动员的薄弱环节,培养其具有强大的自我调整和自我激励的心理素质,是获得优异成绩的必备保障。(3)博尔特在夏季奥运年和田径世锦赛年度的参赛次数相对较多,大多为8~9次左右,两次比赛的间隔天数大致呈现出以“7天”为倍数的时间间隔特征。运动员训练应该合理地安排大赛前的时间间隔,增加比赛经验,才能够有利于调整和提升运动员的竞技状态,从而创造优异的比赛成绩。

尤塞恩·博尔特;参赛特征;竞技状态;成绩发挥率;奥运周期

博尔特参加过3届夏季奥运会,在男子100 m、200 m、4×100 m 3个项目上共获得8枚金牌(2008年北京奥运会4×100 m金牌因队友兴奋剂被取消),堪称当今男子田径短跑项目的旗帜性人物。

运动成绩犹如聚光镜,能够映射运动员为竞赛成绩准备程度的各个方面[1]。费普胜指出2005-2008年奥运年度间中国田径运动员的竞技状态表现为渐进性特征,其中亚类速度性项群运动员整体成绩呈现下滑的趋势,其中,刘翔成绩相对最稳定,依次为张培萌、史冬鹏、胡凯,竞技状态的稳定性跟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比赛项目性质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2]。裴会果认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中国田径运动员的竞技表现特征显示:只有少数运动员处于最佳竞技状态,大部分田径运动员竞技水平状态一般或较差,部分运动员连续比赛的能力较差[3]。同时,当运动员成绩在一定期间内具有特定的展示频率和相关的客观指标加以评定时,能够为按照运动成绩来判断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和竞技能力提供有力的数据依据[4],为科学化训练提供参考与借鉴[5]。因此,本研究以国际田联公布的2008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博尔特参加的所有100 m、200 m参赛情况和比赛成绩为研究对象,分析博尔特的参赛特征和竞技状态,为中国短跑运动员制定更加科学的训练和比赛计划,提升参赛能力和竞技状态,创造优异成绩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国际田联公布的博尔特在2008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所参加的100 m、200 m的比赛成绩、比赛时间和参赛次数等数据为研究对象(其中,博尔特在2011年大邱田径世锦赛100 m决赛抢跑、2014年未参加200 m比赛、2016年牙买加夏季奥运选拔赛100 m决赛弃权,这3年数据是缺失的)。

1.2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查阅关于男子短跑、博尔特比赛成绩等相关的文献资料,通过国际田联(IAAF)网站下载博尔特的比赛成绩、比赛时间、参赛次数等数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文献和数据支撑。

1.2.2 数理统计法

运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 13.0和EXCEL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并制作图表。统计数据的时间计算主要是指两次比赛之间的间隔时间,即比赛开赛的日期至上次比赛结束的日期。比赛成绩发挥率的计算公式如下[6]:

100 m成绩发挥率=100 m某次比赛成绩/100 m最好成绩×100%

200 m成绩发挥率=200 m某次比赛成绩/200 m最好成绩×100%

2 结果与分析

2.1博尔特最优成绩与BMI指数分析

BMI指数(Body Mass Index),简称体重指数,由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计算而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及是否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准。

表1 博尔特基本数据及截至2016年12月31日的最优成绩

数据来源:国际田联(IAAF)官方网站[7]

Marzena等研究认为步态参数(步幅、步频)与身体形态(身高、体重)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身材高大的男运动员更容易取得好成绩,身材越高,体重相对会更重一些,步幅则越大[8]。毛旭江指出:与同等身高选手相比,博尔特的步长最大,其步长和步频都具有优势,而且长时间维持步频的能力较强[9]。易文娟采用信息技术法研究也认为中国田径短跑运动员与博尔特的百米技术差距主要体现在步长能力[10]。中国短跑运动员苏炳添在第15届田径世锦赛半决赛中历史性地跑出9.99 s成绩。尹朝玉指出:与博尔特相比,苏炳添在百米跑中步频很快,但是,步长能力有待提高,博尔特在冲刺跑阶段表现突出,但是,起跑速度有待加强[11]。可见,博尔特的步长优势是中国田径短跑运动员望尘莫及的因素之一。如何在步频不大幅度降低的前提下,提高步长能力作为提高运动成绩的突破口,成为今后中国短跑项目极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和方向。

有一种观点认为:“身材高大的短跑运动员虽然步幅存在一定的优势,但步频必然受到一定限制,进而影响其跑速”。《运动员选材》指出:国内外男子短跑运动员归纳起来有3种类型:(1)矮个型(175 cm以下);(2)高个型(185 cm以上);(3)匀称型(175 ~ 185 cm)[12]。依此分类标准,并结合表1可知,博尔特属于高个型中更偏高者。金庆红等通过1968年到2011年9月10日期间,男子100 m成绩突破10 s大关的72人BMI数据统计分析,得到BMI=(23.92±1.82)kg/m2,并指出身高和体重等参数会影响运动员的力量、步幅与步频[13]。邓万金指出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的身高应该在180 cm左右,此时,运动员的步长和步频才能够达到理想结合,身体的协调性才能够发挥到极限,近几届奥运赛事也证明高个型运动员已经统治短跑界这一现象[14]。由表1可知,与金庆红计算的BMI相比较,博尔特BMI相对偏小,体重相对偏轻。根据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可知,100 m和200 m短跑运动员在跑动过程中需要克服空气和自身体重所带来的阻力,同等条件下,体重越轻则需要克服的阻力越小。当前男子100 m的3个历史最好成绩均由博尔特创造并保持,男子200 m第1名和第3名的历史最好成绩也是由博尔特所创造,充分表明博尔特的步长优势与其身高有着密切关系,BMI相对偏小,反而有利于其取得卓越的运动成绩。

2.2博尔特参赛获胜率分析

按照运动技能分类,100 m、200 m短跑项目属于闭式运动技能,运动动作的完成主要取决于运动员的本体感受器,基本不会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身的动作。但是,田径竞赛规则规定在100 m、200 m决赛中成绩较好的4名选手将会被安排在相邻的4条跑道,则在起跑、加速、途中跑及冲刺时的节奏和心理方面,选手彼此之间都会产生相对较强的相互影响。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竞技体育赛场上,世界顶尖水平运动员在竞技能力方面的指标差异已经在逐渐减少,真正竞争实力的差异往往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彼此之间心理素质的差异。由表2可知,博尔特在该时间段内参加100 m、200 m比赛获得冠军的概率分别为80.00%、93.33%,获得亚军的概率分别为15.56%、6.67%,充分表明在两个项目中,博尔特具有绝对统治力,并对其他运动员产生的巨大心理压力。竞技体育界公认的一种观点认为:“高水平运动员竞争的关键点在于心理素质水平的比拼”。因此,相对过硬的心理素质是决定顶尖运动员比赛胜负名次的重要因素,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特点对其竞赛表现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表2 2008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博尔特的总参赛次数和获胜率

Table2ThetotalnumberofcompetitionsinwhichBoltparticipatedfrom2008-01-01to2016-12-31andhiswinningpercentage

变量100m200m共参赛次数4530获得冠军次数3628冠军率(%)80.0093.33获得亚军次数72亚军率(%)15.566.67

数据来源:国际田联(IAAF)官方网站[7]。

图1 2008-2016年博尔特100 m获胜率

图2 2008-2016年博尔特200 m获胜率

如图1、2所示,从博尔特在2008-2016年期间的参赛获胜率可以看出:(1)博尔特在各个年度区间内200 m冠军概率大致相对高于100 m冠军概率,表明相对而言,博尔特在200 m的统治力优势高于100 m,有着傲视群雄的实力;(2)在9个年度中,除了2014年未参加200 m比赛之外,博尔特有7个年度参加200 m比赛获得冠军概率为100%,充分说明博尔特在200 m项目的比赛成绩和名次非常优异,成绩也十分稳定;(3)在100 m项目上,博尔特受到世界其他顶尖水平运动员的挑战相对较大,只有在2009年、2014年和2015年3个年度保持全胜,但是,在其他6个年度获得冠军概率仍然保持在60%以上,依然保持非常强劲的竞技实力和竞技状态。

2.3博尔特比赛成绩稳定性分析

成绩发挥率百分比是检验大赛中运动员绝对成绩发挥水平的重要指标,通常成绩发挥率百分比越高,表明运动员竞赛能力发挥越好[6]。本研究以博尔特100 m、200 m的最好成绩为定基,计算博尔特在研究时间段内每次100 m、200 m比赛中的成绩发挥率,进而分析其比赛成绩的稳定性和竞技状态的动态变化。

图3 2008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年博尔特100 m成绩发挥率

Figure3Bolt's100mcompetitionperformanceratiobewteen2008-01-01and2016-12-31

图4 2008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博尔特200 m成绩发挥率

Figure4Bolt's200mcompetitionperformanceratiobewteen2008-01-01and2016-12-31

从图3和图4中博尔特100 m、200 m成绩发挥率曲线的变化,可以看出:在2008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博尔特100 m、200 m成绩波动区间分别为:95.41%~100%、94.58%~100%,整体波动幅度不大,成绩相对比较平稳,充分说明博尔特能够保持相对较长时间的强劲竞技实力和竞技状态;但是,其200 m比赛成绩的波动幅度相对大于100 m比赛成绩,稳定性相对较差。

目前田径赛事中,夏季奥运会和田径世锦赛是级别最高、竞争最激烈的大赛。在2009年柏林田径世锦赛中,博尔特刷新男子100 m、200 m的世界纪录。如图3和图4所示,图中黑点表示博尔特参加夏季奥运会和田径世锦赛100m、200m的比赛成绩。从图中可知:黑点均处于曲线的“峰尖”位置,且成绩发挥率均在97%以上,表明一方面,博尔特在重大比赛中能够相对充分发挥自己的竞技实力和较好的竞技状态,进而获得卓越的比赛成绩;另一方面,亦充分说明博尔特具有非常良好而过硬的心理素质,为其获得卓越的比赛成绩和名次奠定坚实的心理保障之石。

2.4博尔特参赛次数及比赛间隔分析

运动员的参赛次数和运动成绩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增加参赛次数有助于提高运动成绩[15],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每年的参赛次数比中国运动员多出1~2倍[16]。2008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期间:在一个固定的时间段内,博尔特基本只参加100 m或者200 m中的一项比赛,只有在夏季奥运会、田径世锦赛及牙买加国内田径选拔赛上,才会同时参加100 m和200 m两项比赛。此外,由于夏季奥运会和田径世锦赛比赛持续时间相对较长,本研究将参加夏季奥运会和田径世锦赛视为一个整体,运动员和教练员在该类大赛的比赛时间段内亦会作出适当的计划与调整。研究发现:在该比赛间隔时间段内,博尔特均不参加每年2月和3月的田径室内锦标赛或者大奖赛,而仅仅参加室外田径赛事,表明博尔特与其教练的训练理念都是立足于贴近专项、一切以提高100 m、200 m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为出发点和目标。

表3 2008-2016年博尔特比赛间隔天数

数据来源:国际田联(IAAF)官方网站[5],2014年只参加1次比赛,故不在研究之列;表中下划线加粗的数字代表博尔特参加夏季奥运会或者田径世锦赛前的间隔天数。

宋明伟认为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在北京奥运会前最后一次比赛与大赛开赛的间隔天数一般为3~4周左右[17]。表3第1行数字1表示博尔特在当年第2次和第1次比赛的时间间隔、对应的第2行数字14表示间隔的天数,第1行数字2表示第3次和2次比赛的时间间隔、对应的第2行数字14表示间隔的天数,其他数字含义以此类推。由表3可知:在夏季奥运年和田径世锦赛年度,博尔特的参赛次数相对较多,大多数为8~9次左右(2010年和2014年为非奥运年和非世锦赛年;2014年由于伤病只参加一次比赛,2015年处于恢复调整年度)。同时,两次比赛的间隔天数,大致呈现出以“7天”为倍数的时间间隔特征(7天是最接近人类自身机体运动自动恢复的最佳时间节奏)。此外,表3中下划线加粗的间隔天数表明:在夏季奥运和田径世锦赛前与前一次比赛最长时间间隔为34天,最短时间间隔为16天,基本呈现为数字“7”的2~5倍,表明在夏季奥运会和田径世锦赛前,博尔特大概花费2~5周左右的时间进行赛前状态调整,从而为迎战赛事做了适当的体能恢复调整与准备,这也是获得优异赛事成绩的重要环节之一。

3 结论

博尔特的身高与步长、步频做到相对完美的结合,其BMI指数相对偏小,体重相对偏轻,反而有利于取得较好的比赛成绩;博尔特参加100 m、200 m比赛获得冠军概率分别为80.00%和93.33%,获得亚军概率分别为15.56%和6.67%,成绩发挥率均在97%以上,呈现出非常强劲的竞技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夏季奥运年和田径世锦赛年度,博尔特的参赛次数相对较多,两次比赛的间隔天数大致呈现出以“7天”为倍数的时间间隔特征。因此,中国田径短跑运动员的选拔应该重视步态参数,在保持一定步频的基础上,注重把提升运动员的步长作为提高运动成绩的一个突破口。一方面科学地组织训练和参加比赛,有针对性地训练和培养田径运动员的薄弱环节,提高竞技能力;合理地安排参赛时间间隔,有利于运动员调整好竞技状态。另一方面,通过增加比赛经验,培养运动员具有强大的自我调整和自我激励的心理素质,提升参赛时的心理素质水平。这些必备保障将帮助田径短跑运动员充分发挥竞技状态和创造优异的比赛成绩。

[1] 亓丰学.关于罗伯斯110m栏竞技状态与竞赛特征的训练学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2):116-120.

[2] 费普胜,周威.我国优秀田径运动员奥运年度竞技状态的特征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53-59.

[3] 裴会果.伦敦奥运会我国男子田径运动员竞技表现特征分析[J].运动,2012(12):34-36.

[4] 列·巴·马特维也夫.竞技运动理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460-461

[5] 谢飞,王德新,王海峰.国际拳联新规则影响下哈萨克斯坦冠军运动员竞技能力表现特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9(12):124-130.

[6] 蒋国勤,张崇光.2007年世界田径锦标赛我国运动员比赛能力透视[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7):51-53.

[7] 国际田径联合会网站.成绩统计专栏[EB/OL].[2017-03-01].http:// www.iaaf.org/results.

[8] MARZENA P D,WALASZCZYK A,ISKRA J. Elite male and female sprinters’ body build,stride length and stride[J].Studies in physical culture and tourism[J].2006,13(1):33-37.

[9] 毛旭江,钟杭伟,潘慧炬,等.博尔特三夺世界百米冠军的全程节奏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4,30(1):94-97.

[10] 易文娟,詹晓梅,王双,等.苏炳添、张培萌与博尔特百米技术差异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2015(2):63-65.

[11] 尹朝玉,张振东,牛成龙,等.第15届田径世锦赛百米决赛苏炳添、博尔特与加特林百米技术比较研究[J].运动,2016(13):12-13.

[12] 邢文华.运动员选材[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5.

[13] 金庆红,黄贝君,蔺海旗,等.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的形态学分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2,26(2):70-73.

[14] 邓万金,管莹莹.博尔特现象的运动训练哲学思考[J].山东体育科技,2013,35(1):45-48.

[15] 朱洪,郝军涛.优秀田径运动员参赛次数与运动成绩关系的探讨[J].体育与科学,1999,20(5):41-42.

[16] 王倩,水涛,吴东明,等.世界与中国优秀田径运动员参赛情况比较[J].体育科学,2003,23(3):84-87.

[17] 宋明伟,文明.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北京奥运会前的比赛安排[J].浙江体育科学,2010,32(1):27-30.

(编辑 李新)

AnalysisontheChangeofUsainBolt'sCompetitiveFeaturesandStateinThreeOlympicCycles

LV Li

By means of literature review,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his paper, based on Usain Bolt's competitions during the period from January 1st, 2008 to December 31st , 2016 released by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thletics Federation (IAAF), analyzed his competition results, numbers of competition and change of his competitive state. Research shows that: (1) Bolt's body mass index (BMI) is relatively small, and his weight is comparatively light, thus is conducive to his competition performance. Furthermore, his height, stride length and frequency were in perfect combination. When selecting Chinese track sprint athletes,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gait parameters and improving their stride length could be a breakthrough in their athletic performance. (2) Bolt's percentage of winning champions in 100m and 200m competitions was 80% and 93.33% respectively, and his percentage of being runners-up was 15.56% and 6.67% respectively. It demonstrated his competitive state was powerful and his mental quality was excellent. Therefore, targeting and training athletes' weakness and cultivating their mental quality of self-adjustment and self-encouragement are very crucial for them to achieve excellent competition results. (3) Bolt participated in more competitions in years of Summer Olympics and Track amp; Field World Championship, averaging about 8 to 9 times annually, and his competition intervals were generally multiples of 7 days. Arranging athletes' training intervals reasonably before important games and increasing their competition experience are essential to adjusting and improving their competitive states, and achieving excellent competition results.

UsainBolt;competitivefeatures;competitivestate;competitionperformanceratio;Olympiccycles

G808.1DocumentcodeAArticleID1001-9154(2017)06-0080-05

G808.1

A

1001-9154(2017)06-0080-05

广东省本科高校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新形势下广东省高校体能训练课程建设探究—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粤教高函〔JG 2016〕236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高校大学生体能训练课程建设与体质健康干预机制研究”(17TY011)。

吕立,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管理学、体育教育训练学,E-mail:1009226894@qq.com。

华南农业大学体育教学研究部,广东 广州 510642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South China Agriculture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2

2017-05-25

2017-07-10

猜你喜欢
竞技状态步频间隔
竞技状态“峰谷”模型探索研究①
竞技状态理论的中国语义
谢震业与世界优秀100m运动员步频节奏比较研究
耦合振荡子与生物同步理论对现代百米技战术的影响
体育竞技状态的特征及其形成规律
世界优秀男子铅球运动员伦敦奥运周期的参赛特征
上楼梯的学问
头夹球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