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名,待我之时机

2017-12-11 23:24池雨欣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骆宾王先贤世事

池雨欣

观寰宇之大,古往今来,名人数不胜数,人都有出名之心,但看成名之观念不同。或是张爱玲的“出名要趁早”,抑或是毕淑敏的“养深积厚,等待时间”,都是不全面的概括。人有异,事有变,全而概之:我成名,待我之时机。

何时成名,与生俱来的天赋会推动,自己的勤劳钻研会拉动。何时成名,要看自身之才华。骆宾王七步作出《咏鹅》之作,是上天赐予他异于常人的才华,这样何以不出名?而今热播的《人民的名义》中的“高育良书记”,老戏骨而今才成名,是丰富的演艺之路赐予了他经验,待自身在磨砺中不断完善之时,这样的出名何别于骆宾王?基于自身,出名才更有分量与意义。

我们生活在千千万万个偶然与必然之中,世事,这些不能为人力所支配之事亦摇晃着成名的浮标线。我们都知孔子这位思想先贤,在青年时期周游列国之时,他的儒家学说被人践踏于脚底之下。在一次次碰壁中,他得不到他人賞识,而这是必然。在战火纷飞的那个年代,何来谈“仁”?何人谈“礼”?这是那个时代注定的结果。这时,便要不断积累,蓄势而待发。孔子老来整理书籍,践行着自己的儒家道德,在百年后的西汉,在和平升起之时,儒学被赋予官学之高誉。从此,孔子栖身于先贤的诗书典籍之中,稳坐在两千多年的思想道德之上。微风吹拂泰山顶上的枝叶,也吹拂着那位老人睿智眼睛下飘飞的须发。他教我们领悟着时代的变迁,也授予我们在变迁中成名的智慧。

也许成名已成为现实,但成名并不代表着结束。北宋的仲永大家定都耳熟能详,儿时成名的他却在深造自己之时止步。无论成名与否,时间早晚,磨砺要有,积累也要有,倘若止步不前,光辉早晚会散去。出名要趁早,早的是荣誉的来临,不变的是一步步的养深积厚。时机可遇而不可求,但自身的完善,是将时机拉近的必由之路。成名早也许是柴,我也应要将其变为桌椅,将其变为立地顶天之栋梁。

无畏出名之时间,早也好,晚也罢,我们应追求适合自我的时机。

我积累着,自身的才华。

我探索着,世事的变迁。

我继续着,从不止步不前。

我成名,待我之时机。

此文是非常罕见的“第三种观点”立场,作者在开头明确亮出自己的观点,即“我成名,待我之时机”,简洁有力。

第一个层次,作者从个人角度出发,谈天赋和努力两个因素使得人们成名会有早晚。第二个层次则进一步深化,指出人在社会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外力因素”的影响,并举了孔子的例子,指出他身后之名远远大于身前之名,较有说服力。但在论证时表述不够理想,让人感觉孔子似乎是为了出名而“蓄势待发”,而最终千古留名则足显其智慧,在无形之中把圣人的行为功利化。

前两个层次就足以得高分了,难得的是,文章还有第三个令人眼前一亮的分论点。它指出“成名”绝不是人生的终点,并用方仲永年少成名却最终成“柴”的故事进行例证,贴切恰当。

文章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论证有力,展示出该作者良好的理解和思辨能力,实属千里挑一的佳作。endprint

猜你喜欢
骆宾王先贤世事
与先贤共度午后
骆宾王七岁咏鹅
无 题(1)
何冀平 世事本是大戏一场
慷慨宗祠祭先贤
尊师重教的古代先贤们
世事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