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无锡“智慧体育”产业发展调查研究

2017-12-13 00:52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7年12期
关键词:无锡体育产业互联网+

陈 翔

基于“互联网+”的无锡“智慧体育”产业发展调查研究

陈 翔

在“互联网+”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今天,“互联网+体育”已经成为当前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一大热点。研究立足于“智慧体育”这一创新概念,运用文献调研、专家访谈以及实地考察等方法,在梳理了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后,主要从当前无锡地区“智慧体育”产业园的发展现状入手,对 “智慧体育”产业园发展进行了SWOT分析,深入总结了无锡“智慧体育”发展的经验,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互联网+;智慧体育;体育产业

1 前言

当前“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取得决定性成果的五年。中国改革开发经历了近3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已经进入了改革深水区。已经形成了新的经济发展态势,即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为中高速增长;粗放型发展转向为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由生产要素和投资驱动转向为创新驱动和向服务业转变;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逐渐成为主流,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中国经济保持稳步回升增长,必须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必然迫切需要寻求新的突破口和增长点。养老、健康、体育、旅游、文化创意等领域成为关注热点。

1.1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1.1.1 政策红利刺激发展

2014年10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作为当前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意见》明确提出了“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到2015年,包括国家体育总局在内的有关部门出台了15份配套文件以及8份形成初稿的配套文件。而在地方,有31个省区市出台了本地区的实施意见。如江苏省即在2015年6月出台了《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江苏地区体育产业总规模7200亿元,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6%,体育产业从业人员180万,人均占有体育场地2.6平方米等指标。2015年,时任国家体育总局局长的刘鹏在全国体育产业工作会上透露,据不完全统计,各省地区上报的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总和达到7万亿元。因此,当前中国体育产业在政策红利的覆盖下展现出蓬勃的生机。

1.1.2 资本争夺核心资源

2015年,占GDP0.8%的中国体育产业,虽然从占比看仍落后于发达国家,但如果考虑到中国经济体量,0.8%已经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而根据《意见》提出的要求,到2025年中国体育产业的规模最少要达到5万亿元。这样的一个任务目标,为世界描绘了一个万亿级的消费市场。这样一个“万亿级蛋糕”必然成为资本追逐的目标。而高水平赛事,正是体育产业的核心资源之一,因此我们看到仅2015年,我们就看到万达集团王健林6.5亿美元收购美国世界铁人公司全部股权;马云的阿里体育或得世俱杯冠名权等重磅消息。资本,特别是IT资本正在积极进入体育产业。

1.1.3 全面健身方兴未艾

当前,全民健身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健身热潮已经兴起,并将持续发展。2015年江苏省体育产业配套文件中就提出了定量指标:到202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数量要达到3500万,约占江苏总人口的42%。据不完全统计仅2015年,中国国内至少举办了184场全程马拉松比赛,平均约每五天就有一场。根据中国田径协会中国马拉松网站显示,2014年就有45559人次完成马拉松全程。仅在无锡地区,2015年12月17日,开放报名的4个小时内,2016年无锡环太湖马拉松比赛的30000个参赛名额即被一抢而空。2016年,无锡网名公益体育大会提出“每月一项目,月月有活动”的号召,当年首场活动环太湖徒步大会的参与人数就达到了27000余人。可见当前,在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条例》8年后,在各级政府的扶持下,全民健身热潮正方兴未艾。

1.1.4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相关数据

回眸历史,近10年来,中国体育产业已经取得了蓬勃的发展。

表1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表2 同期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同国内生产总值对比

注:以上表格数据,收集整理于国家体育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2015年国家体育产业规模及增加值数据的公告》、《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15)》蓝皮书。

通过表1看到:2015年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为2006年的5.6倍,且看到2014年国家发布《意见》以来,体育产业增长态势呈现爆发式增长。占GDP0.8%的现状也超额完成“十二五”期间制定的相关目标。在表2中也能看到,同期的体育产业增长幅度超过我国GDP增长幅度近6.5个百分点。可见,2014年颁布的《意见》对于中国体育产业发展促进的积极意义。

表3 中国同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率一览表

从表3中看出,2015年中国体育产业发展虽然发展迅速,但仅占GDP0.8%的现状不仅远远落后于美国的3%,甚至也远远落后于我们东亚邻居日本、韩国。这与我们近14亿人口的庞大市场以及世界第二经济体的地位不相符合,与这些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具有巨大的差距。同时,这也正说明未来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光明。

可以看到,随着政府的重点关注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在“十三五”期间,中国体育产业必将迎来一个高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其一,体育领域向社会力量开放。将由过去的“国家办体育”向“全民、社会办体育”发展,大量的社会力量、资金乃至国际体育组织和著名的国际体育公司都将进入中国体育领域,成为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推动力。其二,“互联网+”将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助推器。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乌镇互联网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中国正在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发展分享经济,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一时间,“互联网+”成为各领域热议话题。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产业创新,体育领域紧跟“互联网+”这个国家战略,积极利用“互联网+”的创新机制,享受信息经济革命的成果,必将成为体育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

1.2 智慧体育相关概念的研究

2008年11月,IBM首席执行总裁彭明盛在伦敦皇家国际关系学院作了“欢迎进入智慧时代”的演讲,宣布人类将在未来十年进入“智慧时代”。“智慧地球”成为热点,随着近几年物联网技术、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地球”有了更加明确的发展思路,“智慧城市”“智慧校园”等项目蓬勃开展,“智慧体育”也随之兴起。

关于“智慧体育”的定义,笔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仅有少数学者试着对其作出了解释。如南京体育学院的叶强在其文章《智慧体育-体育信息化必然趋势》中做出的定义。他认为:“智慧”是随获所需、知轻重、知进退,即随时获取所需信息,并据此判断主次、做出决策。而“智慧体育”则是指能让体育的服务管理更聪明,它无处不在的各式传感器实现对各种体育行为的全面感知,利用云计算等职能处理技术对海量感知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

笔者研究认为“智慧体育”是“互联网+体育”的产物,是对体育资源供需双方信息资源的高效整合,是平衡供需关系的一种创新发展机制。“智慧体育”发展的基础离不开信息技术,是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从一开始就烙上了互联网的印记。它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崭新的体育世界:无处不在的感知设备将传统物理存在的体育世界转变为数据体育世界;而海量体育世界的数据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物——物”、“物——人”的全面互联互通;最后拥有强大计算能力和高级分析能力的智能技术处理后,最后为体育活动的参与者提供全面化、智能化的服务。

1.3 智慧体育发展的必然性

1.3.1 “智慧体育”是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

正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生产的方方面面都产生着巨大的变革。在这场变革中,体育事业主动或者被动,终将被裹挟着与时俱进,紧随信息化发展的步伐而前进。

1.3.2 体育产业本身具备较强的产业融合性

它能够与文化、旅游、健身、医疗、养老等热门产业以及科技、金融、互联网等领域产生关联、融合。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智慧体育”,必然能够与这些关联产业、领域能够发生“化学作用”,产生“1+1>2”的效应。从而把体育产业这个“蛋糕”进一步地做大做强。

1.3.3 智慧体育的发展同当前人民群众日渐高涨的体育需求是息息相关的

如何准确、快捷地向这个庞大的市场提供能够满足群众健身个性化追求的体育资源?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智慧体育,以其天生的互联网信息交互优势,必然能够对供需双方进行方便快捷的资源配置的。因此,爆发式增长的体育消费市场,必然成为智慧体育高速发展的有力支撑。

1.3.4 “资本逐利”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新时期涌入体育产业的资本必然会充分紧跟互联网发展的特性,而不会热追传统体育产业模式。因此,投入的庞大资本也必然会成为促进“智慧体育”发展的“超级引擎”。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以无锡“智慧体育产业园”(以下简称智体园为主要研究对象。笔者试图以小见大,通过对以智体园为代表的无锡地区智慧体育发展的研究,进而对 “智慧体育”的特点、发展路径进行理论归纳及提出相关意见。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研究的方法,通过中国知网平台、万方数据库、互联网等平台广泛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深入研读和归纳整理,形成本研究的理论依据。搜集了由国家体育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2015年国家体育产业规模及增加值数据的公告》以及《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15)》蓝皮书等政府报告、资料,整理了其中的相关数据,作为研究的支持。

2.2.2 专家访谈法

根据研究需要,拜访了智体园有关领导和企业负责人;走访请教了体育产业相关的专家、学者。以此获得了第一手的研究资料,并形成本研究的基本框架。

2.2.3 逻辑归纳法

在文献资料研究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内容,以逻辑归纳法整理本研究的逻辑层次,细化研究框架,最终形成了本研究的结论。

3 研究结论与分析

3.1 无锡智体园发展的现状

3.1.1 无锡智体园发展概况

无锡“智体园”是由江苏省体育局和无锡市人民政府共同打造的互联网+体育特色产业园区,于2014年运行筹建,2015年6月30日由无锡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建设,2016年3月20日揭牌成立。园区运用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的发展战略,在2014年筹建期间即被江苏省体育局评为“江苏特色类体育产业基地”。作为全国首个具有“互联网思维+物联网技术+体育”时代特色的产业园区,同时也是国内首个体育产业的“众创空间”。园区致力于集聚国内外知名体育企业和研发机构落户,力争将高科技成果、市场化思维运用于大体育行业,形成智慧体育产业高地。园区采取“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方式,通过市场机制,鼓励社会力量落实园区运作。因此,成立了无锡中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政府工作协调小组的指导下负责园区具体运作。

智体园以促进体育产业和科技行业的结合为宗旨,以科技园区模式来培育体育行业的高科技企业,鼓励和扶持传统体育产业服务商和生产商向信息化、大数据、物联网领域拓展,并逐步将相关技术成果推广应用到各类体育赛事和全民健身活动中,最终探索出体育和科技相结合的行业发展新模式。

3.1.2 智体园发展现状

筹建以来,园区入驻企业25家,其中不乏FitTime睿健时代、汇跑、中国体育产业信息网、中智华体等一批国内知名体育企业;也包括退役运动员创业的海韵体育等本地企业。2016年底,园区一期入驻率达到100%,注册资金达2.5亿,年营业收入近2000万。

2014年园区即在江苏省股权交易中心成立了国内首个地方股权交易中心的体育板,以期帮助体育企业便捷的通过资本市场获得快速发展。2016年,以政府与社会资本共同出资形式设立了总规模3亿元的无锡体育产业股权投资基金,为中小型、初创型体育类企业提供更多金融支持。

对智体园招商引资的目标及已入驻企业进行梳理,其开展业务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智体园企业中从事教育培训类业务的5家企业,分为两类:其一,从事青少年体育培训,计有足球、棒垒球、游泳等传统体育项目;其二从事特色专业培训,比如有借助虚拟手段的高尔夫培训、拳击培训等。

表4 智体园企业业务分类情况表

注:1、表格内二级分类按国家统计局最新体育产业分类目录标注。

2、有关企业业务重叠。

场馆运营管理类企业2家,他们运营管理的同时也兼顾智能场馆建设业务的开展。如第一家上市的海韵体育,他们自主研发有三套智能系统:负责场馆管理营销的智慧场馆系统;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泳池监测系统和全民健身体质监测平台。

从事互联网体育服务的公司业务有3家。其主要为互联网平台建设:包括有健身服务平台建设、体质健康大数据平台建设、赛事信息服务平台以及依托这些平台的互动性网络交流平台。如FitTime睿健时代,开拓社交平台,致力于打造“简单、科学、安全、有效”的健身平台,目前拥有APP用户500万。

4家从事体育健康类服务业务的企业依托于互联网平台和物联网体育设备,从事国民体质监测服务。如建云体育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的“E动锡城”平台,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将在全市范围内建设智慧健身馆,2016年已经启动了江南大学、无锡市体科所等6家,完成16000多个测试数据。

体育传媒与信息类主要是星云纳文化科技无锡有限公司,主要业务是体育文化传播服务。其他类体育信息服务企业是贝乐运动科技,主要从事体育电商平台开发和体育类软件研发。江苏金宏海文化投资有限公司是投资工资,从事相关的金融服务。

从事体育装备类的4家企业,均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传感健身设备以及虚拟现实联网体育设备。主要有智能虚拟骑行设备、智能模拟高尔夫系统、智能传感健身器材和可穿戴智能传感设备等产品。

赛事组织类企业主要代表:汇跑©赛事。在2016年就完成了13项重大专业的跑步赛事,包括有马拉松比赛和越野跑等。公司不仅承担赛事组织,在智能穿戴设备、赛事管理平台、体育社交平台等领域都有建树,国内唯一的跑步赛事领域全链服务企业。除此之外,还有两家公司提供了群众性体育活动组织的服务。

3.2 对无锡智体园发展的SWOT分析

3.2.1 优势

第一,定位准确。智体园定位目标准确:一是要将科技成果和体育产业需求融合发展;二是运用智力资源,对传统体育产业相关内容进行服务、转型、升级发展。此外,在组织形式上以科技园区模式来培育体育行业的高科技企业,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第二,配套齐全。首先,省市区三级人民政府对智体园发展高度重视,在政策、资金、服务上都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其次,依托无锡太湖国际科技园(以下简称太科院),作为江苏省首批创新型园区,太科院拥有32家规模化科研机构,参与物联网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研究和制订共计15项。累计完成专利申请1960件和专利授权931件。包括能为智能体育设备提供核心芯片和感应设备的两家公司凯路威电子和悟莘科技。太科园将为智体园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配套支持。

第三,金融支持。智体园在江苏省股权交易中心成立了国内首个地方股权交易中心的体育板以及设立了无锡体育产业股权投资基金,这为发展中的智慧体育企业提供了可靠的金融服务,帮助它们在企业初始发展阶段就能够获得更多的金融支持。

3.2.2 劣势

第一,智体园企业总体来讲规模普遍较小,多属于新兴小微企业,缺乏重量级领头企业。这对未来形成产业聚集环境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第二,无锡因为“总部经济”缺乏,招商难度大,在高水平顶级赛事引进方面不如人意。无锡地区“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无锡国际马拉松赛”等重点赛事,发展良好,有一定群众基础,但影响力尚不足以和国内“北京马拉松”、“环青海湖自行车赛”等顶尖赛事相媲美。作为体育产业核心资源的顶尖赛事不足,对无锡地区未来体育产业市场做大做强会产生不利影响。

3.2.3 机会

第一,作为全国第一个以智慧体育为发展定位的专业园区,它具备先发的优势,在发展过程中会形成产业集聚环境,逐渐将一批企业聚拢到智体园。这些企业在园区内形成布局合理的上下游产业生态链,从而发展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智慧体育企业聚集地,在全国乃至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

第二,首先,无锡“智慧城市”基础建设领先全国。早在2009年,无锡即创立了国内首个“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引领了全国智慧城市建设潮流。2015年11月,在“第五届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活动”中,无锡再次名列第一。当前无锡地区具备有国内一流的信息通讯基础设施,是全国首个“高标准”全光网城市。其次,无锡“互联网+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无锡市民已经接受并初步进入了“智慧时代”。因此,“智慧体育”可以作为无锡地区“智慧城市”的子系统,随着“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而获得广阔的发展前景。

3.2.4 威胁

第一,随着体育产业成为发展热点,全国各地,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政府高度重视,相关体育产业的园区、企业蓬勃发展。未来对无锡地区“智慧体育”产业的发展必然会形成有力竞争,智体园在“做大、做强、做特色”上必须要有创新好突破。

第二,就无锡“智体园”来讲,至2016年,属于园区的知识产权数量仅有4件。众所周知,“智慧体育”技术的发展是离不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的,在智能设备芯片、感知设备核心等技术方面,中国尚落后于世界。核心知识产权受制于人,对于“智慧体育”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第三,IBM在1993年即已成为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的信息技术合作伙伴,到2010年的时候,以智慧地球的战略思想为基础,为整个澳网赛事建立了私有云平台,通过对赛事数据的采集、加工、在线转播、媒体宣传等多角度的信息化服务获取了巨大的利润。现在其业务已经向足球、高尔夫、马拉松等多项赛事扩展和普及。目前世界一线体育品牌正大力布局基于穿戴式体育设备、云端数据管理采集平台、云端数据分析平台和商业化服务平台等一系列的基于“大数据服务”构架的高科技体育产业发展模式。国内对使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信息化技术手段发展体育产业的概念是近几年才开始的。如果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未来中国“智慧体育”产业将被国外企业和资本占领,本土“智慧体育”产业发展将受到威胁,失去市场。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政府引导在“智慧体育”产业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体育产业一个新兴的发展方向,在成长初期,“智慧体育”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从无锡智体园发展的过程来看,整个发展过程受到了省、市、区三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发展初期,由政府“筑巢引来了金凤凰”,将涉足或愿意将发展重心放在体育领域的科技型企业引入到园区内,为这些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和产业引导,帮助这些企业成长壮大,进而引领体育产业向科技化、信息化进行升级换代。

2.合适的科技载体和金融载体在“智慧体育”产业发展中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首先,基于“互联网+”的智慧体育产业,其基本属性被深深地烙上了互联网、信息化的烙印。依托于“太科院”强大的物联网技术研发实力,是无锡智体园发展迅猛的原因之一。因此,科技进步才是推动“智慧体育”飞速发展的强劲动力。其次,配套的金融服务模式,为园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助力。江苏股权交易中心的体育板块、3亿规模的“天使投资”基金都为无锡“智慧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3.做大、做强体育消费市场才是“智慧体育”发展的原动力。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新态势背景下,扩大内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扩大群众服务性消费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指标。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升,居民消费已经从生存型向发展型和享受型进行转变,体育消费即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于健康的需求,也能在体育活动中获得精神方面的满足,是当前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因此,要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体育消费的热情,将体育消费市场做大,如此才能进一步促进“智慧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产业做强,才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体育产品;这样,双方才形成相互促进的“双赢”模式。

4.2 建议

1.进一步优化体育产业布局,逐步形成闭合性产业生态链。就无锡智体园来看,有目的的引入相关体育产业对当前园区企业经营业务环节进行补充,逐渐形成闭合性产业生态链,是智体园发展成为中国体育产业重要聚集地的重要路径之一。

2.继续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积极发展“智慧体育”产业。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性政府。”政府做好引领体育产业发展方向的任务,由市场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推动力,只有这样转变政府职能:“管好该管的、放权可管可不管的、服务好不该管的”,才能培育出优质的体育市场主体。

3.对体育文化市场服务业进行基于“互联网+”的升级换代,是“智慧体育”发展壮大的根本。体育服务业的升级:一是鼓励更多民间资本积极进入体育服务业领域,建立稳固多元的投资机制;二是引导、培育体育消费市场做大做强。其中,政府加大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力度,立足群众需求,为群众提供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体育服务产品,从而将体育消费市场做大。而企业则应当对消费群体有清晰的认识,仔细划分市场,从而为体育消费者提供符合个性化需求的体育服务产品。

4.多元化的产业融合是“智慧体育”产业发展壮大的方向。体育产业天生具备强大的产业融合性,“智慧体育”产业本身就是“互联网+体育”所产生的。“智慧体育”不会独立存在,必然与其他领域产生交集。就无锡地区而言,“智慧体育”不会独立于无锡“智慧城市”体系之外,必然是“智慧城市”的一个子系统。因此,在引领“智慧体育”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融合发展与之相关联的产业。例如健康、教育、文化、旅游、养老等相关产业。如此,才能使“智慧体育”产业在未来蓬勃发展。

[1] 黄海燕,张林,陈元欣,等.“十三五”我国体育产业战略目标与实施路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6,(2):13-18.

[2] 贺慨.“互联网+体育”产业的兴起与发展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16,(5):130-133.

[3] 韩松.基于移动互联网构建我国智慧体育的思考[J].体育科学研究.2016,(3):36-42.

[4] 梁枢,王益民.“互联网+”视域下体育制造业供给侧改革研究——O2O商业模式的开发与应用[J/OL].体育与科学,2016,(4).

[5] 夏元庆.融合与创新:“互联网+”背景下的体育产业生态趋势[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6,(3):68-72.

[6] 左伟,李建英.论“互联网+”体育产业的内涵、特征及呈现方式[J].山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140-144.

[7] 曾伟志.“互联网+体育产业”生态域参考模型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6,(4):77-81.

[8] 叶强,魏宁.智慧体育-体育信息化必然趋势[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1,(5):117-119.

[9] 谢颖.宁波市“智慧体育”建设的现状调查及建议[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4,(1):43-46.

[10] 阮伟, 钟秉枢.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15[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

[11] 国家体育总局、国家统计局.2015年国家体育产业规模及增加值数据的公告.[EB/OL].[2016-12-27].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612/t20161227_1446406.html

[12] 阮伟, 钟秉枢.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15[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

[13] 无锡市体育局.无锡市体育局2016年工作报告. [EB/OL].[2017-1-23]. http://tyj.wuxi.gov.cn/doc/2017/01/23/1248328.shtml

ResearchontheCurrentDevelopmentofIntelligentSportsinWuxiBasedonInternet+

Chen Xiang

Internet plus sports has been a hot issue in the sports industry in China, as the Internet+ is becoming a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state. This essay combs the present status of sports industry in China throug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investigation, expert interview and field trips based on the innovative concept of intelligent sports. It makes SWOT analysis on the growth of intelligent sports industrial park in Wuxi, concludes the experience of the intelligent sports development and presents rational proposals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internet+; intelligent sports; sports industry

G80-05

A

1005-0256(2017)12-0019-5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12.010

1.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互联网+”背景下无锡地区“智慧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6SJD890010)

2. 无锡市科协软科学研究课题: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智慧体育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KX16-B-08)

陈翔 (1979—),男,江苏无锡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管理学。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无锡 214000

Wu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xi 214000, Jiangsu, China.

猜你喜欢
无锡体育产业互联网+
无锡一棉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无锡确定11月1日为“无锡企业家日”
体育产业之篮球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无锡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由2016年无锡中考17题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