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生长发育的速度素质特征与发展阶段研究

2017-12-13 09:40汪君萍刘凯文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年龄速度阶段

汪君萍,刘凯文

(1.华南农业大学体育教学部,广东 广州 510500;2. 汇景中学,广东 广州 510500)

青少年生长发育的速度素质特征与发展阶段研究

汪君萍1,刘凯文2

(1.华南农业大学体育教学部,广东 广州 510500;2. 汇景中学,广东 广州 510500)

以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速度素质为研究对象,以儿童青少年(8~21岁)为测试对象,以年龄为依据,采用数理统计、文献资料等方法,以探析基于生长发育的速度素质特征,以及界定儿童青少年速度素质的发展阶段为目的开展研究。结果表明:以50m跑反应儿童青少年速度素质符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指标有效性;儿少速度素质随年龄递增呈稳步提高趋势,但不同性别的增幅各具差异,呈一定的阶段性;另外,将儿少速度素质发展阶段划分为萌芽期、敏感期和稳定期能科学界定基于生长发育下速度素质自然发展规律的年龄区间,以期为儿少速度素质训练提供有效参考,以及促进不同阶段速度素质发展的有效衔接。

儿童青少年;速度素质;发展阶段;生长发育

近年来,学生体质健康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速度素质研究作为体质研究的重要部分,受到诸多学者以及其他社会成员的高度关注[1]。在生长发育条件下儿童青少年是速度素质发展的主要阶段,其发展的关键在于科学掌握儿童青少年速度素质的自然增长规律,通过训练干预以促进速度素质的高效发展。故本研究以速度素质为切入点,基于生长发育,从速度素质的年龄变化角度,制定儿童青少年各年龄的速度素质评价标准,探析速度素质的年龄变化阶段,为掌握生长发育下速度素质的自然发展趋势提供量化参考,以及为儿童青少年体质的改善与体能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速度素质为研究对象,以处于生长发育主要阶段群体为测试对象。根据生长发育规律,生长发育主要集中于儿童青少年时期(简称儿少),[3]即6~21岁,此时期人群以中小学生为主,故本研究选取广东省与广西省6~21岁在校学生为测试对象,所选受试者生活的人文地理环境无明显差异,均为岭南文化区,且囊括了生长发育的主要年龄阶段,为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了样本上的保障。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一览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文献,全面了解速度素质自然发展规律,为本研究对速度素质的阶段界定提供理论支撑。

1.2.2 数理统计法

1.2.2.1 百分位法

通过百分位法,完成对儿少各年龄段速度素质评价标准的制定。

1.2.2.2 帕累托分析法

本文对儿少速度素质发展阶段的年龄界定主要是采用帕累托分析法。帕累托分析方法又称为排列分析法和主次因素分析法,它是改善质量管理活动中选择关键问题的一种分析方法,由于关键的多数和次要的多数现象具有普遍性,所以帕累托分析也广泛地应用在其他研究领域。[8]

2 结果与分析

2.1 速度素质指标选取

速度素质是人体快速运动时所表现的能力,包括人体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对外界信号刺激快速反应的能力,以及快速移动的能力[2]。诚然,速度素质是一个复合概念,从专项素质训练角度而言,对速度素质的了解必须从多个层面着手,因此对速度素质的量化将不可避免地面临繁多的速度素质指标。而根据本研究之目的,旨在探析基于生长发育的速度素质发展的规律性特征,太多的速度素质指标势必会使分析变得繁琐、杂乱,故所选指标速度素质应具有鲜明的针对性,以选择代表性高且随年龄变化敏感的指标为主。

为简洁反应速度素质繁多的指标组成,且更利于对速度素质发展的阶段性分析,本文分两步以确定中小学生速度素质指标。首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整理关于中小学生速度素质研究的主要指标体现,不难发现,目前对中小学生速度素质指标的研究更多集中于学生体能与体质的研究,其中以体能研究详尽而体质广泛应用为主;其次,经专家访谈,确定反应中小学生速度素质的最终指标。对速度素质的研究必须涉及速度素质的各个方面,然而,依据就本文研究目的,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体质健康,而非指标体系的研究,因此,大部分专家建议采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指标中的50米跑,其因有二,其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指标体系是我国学者多年来对学生体质健康的重大研究成果,所选指标更具科学性与代表性;其二,学生体质健康在我国中小学推广效果甚佳,学生对指标测试细则较为熟悉,更易于对指标数据的采集。综上,选取50m跑作为儿少的速度素质指标,符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指标体系,在保证科学性与可靠性的基础上又更具操作性。

2.2 儿少速度素质随年龄变化特征

2.2.1 共性特征

通常,不同事物的普遍性质可归其为所具有的共性特征,速度素质反应的是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或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某种运动的能力,研究表明,速度素质的增长并非伴随人体整个生命历程,其在不受训练条件下的自然增长时期主要集中于生长发育阶段[4]。图1表示儿少50米跑成绩均值的年龄变化情况,由图可知,12岁以前,儿少50m跑能力随年龄增加持续增长,其后女生增幅较小甚至出现下降而男生继续增长,至18岁以后,男生速度素质才表现出缓慢增长和相对稳定的发展趋势,速度素质自然增长到最高水平的年龄分别为男生21岁(7.35±0.58s),女生十八岁(9.22±0.87s)。任何事物都是遵循一定的规律不断向前发展和完善的,在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特点与规律[5]。儿少的速度素质发展根据这一基本规律不断完善和不断提高,如果在体育教学或训练中能根据这一规律并合理运用,将对青少年速度素质发展和健康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

图1 儿少50m跑成绩均值的年龄变化曲线

2.2.2 个性特征

个性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性质,在了解儿少速度素质随年龄变化的普遍性基础上,为进一步探析儿少各年龄的速度素质水平,本文通过构建儿少速度素质的评分标准,明确儿少速度素质状况,以区分儿少速度素质发展的个性差异,使其具有宏观意义上的可比性,并树立儿少速度素质理想标准。

本研究采用百分位数法制定儿少速度素质评分标准,百分位数是一种简单明了地确定参考值范围的方法,能表示测试个体在其所在团体的相对地位,常用于量化评价的等级划分,不受频数分布限制[6],操作步骤有三:首先,分别找出儿少50m跑成绩的P10、P30、P70和P90四个百分位点;其次,划分不同的成绩区间(P10及以下、P10~P30、P30~P70、P70~P90、P90以上);最后,根据不同区间界定不同等级并赋等级名称。由于各百分位点含义的不同,需赋予不同的等级名称,以对应所处等级的速度素质水平。如10%百分位点,表示有90%的受试者50米跑测试数据所反映的成绩低于该百分位点所对应的指标成绩(速度类项目测试值越小,反应的成绩越好),因此可以把10%及以下(即P10及以下)的水平定义为优秀,同理,P10~P30定义为良好、P30~P70定义为及格、P70~P90定义为中下、P90以上定义为下等。据此,确定儿少速度素质的各年龄评分标准表(表2和表3)。

表2 儿少男生速度素质评分一览

表3 儿少女生速度素质评分一览

本文对儿少速度素质个性特征的探讨,主要集中于速度素质水平等级的年龄变化分析,由表2、3可知,通过对儿少速度素质的五级评价,同一水平等级:随年龄的增长,首先,速度素质水平整体基本呈递增趋势,其增幅逐年减小,于儿少后期基本趋于平缓,个别等级出现负增长;其次,根据测试成绩标准差可知,速度素质水平趋于集中(即五十米跑成绩随年龄递增而愈趋集中),各水平等级区间范围逐渐缩小;不同水平等级:各水平等级间的区间范围各不相一,以儿少前期大于儿少后期。

综上,通过儿少速度素质的评价标准描述其个性与共性特征,发现儿少速度素质随年龄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即在整个儿少期间,随年龄的递增,各水平等级成绩均逐年递增,以及格等级占有较大区间,符合生长发育儿少速度素质的自然增长的规律。然而,其增幅于不同性别与水平等级略有差异,于整个儿少期间呈现一定的阶段性,若对儿少速度素质增幅的阶段性划分以进一步探讨,需借助于儿少速度素质的增长率。

2.3 儿少速度素质自然增长分析

2.3.1 儿少速度素质增长率的年龄变化趋势

增长率(Growth Rate)一般用于计算规定时期内测试指标的增长幅度,有同比增长率、环比增长率与定基比增长率之分,通过增长率描述儿少速度素质的发展速度,根据采用基期的不同,可分为同比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7]。本研究旨在探寻儿少速度素质的动态变化与相邻期间的比较对比,以获取的动态相对数,表明儿少速度素质逐年的发展变动程度,故采用环比发展速度予以计算,其计算公式为:增长率=(当年指标值-去年指标值)÷去年指标值。

图2 儿少男子速度素质各水平等级增长率曲线

图3 儿少女子速度素质各水平等级增长率曲线

由图2、3可知,以增长率反映儿少速度素质各水平等级的动态变化,整体而言,除差等外,儿少速度素质增长速率趋势较为集中,对于差等的大幅度波动,其产生原因较多,除去测试数据的系统误差,还可能受数据测试过程受试者的努力程度、受试者对待测试的态度等因素影响;区分性别而言,儿少男生在21岁之前其速度素质基本处于增长状态,增长率规律性不明显,而女生呈现一定的规律性,13岁以前,儿少女生速度素质基本处于增长状态,13-21岁之间在在略有变化的情况下基本保持不变。

2.3.2 儿少速度素质的发展敏感期年龄界定

为明确儿少速度素质阶段性变化的年龄界定,本文以大样本的横向研究为基础,以儿少年龄为依据,采用帕累托分析(Pareto Analysis),对各等级下的儿少年龄区间进行分析,并结合儿少速度素质增长率的年龄分布,明确儿少速度素质发展的年龄阶段。由于本文是以儿童青少年各年龄段的速度素质为研究对象,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其速度素质发展速度表现明显的阶段性,根据发展速度的不同,将各阶段命名为萌芽期、敏感期和稳定期。

图4-13表示各等级下儿少男女的速度素质帕累托分析图,由图可知,儿少速度素质人数密集点主要集中于7-15/16/17岁,各等级下该年龄段人数占据样本总数的80%,是帕累托分析中对事务起关键作用的决定因素,表明该年龄段是儿少速度素质发展的主要阶段。结合儿少增长率,该区间各等级儿少速度素质平均增长率分别为:男,3.76、4.03、4.14、4.02、3.56,女,2.74、2.79、2.79、2.92、2.46。显然,该年龄阶段的儿少速度素质具有较快发展速度,是儿少速度素质发展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儿少年龄对速度素质的影响极为敏感,故可认为7~15岁为儿少速度素质发展的敏感期。

图4 儿少男子优秀、良好速度素质的年龄帕累托分析

图6 儿少男子中等、及格速度素质的年龄帕累托分析

图7 儿少男子中等、及格速度素质的年龄帕累托分析

图8 儿少男子差等速度素质的年龄帕累托分析

图9 儿少女子优秀、良好速度素质的年龄帕累托分析

图10 儿少女子优秀、良好速度素质的年龄帕累托分析

图11 儿少女子中等、及格速度素质的年龄帕累托分析

图12 儿少女子中等、及格速度素质的年龄帕累托分析

图13 儿少女子差等速度素质的年龄帕累托分析

另外,敏感期的其他年龄段中,(6岁,16/17/18~21岁),是各等级下年龄段人数帕累托分析的次要因素,以上两个年龄段的人数在构成儿少速度素质的各等级中只占有较少的份额(20%),是儿少速度素质发展的次要因素。其中,6岁是儿少阶段的歧视年龄,人数占比最少,平均速度素质也最差,但该年龄段的相比于以前已有提高,已经进入儿少速度素质的发展期,可以认为该年龄段是儿少速度素质发展的萌芽期。

最后,16~21岁亦是构建儿少速度素质发展组成中次要因素的另一部分,但占据份额比萌芽期多。从儿少速度素质增长率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儿少速度素质的发展在此阶段已趋于稳定,增长幅度小,表明在非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至21岁后儿少的速度素质便不会再有答复提高,而是趋于稳定,可以认为该年龄段是儿少速度素质发展的稳定期。儿少速度素质发展年龄阶段划分如表4所示。

表4儿少各等级速度素质发展年阶段划分一览

由表可知,儿少速度素质的发展起始阶段均为6岁,无性别差异。而在敏感期与稳定期根据所处等级不同存在年龄差异。首先,各等级下儿少速度素质发展敏感期起始阶段均为7~15岁,而在15岁之后,根据性别与等级的差异,儿少速度素质的快速发展阶段出现中断情况,因此,本研究将儿少速度素质敏感期分为两期,敏感Ⅰ期和敏感Ⅱ期。其次,因为敏感Ⅱ期的差异,导致不同性别各等级下儿少速度素质发展稳定期各不相同,亦出现阶段性情况。因此,对儿少速度素质稳定期的划分亦分为稳定Ⅰ期和稳定Ⅱ期。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经专家访谈与逻辑分析,以50m跑反映儿少速度素质,符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指标体系,在保证科学性与可靠性的基础上又更具操作性。

3.1.2 基于生长发育的儿少速度素质不仅呈随年龄递增稳步提高的共性特征,其中以及格等级占有较大区间,符合生长发育儿少速度素质的自然增长的规律。然而,其增幅于不同性别与水平等级略有差异,于整个儿少期间呈现一定的阶段性。

3.1.3 以增长率反映儿少速度素质各水平等级的动态变化,不仅具有增长速率集中的整体特征,又具有增长阶段与年限的性别差异。

3.1.4 本研究将儿少速度素质发展划分为萌芽期、敏感期和稳定期。其中敏感期和稳定期又各分两期。其中,敏感Ⅱ期的差异是导致不同性别各等级下儿少速度素质发展稳定期各不相同的原因。因此,对儿少速度素质稳定期的划分亦分为稳定Ⅰ期和稳定Ⅱ期。

3.2 建议

3.2.1 通过帕累托分析划分儿少速度素质的发展阶段,是对传统以M+0.5S的方法划分运动素质发展的阶段的方法创新,可为其他身体素质的发展阶段划分提供方法依据。

3.2.2 通过对生长发育下儿少速度素质的发展阶段划分,有利于在速度素质发展的敏感期进行体育教学、练习,可以有效促进儿少速度素质的快速发展。

[1] 陈玉忠.关于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若干社会学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6):83

[2]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3] 郑声润.马天恩等福建省学生身体素质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规律的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1995,14(2):58-63

[4] 张彦峰,江崇民,等.澳门与全国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特征的比较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2,33(5):77-84

[5] 辛振海.青少年时期人体生长发育规律与体育教学和训练[J].山西体育科技,2002,22(2):78-81

[6] 胡正强、李时芳,等. 百分位数法确定我室PT、SQF参考值范围[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20(3):204-205

[7] 百度. 百度百科[EB/OL].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GuYQi2zvlylt7pTKMwc1KyZEzWhCZ6JZacx-Diu6SNo3YrO7J3gzQFtHNNU8Tn9sy4NcRaYpk8sWjM9RMfl3nK

[8] 罗智. 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训练阶段界定的相关研究[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2):165-167

Studyonthespeedcharacteristicandthedevelopmentalstagesofadolescents'growth

WANG Jun-ping1,LIU Kai-wen2

(1.Sports department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500,China;2.Huijing middle school,Guangzhou 510500,China)

Growth speed in the process of the qual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8-21) as test object, on the basis of age, and the methods of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literature,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at the speed of analysis based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nd define the quality of the speed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stage of development for the purpose of research.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ponse to 50 meters children speed quality accords with national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index system, has the high effectiveness index; Fewer speed quality improved steadily trend along with the age increasing, but each has the growth of different gender differences, present a certain stage; In addition, the fewer the speed quality development stages are divided into bud, sensitive period and stable period can scientific definition based on growth rate under age range of quality natural law of development, so as to provide effective reference for fewer speed diathesis training,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phase speed quality effectively.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The speed quality; Stage of developme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G804

A

1007-323X(2017)06-0100-05

2017-10-16

汪君萍(1966-),男,湖南衡阳人,讲师

刘凯文

研究方向:高校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年龄速度阶段
变小的年龄
行驶速度
Open science:The science paradigm of the new era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速度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年龄歧视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
算年龄
图侃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