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保存液混悬洗涤红细胞的质量观察

2017-12-14 02:18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32期
关键词:全血无菌红细胞

杨 梅

(辽宁省血液中心,辽宁 沈阳 110044)

红细胞保存液混悬洗涤红细胞的质量观察

杨 梅

(辽宁省血液中心,辽宁 沈阳 110044)

目的探究红细胞保存液(MAP)混悬洗涤红细胞的质量控制。方法将制备的红细胞溶液放置在4 ℃冰箱中保存,在14 d、21 d、35 d选取样本,检测其溶血率,35 d检测溶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上清蛋白含量。结果21 d与14 d溶血率相比、35 d与21 d溶血率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含量、上清蛋白含量符合国家规定的应用标准。结论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样品的溶血率不断升高,35 d以内均符合国家制定的标准,但洗涤红细胞在21 d的保存期内应用效果最佳。

红细胞保存液;洗涤红细胞;质量

洗涤红细胞主要是利用机械设备除去健康血液中的血浆、血液中的血小板和90%以上的白细胞而制作成的临床输血用品。在临床医学上,洗涤红细胞主要是应用到器官移植的患者,目的是较少其对异体的排斥反应,或者是应用到对白细胞产生抗体的贫血患者,保证其身体对血液的需求。传统的运用生理盐水混悬的洗涤红细胞制备不仅工艺较为复杂,并且保存期仅为24 h,无法满足临床应用的需求。采用MAP所制备的混悬红细胞的保存期为35 d。保质期的延长,库存量适当提高,进而满足临临床应用的需求。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及仪器设备:选取本血站所采集的400 mL全血制备的红细胞10袋。本站现有如下血液制备的设备装置:迈瑞BS-4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迈瑞BC-3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SYSMEXKX-21N血细胞计数仪、费森尤斯卡比COMPOD-CK无菌接合机、日立CR7低温离心机以及四联洗涤袋250 mL等设备及相关的配套设施。

1.2 方法:在血液采集的第2天,将检验合格的红细胞悬液作为本次实验的起始血液,并且保证红细胞悬液的外观正常,包装无破损和渗漏。技术操作人员选取待洗涤的悬浮红细胞血袋,运用无菌结合机将红细胞悬液与洗涤溶液进行连接,确定红细胞血液无渗漏点之后,将两种溶液按照一个单位红细胞配比100 mL溶液的方式将其融合,均匀搅拌混合的溶液。溶液混合完毕之后,在设备温度为4 ℃的条件下,以3900 r/min的速度运行10 min对溶液做离心处理。离心工作完成之后取出血袋,并借助设备将上清液转移到空袋中。按照上述操作步骤连续操作3次,获得经过洗涤的或红细胞溶液。

按照上述操作方式,本次实验研究中共获得10袋MAP混悬洗涤红细胞。按照无菌操作的相关要求将红细胞进行收集,并均匀地放置在3个一次性收集袋中。将3个收集袋放在4 ℃的冰箱中,在第14天、21天和35天分别取出样本,测定其溶血率。同时在实验进行的第35天,测定样本血红蛋白含量、上清蛋白含量。

1.3 评定标准:按照《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18469-2012)》中洗涤红细胞的质量标准进行评定:血红蛋白含量≥18.0 g;上清蛋白含量≤0.5 g;溶血率<0.8%。

1.4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中获取的所有资料数据均应用SPSS19.0软件处理,以数(±s)表示计量资料,(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表1中的数据是14 d、21 d和35 d所测定的溶血率,其中21 d与14 d的溶血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5 d与21 d的溶血率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和表2。

表1 3个存储时间溶血率测定值(n=10)

3 讨 论

洗涤红细胞是对健康的血液进行处理,除去血液中的血浆、抗凝剂、血小板等成分,进而降低患者输血后所产生的不适应,是提高部分疾病救治率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方式。在临床上适应证主要表现在如下情况:一是对血浆和全血过敏的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的患者;二是患者患有高钾血症、肝肾功能存在障碍;三是因多次输血而对血小板产生抗体的患者;患者免疫系统紊乱,患有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采用悬混方式获得的MAP,不仅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要求,并且其保存期为35d,利于洗涤红细胞储备库的建立,为临床应用提供重组的资源,进而满足患者治疗的需求[1]。

在本次实验研究中,测得血红蛋白含量的范围为0.15~0.76 g,上清蛋白含量为36.0~58.6 g,溶血率为0.04%~0.55%,均符合国家标准,并且保证为无菌制成品。在采集血液的第2天制备洗涤红细胞,其合格率较高,为45%左右,主要是由于血液采集之后,在4 ℃的温度下保存,其成分会自然分离。通过外包装来看,第一层为血浆,第二层为血小板和白细胞,第三层为红细胞。在自然方式24 h之后,血液中第二层血小板、白细胞的功能逐渐降低,甚至完全丧失,在机械设备离心的作用下,极易将其分离[2]。同时采集的全血中红细胞具有较高的黏稠度,位于最底层,无法悬浮,所以要清除白细胞和血小板,并且让红细胞悬浮需要对全血进行洗涤处理[3]。在机械操作的过程中要按照操作流程,对每一个环节进行控制,有效减少了对红细胞的破坏程度,进而避免溶血现象的发生,提高制备的成功率。通过多次制备实验,发现全血在自然沉降之后在对其进行处理,其效果高于通过机器离心的分离效果,所以在采集后的第二天来完成制备工作[4]。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温度对红细胞的渗透性产生较大的影响,其成分随着温度的变化而相应地发生变化,其红细胞的脆弱性较高,相应地导致了其溶血率较高,所以在洗涤制备的过程中要选在的低温的环境下。选择在4 ℃的温度条件下进行保存和制备是经过大量的临床实验而得出的结论,主要是由于在低温的环境下,红细胞流失的速度较慢,其在低温下保存的时间越短,其损失率越小,进而有效地保证了全血中红细胞的数量和质量[5]。

MAP混悬洗涤红细胞制备,制作过程全部运用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直接操作的项目为收集、整理等,对其干涉较少,进而是其在无菌的状态下制备。在选取样本,进行指标测定的同时对其进行无菌实验,发现14 d、21 d和35 d所选取的样本均无菌,满足应用的需求。从制备效果上来看,MAP混悬洗涤红细胞制备不仅具有制作工艺简单、保存时间长、无菌等特点,同时也克服了传统的运用生理盐水的方式制备洗涤红细胞所存在的需要工作人员多、工作量大、资源浪费多、保存时间短等问题,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制备品的质量,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充足的用品,进而满足输血患者的特殊需求。

综上所述,随着医疗卫生体系的发展,输血医疗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新的设备和制作工艺的引入,为临床医学上提供了大量的保存时间长、质量满足应用需求的混悬洗涤红细胞。新工艺的引入不仅降低了全血资源的浪费率,同时也保证了库存量,为抢救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时间。同时混悬洗涤红细胞的应用也降低了患者在输血之后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 段志倩,石洁,郑建勇,等.MAP保存洗涤红细胞质量评价[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2016,29(1):144-145.

[2] 庄运芳.红细胞保存液混悬洗涤红细胞的制备及质量控制[J].现代医院,2016,16(8):1183-1185.

[3] 高春芳,刘亚欣,金花,等.红细胞保存液(MAP)混悬洗涤红细胞的制备及其质量控制[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4):3-4+7.

[4] 王惟,谭菲,柴婷婷.洗涤红细胞保存期延长效果研究[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5,17(1):70-71.

[5] 何亚琴,吴敏,马天虹,等.红细胞保存液悬浮洗涤红细胞的动态质量观察[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2015,28(5):841-843.

R446

B

1671-8194(2017)32-0013-02

猜你喜欢
全血无菌红细胞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全血超量采集原因分析及返工制备可行性分析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猪附红细胞体病致病机理及中药防治
“扇形折叠法”治疗巾在“三巾”无菌盘中的改良应用
新型一次性无菌治疗巾的设计及应用
MAP红细胞保存液与生理盐水混悬洗涤红细胞的临床疗效比较
无菌操作技术在无菌制剂生产中的应用
对萼猕猴桃无菌离体再生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