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积累风雅 起航备战诗词

2017-12-18 13:40李晨路
语文教学之友 2017年11期
关键词:高考试题诗歌鉴赏教学建议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研究和提高诗歌鉴赏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既能积累文化底蕴,提升人文素质,又能围绕考纲,备战高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旨在通过对历年高考江苏卷诗歌鉴赏题的比较和研究,总结规律,得出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诗歌鉴赏;高考试题;教学建议

中学语文教学中,诗歌阅读鉴赏既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积累,陶冶情操,又能锻炼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文学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从2004年江苏高考自主命题以来,每年都考察此类题型。在分值上,2004年至2013年为8分,自2014年以来提高为11分,可见诗歌阅读鉴赏在江苏高考题中的分量。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积累文化底蕴,提升人文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江苏高考诗歌鉴赏题概述

2004年至2014年江苏卷诗歌鉴赏题列表如下:

二、江苏高考诗歌鉴赏题的特点分析

(一)选材富有特色

题材选取广泛:边塞诗、送别诗、怀古诗、感怀诗等;从作者及朝代选择来看,除2004年、 2006年、2013年的诗词作者学生不太熟悉之外,其他都是常见的诗词作者。2006年选的是元词,其余为唐宋诗词。学生对相关的作者背景知识有一定的掌握。

(二)考点涉面广泛

题型涉面广泛。多年来,常考的有内容概括、诗歌思想感情歸纳、诗句表达技巧及效果赏析等。2006年涉及炼字,2008年和2009年涉及修辞,2011年涉及构思脉络,2012年涉及人物形象概括。参考答案都较为精简,要点分明。

(三)命题指向明确

江苏高考试题问题设置在赏析范围、答题内容、思维方向等指向性明确,具有一定规律。比如2011年《春日忆李白》第二题问颈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手法?而2016年《八声甘州》第二题问下阙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并请简要分析。2011年的指向性很明确:感情要简练概括,手法着重分析一种。而2016年的不仅要简练概括情感,还要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依据。

(四)试题关联课本

江苏语文卷诗歌鉴赏题考核学生的是课外诗词的阅读分析能力,选择范围来自课外,但实则密切关联课堂。比如苏教版高中《唐诗宋词选修》的课本里选录陆游的喻自己高洁襟怀的《咏梅》。初中课文有陆游 的《示儿》和《书愤》。2017年江苏高考卷诗歌考查陆游的《秋兴》。学生因为有了中学里了解陆游的诗句和形象的基础,所以考试时相对能得心应手。而2016年考查辛弃疾的《八声甘州》,第一题问的是典故李广的事迹,更是直接考察了学生对苏教版《史记选读》的《李将军列传》的人物事迹的把握程度。

三、江苏高考对高中诗歌鉴赏教学的启示

(一)循序渐进,指导读懂诗歌

诗歌教学,需要教师带领学生熟练掌握诗歌鉴赏的表达方式、艺术手法、修辞手法、常见诗人语言风格等技巧。然而如同建楼房一样,如果缺乏扎实基础,这些技巧便是海市蜃楼。理解诗歌鉴赏题首先要从读懂诗歌这个基础开始。诗歌的解读如同赏画要注重画面的整体感一样,也应该注意文本解读的完整性:读标题、看注释、知作者、析意象、明典故、研题目。

1.读标题。关注标题,解读往往事半功倍。准确解读标题可以很好地把握文本内容,揣摩诗歌情感,从而为进一步解读文本锁定诗歌情感打下基础。

2.看注释。诗歌的注释往往含有写作背景、典故解释、词语解释等信息。这些注释有利于考生把握作者的时代特点和创作背景、理解词义、疏通文本把握诗歌创作风格。

3.知作者。了解诗人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性格特点、思想风格等。了解创作背景,有助于准确把握诗歌的感情,此类信息,有的会在注释中出现,有的则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去回忆。

4.析意象。“意”,就是诗人情感。“象”,就是事物形象。“意象”就是客观事物形象通过人物情感体验活动而产生的情感化的事物形象。

5.明典故。诗歌适当地用典有利于思想内容的表达,但由于阅读和理解上的困难,也让人有晦涩难懂之苦。所以反复揣摩注释典故的解析格外重要。

6.研题目。从历年诗歌题目的设置来看,虽然每年题目不尽相同,但殊路同归,考查的都是对诗歌文本、人物形象、技巧手法、谋篇布局等的解读。所以,分析题型,找出规律,找到解题方向,有助于正确答题。但凡出现“请作简要赏析”“请对此作具体说明”“请简要分析”“请谈谈你的看法”等提示语的鉴赏题就一定不能过于粗线条,要注意文本内容解析兼顾技巧手法运用,诗句意境特点和表达效果分析的完整性,使答案源于文本,有理有据,表达精炼。

(二)寻得源头活水,加强诗词诵读

《唐诗宋词选读》是中学选修课的一个全新尝试。这本教材一般在高二时使用,要有科学的使用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指导,为第一要务。多读多背,分析作者情感;积累诗词知识,培养语感。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熟练掌握诗词知识的必要保障。

同时,教师可指导学生科学有序地练习巩固。可选用与《唐诗宋词选读》教材配套的练习册开展有针对性地训练。

(三)熟能生巧,巧设诗歌练习

从诗歌题涉及的广度来说,江苏卷的涉及面很广。正如“2017年江苏考试说明”中提到:“考查材料以唐宋诗词为主,也可选择其他时代、其他体裁的作品。”多年来,除2006年考核的是元词之外,其余是唐诗宋词基本均衡选择。“考试说明”的考核内容多年来均有题目涉及。2017年江苏高考卷诗歌仅两道题:一题根据诗句,概括作者情感原因;另一题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这两题涉及的范围,也正体现了今年高考语文试题的稳定性。

从诗歌涉及的深度来说,难度适中。2015年、2016年、2017年分别考查刘禹锡、辛弃疾、陆游的诗作。学生对作者有一定的了解把握,加上诗句本身通俗易懂,且问题设置也是常考题型,所以,只要学生平时熟悉常见经典的作者,有一定的诗词答题技巧,基本上能读懂诗歌,相对能从容答题。

本文通过对历年诗歌鉴赏题的研读,归纳特点,并发现一定的命题规律。把握好规律,教师带领学生扬帆起航,积累课内课外的诗词雅韵,科学备考,相信一定能游刃有余地应对以后的江苏高考诗歌鉴赏题。

参考文献:

[1]顾燕.从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探析其教学方法的创新[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4).

[2]王帅.高中语文江苏高考诗歌鉴赏的特点及技巧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3,(32).

作者简介:李晨路(1982—),男,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高级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考试题诗歌鉴赏教学建议
浅析泛义动词“打”及其对外汉语教学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和阅读题的审题训练刍议
通过微课培养高中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沉淀溶解平衡”认知结构测查及其学习困难分析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及相关试题的归类分析
巧用高考试题,让高三哲学复习课堂灵动起来
利用高考试题,提升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能效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