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黛云:中国史的世界意识

2017-12-20 18:58程巍
中国图书评论 2017年11期
关键词:感知力比较文学中文系

程巍

自1948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乐黛云先生就一直读书、执教、生活于北京大学校园,至今已近70载。在一篇回忆文章中,她将自己与同样一直读书、执教、生活于北京大学的丈夫汤一介先生描绘成“未名湖畔的两只小鸟”。“两只小鸟”自然是相互依恋的比喻,但“小鸟”也是敏锐的感知力的比喻,是思想自由的比喻。自创办以来,北京大学就从来不是一个世外桃源,而是中外各种形形色色的学术、思想、方法和思潮汇集和博弈的中心。它的复杂性绝不是市面畅销的那些有关北京大学早期历史的“神话”所能涵盖的———实际上,这种套路的“北京大学史”的写作大大削减了北京大学史本来的复杂性,让它停留于历史的某一刻的某一侧面,从而压制了它更多的侧面与深度。

乐黛云最初研习的是“中国现代文学”,这也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核心学科。不过,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她敏锐地发现如果缺乏“世界文化语境”,那么,原本生发于这一历史语境中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就成了一个失去坐标的自说自话的表述,此时,“比较文学”带着它的“世界意识”进入她的视野,并很快内化成她自己的视野。乐黛云之所以能够成為国内比较文学学科的筚路蓝缕的开创者,与她敏锐的学术感知力息息相关,同时也与她生活的圈子密切相关———那些往往精通好几门外语而且往往属于别的学科的中外学者往往能够在随意的交谈中无意地提供一些重大启示,在有心者那里突如其来地开启一片片“新的天地”,从而使其脱开自己所属的学科早已建立起来的那些“传统”的藩篱,对其保持一种批判性或者说“反思性”,并努力从另一种历史可能性来重建整个历史叙事。endprint

猜你喜欢
感知力比较文学中文系
中文系何为?
比较文学视阈下高校英语专业美国文学课混合式教学探讨
读中文系的人
读中文系的人
黄振东作品
美术活动中幼儿色彩感知力和表现力的培养
关于小学美术教学感知力的提升策略
从符号修辞四体演进看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发展
奏响音乐教学的和谐之音
鉴赏形象,语文教学中培养审美感知力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