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2017-12-20 15:54许海燕
科学与财富 2017年32期
关键词: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

摘 要:应用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体现在其培养的人才是否能满足企业所需。通过对中药学类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科学定位专业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让毕业生"零适应期"实现从学校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自然转变,成为企业所需之人、社会有用之人、家长满意之人、自身认可之人。

关键词: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

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是以社会的需求与要求为导向的,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以培养社会需求人才为切入点。作为为社会输送制药人才的中药学专业,更应该确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是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的需要,更是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大学生就业的需要。

1.强化校企合作,构建适应社会需求的中药学人才培养新模式

中药学学科是一门应用性科学,中药学现代化、国际化需要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中药学人才,随着医药经济融人世界经济的大潮中,需要我们培养与之相适应的中中药学外向型专业人才,以适应中药学国际市场的需求。建立“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适应性强”的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我们要从发展中药学事业、实现中药学现代化的战略高度认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作用,增强培养合格人才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1.1坚持“校企合作”核心理念,重构面向社会需求的中药学类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2与企业合作,实现企业与学校的有效衔接

1.2.1生产与实习结合,让企业走进学校

1.2.2学校走进企业,把课堂带入企业

2.构建面向职业领域需要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随着药品研制、基础研究水平的提高,需要培养与之相适应的、具有创新能力、能够从事中药基础性研究和药物研制的研究型人才;另一方面,随着药学服务的领域和范围的不断扩大,除了药品的生产、经营、管理之外,还包括中药材的质量、药品的安全、合理使用等,更需培养与之相适应的中药生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流通、临床应用的中药学应用型人才。

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建立适应岗位需要的课程体系,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加更贴近于岗位需求的教学内容。

2.1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改革

2.1.1压缩总课时数:经过改革后总学时数减少5%左右。同时对于必修课学时数减少,增加了选修课及实践课学时。

2.1.2课程模式转变为“化学-生物学-药学”。

2.1.3适当增加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比重。相对减少专业核心课的比重。

2.1.4根据培养方案要求修订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以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

2.2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2.2.1建立本科生导师制:利用较为成熟的导师制管理模式,将本科生毕业设计阶段中科研能力、科研素养的集中培养改为前期的循序诱导,从大一开始就增加学年论文、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等综合实践环节,直到最后的毕业论文。

2.2.2更新教学内容: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基础课与专业课相脱节的现象,在教学内容上不断更新,删减过时陈旧的内容,增添适应科学发展的现代新技术、新成就,与时俱进,对单一的书本教材逐渐进行脱离,自编或使用电子教材,将多种前沿信息及时补充到电子书中,便于学生学习和再创造。

2.2.3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从传统教学方式“满堂灌”向互动式教学转化,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加强实践教学,培养中药学人才的实践创新能力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人才竞争将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就是以中药领域新学科、新行业需求为基础,构建新型的中药学人才知识结构。就业是民生之本,能否顺利实现就业关系到每一位毕业生的成才立业,寄托着数百万家庭的希望;毕业生就业状况是社会检验、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学校核心競争力之一。因此,深入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规模、结构和质量的需求,及时确立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使中药学人才培养的规格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标准,坚定不移地推动应用型本科中药学专业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中药学专业不同于别的专业,它在实践性方面要求很高,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想实现学生与企业的紧密衔接,就应该开展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共同构建实践活动的两翼,相映互助,提升学生技能水平;通过建立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对接机制,实现学生-毕业生-准员工-企业员工的有机衔接。

3.1构建新型的实验教学新体系

3.2建设校外实习基地

3.3建设适合专业发展的药用植物园

通过强化校企结合,构建适应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实现理论-实践双向有机互动,教学做一体化;通过对学生潜能分析挖掘,做到因材施教,改革教学模式,发展学生潜能和智慧,实现学校学生到企业员工的“零适应”角色的自然转换,为当今社会输送大批量的新型中药学专业技术人才,这才是我们培养中药学专业人才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高思平.高校教学评估回顾与展望[N].光明日报,2008-9-16.

[2]张琼,张广军.“因材施教”发展性概念的解读与批判[J].高等教育研究,2011,8(8):143.

[3]吴丽颖. 当前就业形势下药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7,9(5):740.

[4]刘毅,安琳,张玲,等.复合应用型临床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与实施[J]. 西北医学,2008,(6):1086.

[5]孙莱祥,张晓鹏.以提高学生发展能力为目标分析影响本科教学质量主要因素的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8,(03):36.

[6]钟秉林.融合信息技术完善评估方法改善评估效能--新一轮本科教学评估基本问题探析(六)[J].中国高等教育,2009,(18):43.

作者简介:

许海燕(1977-),女,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中药制剂分析与化学研究。

基金项目: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JG201534),名称: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

猜你喜欢
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中药学》教学引入拓展性教学的启示
云南省高等学校本科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心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