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蒙牛:加快全球化布局 打造“一带一路”乳业共同体

2017-12-21 01:13
中国食品工业 2017年9期
关键词:乳企伊利蒙牛

伊利、蒙牛:加快全球化布局 打造“一带一路”乳业共同体

伊利、蒙牛是中国乳品行业的领军企业,也是中国品牌进入全球市场的两张名片。他们对于未来风向的把握和分析,很大程度上将影响着中国乳品企业的发展之路。面对“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伊利、蒙牛都认为要充分抓住“一带一路”为中国乳业带来的机遇,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世界竞争,加速全球布局,为全球乳业均衡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表示,“一带一路”为中国乳业带来机遇,对此,他有三点思考:加速中国乳企的全球化布局,把握好消费升级趋势和市场机遇,推动智能制造实现转型升级。

第一,全球乳业“一体化”不断加速,中国乳企应借助“一带一路”东风乘势而上,加速全球化布局。当前,全球乳制品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行业利润日渐摊薄,整合资源“抱团取暖”、形成规模效应已成为乳企谋求发展的优先选项。乳企进行跨国并购和重组,涵盖奶源建设、技术研发等领域,表明全球乳业“一体化”在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同步加速。中国乳企应该积极参与到乳业全球化合作的进程,积极构建全球资源体系、创新体系和市场体系,提高自身整合调动全球资源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全球乳业消费呈现“多极化”态势,中国乳企要把握消费升级的趋势,抓住新兴市场的机遇。近年来,以欧美国家为代表的传统乳业大国的乳制品消费量趋于饱和,“一带一路”沿线的新兴国家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两种市场通过精准洞察需求而推出的新产品、新品类,正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当前全球乳品消费格局中,在空间和品类上均呈现“多极化”的发展态势。中国乳企除了借助“一带一路”积极布局新兴市场外,更要致力于满足市场上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消费需求。

第三,全球乳业的“智能化”趋势显著,中国乳企要主动拥抱新技术、新工艺、新手段,推动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化、智能化技术逐渐应用于乳制品企业的生产实践之中,全面提升多环节运营效率和管控水平。中国乳企的智能制造,需要上中下游共同发力,要把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手段深入应用到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蒙牛集团CEO卢敏放表示,“一带一路”倡议让世界从“平的”升级为“通的”。它为全球乳业突破发展瓶颈、快速高效转型提供了关键性的新思路,为各国乳业加强合作、共促繁荣提供了新平台,更为实现全球乳业均衡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卢敏放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乳业优势互补,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沿线国家乳业应当携手为提升乳制品标准、消除市场壁垒、优化资源与资本配置而努力,合作构建“一带一路”乳业共同体。

卢敏放特别指出,目前,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像中国一样拥有当日即达的发达物流产业,打通线上线下的支付服务以及在技术变革下不断衍生出来的全新生活方式。数据革命和智能产业遍地开花,不断刷新世界对中国的认知。中国的乳制品行业,通过与互联网、智能技术、现代物流的结合,已经实现了在产业模式、消费模式等多个方面的巨大转变。以蒙牛为例,现在消费者只需扫描包装盒上的二维码,就能实时看到千里之外牧场、工厂;依托于大数据,消费者还可以与蒙牛的研发专家一同“创造”互联网牛奶。

卢敏放表示,中国如今已经从参与全球化向推动全球化的态势转变,14亿人的国内市场和75.5亿人的国际需求,促使中国乳企在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科学管理等各方面不断升级、长足发展。应有足够理由相信,下一次乳业的工业革命将率先在中国发生。这既是中国乳企的历史机遇,也是历史担当。

猜你喜欢
乳企伊利蒙牛
论区域性乳企产品供应的经验借鉴
区域乳企加码低温奶 “温度”与“广度”需平衡
乳企价格战:牛奶重回一元时代,一边缺奶一边产能过剩
乳企价格战:一边缺奶,一边产能过剩
伊利的万科式恐惧
伊利的软硬功夫
伊利升至全球乳业八强
蒙牛有个关工委
82.7%
蒙牛进入中粮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