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师范英语专业阅读教学模式探究

2017-12-21 16:06潘瑞
校园英语·上旬 2017年14期
关键词:高校转型阅读教学

潘瑞

【摘要】本研究拟从认知隐喻理论角度探讨师范英语专业教学改革问题,以期培养出符合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具有较完备职业能力的教育工作者,从而更好地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关键词】高校转型 师范英语专业 阅读教学 隐喻教学模式

【Abstract】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teaching model of English maj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metaphor theory,in order to cultivate education workers with the comprehensive vocational abilit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background of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romote the local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Transformation of Colleges; Universities Normal English Major; Metaphor Teaching Model

一、引言

當前,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以及近年来国家提出的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建设的总指导思想中关于教学改革的建议,包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按照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基地的要求加强学科建设。我国外语教育领域正在进行着全面而深入的改革,更注重情感、文化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培养等。国家英语课程改革对英语语言教学理论和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提到教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提升自我已成为新世纪英语语言教学研究的主要焦点。

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中,明确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作为师范英语专业学生,其职业能力突出表现在教学能力上,在校的职前教育阶段。地方高校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师范英语本科层次教育需要培养怎样的人才以及如何培养人才,从教师角度,要求一定要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趋势,适时转变教学思想及教学方式,从学生角度,教育实习成为师范英语专业发挥专业能力的一个平台,教师从教育实习中汲取经验,发现问题,从而带动调整相应的教学模式。

近年来,英语教学一直处于不断改革和发展中,从以语法为主到以阅读为主再到以培养听说能力为主。这一改革充分顺应当前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即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而师范英语专业学生的教学技能成为展现实际运用英语语言教学能力的重要表现。

二、认知隐喻理论

隐喻(metaphor)最早是作为一种修辞手法被提出来,最早提出人类语言的起源就是具有隐喻性的(The First language had to be figurative.)是法国哲学家卢梭(Rousseau)和德国哲学家赫尔德(Herder)在《语言的起源》(On the Origin of Language)一书中提出。1980年,莱克夫(Lakoff)和约翰逊(Johnson)出版《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成为影响巨大的一部隐喻专著,书中将隐喻纳入人的行为活动,思想方式,语言符号等方面。隐喻从修辞学上的一种修辞手段发展成为一种认知方式,书中提到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式,更是一种植根于思维中的认知方式乃至行为方式。英国修辞学家理查兹(Rechards)与奥格登(Ogden)合著的《意义的意义》(The Meaning of Meaning,1923)一书中深入探讨了语义问题,同时他还提出隐喻的无所不在原则(omnipresent principle),他认为我们的世界是一个映射的世界,其中特点是我们自身的生活和存在方式的折射,我们的感知(perceiving),思想(thinking),以及意识(sensing)本质上也应该是隐喻的。

本文拟从莱科夫的认知隐喻理论围绕体验性,概念性对英语语言教学模式进行探究,以期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对英语词汇的理解以及篇章的理解上不仅仅停留在字面理解的水平上,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并且摆脱枯燥的机械记忆的模式,使之能够更加有效的应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的驾驭能力。

三、隐喻教学模式

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思维方式,对于外语教学具有启发和指导意义。隐喻思维的实质是跨概念领域的映射过程(mapping)隐喻是一种认知手段,是一种跨概念域的系统映射。隐喻理论告诉我们,一个概念范畴总是包含许多不同的特征或属性。这些特征和属性之间存在相似性,即共同特征。通过将始源域(source domain) 的语义特征映射到目标域(target domain) 中,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实践环节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及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因此师范英语专业的教育实习在应用技术类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显得尤为重要并且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本研究选取了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一第一单元课文为例,透过教育实习,不难发现实习学生对讲解这样一篇文章显得毫不费力,重点体现在对词汇语言点的把握上。

①I wonder if it is because I havent been able to be outdoors for so long, that Ive grown so crazy about everything to do with nature. I can well remember that there was a time when a deep blue sky, the song of the birds, moonlight and flowers could never have kept me spellbound. thats changed since I came here. ...for example, one evening when it was so warm, I stayed awaked on purpose until half past eleven in order to have a good look at the moon by myself. But as the moon gave far too much light, I didnt dare open a window. Another time five months ago, I happened to be upstairs at dusk when the window was open. i didnt go downstairs until the window had to be shut. the dark, rainy evening, the wind, the thundering clouds held me entirely in their power. it was the first time in a year and a half that Ive seen the night face to face.endprint

课文中除本单元新接触的重点单词及词组表达以外,例如spellbound等,并无其他教学难点,在平时的英语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类似的语篇,看似毫无语言难点的句子,在理解上要如何引导学生呢?

但如何摆脱单一枯燥的翻译式教学亦或是传统语法讲解式教学,成为实习生授课中出现的挑战性课题。对于此,有必要回顾在本科阶段的学习中遇到过类似的语言表达,例如,下面的例子选自刘乃银主编的英语泛读教程.

②Only music carried Dad away from his world of tools and projects. On a Sunday drive, he turned the radio on immediately. At red lights, Id notice his foot tapping in time. He seemed to hang on every note.

本段講述的是一个星期天父亲载着作者驾车外出,一上车父亲就打开了收音机,遇到红灯时,我注意到他的脚在打着节拍,似乎能跟得上每一个节拍。所以下文中提到的“radio”,“tapping” “every note”尽管没有出现“relaxing”这样的语言符号,却丝毫没有影响到作者要传达的一种周末驾车外出时悠闲惬意的意义。本段中,由具体的惬意心情这个原域映射到抽象意义的惬意的目标域里,使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清晰明了。

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一第一单元课文中deep blue sky,the song of the birds,moonlight and flowers这些都可以被视为是美好心情这个目标域所投射的具体概念,以及下文及时出现的he moon gave far too much light, the dark, rainy evening, the wind, the thundering clouds与黑暗统治这个目标域形成隐射,两者之间具有相似性(similarity)。也同时隐射出内心的阴暗,渴望光明的意愿。以熟悉的具体的事物来描述不熟悉的抽象的事物,从而达到对事物的全面认知与理解,也使得表达方式上更加形象具体,使人印象深刻。

大部分实习生对课文中出现的描写自然天气的词汇进行了重点讲解,高中英语课堂留给人们的印象是对词汇的深入讲解,造成了过多地关注词汇的深度,以至于形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面,学生在学完一个单元,除了记住本单元需要掌握的生单词以外,其他方面的能力并无太多提高,基本停留在机械背诵单词用法的层面上。

四、结语

地方本科院校每年为地方基础教学输送大批教育工作者,在本科学习阶段的职前教师们能否将书本所学创造性的应用到他们实际课堂教学当中去。通过对实习生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形成教学反馈,以期改善大学教师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有必要将隐喻的思维模式渗透到日常英语语言教学中来,教会学生如何独立思考,从而创造性的应用书本所学,更好地服务地方教育事业。

参考文献:

[1]林华东.趋势与策略 地方性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08.

[2]史蒂威克(Stevick,E.W.).教学方法论 问题出在哪儿?[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05.

[3]郝建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及教师发展研究与探索[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03.

[4]谢之君.隐喻认知功能探索[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06:19.

[5]Lakoff,G.&M.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6]《英语》必修一[M].人民教育出版社.

[7]刘乃银.《英语泛读教程》(第三版)第二册[M].高等教育出版社.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校转型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高校转型下应用型本科电气类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探究
高校转型背景下的跨文化应用型人才培养
转型背景下应用型高校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途径及机制研究
民办高校大学英语师资队伍优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