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探究

2017-12-21 16:40顾丽华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7年10期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创设情境小学数学

顾丽华

【摘 要】体验式教学注重在实践中让学生进行自主体验,契合了小学生爱表现、好动、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等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文章就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创设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30-0030-02

学生的学习应该是积极主动的,并且是一个富有乐趣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走出课本,走向生活,让学生在亲身体验数学的过程中收获知识。只有这样,小学数学课堂才能充满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小学生才能对复杂的数学计算提起兴趣,保持学习热情,从而深刻体会到数学的巨大价值和无穷魅力。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 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

一、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问题,体验“学数学”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把学生吸引到学习活动中来,使课堂成为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场所。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背景、知识基础、年龄特征等因素,呈现出有一定趣味性、启发性、思考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到熟悉、亲近、有趣,促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

1. 从激活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两者密不可分。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了实际。如果将数学与生活脱离开来,那我们的数学教学就是无源之水,将不再精彩。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生活元素,创设生活情境,使他们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到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愿学、会学、乐学。

例如,教学“认识千克”一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引入环节:

教师先出示两个包装大小差不多,但轻重差异较大的物品(红枣和膨化零食),创设了一个超市购物的情境。

师:冬冬在超市与妈妈一起买东西,他想买这两样商品,而妈妈说,只要冬冬说出这两样物品哪一个重,妈妈就同意买这两样商品。你能帮冬冬想想办法吗?

生:我觉得这两样物品一样重。

师: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他们看起来大小相同。

师:你是通过观察得到的,但大小相同的物体就一样重吗?

生:我觉得他们不一样重,但哪一个重,可以用手掂一掂。

师:请你来试一试。

生:枣子重一些。

师:你是用手掂的,还有别的办法吗?

生:我看到妈妈买菜时会用秤称一下,也可以用秤来称一称。

师:这种办法可以吗?

生:可以。

师:那这两种办法,哪种更简便一些呢?为什么?

生1:用手掂更简便,因为冬冬没有秤。

生2:我也这样认为,因为买东西的时候不会带着秤。

……

这一环节教师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的超市购物情境,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帮助冬冬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件,将实际生活与知识传授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亲历探究过程,获得学习体验。

2. 从激发探究欲望出发,创设问题情境

创造离不开问题,它是思维的起点。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有效“设疑”,把新知的学习放置于问题情境的创设之中,通过符合学生知识水平且富有启发性的问題,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明确探究目标,产生学习需求,进行思维碰撞,让课堂焕发精彩,让学习真实有效。

例如,教学“间隔排列”一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引入环节:

师:兔子乐园里生活着8只可爱的小兔子,今天天气不错,大家想不想去看看它们在做什么?

生:想。

(多媒体出示兔子乐园的情境图)

师:好,那我们就出发吧!来到兔子乐园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1:小兔子们在跳舞.

生2:它们洗了许多手帕。

……

师:你知道小兔子们洗了多少块手帕吗?

生:9块。

师:每只小兔子只有一个夹子,晒这些手帕够用吗?如果不够,还差几个呢?

学生七嘴八舌,意见不统一,有的说够,有的说不够,还差1个、2个、3个……

这一环节把学生置身于参观兔子乐园的游览情境中,使学生在游玩的过程中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引导,设置疑问,了解学情,充分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激发学生分析、思考、探究、总结,从而得出结论。

二、让学生在交流中提出问题,体验“说数学”

在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小组合作是一个重要的组织学生体验的方式,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独立的思考意识。同时,教师要主动参与学生的讨论交流,营造平等、融洽、开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用生动的语言文字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 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想问”

小学生提问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日积月累的长期发展过程。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教学中出示“我是小小营业员”的主题图,让学生交流“从图中你获得哪些信息?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充分激发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交流欲望,他们提出的数学问题也多种多样:图中一共有几种商品?哪种商品价格最贵?哪种商品价格最便宜?它们相差多少元?地球仪比闹钟贵多少元?比收音机少多少元?书包和地球仪的总价与收音机相比,哪个多?多多少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内容,利用教学内容的特点积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预设中要想学生所想,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问题因素,把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为基本出发点,不断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新的数学问题。

2. 给予及时的鼓励评价,使学生“敢问”

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增强他们的自信。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进行评价时,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肯定鼓励为主。只要是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得出的数学问题,教师都要以肯定性和鼓励性评价为主,再进行适当修正,促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二是尊重保护为主。教师要尊重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并要认真思考,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当学生提出正确、独特的见解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反馈,鼓励他们大胆创新、自主探索,使其感受到自身价值得到了肯定。三是正面引导为主。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很多时候是错误古怪、幼稚可笑的,教师首先应该肯定他们的勇气,切不可批评、取笑,然后再善意的加以引导,鼓励其转变思维,向正确的方向努力,继续提出问题。

数学学习离不开生活,数学学习离不开体验。我们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宰者,让学生在不确定的情境中探索和思考,获取真实的、丰富的体验,让学习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让生活“融入”数学,让数学“体验”生活,这样的课堂才是真实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 李永翠.谈小学数学中的体验教学[J].云南教育,2003,(32).

[2] 闫守轩.体验与体验教学[J].教育科学,2004,(6).

(编辑:杨 迪)endprint

猜你喜欢
体验式教学创设情境小学数学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分析体验式教学在中职会计课中的应用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