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SP理论的高校翻译专业课程改革探究

2017-12-21 09:14郑娜娜
校园英语·上旬 2017年14期
关键词:线上教学课程改革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经济需要适应国际形势因此对于翻译专业人才的英语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翻译专业毕业的学生对于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与行业要求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为了响应我校近年来提倡的应用型课程改革的要求,文章以专门用途英语(ESP)为视角探究了高校翻译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新途径及新举措。首先,创新翻译专业ESP课程设置;其次,重视ESP课程教材选用和师资建设;第三,创立以学生为中心,以输出为导向的课堂教学;第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借助线上教学平台MOOC、微课、微助教、雨课堂等辅助线下教学平台;最后,实施分层分级教学。

【关键词】ESP 翻译专业教学 课程改革 线上教学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我国对于翻译专业的毕业生的行业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即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及文化素养水平的现代化复合型人才。但是,高效翻译专业的毕业生的专业实践运用能力以及文化素养水平与行业要求相差甚远。因此,在高校翻译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提高翻译专业课堂英语教学的质量,培养出符合行业要求的专门人才,是所有高校英语专业教师教学方面亟需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文章旨在从ESP理论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探索翻译专业的课程教学改革新思路及新举措。

一、专门用途英语理论(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简称为ESP,是指英语学習者所学内容与某种特定的学科、职业或目的相关的英语,它所开设的英语课程是依据特定的培养目标或者特殊的需要而开设的( Hutchinson & Waters,1987)。例如财务英语、旅游英语、法律英语、医学英语、商务英语、广告英语、金融英语、学术英语、文献阅读等。ESP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有其显著的两个特征:一是学习者的学习目的明确,源于其培养目标是满足于特定行业的求;二是其教学内容是特殊的、专门化的,也就是说其培养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一系列工作的能力。

专门用途英语(ESP)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语域分析、修辞或语篇分析、目标情景分析、技能分析和以学习为中心。其中“需求分析”被认为是 ESP 的中心和出发点,它强调要认真地分析学习者未来使用外语的情景,并仔细分析在这些情境下进行交际的方式、途径、内容、媒介、手段等特点。基于这些分析的数据来设置 ESP 课程和制定教学大纲。ESP 课程的设置不仅要求涉及语言本身的学习,还要涉及学生所学的专业化知识,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所学专业领域的英语运用能力。翻译专业是针对翻译行业专门培养的高级人才,很显然其课程设置属于专门用途英语的范畴。ESP 理论对翻译专业英语课程的教材编写和选用、教学目标、课程设计及师资等方面的要求都不同于一般用途英语(EGP)。

二、翻译专业ESP课程的教学现状

随着高校教育应用型课程改革的深入,高校的翻译专业学生在大二阶段都开设了专门的 ESP 课程例如科技翻译、英汉笔译、英汉口译等。但是目前来看,在翻译专业ESP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发现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学生人数过多,教学班级过大。影响了高效教学的开展,尤其是以任务型为主的教学方法;秦秀白(2003)指出 ESP 教学的原则应该包括真实性原则即教材内容、练习设计、课内外的教学活动都应该与ESP英语相关;ESP大部分教材的主要知识点多以读、写、听力为主,学生实践模块较少,影响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因此,整体来说我国高校翻译专业 ESP 教学课程设置存在随意性大,缺乏整体性、阶段性、连贯性。ESP教学内容五花八门、零碎松散、缺乏系统性的特点。针对以上问题对于翻译专业ESP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三、革新翻译专业ESP课程教学模式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何兆熊( 2003) 提出英语专业的学生在专业方面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较高的英语技能,较丰富的英语语言、文学知识和较高的人文修养,较宽的知识面。

1.创新翻译专业ESP课程设置。首先,要按照社会需求设置课程,但应避免走另一个极端即过分以市场为导向,变化太快。根据不同行业对翻译专业毕业生提出的具体要求,确定不同的教学大纲,设立不同的ESP课程。ESP课程的设置要求做到立足当地、服务当地、实事求是。其次,ESP 课程设置要考虑专业与语言的梯度,要平稳起步、循序渐进。课程设置应该以学情为基础,在起始阶段要解决好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的融合问题,在后续教学过程中动态观察学生接受程度并适当地增加翻译专业知识和语言任务的难度。最后,ESP课程设置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内涵。积极开设语言文化选修课,提高人文素养。不妨采取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模式。选修课的涵盖面要广泛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如:欣赏类课程英美文学名著赏读、英美诗歌赏析、经典英美影片赏析、中西社会文化大观赏析、英语视听说等。应用类课程如高级口语、商务口译、时事英语、应用文写作、科技类英语或社会人文类英语等。ESP选修课的设置为学生日后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2.重视ESP课程教材选用和师资建设。束定芳(2004)指出,西方国家对 ESP 教材的争议体现在两方面:深而专、泛而广,改编、未改编。据统计,我国现有 ESP 教材很少,多数教材的选定都是高校 ESP 课程教师自行选定的。这些教材中有原版引进的、国内改编的、还有教师自行从文献、期刊或网上下载的辅助学习资料。但是,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与经验只可借鉴不可生搬硬套,ESP课程的教材应根据国内学生的兴趣与需求、语言水平、专业知识含量等因素。ESP教材的内容专业性不宜太强,语言使用要有代表性。

ESP课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是:首先,要有灵活性,要具备从EGP教师转向ESP教师,能在短时间内适应不同学生群体特点的学习要求的素质。其次,ESP教师还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英语国家文化素养。第三,高校应加大对英语师资的培训与业务进修。ESP是大学阶段英语专业教学的关键环节,实施语言教学与专业方向相结合的教学的新模式,不但能够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素质,而且更有助于造就符合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多元化人才。endprint

3.创立以学生为中心,以输出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负责人。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语言的习得。基于学生需求的教学目标决定了 ESP 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改变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

翻译专业课程教学主要以实用知识技能培训贯穿教学始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最大的特点是:学生活动得多,教师讲解得少,教师的作用从传统教学中的课堂主宰者和知识提供者转变成引导者和咨询者。

4.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同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使得远程教学成为热门。高校教师课堂走向数字化是一个大趋势。在翻译专业ESP课程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线上教学辅助教师与学生互动,如外研社研发的Unipus在线学习与测试的平台、微助教、雨课堂、慕课、微课等多样化教学方式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眼前一亮,增加课堂趣味性的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那么,教师在线下课堂上更多的任务是答疑解惑,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线上测试等辅助教学手段也减轻了教师批改作业的任务,随时随地进行测验,增加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考核,改变了传统的以终结性考核为主的模式,教学及考核都更加的科学化、系统化。

5.实施分层分级教学。ESP课程教学本来就是从学习者的需求出发,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者的要求。目前,高校翻译专业的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不同水平的学生对翻译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有不同的要求。因此,翻译专业ESP课程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特点、学习态度等因素实施分层分级教学,有区别地、针对地设计教学目标、授课计划、制定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四、结束语

翻译专业ESP课程教学改革是大学英语应用型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学生的就业和职业生涯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以应用型本科院校为背景,以翻译专业ESP课程的教学为切入点,提出土翻译专业 ESP课程培养目标为提高学生英语语言在特定工作环境下的实践能力,为以后就业与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在教学内容上以学生需求为主,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的翻译与口头输出的能力,强调所学知识的应用性。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循序渐进,促进学生不断的提高。同时提高了形成性评估的占比,以期提高学生的ESP英语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Hutchinson.T.&Waters,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a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严明.大学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9.

[3]刘法公.论基础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关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31-33.

[4]秦秀白.ESP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兼谈在我国高校开展多种类型英语教学的可行性[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3 (4):79-83.

[5]何兆熊.辦好英语专业之我见[J].外国语,2003,(2):46-50.

[6]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郑娜娜(1984.10-),女,山西临汾人,山西工商学院,讲师,研究生(2012级硕士),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话语分析方向。endprint

猜你喜欢
线上教学课程改革
“互联网+”背景下中国饮食文化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线上教学发展状况与虚拟社群维持策略探析
高校室内设计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探讨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