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藏「鹿」

2017-12-22 21:55屠学军故宫博物院文物管理处馆员
紫禁城 2017年10期
关键词:福禄御制围场

屠学军 故宫博物院文物管理处馆员

宫廷藏「鹿」

屠学军 故宫博物院文物管理处馆员

鹿对于人们来说,不仅可以满足生活上的物质需求,同时也是吉祥的象征。因为「鹿」与「禄」音同,使得鹿的象征意义更为丰富。在故宫博物院的众多藏品中,带「鹿」字的文物有一千八百二十三件,有「禄」字的文物一千一百四十一件,其数量可谓繁多,由此不难看出鹿与清宫的密切关系,也可看出帝王对于禄的企盼与珍视。对于清朝的帝王来说,鹿是秋狝时的猎物,而禄则是对国运昌盛的追求。本文就以故宫博物院藏秋狝围猎的相关文物与具有鹿的引申含义—禄的代表文物做一说明。

围猎哨鹿

清代帝王在马背上得天下,入关以前就常常射猎驰骋,一统天下之后几代帝王皆是不忘骑射,常常举行秋狝。秋狝时所谓的「哨鹿」,在满语中称之为「木兰」,即是通过人为模仿鹿鸣之声招引鹿群,诱鹿入围,然后合而杀之。因为每年秋季,正是牡鹿发情求偶之时。哨鹿需于五更前出御营,事先埋伏在哨鹿地点,待黎明时分,命数十名随围官兵,身披鹿皮,手举假鹿头,藏于丛林,吹响鹿哨,以逗引牡鹿靠近。由于鹿哨声与真鹿鸣声十分相近,容易诱使真鹿进入合围伏击圈,待鹿进入后再将其射杀。清康熙二十二年(一六八三年)六月康熙首次入围,一百三十五年间,康熙、乾隆、嘉庆三帝共八十八次到木兰围场行围,每次入围时间大约都在农历的八九月间,行围通常持续半个月到一个月。

乾隆对秋狝之事更为热衷,据文献史料记载:乾隆七年六月二十六日,自圆明园奉皇太后启銮,首次举行木兰秋狝大典。乾隆皇帝至木兰围场四十次,举行秋狝大典三十九次,行围五百九十二场,进出七百二十八天,期间猎虎五十八只,豹三只,熊十只,鹿无数。(王志伟《肄武习劳的王朝遗产清帝木头兰秋狝大典》,《紫禁城》二〇一五年八月号总二四七期)乾隆十四年(一七四七年)、十八年(一七五三年)、十九年(一七五四年),乾隆皇帝分别写下《哨鹿赋》、《后哨鹿赋》、《前后哨鹿赋》,在文中他说到,围猎哨鹿 「一畅寻乐怀,一寓寻劳意」,表达了哨鹿兼具娱乐和习劳两种性质。并以这三篇御制文制成五份玉册,每册均依照乾隆御笔刻制,其中三件是「哨鹿赋」、一件为「后哨鹿赋」,一件为「前后哨鹿赋」,分别采用不同的书法形式。在民国时期的文物点交报告中这些哨鹿赋玉册分别存于古物陈列所、重华宫内的漱芳斋和古董房等处。

如今在故宫博物院中还藏有不少的秋狝射鹿武备,以乾隆朝遗存为主,主要有鹿哨、御弓、火枪、箭矢等。清代鹿哨均由清宫总管内务府造办处制作,用材考究,雕刻精美。鹿哨式样似象牙状,长八十至九十余厘米,哨面木质,头部雕龙形,髹金漆,有的木面描金彩漆各种花卉、卷叶和「卍」字纹等装饰。皇帝御弓上有的会记录皇帝狩猎时的辉煌战绩,比如弓面上会镌有「乾隆八年上在盛京围场御用宝弓射中一熊数鹿」、「乾隆十九年上在吉林围场御用宝弓射中一熊数鹿」、「乾隆二十二年带领准噶尔投降众人木兰行围上用宝弓在依绵豁罗围场射中一鹿」、「乾隆五十一年八月二十一日巴彦托罗海围场上四箭射中四鹿宝弓」、「乾隆五十二年八月二十一日巴彦喀喇围场上射中三鹿宝弓」、「乾隆五十四年八月二十六日巴颜和乐围场上射中三鹿宝弓」、「乾隆五十六年八月二十日永安莽喀围场上射中二鹿宝弓」等内容。这些内容记录了乾隆皇帝狩猎的时间、地点与狩猎的成果,由此我们仿佛可以想象到乾隆狩猎时的雄姿。

清人绘 弘历威弧获鹿图卷(局部) 纸本设色 纵三七·六厘米 横一九五·五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清 郎世宁 弘历哨鹿图轴 绢本设色 纵三八四·五厘米 横一八七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清 彩漆描金鹿哨 长八八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清 金漆雕龙纹鹿哨 长八五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清 楠木雕龙纹鹿哨 长八〇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 御用木牛角万福锦纹桦皮弓长一三七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 御用木金桃皮弓长一一四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清 鸭嘴哨箭长一〇三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清 射鹿箭 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的御用火枪有数十支,基本上是专供狩猎之用,由清宫造办处制作。其中著名的有乾隆御用准正神交枪、乾隆御用百中神枪、铁錾花纹神交枪。除了使用御用火枪外,乾隆皇帝也不忘满族祖辈所倡导的骑射传统,因而特别使用由清宫造办处御制的金桃皮弓、牛角万福锦桦皮弓,以及各种御制射猎箭支,有镀金大哨箭、鸭嘴哨箭、方骲头哨箭、行围哨箭、射鹿箭等。

每年秋天,木兰围场水草丰盛,虎、豹、麋鹿、黄羊等各种各样的飞禽走兽出没其间。清帝戎服盛装地来到这里,举行盛大的「秋狝大典」,并把秋狝定为典制,让后世永远遵行。木兰秋狝一方面训练了八旗子弟骁勇善战的能力;另一方面,利用秋狝中蒙古各部贵族扈从围猎之际,接见蒙古各部上层人物,密切清王朝与蒙古各部的联系,增进团结,使蒙古王公「畏威怀德」,以达到充备边防,巩固基业的目的。

以鹿喻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鹿是吉祥、长寿的象征。清代帝王将其视作祥瑞之兽,也继承了这一以鹿喻禄的含义。据《述异记》记载,鹿是可以寿至千岁的神兽,因此,长寿也成为了鹿最为常见的寓意。比如,鹿与鹤组合,皆取二者长寿的特点,寓万物欣欣向荣,永盛不衰;鹿与祥云组合,寓意吉祥和长寿等等。以鹿之长寿叠加于对福禄的企盼之上,就衍生出「福禄绵长」等含义。对于宫廷来说,更是格外重视这样吉祥的寓意,故宫博物院藏的一些印章、玉册中,直接而清晰的反映了明清时代帝王关于「禄」的祈愿,下面就重点介绍其中的几件。

「天禄永昌」为 一句祝福语,语出《论语·尧日》:「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故宫现藏「天禄永昌」印共十三件( 明代 两件 ,清代 十一 件,)年代 、质 地、大小及篆字均有不同。特别要说明的是其中七方为乾隆时期的仿汉印,为覆斗纽或瓦纽,有的四周刻回纹,瓦上刻夔纹;有的四周及上面刻勾云纹,五方为阴文篆书,一方为阳文,还有一件为连环印(连环印的印文一方为阴文,一方为阳文)。

清 准正神交枪长一九三厘米 内径〇·一四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清 铁錾花纹神交枪

长一六五厘米 内径〇·一六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清 百中神枪

长一六〇厘米 内径〇·一三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清 青玉覆斗纽“天禄永昌”方印及印面

长五·一厘米 宽五·一七厘米 通高四·六厘米 纽高〇·六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清 青玉覆斗纽“眉寿万年子孙寿禄”“天禄永昌”连环印及印面

故宫博物院藏

清 青玉“天禄永昌长宜子孙”印文

故宫博物院藏

青玉覆斗纽“中正和平福禄攸长”方印及印面

长三·四厘米 宽三·四厘米 高二·四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除了「天禄永昌」印,故宫还藏有带「禄」字印共二十一方,均为吉祥用语。其中玉质印六方,如明代的白玉鼻纽「世禄」印,乾隆朝的白玉兽纽「福禄」印,青玉坛纽「受禄于天保有命之」印,青玉覆斗纽 「受天百禄福履绥之」 椭圆印,青玉坛纽「受天百禄」印,青玉覆斗纽「子孙寿禄」印和青玉覆斗纽「中正和平福禄攸长」玉环方印。这件青玉覆斗纽「中正和平福禄攸长」玉环方印,印模正方形,篆书,「中正和平」为阳文大印;「福禄攸长」为阴文小印。大小印均坛纽,纽由玉链相连,大印纽顶刻有四合如意,印上半部刻有回纹,小印纽顶勾云纹,四周回纹,青玉经过加料蒸煮而呈古色。印上附黄条上书「汉玉图章大小二十六方」,说明乾隆时期曾同一批制作了二十六方印,其中就应包括上面提到的七方青玉「天禄永昌」印。

其他材质的印章还有寿山石雕龙如意纽「天赐天禄圣君」印一方;青田石印「绥将福禄」印、「长期福禄佑尘寰」印等十方(两组印,每组五方);黄青田石雕花「福禄寿原修为己」印、「上下情亲福禄长」印等;铜镀金回纹纽「长期福禄佑尘寰」印等四方。特别需要说明的是青田石印与铜镀金印印文重复的缘由:故宫现藏有三组「宝典福书」与「元音寿牒」组印,每组二百四十方,共七百二十方。这三组印的印文相同,均从乾隆御制诗文中选出带「福」字和带「寿」字的诗文辑成,镌刻成不同质地和不同规格的印章,并附印谱。乾隆五十五年(一七九〇年)乾隆皇帝八十寿辰时,文华殿大学士和珅、工部尚书金简各进献一组。乾隆皇帝非常喜欢这两组印章,因此命清宫内务府又制作了一组。和珅进献的是黄青田石「宝典福书」、「元音寿牒」组印,金简进献的是铜镀金组印,青田石组印为内务府造办处制造的。上文提到的铜镀金印四方,就是工部尚书金简进献组印的其中四方,比青田石印少了「绥将福禄」印,实际上金简进献时原有此印,在清室善后委员会登记时就少了六方,其中就包括铜镀金「绥将福禄」印,现在的这六方印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按照印谱后配的。

碧玉御制福禄寿三星赞册

长二四厘米 宽一三·五厘米 厚四·一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皇帝无论时令佳节还是喜庆盛典、凡遇喜怒哀乐,皆好吟咏,其一生创作的诗文很多。这些诗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乾隆盛世、文治武功、天下一统的繁荣景象。将御制诗文制成玉册是清代皇帝中仅在乾隆期独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乾隆帝令人将其中一些得意之作制成玉册,置于座右把玩欣赏,以求自娱。福禄寿三星图案在在故宫文物中有诸多的体现,而在不同文物上装饰《御制福禄寿三星赞》御制诗的例子也不胜枚举,这充分说明乾隆皇帝对此诗的喜爱程度。

故宫现藏《御制福禄寿三星赞》玉册三件:分别为青玉御制福禄寿三星赞册(四片);青玉御制福禄寿三星赞册(六片,附紫檀匣盖一件,锦套一件);碧玉御制福禄寿三星赞册(六片)。这件碧玉御制福禄寿三星赞册,以玉版为册心,装帧成书籍形式,字体为隶书,无落款,字和画面上均描金。前后封页有二龙捧寿和正龙的图案,首页描绘在松树下的福、禄、寿星三人,福星手里抱一小孩,象征多子多福,三星前有一人拜寿。由于乾隆御笔的玉册多用散离状玉版,大臣敬书玉册多是以玉版为册心的书籍形式,因此此册应为大臣抄写,表现出的是乾隆皇帝对福禄寿的企盼。(恽丽梅《乾隆诗文玉册:清宫特殊的文化现象》,《明清论丛》二〇〇八年年刊)

猜你喜欢
福禄御制围场
论“福禄提梁壶”的吉祥文化寓意
福禄
河北围场朝阳地晚泥盆世侵入岩的发现及锆石U-Pb年代学证据
《御制耕织图诗》瓷板册页的清宫往事
南宋《太宗皇帝御制戒石铭》碑(梧州本)
青玉雕御制诗描金长方形插屏
Chinese astronomy in the time of the Jesuits: Studies following 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
论紫砂壶“福禄”的文化意境
围场县档案局方志办配合央视完成《中国影像方志·围场卷》拍摄工作
2017,谁的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