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经济学

2017-12-23 11:02
天津经济 2017年10期
关键词:理查德泰勒经济学家

行为经济学

一、概述

行为经济学作为实用的经济学,它将行为分析理论与经济运行规律、心理学与经济科学有机结合起来,以发现现今经济学模型中的错误或遗漏,进而修正主流经济学关于人的理性、自利、完全信息、效用最大化及偏好一致基本假设的不足。

狭义而言,行为经济学是心理学与经济分析相结合的产物。广义而言,行为经济学把五类要素引入经济分析框架:认知不协调-C-Dgap、身份-社会地位、人格-情绪定势、个性-偏好演化、情境理性与局部知识。

传统西方经济学是建立在经济学理性人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市场中的每个人都是理性的。在市场变化的时候,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效用曲线及时、准确做出反应。

而行为经济学改变了理性人的假设,认为人是非理性的,而且每个人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不同,获得信息的渠道也不一样,所以不会做出理性人一样的反应。但是目前行为经济学还没有一套类似传统经济学那么完整的理论框架,还在发展之中。

而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传统经济学说在一些理论推演过程中始终陷入“瓶颈”以及在解释及指导现实经济生活时表现得欲振乏力,以理查德·泰勒(RichardThaler)为首的一批经济学家开始对作为传统理论的立论根本——“理性人”假设提出置疑。他们尝试将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引入到经济学研究中来,提出了将非理性的经济主体作为微观研究的对象,从而开创了对微观经济主体非理性规律进行研究的先河,行为经济学由此诞生。随后大批学者对这一崭新的领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与信心并积极投身于其研究中。一般认为行为经济学正式创立于1994年,已故著名心理学家阿莫斯·特维尔斯基(AmosTversky),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尼曼(DanielKahneman),理查德·泰勒(RichardH.Thaler),马修·拉宾(MatthewRabin),美籍华人奚恺元教授等是这一学科的开创性代表。行为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尼曼(DanielKahneman)和维农·史密斯(V.Smith)因在行为经济理论和实验经济学方面的杰出研究而获得200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以此为标志,行为经济学有力地展现了其存在价值、学术地位以及广阔的研究前景。

二、西方行为经济学的兴起

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理查德·泰勒为首的经济学家,从进化心理学获得启示,认为大多数人既非完全理性,也不是凡事皆从自私自利的角度出发。以此为理论基础,专门研究人类非理性行为的行为经济学便应运而生。行为经济学形成于1994年,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戴维·莱布森(DavidLaibson),从心理学和行为角度探讨了人类的意志和金钱,把经济运作规律和心理分析有机组合,研究市场上人性行为的复杂性。现在,经济学正式承认,人也有生性活泼的另一面,即人性中也有情感的、非理性的、观念引导的成分。从斯密、李嘉图、马克思、马歇尔到凯恩斯,几乎所有伟大的经济学家都将复杂的心理学纳入到自己的思维之中。

猜你喜欢
理查德泰勒经济学家
用蛋管住鸡
泰勒展开式在函数中的应用
经济学家还需汲取的教训
展示不完美
蔡昉:富足的“穷人经济学家”
用蛋管住鸡
星闻语录
谁给了经济学家“出场费”?
英国雕塑家理查德.狄肯访谈
理查德.狄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