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加工贸易创新发展路径分析

2017-12-24 09:29李金阳
北方经贸 2017年11期
关键词:辽宁省加工贸易

李金阳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国际经贸学院,辽宁大连116052)

辽宁省加工贸易创新发展路径分析

李金阳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国际经贸学院,辽宁大连116052)

中国对外贸易的不断深化发展,辽宁省对世界各地的贸易往来也日益加深。目前,辽宁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为加工贸易,但仍存在很多问题。促进辽宁省加工贸易创新,辽宁省应提升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改善产品结构;完善加工贸易政策体系,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辽宁省;加工贸易;创新;路径

一、辽宁省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

(一)近年辽宁省加工贸易发展概况

据公报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4年,辽宁省的进出口贸易额保持稳定上升,但近两年有小幅下降,由2015年的960.9亿美元下降至2016年的865.21亿美元。2012年至2016年辽宁省加工贸易总体呈现波动变化趋势。其中,2013年至2016年的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呈持续下降状态,2016年最低为266.8亿美元,占进出口总额的30.8%。

对于大多以生产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为主的辽宁省加工贸易企业来说,加工贸易设施十分落后,多从大陆境内采购,大陆内大量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是主要竞争力。而与此同时,韩国、东盟等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也迅速发展,其产品出口结构与辽宁省内加工贸易企业有很大的相似,所以在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社会大环境下,劳动力的优势减少,而辽宁能称得上高端的产品少之又少,同时缺乏自主品牌及创新。

(二)辽宁省来料加工发展现状

近年来,辽宁省依靠自身相对坚固的产业基础,促使技术含量低的来料加工企业得到了迅速成长,其中服装、纺织品和鞋业增长尤为突出。辽宁省许多传统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通过技术和设备的改造提升,打造自身品牌,积极拓展上下游产业链,已渐渐形成了完备的产业模式。然而金融危机之后,来料加工贸易额不容乐观,大连海关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6年辽宁省来料加工进出口贸易额呈持续下降趋势,2014年辽宁来料加工进出口贸易额最高,为703.27亿人民币;2016年最低,仅为566.02亿人民币。

(三)辽宁省进料加工发展现状

据大连海关数据显示,辽宁省进料加工贸易占贸易总额70%左右,远远超于来料加工贸易的比重。2014年至2016年间,辽宁省进料加工贸易额呈波动发展趋势,2014年辽宁省进料加工贸易额最高,达1556.08亿人民币,2016年辽宁省进料加工贸易额最低,达1194.07亿人民币。随着我国对外贸易保险制度及出口退税政策的不断完善,较大地减少了辽宁省加工贸易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寻找客户的风险,辽宁省内的进料加工贸易企业掌握极大的自主权,大大地提高了企业自主销售的积极性,鼓励进料加工企业以出口带动进口,从而推动辽宁省加工贸易的发展。

二、限制辽宁省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因素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2016年辽宁省政府提出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其发展目标是2020年加工贸易出口总量比重比2015年翻一番,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等出口都要达到质的飞跃。然而,目前仍存在影响辽宁省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问题,具体如下。

(一)加工的产品附加值低

现阶段的辽宁省加工贸易企业在产品生产中,仅仅处于低端零部件的成套生产和零散配件的组装状态。辽宁省机电产品出口规模在2013年至2016年期间始终占进出口总比的70%以上,出口品牌较多,但大多都为来料加工与贴牌生产,此环节以廉价劳动力为主,机电企业缺乏自主研发意识,缺乏实施品牌发展战略,而且产品结构、软件维护支持、关键零部件配套及设备等方面上被世界范围内的跨国母公司始终掌握着。近年来,辽宁省可利用的国土资源日渐减少,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及环境负荷持续加重,同时建设生产场地需用占用大量的国土资源,辽宁省3000家机电企业,仅有不足100家企业具有一定规模。

(二)核心技术比较缺乏

行业的技术水平和根本生产能力是主要确定企业发展程度的因素。一般情况下,在加工贸易中,公司只将适用性转让给市场,转让技术水平等于或略高于国内先进技术水平。辽宁省加工贸易企业在长期的产业建设中完善了产业结构。但在进口替代条件下,这些企业缺乏国际竞争力。改革开放后,在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受进口产品和外商投资的强劲冲击下,大部分行业的技术创新力度到了提高,家用电器和服装等消费品行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了一定的地位。辽宁省加工贸易企业的整体产品科技水准仍然与发达省份有很大差距。辽宁省的工业技术吸收和创新能力从实现工业发展要求和未来工业发展目标来看仍然具有较大差距。研发资金是技术吸收和创新的主要障碍。无论国家、行业和企业各种层面上看,辽宁省的研发经费在全国范围内的研发投入都处于较落后地位。2015年辽宁省企业的研发投入363.4亿人民币,占2015年GDP的1.26%,投入总额较2016年下降16.5%,排名下降至全国第15位。同年,排名第一、二位的江苏省和广东省研发投入分别为1801.2亿人民币和1798.2亿人民币,明显与江苏省等发达省份有很大差距。

(三)加工贸易地区发展不平衡

辽宁省一些重要城市的加工贸易发展较好,且地区多为沿海地区,现主要集中在沈阳,大连,鞍山等交通便利的沿海开放城市。以营口市为例,该市位于渤海东岸辽东湾畔,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成为了我国东北近代史第一个开展外贸行业的港口,对外贸易历史久远,经验丰富。数据显示,营口市加工贸易额2012至2016年期间保持平稳趋势,2012年加工贸易额最高,共计5.7亿美元,2016年加工贸易额最低,共计4.3亿美元。营口在省内始终与丹东、葫芦岛、锦州等地共同保持领先地位,但以辽阳为例,2016年该市加工贸易总额仅达0.4亿美元,不及同年营口市的10%。值得一提的是,仅2017年上半年,大连市加工贸易额已高达721.5亿人民币,相较上年增长9.2%,占辽宁省进出口贸易总和的34.2%,辽宁省其余几市之总和与大连市仍有较大差距,大连市凭借自身的优势已经连续几年位于辽宁省加工贸易的第一位。辽宁省加工贸易现状可以说是以沈阳、大连两个省内较发达城市为中心并向周边各县、市辐射,以此促使辽宁省加工贸易的全面发展。而在一些内陆的地区如辽阳等地加工贸易发展较弱。

三、促进辽宁省加工贸易创新的路径选择

(一)改善产品结构,促进高附加值产品出口

对于辽宁省而言,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为保持其能够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一定的地位,其主要加工贸易城市如大连、沈阳仍坚持将持续提升加工贸易产品的科技含量及价值,协调加工贸易的产品结构类型,提升加工贸易产业规模作为目标,促进产业转型。

辽宁省应在全省范围内扶持出口规模较大的企业作为试点,促进新兴制造业的发展并带动先进产业的提升,加快加工贸易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在省内筛选较大规模的企业进行试点测验。如以大连为例,正逐渐形成以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水产等外向型现代化工业体系发展。以营口市为例,依托辽宁省自贸区营口片区的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发展,正逐渐努力打造镁质冶金材料、纺织、轻工、农副产品深加工等,逐渐形成强有力的产业集聚。辽宁省锦州市还率先引进了Industrial trade adjustment mechanism(工业贸易调整机制),锦州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积极开展“外贸政策走进辽西经济带”活动,组织各类工厂参加境内外展会,同时出台了多项扶持高新技术及机电产品企业发展的政策,推动外贸企业出口的发展。辽宁省在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调整的过程中,始终将政策与辽宁省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结合,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通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总结出了符合辽宁省加工贸易行业发展情况的贸易体系。

(二)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推动加工贸易信息化

1.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与科技创新资源的对接机制

现阶段而言,影响加工贸易企业成长的主要因素是生产配备落后,欠缺创新意识及核心技术,因此大力推动辽宁省内企业重视对加工技术的学习与创新显得尤为重要。以政府的视角考虑,政府应当积极寻求、研讨并创建完善的企业成长引领机制,通过开展宣传活动、讲座,邀请高素质人才下到工厂进行指导等方式来让辽宁省加工贸易企业认识到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全省企业对科技创造投入的使命感和紧张感,力争使全省加工企业在一个勇于创新、鼓励成功的社会氛围中生产开发,从而使得加工贸易企业能够自觉主动的运用和结合现代的技术发展和科技发展水平,来不断地进行自主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

从企业的角度上来看,企业一定要做好人才的引进和管理工作,促使企业的发展,以通过建立健全人才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来促进高新技术人才不断得到补充。

政府也应加强政府科技投入观念,加大创新机构建设、科技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建立与科技创新资源的对接机制,将加工贸易与智能制造相结合。加大财政经费对各类科研项目的资金投入,进一步提升加工贸易企业的创新自主能力。

2.加大企业研发投入,推动加工贸易信息化

企业应注重研发经费的投入,研究出合理的研发经费投入指标,力争保持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不断提高,进而实现企业的科技整体水准提升。同时创新销售模式,运用“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推动加工贸易企业发展,利用“出口时代网”等电子商务平台开发国际市场,推动加工贸易信息化。鼓励企业建设海外仓库减少中间环节费用,打造海外营销环境,拓宽世界市场营销渠道。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加工贸易企业的持续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应时刻注意通过抱着“走出去,引进来”的心态加强技术引入和技术创新等方式来提高企业的竞争水平,进行消化的基础上加以创新的想法,否则会造成重复引进,侵犯专利的不良后果。同时,也应当注重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建设,通过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的建设和管理,进而使辽宁省加工贸易产业得到整体升级与转型。

(三)完善加工贸易政策体系,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政府应适当优化贸易的货物“转场”政策,缩短原料货物“厂到厂”的时间,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考虑,促进生产原料“厂到厂”的有效增长,将准则性和灵通性有机联合起来,以此延伸加工深度,同时改良辽宁省加工业处于生产价值链低端地位的状况。此外,在政府允许的范围内,增强外商对企业投资的优惠,大力吸引外资,鼓励外商增加对生产技术水平较低的企业投资,以此来提升辽宁省内中外合资加工企业的加工水准,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以市为头,发挥各类产业园区载体作用,促使产业园区基本生产设施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将中小型企业集中到一起,加强产业集聚。减少中间环节及费用。同时,这样有利于加强对企业的监管与调控,能够促进企业之间更好的协作,在产业园内的企业可以申请出口简化程序,更好地贯彻落实海关货物处理领域的“一报、一审、一检”。另外,根据区域经济的特点以及城市发展特征,合理布局辽宁的科技园区、自贸区,延伸加工贸易内的产业链条,协调产业链条在区域内的分工协作,促进加工贸易区域均衡发展。

四、总结

促进辽宁省加工贸易的创新发展,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建立与科技创新资源的对接机制。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推动加工贸易信息化。延长产业链,向生产制造及服务贸易转变。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改造国内产业在现有生产方式下,增加人力资本投入,增加国内材料和零部件企业的研发投入,投资外商投资企业优惠政策,提高国内材料质量和技术含量,力争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标准,为国内材料和零配件提供进出口竞争公平合理的外部环境,为辽宁省改良工业格局,协调沈阳经济特区、辽宁沿海经济城市及辽西北城市三者之间的发展。对于辽宁省加工贸易行业未来发展而言,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去摸索和探究,做好宏观的调控,从基本省情出发,加强企业的外部发展环境监控,力争改善政策制度,合理进行产业布局,在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的同时,注重培养企业竞争的意识,推动辽宁省产业跃进全球价值链高端,以此达到全面使辽宁省加工贸易的发展切实有效地提高,是辽宁省政府的首要任务。

[1]张佚如,封 玮.辽宁省R&D经费投入状况研究[J].民营科技,2015(4).

[2]侯 悦,王 燕.我国加工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9).

F727

A

1005-913X(2017)11-0023-03

2017-09-16

李金阳(1996-),男,辽宁大石桥人,本科学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方 晓]

猜你喜欢
辽宁省加工贸易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杂志订阅单
认识“超加工食品”
图解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自由曲面加工中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贸易统计
贸易统计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