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构建初探
——以广西—东盟为例

2017-12-24 09:29郭建波
北方经贸 2017年11期
关键词:交易平台跨境广西

郭建波

(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南宁530006)

跨境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构建初探
——以广西—东盟为例

郭建波

(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南宁530006)

近年来广西与东盟的电子商务贸易特别是大宗商品电子交易领域遭遇瓶颈。因此,现有的广西—东盟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应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对现有大宗品电子交易平台行整合,并合理借鉴福建等省经验对区域通关一体化,以顺应国家发展和广西自身战略需要。

跨境交易;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广西;东盟

自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以来,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大部分产品上实行零关税,广西与东盟的大宗商品成交量持续上涨。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持续推行和2015年底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文件的签署,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关日趋紧密,大宗商品领域也进入更大规模的复合依赖之中。然而,广西与东盟在大宗商品电子交易方面已遭遇发展瓶颈。为把广西打造成全方位国际化省区,应在现有中国—东盟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的基础上,加快创新步伐,探索中国—东盟大宗商电子交易平台的“升级版”—广西—东盟跨境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使广西成为中国—东盟大宗商品电子交易的火车头,并作为面向东盟的窗口真正融入到东盟的一体化进程。

一、广西与东盟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发展现状

(一)交易区域相对集中、交易规模小

从贸易额来看,2006年至2015年,广西与东盟的贸易额从18.3亿美元增长到290.1亿美元,10年时间双边贸易额翻4番。东盟连续15年成为广西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双边交易规模持续扩大,但交易区域却相对集中,主要表现为与越南的贸易。据广西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广西与越南的贸易超过246.4亿美元,占广西与东盟贸易额的84.9%。从对外口岸来看,广西与东盟的主要贸易口岸大都是双边口岸,且集中在中越边境,通过凭祥、东兴等陆路口岸及北部湾海上通道与广西贸易成为广西与越南的主要通道。广西与东盟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也呈现相似特征,具有交易区域相对集中、交易规模小的特点。在广西面向东盟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中,比如南宁交易所、北部湾商品交易网、广西糖网等,中国企业占了绝大多数,东盟入驻企业很少且来自越南。实际上,广西与东盟的大宗商品交易主要还是以传统的市场批发、订货、运输、交割、支付的交易模式为主。

(二)交易品种单一

广西与东盟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品种相对单一,主要以农场品和部分工业原料为主。2014年广西进口的大宗商品主要有大豆(503万吨)、铁矿砂及其精矿(1333万吨)、锰矿及其精矿(226万吨)、煤炭(1154万吨)、原油(256万吨)、各类水果产品(66万吨)。出口农场品大类(80万吨左右)、重晶石和滑石(100万吨)。而根据北部湾商品交易网、广西糖网、西南煤炭中心和南宁交易所等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提供的交易品种显示,广西与东盟在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的交易品种均偏向如农产品、食糖、煤炭等广西的优势品种。

(三)平台竞争力不强,受其他省份强力挑战

近几年,各地区省市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发展迅速,相比而言,广西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发展后劲不足,缺乏驱动力。一是平台数量增长缓慢,以中西部地区湖南、云南分别代表中西部为例。2013年广西的电子交易平台数量为19家,湖南16家,云南11家。但截至2015年底这一数字分别为22、36和21。湖南已大幅度超越广西,云南也与广西并驾齐驱了,从2013年的全国排名第10下降到2015年的第18位。二是竞争力偏弱,除广西糖网食糖批发市场、广西大宗茧丝交易市场、南宁(中国—东盟)商品交易所、广西中国联通易沃购、北部湾交易网5家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实力较强外,其余竞争力均偏弱。据相关部门统计,截至2014年,广西电子商务总成交额达2034亿元,而仅上述前4家,成交额就达到1530亿元。

二、构建广西—东盟跨境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的必要性

(一)服务于广西的发展战略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简称《纲要》,下同)中,明确了广西的对外开放战略。其中包涵两个子战略:中南西南地区开放发展战略和国际开放战略。因此,广西目前有两大定位:一是发挥广西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和西南部出海口作为中转站的作用;二是发挥广西作为中国面向东盟的桥头堡所具有的中心作用。随着东部省份产业转型和西南部地区的大发展、2015年底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完成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谈判加速,中国与东盟市场进一步整合,“南宁通道”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从广西的国际战略来看,区政府试图广西打造成国际化大都市的战略定位不言而喻。

传统的大宗商品贸易模式已不足以应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便捷交易、降低成本和实时跟踪已成为大宗商品交易的大趋势。目前广西与东盟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占比非常小,且在与东部省份的竞争上,广西明显处于劣势。因此,广西必须加紧对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的创新,走具有广西特色的路子。广西—东盟跨境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将极大地拉近广西与东盟的贸易联系,降低交易成本,增强广西的竞争力。

(二)服务于国家战略

广西—东盟跨境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不能狭隘地理解为仅是广西与东盟之间的区域贸易机构,而是广西作为连接整个中国与东盟的枢纽服务于国家战略。

首先服务于国家安全战略。大宗商品通常是指大规模的,会影响国计民生的商品,如金属、储备粮、石油和钢材等。大宗商品领域出现问题,有时会引发为国家问题,如能源产品、工业产品等往往具有战略性。譬如2015年9月印度对尼泊尔的能源禁运导致尼泊尔出现严重的能源危机等。建立广西—东盟跨境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能够对中国与东盟大宗商品领域进行深度整合,建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使双方形成“你种有我,我中有你”的实质关系,加强各国在关乎国计民生的产品的相互依赖,加强相互间的敏感性和脆弱性,从而形成一种合作安全。

其次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一般而言,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有着健全的配套设施与服务体系,包括四通八达的物流体系、便捷的支付体系、完善的信贷体系以及即时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信息网络体系等。广西—东盟跨境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既是一个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同时又是一个跨境的多边贸易机构。因此它既要满足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的要求,又必须加强中国与东盟各国的贸易、基础设施、支付、信贷、信息网络方面的一体化建设,而这正是“一带一路”战略中重点建设项目。

最后服务于中国—东盟经济一体化战略。广西—东盟跨境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建成后的近期效益直接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中得到体现,但从长远看,它将服务于中国—东盟经济一体化战略。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的经济贸易得到长足发展,中国多年前已成为东盟的最大贸易伙伴,东盟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以来已走过了“黄金十年”,目前在共同打造“钻石十年”,同时加快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进程,全面加强与东盟的贸易投资合作。广西—东盟跨境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将不仅加快中国—东盟的贸易往来,建成一个统一的大宗商品大市场,还能带动东盟地区的互联互通建设,加大中国对东盟地区的投资,加速中国的经济与产业转型等。

三、构建广西—东盟跨境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的可行性

(一)区位优势

从地理位置上看,广西位于中国华南地区西部,西部与越南和国内大西南地区相接,北部与中南地区毗邻,东部紧邻粤港澳,南部为北部湾海域,并连通南海与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隔海相望,是西南地区和北部省份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从经济发展上看,广西的区位优势仍旧突出。广西东部为国内最活跃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通过西江—珠江沿江航道与珠三角和港澳地区紧密相连。北部紧靠长株潭经济区,并通过湘桂线、高速公路连通湘江与长江中部经济带。西北部背靠大西南腹地,是整个大西南经济圈货物运输的最便捷出海通道。广西位于珠三角经济带、港澳地区、长株潭经济区及长江中部经济带和大西南经济圈的中心,是各个经济区的汇集之地,是各省份面向东盟的大通道。据统计,2014年全国各地经广西口岸出口到东盟的总值1630亿元,广西区外货源1374.5亿元,占经广西口岸出口到东盟总值的84.3%。[1]而从东盟方面看,东盟与中国的市场对接,广西也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其一,在陆路方面,广西与越南有很长的陆路边界,且有众多双边和多边口岸,中南半岛地区的货物通过陆路运输进入广西。其二,海洋运输方面,北部湾经济区本身就设定为跨国经济试验区;北部湾经济区不仅承担与越南的货物往来,还包括马来西亚、新加坡和菲律宾等国家的海洋运输。广西兼具海陆两方优势。

(二)对现有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进行整合

尽管广西大部分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竞争力不强,但仍有一定优势,绝大部分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均有面对东盟的性质,诸如在广西12个主要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中,有11个已经开通对外(东盟)业务,(11个交易平台分别是广西糖网食糖批发市场、广西大宗茧丝交易市场、广西大宗食糖交易中心、广西食糖中心批发市场、农垦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南宁(中国—东盟)商品交易所、广西南宁大宗商品交易所、西南煤炭中心、广南国际大宗商品交易所、中国—东盟进出口大宗商品交易展示中心和北部湾商品交易网。并积极向东盟市场扩张,如南宁(中国)—东盟交易所于2015年已在印度尼西亚开设了离岸交易,迈出国际化第一步。而且,交易所计划五年内在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等其他东盟国家也建立离岸交易业务,在东盟其他国家设立分支机构,发展东盟十国会员。[2]因此,广西完全可以将现有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整合,组成具有多元化、多样性和立体性层次的综合交易平台。通过对广西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的整合增强广西在东盟贸易上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三)区域通关一体化:福建、广西、广东和海南的借鉴

国内方面,海关总署发文决定自2015年5月1日正式实行“泛珠”区域通关一体化,福建、广西、广东和海南四省区11海关通关如一关。[3]区域通关一体化能够极大地降低企业通关成本,打造高效便利的通关环境,贸易更加便利。北部湾经济区作为跨国合作试验区也正在尝试该模式。通关一体化使得包括业务流程、税收、信息登记、监察等一系列实现一体化,是实现经济一体化的必经之路。

东盟方面,东盟很早以前就已经在实施东盟内部的投资、贸易、关税、服务(除敏感部分)等一体化进程,向统一的内部市场迈进。鉴于此,在国内,广西、广东、福建和海南已启动通关一体化,而在东盟内部,也早已启动东盟地区经济一体化。由此,可以先从双方内部完成各自的一体化建设,再实现两者对接,从而形成统一的市场。

四、构建广西—东盟跨境电子交易平台面临的挑战

第一,如前所述,一个完善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应具备相应的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且跨境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还需要国家间的良好合作。目前要完成这两点,显然有不小的困难。首先,东盟是世界上发展最不平衡的地区,各国的发展水平不同,资源禀赋不同,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也不尽相同。其次,共同协商的决策模式使得东盟内部均按各自利益决策,这就导致对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建设的态度上千差万别。最后,由于很多大宗商品具有战略性,中国想要和东盟各国在大宗商品项目上达成一致,齐心合作,也有不小挑战。

第二,受地缘政治的影响,部分东盟国家对中国心存警惕,“中国威胁论”仍有很大市场。东盟一直是大国角逐最激烈的地区之一,长期受大国影响的历史使东盟走向了大国平衡。中国在推行“一带一路”等项目时,很容易被误解为是中国影响力或权力的输出,对中国怀有戒心。因此,如何化解部分东盟国家的担忧和疑虑也要下大功夫。

第三,在构建与东盟的跨境大宗电子交易平台过程中,存在诸多竞争对手,广西劣势明显。国内方面,广西直接面临来自沿海如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香港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的竞争。国外方面,新加坡正在打造头号全球大宗商品贸易中心,马来西亚、印尼甚至文莱也在计划打造优势领域的东盟最大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如何扭转广西所处的劣势,对其他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进行协调和整合,也在考验广西的智慧。

第四,广西自身也有不少挑战。尽管《纲要》明确了广西的发展目标,但目前广西的市场化、国际化和工业化仍相对落后。如海港方面,虽然北部湾港口已成为区域性大港,但与之相配套的管理体制、现代物流体系及集疏运体系明显滞后,无法消纳大规模的大宗商品的投放与运输。不仅对区外、境外货源吸引力不足,就连区内近40%的物流也绕道而行。[4]另外,广西的基础设施也有待提高,广西作为连接中国与东盟的枢纽,需建立起连接国内各大经济圈的通达的交通运输网络,才能使广西真正发挥中转和交易中心的作用。

[1]何 敏,欧明刚.广西口岸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现状与问题[J].国际经济合作,2016(1).

[2]南宁晚报:东盟交易所拟在多国开设离岸交易业[EB/OL],(2016-06-27)[2017-7-1]https://www.chinancce.com/NCCE/new s_report/2016-06-27/62004.htm l.

F74

A

1005-913X(2017)11-0018-03

2017-09-18

郭建波(1989-),男,江西赣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东南亚政治与经济。

马 欣]

猜你喜欢
交易平台跨境广西
广西贵港
甘肃省体育产业资源交易平台建设的推进路径
健全监管机制规范互联网交易平台发展
《广西戏曲》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构建及体制机制创新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跨境外币清算:从“走出去”到“连起来”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