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绿色金融视角下的雾霾防治研究

2017-12-24 09:29徐月英
北方经贸 2017年11期
关键词:金融机构绿色金融

徐月英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金融系,福州350202)

基于绿色金融视角下的雾霾防治研究

徐月英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金融系,福州350202)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雾霾已严重影响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清洁空气、良好环境的需求日益提高。环境治理特别是迫在眉睫的雾霾防治工作,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多管齐下。西方发达国家也曾经历过以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阶段,也在利用绿色金融促进环境治理方面做出大量的探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笔者在分析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与西方发达国家绿色金融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金融机构要积极履行环境责任,加强制度建设,构建发展绿色金融的激励机制,培育和完善绿色金融发展的社会评估机制,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等建议。

绿色金融;环境治理;雾霾

一、我国雾霾现状

近年来,雾霾问题是全国两会挥之不去的问题。2017年两会召开前夕,大面积长时间的雾霾天气覆盖了七分之一的国土,重雾霾覆盖面积高达81万平方公里。近两年,不只是西北部的大城市有雾霾,东部沿海城市也出现了雾霾天气。雾霾严重影响了国人的生产、生活活动,正如全国人大发言人傅莹说的:“雾霾的问题现状已经成为中国一些城市标识性难题。”

为了治理雾霾,中国政府作出了巨大的努力,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2015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06亿元,用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开展大气污染治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供应国四标准车用汽柴油,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率先供应国五标准车用汽柴油。近三年淘汰落后炼铁炼钢产能九千多万吨、电解铝一百多万吨、水泥2.3亿吨、平板玻璃七千六百多万重量箱。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京津冀等重点区域实现煤炭消费负增长。但我国的雾霾情况却越来越严重——美国耶鲁大学发布的《2016年环境绩效指数报告》(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ex:2016 report)显示:中国的空气质量为倒数第二名,仅次于孟加拉国。

雾霾防治工作涉及面广,其治理应多管齐下,但我国目前在防治雾霾方面主要依赖于行政手段。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金融机构已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血脉”和“发动机”,直接切中企业的融资命脉。依靠金融手段引导企业的投资方向,相对于行政手段更具有直接性、有效性。

二、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

目前,绿色金融并没有统一定义。百度词条认为绿色金融指金融部门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政策,在投融资决策中要考虑潜在的环境影响,把与环境条件相关的潜在的回报、风险和成本都要融合进银行的日常业务中,在金融经营活动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环境污染的治理,通过对社会经济资源的引导,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金融机构实践角度看,绿色金融是以促进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目的而进行的信贷、保险、证券、产业基金等金融活动。

因此,本文从绿色信贷、环境基金、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绿色信贷

目前,兴业银行是我国的首家也是唯一一家“赤道银行”。该行于2006年推出国内首个能效项目融资产品,2008年成为中国首家正式采纳实施赤道原则的银行,2014年发行国内收单绿色信贷资产支持证券,2016年落地国内首单绿色金融债。建设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北京银行、中国银行、广西北部湾银行也在绿色信贷方面有了实际行动。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说我国商业银行在绿色信贷方面能与世界接轨的只有兴业银行。

然而放眼世界,全球超过80%的金融机构都签订了“赤道原则”。“赤道原则”广泛应用于国际融资实践,并发展成为行业惯例。这些金融机构认识到不论从一般企业的角度还是从其资金融通这一特殊企业的角度出发,金融机构都应承担环境保护等社会责任。但我国的金融机构在办理信贷业务时更多地是重视经济效益,再加上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绿色信贷难以推行。

(二)环境基金

1993年4月成立的“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是我国第一个专门从事环保事业的非营利性民间基金。1996年8月23日北京环境保护基金会成立;2002年,由清华创投出任基金管理人,由香港LESS公司等国际知名投资机构出资的“中国环境产业基金2002”正式成立;2005年8月15日,江苏省首家环境产业基金会——新亚电子环境产业基金会成立,这标志着我国环保投资基金向专业化方向发展。2007年7月20日成立的“中国绿色碳基金”,成为我国环境产业基金的开创者。2007年11月9日,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中心正式揭牌。

从投资方向来看,我国环境产业基金大多投资于从事环保产业、具有科学技术开发优势的中小民营企业。从目前环境产业基金的使用上来看,主要都用在进行污染源的治理项目上。对环保装备技术开发以及无污染技术项目的投资较少。

在西方发达国家,建立各种环境基金或基金会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金融手段。基金的资金来源主要有政府的预算拨款、国际捐资、从产生污染的企业或对环境有害的活动收缴的税费和罚款;基金通常用于环境保护系统的基本建设及处理环境事故等方面。

(三)绿色保险

我国的绿色保险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大连市是首个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业务的城市,随后沈阳、长春、吉林等地也相继开展。但是该项业务具有局限性,只有少数几个城市开展并且规模不大。随着时间的推移,保险规模逐渐萎缩,有的城市因为没有企业投保,这项业务已经处于停顿状态。

西方发达国家比较常见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有:一般污染责任保险、建筑商污染责任保险、担保与赔偿环境保险等。

(四)绿色债券

众所周知的是2016年兴业银行落地的绿色金融债,是我国商业银行发行的第一单绿色金融债,更是国内的收单绿色金融债。但是,这并不是我国金融主体发行的第一单绿色金融债。2015年,中国农业银行在伦交所上市的等值十亿美元绿色债券,才是中资金融机构发行的首单绿色债券,也是亚洲发行体发行的首单人民币绿色债券。中国农业银行这单债券的发行标志着我国正式启动绿色债券市场,为金融机构推进绿色信贷业务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渠道。

发达国家在运用绿色债券筹集资金进行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实践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了。美国水务公共事业领域的建设投资资金有85%来源于市政债券投资。日本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总投资的20%~40%也来自于市政债券(又称为地方债券)。欧洲国家的市政建设历史更为悠久,融资方法也各不相同。

三、防治雾霾应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

(一)金融机构要积极履行环境责任

世界银行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企业于关键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价值观、遵纪守法以及尊重人、社区和环境有关的政策和实践的集合。它是企业为改善利益相关者的生活质量而贡献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承诺。金融机构作为一般意义上的企业,必须承担直接的社会责任,特别是环境责任。同时,金融机构又是一个经营风险、提供资金的特殊企业,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值得特别一提的是:企业融资资金80%以上来自商业融资,因此商业银行对社会其他组织有引导、鼓励、约束其履行社会责任的特殊功能。商业银行在信贷审核和决策的过程中,将信贷项目是否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作为发放贷款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是承担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

(二)加强制度建设,构建发展绿色金融的激励机制

发展绿色金融还应在制度层面上构建激励性机制。从政府的角度看,首先应制定相关的条例、标准和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提高自身的环境责任,增强捕捉环境机会的积极性。其次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推动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金融产品兴起和发展。

作为金融机构也应制定与绿色金融相关的政策,并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构和制度、行动计划和监督程序,定期向外界发布环境评估报告。

(三)培育和完善绿色金融发展的社会评估机制

我国已经出台了一些绿色信贷的政策和规则,但赤道原则还没有在我国全面推广,目前仅有兴业银行是“赤道银行”;此外,我国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标准也是由各家银行自行制定,各自为政。

郭濂认为:引入绿色金融社会评估机制,就是要由相对独立的社会机构作为第三方就绿色金融发行使用的规则、条例及指引进行独立审查和评估,把其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问题的知识和能力服务于金融市场,根据绿色金融的气候和环境融合性提供独立的第二意见。这个机构不一定只从事评估,也可以是研究机构。国外在这方面有一定的成功案例和经验,如绿色债权原则则倡议(GBPs)、气候债券倡议CBI)、环境责任经济联盟(CERES)、VIGEO评级公司的环境、社会责任和治理(ESR)、挪威DNV的第二意见等。

(四)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当前我国的雾霾治理工作停滞不前,地方政府的地方保护主义也有一定的影响。当前我国的高污染企业还有生存的空间,甚至有高额利润,是当地的龙头企业、利税大户,地方政府出于地方经济的考虑,存在向商业银行施加压力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雾霾的治理以及绿色金融的推进。在治理雾霾及发展绿色金融的过程中,政府部门要正视“越位”与“缺位”的问题。我国的市场经济正蓬勃发展,该由市场调节、决定的事情交由市场来做。政府需要做的是结合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指标来考核地方政绩,促使地方政府积极配合绿色金融的发展。

[1]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课题组.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J].金融论坛,2015(10):30-40.

[2]程 功,李惠芳.中资海外项目风险特性及管理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2(7):236-238.

[3]郭 濂.低碳经济与环境金融: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29-34,83-129.

[4]马 俊.论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J].金融论坛,2015(5):18-21.

[5]袁志辉.绿色债券是雾霾天的金融“净化器”[J].中国经济周刊,2016(1):78.

[6]邓 翔.绿色金融研究评述[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2(6):67-71.

[7]郭 濂.绿色经济发展中的政府与市场[N].21世纪经济报道,2014-01-06(1).

[8]王田田.健全绿色金融体系改善雾霾环境[N].中国经济时报,2015-12-03(2).

[9] Shao Lun Cai.Analysis of Finance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J].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2,pp.789-792,J.Clerk Maxwell,A Treatise on Electricity and Magnetism,3rd ed.,vol.2.Oxford:Clarendon,1892,68-73.

The Research on Haze Prevention——Based on the Green Finance Perspective

Xu Yueying
(Fuzhou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and Trade,The Finance Department,Fuzhou 350202)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paid a huge environmental cost,haze has seriously affected people's work and life.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people's demand for clean air,good environment is increasing.Environmental management,especially the imminent haze prevention and controlwork,requires the attention and support of the whole society,multi-pronged approach.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also experienced the cost of the environment in exchange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stage,but also the use of green finance to promote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to make a lot of exploration.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green finance development and the experience of green finance in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finance in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Green Finance;Environmental Governance;Haze

F832.0

A

1005-913X(2017)11-0094-02

2017-08-25

徐月英(1981-),女,福建将乐人,经济师,硕士,研究方向:金融学。

谭志远]

猜你喜欢
金融机构绿色金融
绿色低碳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