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局限性的哲学诠释

2017-12-25 15:27陈琼珍郭湛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普遍性特殊性自由

陈琼珍++郭湛

摘 要:从哲学的层面来理解,人的局限性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是人不可摆脱的必然命运。人的局限性从根本上说是人的特殊存在所产生的局限性,包含了人的自然存在局限性、人的意识存在局限性和人的社会存在局限性三方面的内容。认清人的局限性的目的在于削减它,但我們更需要思考对局限性的超越。人虽然是有局限性的存在,但人没有理由沉溺其中不可自拔,而应通过哲学反思和劳动实践等方式不断突破自身的局限性,解放自身,向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目标前进。

关键词:人的局限性;普遍性;特殊性;哲学;自由

作者简介:陈琼珍,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广东 广州 510275)

郭 湛,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872)

在现实生活中,人常常感觉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人不仅存在“力”的不足,而且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不足,并受其制约而不能施展抱负,无法达到极致的完美和自由状态,这就是人的局限性。揭开人的局限性之谜,有利于认清人之为人的深刻内涵和丰富意蕴。人的局限性究其根本是由人的特殊存在所决定的,是人的一个基本规定性。具体说来,包含人作为自然存在的局限性、人作为精神存在的局限性以及人作为社会存在的局限性。研究局限性的目的是为了削减和超越它,因而必须要借助思想的力量将对“人的局限性”的考察提升到哲学高度,将其纳入哲学领域进行深刻剖析。本文拟从哲学的视角对人的局限性的概念、分类以及削减途径作初步的探讨。

一、人的局限性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所谓局限性不同于有限性,也不等同于落后性,它是指事物存在与发展受限制和有缺憾不足及其给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局限性并不是人所特有的规定,而是所有现实存在者的规定,因而事物的局限性具有普遍性。局限性是对事物总体的规定性,并不特指事物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阶段存在着的缺陷或不完美。所有事物存在和发展都不可避免地具有限制性、约束性。局限性的存在意味着事物在总体上具有不完美、有缺陷的规定性,也就是说,现实中没有任何事物是绝对完美的,只能达到一个相对完美的程度。

凡是现实的存在物都是有局限性的存在物,正如马克思所说,“一切特殊的事物……本身都是受限制的。因此,必须把它当作一种受限制的东西来对待,也就是说,受一种凌驾于它的普遍力量的限制” [1 ]。现实的存在物的具体局限性是历史的、变化的,贯穿其中的一般意义上的局限性则是始终存在的。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局限性是现实存在物的一个永恒的规定性。局限性是一个普遍的范畴,它伴随存在者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全过程。在不同阶段,存在物会表现出不同质、不同量的局限性。新生事物的局限不同于成熟期事物的局限。然而不论事物存在的哪个阶段,都摆脱不了有局限的命运。

人作为一种自然、社会、历史的存在,必然具有局限性。人的局限性实际上就是人自身的不足以及人的本质力量及其功能发挥的受限性。人通过其本质力量对象化,构造了属人的世界,也使人作为主体而具有了按照各种方式认识和改造客体,创造属人的世界的功能。然而人本身存在和发展具有诸多不足,他不能随心所欲地改造外部世界,必然会受到这样或那样的条件制约,从来不能达到人的“完美”发展。当然,人的局限性有其存在的特殊性。

首先,人是自然属性、精神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体,人的局限性的本质特征在于社会性。虽然人在生理上具有天然的局限性,在很多方面还不如某些动物,正如荀子所言:“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荀子·王制》)人没有御寒的皮毛,没有鹰的千里眼和狼的顺风耳,也没有豹的惊人速度和熊的巨大力量。然而自然性并不是人的局限性的本质所在,社会性才是人的局限性的本质特征。马克思指出:“吃、喝、生殖等等,固然也是真正的人的机能。但是,如果加以抽象,使这些机能脱离了人的其他活动领域并成为最后的和惟一的终极目的,那它们就是动物的机能。” [2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人的本质力量得到拓展,促使自在的自然界不断转化成为自为的人化世界。人超越了生物学意义上的物种界限,人通过劳动和交往活动,获得更广阔的空间,在拥有更广阔的空间的同时,也具有了更多的社会局限性。所以,人的局限性的根源在于人的局限性的社会性。

其次,人的局限性具有历史性,一方面有其历史的界限,另一方面又不断地超越其历史的界限。人的本质力量是历史地生成和发展的,并且它也是受历史条件制约的。人的局限性是由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并且人的局限性在总体上会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减少。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阶段人的局限性,横向上看,种类繁多:人同劳动产品相异化、人同劳动相异化、人同人的类本质相异化、人同人相异化等;纵向上看,程度很深,“表现了人在对待自身方面的无限的退化” [3 ]。而扬弃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共产主义社会,拥有极大的社会生产力,消灭强制分工,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到那时,人的局限性也降到最低水平。

再次,人的局限性具有开放性。人在同外部世界发展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人的本质力量并不是保持不变,而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也就造成了人的局限性范围比其他存在物大得多。也就是说,人的局限性既能比其他存在物的局限性大很多,也能比其他存在物的局限性小很多。这一特点同人的能动性与人的局限性的主体性密切相关。人作为自然生命体,在生理上具有的诸多局限性,可能比其他存在物的局限性大得多。同其他动物相比,人“没有动物所具有的能够适应某些特定环境条件的特定的、优越的自然装备。这是人在生理上的自然局限性或自然不完善性” [3 ]。然而,随着人的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和本质力量的不断增强,使得人能做到其他存在物所不能做到的,从而增大了改变自身局限性的可能范围。

二、人的局限性内容

马克思确定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文化条件下,人的局限性是通过各种社会关系表现出自然、精神和社会等方面的不足或束缚,并会随着社会历史发展而不断变化。人存在的特殊性决定了人的局限性的特殊性。人是自然存在、精神存在和社会存在的统一体,同时具有自然属性、精神属性和社会属性。从这一角度看,人的局限性可以分为三大类:自然存在的局限性、精神存在的局限性和社会存在的局限性。endprint

首先,人作为自然存在的局限性。人是活生生的自然生命存在物,人的生物机体是人的局限性的物质载体,具体表现为时空存在形式的局限性和感官的局限性。“时间和空间构成了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4 ]。现实的人是存在于一定时间和空间中的自然生命体,人的生命的有限性和生存空间的特定性,决定了人的存在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生命是生物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的历程。马克思说:“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 [5 ]然而,作为人的发展的空间的时间,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人的存在条件的局限。人的时间的局限性突出表现为人的生命的有限性。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只有一次,并且不可逆的时间最终指向死亡,“死似乎是类对特定的个体的冷酷的胜利” [2 ]。此外,人作为肉体存在还具有空间局限。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界是人存在的前提条件,没有自然界的存在就无所谓人的存在。人的任何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都是在自然的限制之下进行的,人的实践活动的现实界限就在自然之中。

其次,人作为意识存在的局限性。人是有意识的自觉存在物,“有意识的生命体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 [2 ]。然而人的意识并不是随心所欲,而是受到肉体和社会等多重因素制约的。在哲学领域,关于意识和肉体的关系一直是一个重要问题,通常被表述为“身”与“心”的关系。不论是传统哲学中的身心一元论还是身心二元论,都不能从根本上科学解释意识和肉体的关系。马克思的哲学革命认定意识从来都不是神秘的存在,而是人脑对外在客观存在的反映。人脑是意识生成的肉体器官,意识必须以人的生物机体作为物质基础。人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有限的,在人短暂的生命和局限的空间存在限度之内不可能认识所有领域,也不可能穷尽一个领域内的所有认知。认识主体对对象的认识是有限的,不能实现对对象的绝对认识。此外,意识还是社会的产物,“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 [6 ]。人的意识并不是先验的存在,而是来源于现实的客观世界,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因而意识的内容必然受到现实中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社会条件的制约。人的认识是一个从现象到本质、从初级本质到高级本质意识深化的过程。认识主体、中介和客体的多维性造成了意识的多维性,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现实的人不可能穷尽对于所有客观对象的全部知识。

再次,人作为社会存在的局限性。马克思批判旧哲学将人看作是抽象的超历史的存在,明确人是具体的社会历史的存在。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与社会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即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与人的生产和交往等实践活动相统一。人类社会的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等社会要素,一方面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同时又构成人类实践的条件。人的实践活动都是在前代人所创造的社会历史基础上,在“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 [7 ]。社会发展的程度制约人的发展水平,但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总是在不同程度上倾向甚至摆脱这种规定性。

然而,不论是劳动实践还是交往实践永远只能是无限接近完美,不可能达到纯粹的完美境界,在不同社会阶段总是会出现这类或那类社会危机。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各个人的自主活动受到有局限性的生产工具和有局限性的交往的束缚,他们所占有的是这种有局限性的生产工具,因此他们只是达到了新的局限性。” [7 ]人作为社会存在物在社会历史的长河中所谓的发展和进步,不过是从旧的局限性进入到新的局限性,人作为局限性存在的本身并没有实质性的飞跃。

人的现实存在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维存在,即自然、精神和社会存在的集合体。人的特殊存在决定人的局限性的特殊性,此外,三类特殊局限性彼此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在这种作用下,人的局限性成为人必然不可摆脱的宿命。

三、人的局限性的超越途径

局限性是人永远无法摆脱的基本规定,并带来明显的负面效应。然而人并未屈服于自身的局限性,一直在寻求超越特定的局限性,追求自身和社会共同的全面进化。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不是在某一种规定性上再生產自己,而是生产出他的全面性;不是力求停留在某种已经变成的东西上,而是处在变易的绝对运动之中。” [8 ]从这个意义上看,局限性和超越性构成了现实的人的一个内在的、深刻的、永恒的矛盾,人的局限性中内涵了人的超越性和发展的可能性。

第一个是思想的超越路径。思想上对人的局限性的超越,是指人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认清外部条件对人的制约,通过批判和自我批判来达到思想上对自身局限性的超越。人要实现思想上的自我超越,首先要承认自身的局限性,自觉认识自己的局限性是对其超越的前提。因为人只有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才有可能突破这种局限性。任何现实的个人都是不完美的,都有其局限性。如果人充分地意识到了自身的局限性,找出具体的局限所在,并力图超越和降低自身的局限性,那么这种局限性就是相对较小的。那些不知自身有局限性的人,恰恰是局限性最大的人。中国古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清楚明白自身的长处和短处、优势和劣势,有这种自知才能扬长避短,超越或降低局限性。苏格拉底认为,自知无知即为智慧。马克思也说:“自我审视是智慧的首要条件” [9 ]。思想上的自我审视或批判使人自知无知,超越无知获得真知,从而趋近于智慧。

要在思想上实现对人的局限性的超越,需要批判和自我批判。批判和自我批判是人特有的一种认识,它是对认识的理性反思,因而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目的性。人通过批判和自我批判的方式来认清和反思自身局限性的内容、性质、作用和成因等,不断从观念上完善自身,从而达到在思想上对自身局限性的超越。在这里需要明智的态度。对于人无法超越的局限性,不要心存无望的奢念,也不要去做无用功。对于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超越或降低的局限性,人们应该努力提高对这种局限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实践中不断增长知识和能力,不断寻找超越具体局限的方法或途径。endprint

面对他人的局限性,我们不应苛求他人完美,而应以宽容的态度看待他人,提倡待人友善,营造和谐安宁的社会环境。但对局限性的宽容决不意味着对错误的纵容,而是要在理性的批判和自我批判中,实现人们的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面对自然对人的约束和限制,人类应该时刻警惕自身主体性的负面效应。不应无限制地扩大人类的主体性,而应承认自然价值,尊重自然规律。不尊重自然价值,违反自然规律,就会受到自然界及其客观必然性的惩罚。因为,“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10 ]。

社会作为人的集合体同样具有局限性,因而也需要批判与自我批判,其中包括个人对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进行反思和批判的个体意识,还有对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进行反思和批判的群体意识。历史和实践证明,社会的批判和自我批判是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调节机制,它使一些社会矛盾和危机能够及早发现和解决。社会矛盾和危机归根到底是人的矛盾和危机,是由人的局限导致的。所以,社会批判和自我批判也就成为超越或降低人的局限性的重要途径。

在思想上实现对人的局限性的超越,最高的形式是哲学批判。哲学是“人类生存自我觉解、自我提升的方式和途径,是永无尽头的人类自我攀登的阶梯” [12 ]。哲学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哲学对人的局限性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也就是我们从哲学角度来考察人的局限性的原因。然而,仅仅在思想上对人的局限性的克服或超越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在现实中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不断地降低人的局限性,实现对人的局限性的超越,最终达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哲学不仅仅要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改变世界。对人的局限性的批判和自我批判不是研究人的局限性的最终目标,在现实世界中超越和降低人的局限性才是最终目的。

第二个是现实的超越途径。在处理人同自然的关系上,要实现对人的局限性的超越,需要不断推动科学技术创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人是自然生命有机体,人的机体组织的生理结构是人的局限性的物质基础。然而,人的有机身体并不是人赖以生存的全部基础,人可以通过实践将自然界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和“精神的无机界”,将自然人化,建立起一个属人的人化自然界。而科学技术是建立人化自然界的关键手段,因为“科学的理性活动以感性的反映为基础,但又超越了感性反映的界限和程度,超越了感性反映的个别性和外在性,达到了对事物的一般属性、内部本質和规律的掌握” [13 ]。科学技术增长了人的本质力量,扩展了人的自然生命有机体,扩展了人赖以生活的自然界的范围,将人潜在的力量转化成为现实,从而不断降低和克服自然对人的局限作用,实现对人的自然局限性的超越。

在处理人同社会的关系上,要实现对人的局限性的超越,必须改造狭隘的社会关系,逐步建立起适合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有利于一切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关系。人的局限性也是表征和衡量社会历史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人的局限性的程度越低,表明社会历史的发展程度越高。从历史上看,人的发展经历了两大阶段:自然发生的人的依赖性阶段和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上的人的独立性阶段,即前资本主义阶段和资本主义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人始终没有获得真正的独立和自由。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更是受到他人和社会的多重局限。共产主义社会能够使所有人都大幅降低自身的局限性,是相对无局限或相对完美的社会。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每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一切人全面自由发展的条件,每个人的相对无局限是一切人相对无局限的条件。具有很低的局限性乃至相对无局限性和很高的合理应对自身局限性的素质,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人的重要特征。

在处理人与自身的关系上,要超越人的局限性,首先需要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不骄不躁,不卑不亢,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人生道路从来没有一帆风顺,不因为自身的不足而驻足不前,更不要被已有的局限阻碍前进的步伐,而应该积极进取,勇攀高峰。针对时间对人的局限,人们可以通过增长人生阅历来降低人的局限性。这个人生阅历可以是自己亲身的实践,也可以是从书本上得来的他人的经验,即通过文化的、历史的借鉴来实现对自身时间局限性的超越。针对空间对人的局限,人们可以通过旅行和空间转换等方式来减弱空间局限给人带来的负面影响,人不仅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

对人的局限性的超越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无局限性,即达到人的完美性。正如前文指出的,局限性是普遍范畴,局限性是人永恒的总体的规定性。因而人对其局限性的超越只能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也就是说不能绝对消除人的局限性,获得绝对自由。在前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下存在历史的局限性,即使到了马克思所设想的未来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局限性仍然存在。在《资本论》第三卷手稿中,马克思明确提出,在未来自由的王国中,人依然要受必然性的支配。这是不可摆脱的宿命,也是人超越的基础。恩格斯说:“而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得多些或少些,在于兽性或人性的程度上的差异。” [14 ]虽然,从总体上看,局限性是人的必然宿命,但人类不会被动地屈从于这种局限性,而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不断超越自身局限性,逐步向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从这个意义上看,人的局限性的超越与人的解放是同一个过程。

从哲学上对人的局限性作详细的阐明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对于这一重大课题,还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学者们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2版)[M].中央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43.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版)[M].中央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71,296,273,302.

[3]夏甄陶.夏甄陶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300.

[4]陈先达,杨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3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42.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第1版)[M].中央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532.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版)[M].中央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55,151.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中央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81.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1版)[M].中央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86.

[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版)[M].中央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79.

[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版)[M].中央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4.

[11]张曙光.生存哲学——走向本真的存在[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68.

[12]夏甄陶.论人的普遍性[J].哲学研究,1992(10):3-14.

[1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中央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06.endprint

猜你喜欢
普遍性特殊性自由
No more ingesting lots of microplastics 人体内的塑料微粒
代数中的从特殊到一般
关于“哲学方法”的思考
代数中的从特殊到一般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性与普遍性
代数中的从特殊到一般
区域文化外宣中特色文化符号翻译的普遍性和独特性研究
美国垄断不了“自由”“民主”
论新建神佛造像在城市雕塑中的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