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多元情境,活化数学教学

2017-12-26 17:24张长文
神州·中旬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情境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张长文

摘要: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能吸引学生进入一个充满问题、充满思考和研究的知识王国,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引发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和困惑,激起他们的探究欲望,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创设;课堂教学

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唤起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看似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充满吸引力,让数学课堂变得丰富有趣。因此,教师在数学课程教学中,要积极创设有效情境,使学生处于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中,学习的主动性被积极调动起来。通过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思维的亲身经历,学生将体验到数学的情趣与活力,更加喜欢数学。那么,如何创设有效的情境呢?

一、情境教学应用的原则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需要遵循以下几方面的要求:第一,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数学与其他学科不同,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会比较吃力,从而导致厌恶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趣味性强的情境,可以有效将学生带入课堂教学之中,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第二,具有一定的实际性。教授学生数学知识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其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也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贴近小学生生活的素材,不要让小学生对教师创设的情境有距离感,进而影响情境教学的效果;第三,具有一定的实践性。教师教授学生知识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事情加以解决的,发挥知识指导实践的作用,将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不要与实际生活相脱离。此外,教师在进行情境教学时还要遵循其开放性、诱发性、引导性等原则,促使情境教学可以真正发挥其功效,提高教学质量,增强课堂教学效率。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具体应用

(一)问题情境创设

问题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社会才能不断的进步,数学学习也是学生们发现问题和学习解决问题方法的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一种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

如在“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中,笔者先引导学生观察三种形状的三角形,经过测量发现锐角三角形有三个锐角、钝角三角形只有一个角是钝角、直角三角形只有一个角是直角。再通过比较,学生便提出问题:为什么在锐角三角形里能有三个锐角,而在钝角三角形里只有一个钝角,在直角三角形里只有一个直角呢?在问题的驱使下,学生受到了挑战,促使他们积极主动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促使学生的思維品质得到快速的发展。

(二)游戏情境创设

小学生的注意特点是不稳定的,集中注意的时间不长,持久性差,注意的范围也有局限性。根据儿童的这种心理特点,创设一些恰当的游戏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效果常常会事半功倍。如教学“分数初步认识”一课时,通过拍手游戏引出分数(把桃子平均分,一份是几个就拍几下):有4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学生用两下整齐的掌声回答了问题);有2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学生用整齐的一下掌声回答了问题);只有一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冲突与思考,“半个”怎么表示?又怎么写呢?)通过创设游戏情境,寓数学知识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王国,产生求知欲望,在游戏中学会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三)生活情境创设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这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例如高年级《圆柱》这节课的教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寻找图形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学校中或者家庭中去发现身边的圆柱形的物体,并自己动手制作模型。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圆柱体的基本特征并帮助学生树立立体图形的概念。而且通过生活活动情境的创设也能够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与自己生活的关系,让学生意识到课堂中学到的数学知识能够在生活中得到运用,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质疑情境创设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思维的动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水平,有意识地设疑激思,给学生创设一个可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情境,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地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如在教学“平均数应用题”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即“有一条河,平均水深1米,小马身高1.2米,小马过河会不会淹死呢?”学生经过思考,出现了以下几种答案:一是小马不会淹死,因为小马身高超过河深;二是可能会淹死,因为河水是平均水深1米,说明有的地方水深可能会超过小马的身高1.2米;三是可能会,也可能不会,因为当小马会游泳时就不会淹死,当小马不会游泳时,就会被淹死。显然,通过这样的问题设疑,让学生充分思考,可以看出得出第三种思考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会不断提高。

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这要求老师要明确教学目标,研究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善辉.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初探[J].亚太教育,2016(21):25-25.

[2]魏如根.境在情中,情在心中——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初体验[J].华夏教师,2013(4):52-53endprint

猜你喜欢
情境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