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眼里要能“揉得进沙子”

2017-12-27 16:19薛玉珍
江苏教育 2017年22期
关键词:宽容小学教师尊重

薛玉珍

【关键词】小学教师;宽容;尊重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82-0077-01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的眼球好比是一架小巧的照相机,角膜就是镜头前面那层薄薄的玻璃。角膜上皮细胞层内分布着丰富的感觉神经,具有极敏感的痛觉反应,异物进入眼角膜后,特别疼,因此人们常说“眼睛里揉不得沙子”。这里的“沙子”指异物,“揉不得”指承受不了,现在通常用来比喻办事认真,不允许有任何的差错。

“眼睛里揉不得沙子”,作为一个小学教师,如果是严于律己,无可厚非,如果像这样苛求学生,那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小学生是一个正在努力求得完善发展中的人,他们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哪能不出一点差错?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教师完全可以宽容、谅解,用巧妙的方法加以化解,用鼓励的方式让学生发现错误并自己改正。很多时候,教师的宽容比惩罚、责难具有更大的力量,它给学生改过的机会,使学生心中充满感激,向更积极、更好的方向发展。

有人这样透视教师的宽容,很值得思考:教师对学生的宽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空间,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启顿悟,进行有效的教育,并培养他们的是非判断能力。教师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宽容,可以激发学生的个性思想火花,培养创造精神;教师对学生特殊行为方式的宽容,是尊重个性发展特点,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宽容,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古代有位禅师,一天晚上在禅院中散步,发现墙角有个椅子,心想这一定是有人不顾寺规,翻墙出去玩了。老禅师搬开椅子,蹲在原处等待。到了晚上,果然有一个小和尚翻墙而入,在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脊背跳进了院子。当他落地时,发现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禅师,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但出乎意料的是,老禅师并没有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对小和尚说,“夜深了,快去多穿件衣服”。小和尚感激涕零,回去后告诉其他师兄弟。此后,禅院里晚上再也没人出去闲逛了。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大英雄叫海格里斯。一天他走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发现脚边有个袋子似的东西,海格里斯踩了那东西一脚,谁知那东西不但没被踩破,反而膨胀起来,加倍地扩大着。海格里斯很愤怒,操起一根碗口粗的木棒砸它,那东西竟然长大到把路堵死了。正在这时,山中走出一位老人,对海格里斯说:“朋友,别动它,忘了它,离开它远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犯它,它便小如当初,你侵犯它,它就会膨胀起来,挡住你的路,与你敌对到底!”同时,这位老人语重心长地说:“你们即将走上社会,难免与别人产生摩擦误会甚至仇恨,但别忘了在自己的仇恨袋里装满宽容,那样你们就会少一分阻碍,多一分成功的机遇。否则,你们将永远被挡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直至被打倒。”

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所以,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不必在意学生一个不端正的方块字;无须纠结学生的一道错误的算术题;不要担心学生一次少写的作业、一次无理的打闹!因为英國谚语说得形象:“世上没有不长杂草的花园。”这都是在提醒我们,小学生作为一个个体是不可能完美的。教师应该对孩子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爱心,以理解的心去接近他们,以期盼的眼光去鼓励他们。如果教师能宽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犯错误”,也许能激发学生某一方面的潜能,师生之间就会有认识上的沟通、思想上的碰撞、情感上的交流、心灵上的对话。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获得的就不仅仅是一点点知识或技能,更重要的是学生得到了教师的尊重,得到了心理的满足,也会因此形成超越知识和技能的智慧,铸就自信、自立、自强的个性和人格。■

(作者单位:江苏省金湖县城南实验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宽容小学教师尊重
重庆科学城南开景阳小学教师作品
张家港市鹿苑小学教师作品
句容市行香中心小学教师作品
刘辉
尊重、理解、宽容让他重新起步
我努力读懂“宽容”这首诗
宽容在班集体教育中的作用
错误也是一种课程资源
关于深入开展文化养老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