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课程观视域下儿童戏剧教育中的教师角色

2017-12-27 20:35陈晓燕
考试周刊 2017年47期
关键词:教师角色

陈晓燕

摘要:儿童戏剧教育不仅在很多的西方国家及我国的港、澳、台地区的儿童教育中开展得如火如荼,近几年,在我国的大陆开展的也是如日中天,而教师作为戏剧教育的执行者担当者重要角色。本文尝试从后现代课程观视域下分析教师在儿童戏剧教育中的角色定位,以期进一步提升儿童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儿童戏剧教育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后现代课程观;儿童戏剧教育;教师角色

一、 后现代课程观的教学特点

(一) 强调课程的开放性和互动性

后现代课程观较于现代课程观对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诠释,教师的教学过程不应是一成不变,课程目标也不是不可改变和预定的,而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和改进的过程,针对知识的不同载体,课程内容的和教学风格是灵活多样的。教学的过程也不再是我说你听,我教你学的固有模式,而是提倡师生全员参与,强调教学过程中师生的灵活互动性。

(二) 师生“对话”平等关系

后现代课程观对师生的关系也有了明显的界定,教师不只是课程的执行者,更多的应是教学内容的开发者和创新者,教师也不是课堂上的权威者发布者,而是和学生平等的合作伙伴的“对话”关系。后现代课程观提倡轻松民主的氛围教学模式,承认不同个体的多元化价值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支持对学生根据自己的价值观提出质疑、构造、创作等活动。师生关系不再有上下之分,而是平等的对话与相互激励的关系。

(三) 课程的多元化和差异化

后现代课程观角度下的课程不再有学科领域的限制,而是综合的跨科学领域的多元化课程,强调在知识的累积基础上进一步发现新知识,创造新领域。课程不再是书本的理论讲解,而是课本与社会的连接,既是书本的教育也是社会文化的教育。后现代课程观承认知识的差异化,尊重个体的个性特点,鼓励从多元化的视角看问题,提倡差异观念之间的碰撞,探索多渠道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 后现代课程观下儿童戏剧教育中教师角色

戏剧教育是指教师将戏剧元素、戏剧演绎应用在教学中的文化活动。对儿童开展戏剧教育可以有效地萌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激发儿童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对儿童的认知、沟通、情感交流发挥了特有的作用。在全新的后现代课程观引领下,儿童戏剧教育的教师角色也有了重新定位。

(一) 课程的创造构建者

以往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将书本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灌输,教师成了课本、教材的复印机。在后现代课程观的视角下,教师开展戏剧的教育课程应和学生一起群策群力,全员参与。儿童相较于幼儿而言,已有了独立的思考能力和较强的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应根据儿童的特有生长发育阶段所产生的不同的兴趣爱好,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课程风格。在课程的创作开发阶段组织学生一起探讨,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实施,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成为课程的创造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儿童学习的引导者

“戏剧”作为一种教学的媒介,是在教学活动中让儿童在想象的世界里扮演合适的角色,在演绎活动中学生通过思考、想象、行动最终达到解决问题或者明白某个道理的目的。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教师应通过开设问题情境、思考情境、探索情境等开放性的情境,从而引导儿童在教学活动中能够主动的思考解决问题,互相协作沟通、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除此外,教师还可以将课堂引入到室外的角角落落,引导学生在户外活动和实践的过程中进行角色扮演,鼓励儿童自我创作情境并演绎设计。例如学生通过实践观察后,鼓励学生把看到、听到、想到的人物和故事通过的自己想象编制成剧本,把山川河流、道路桥梁等制作成舞台布景进行展示。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動手和创造力,开发了儿童的智能和认知力,引导学生多视角,多元化的学习。

(三) 学习活动的合作者

后现代课程观视角下的师生关系不再是“我讲你听,我教你学”的独白和聆听关系,而是强调师生互动的合作关系。教师在对儿童的教学活动应关注孩子的需求和兴趣爱好,由师生共同参与协作建构一系列戏剧活动。从开始的戏剧的表达到戏剧创作最终形成完整的戏剧表演。在戏剧课程的执行过程中,教师应以学习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不能只是对课本内容的一味灌输,而应承担适宜的角色充分的和学生互动。在戏剧教育的教学中,教师扮演不同的角色穿梭于教学活动中,在和儿童一起参与表演的过程中适时的给予帮助和启发,与学生灵性互动激发儿童的情感流露和理解的火花。在戏剧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旁观者和指挥者,而应是一个入戏的扮演者,教师需要深入角色适时的对儿童提出问题,利用角色扮演观察学生的领悟力和对知识的吸收能力。

(四) 教师群体的协作者

后现代课程观要求教师要紧随时代的发展,关注社会问题和知识点的更新。戏剧教育作为一门综合学科,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文化水平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戏剧教育的教师是应与其他学科的教师互通有无,相互协作,并积极参加各项教学活动,不断扩大自身文化内涵,将各个学科的知识点融会贯通。例如:教师在戏剧的教学过程中和英语老师、地理老师、美术老师等其他学科通力协作,将各知识点巧妙的融入到戏剧教学过程中。这样不仅可以扩充教学知识点的广度和深度,教师本身也扩展了视野提升了自身文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后现代主义课程观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教学活动,它强调教学活动的开放性、自主性、互助性,主张学习活动的自我意识,重视师生间的互动和知识点碰撞。作为从事戏剧教育的教师应从教育理念和教学行动上转变固有观念,对教师的角色重新定位并审视,从而创造舒适的教学、学习环境,促进儿童戏剧教育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叶谰.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J].教育研究,2002,(10).

[2] 钟启泉,崔允淳,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

[3] 蔡铁权.后现代课程观与创新思维的自组织理论基础[J].垒球教育展望,2004,(6).

[4] 汪霞.论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师角色
研究型大学中教师角色分析
大数据时代下高职英语教师角色定位初探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新媒体环境下多模态商务英语课堂教师角色定位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