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古诗词教学设计的问题与对策

2017-12-27 20:38黄惠娟
考试周刊 2017年47期
关键词:问题与对策教学设计

黄惠娟

摘要:语文不仅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知识,也是人们思想情感交流的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如今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语文学科的重要性也是更加凸显。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发现语文其实是一门很有趣的科目,尤其是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更是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鉴于此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主要就初中古诗词教学设计的问题与对策进行浅析。

关键词:初中古诗词;教学设计;问题与对策;进行浅析

一、 引言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在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强。为了促使学生在真正意义上把语文古诗词学好,并深刻的感受到传统文化教育所展现的魅力。作为初中语文教师,不仅仅是要教会学生简单的记背,还要明白其中所蕴含的文化精髓。只有这样,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才能取得突出的成效,并且提高整个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 初中古诗词教学设计的问题

(一) 教师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

虽然新课程教学改革活动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中,但是对于很多初中语文教师而言,他们的教学形式依旧过于传统,尤其是在古诗词教学中目标设定更是无法明确,这不仅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不利于相关古诗词教学活动的开展。

通常,教师只是片面的认为只要在古诗词教学中教会学生朗读,背诵,默写即可,殊不知这样的教学形式,将会严重影响到对学生古诗词能力的培养。以初三下册中第五单元的《孟子》课程教学中的课后习题为例,教师设计的题目往往是两点,一是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名句;二是让学生对文章重要的字词意思进行解释。实际上,这样的教学要求还依旧比较低,学生虽然能掌握关键字词的重要含义,但是却无法深刻的理解古诗词中的情感,自然也就无法提高对于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二) 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待提升

通过研究调查发现,在现代古诗词教学过程中,一些语文教师的教学模式通常是先要求学生背诵要学的诗词,其次就是为学生讲解诗词大意,最后就是要求学生将诗词背诵下来。实际上,这样的教学方式早已不符合当下的教学要求了,而且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也难以得到有效的体现。

以背诵为例,由于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传统,对于一些长篇幅的古诗词,学生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进行机械的背诵,对于记忆力比较好的学生而言,即便他们可以快速的熟记,但是遗忘的速度相应也会加快。长远看来,这并不利于之后古诗词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样也无法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三、 关于初中古诗词教学设计的有效对策

(一) 引导学生反复吟诵古诗词

古人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想要通过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然后向学生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教师,在学生古诗词基础知识不具备的情况下,就要引导他们反复吟诵。

总的来说,初中语文课本上的古诗词不仅用词简练、言简意赅,而且吟诵起来也是朗朗上口,更重要的是简短的字里行间也流露出了多样的情感。以曹操的《观沧海》为例,全诗虽然只有几个句子,但是却通过简单的景物描绘,进而达到了借景抒情的目的,并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

学生在初中教师的引导下对这一诗词进行反复的吟咏朗诵,则能在感受文字之美的同时,也将对古诗词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当然,也更有利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

(二) 适当采用古诗词情境教学法

学生对一切知识的学习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学生心情愉悦,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自然有所提升。为了促使古诗词教学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效,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懂得如何通过情境教学法来满足学生的古诗词学习需求。

比如:在教学《渡荆门送别》这首古诗词的时候,就可以先對诗歌创作的背景进行导入,接着再播放相关的配乐朗读录音,在教学时间充足的情况下,还可以引导学生随着所播放的乐曲进行个人朗读、分组朗读或者集体朗读。在这样的情境氛围营造下,学生必定会受到强烈的感染。趁此机会,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深刻领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并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即顺着长江远渡荆门,江水流过的蜀地作为家乡也让人黯然神伤。

(三) 带领学生挖掘古诗词中的文化内容

实际上,每一首古诗词的创作都具有一定的背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教师则可以有意识的带领学生去挖掘古诗词中的文化内容。

比如: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就是他归隐之后所作的一首诗。其中,“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两句就是对其劳作情况做总体交代。而“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这两句就写出了诗人勤勤恳恳,乐此不疲地从清早到夜晚,躬身垄亩铲锄荒草的状貌。同样,“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也描绘出了从事农业劳动的艰苦。至于最后两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更是起到了点睛之笔的作用,也表达出了诗人的愿望,即便归隐生活再艰苦,也不会畏惧。

由此可见,很多的古诗词都含有传统文化价值,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之上善于抓住这些文化因素,进而才能更好的向学生传递更多传统文化信息。

四、 结语

语文这门学科知识,无论在任何学生时代都是极其重要的。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影响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内容开始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而它存在的最大的价值则是能让学生从小就能感知传统文化,并且肩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和责任。由此可见,初中语文教师在古诗词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格外的谨慎,也只有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能动作用,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古诗词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整个初中语文古诗词的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赵亮.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及问题解决对策[J].课外语文,2015,10.

[2] 易军.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问题、对策及创新实践[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5,07.

[3] 刘早霞.浅议古诗词的诵读方法[J].文学教育,2016,01.

[4] 张元媛.让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绽放魅力——古诗文教学初探[J].语数外学习,2015,08.endprint

猜你喜欢
问题与对策教学设计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信息化条件下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管理策略探究
浙江省中小企业民间借贷问题探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关于配电运行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