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语教育价值取向:为思而教

2017-12-27 11:29史晓茜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8期
关键词:英语教育价值取向

史晓茜

【摘要】本文旨在浅析英语教育中语言与思辨结合的问题。学思结合是为思而教的实践基础,为思而教是英语教育的价值取向。学习本质、学科特点及人才培养,决定了学英语必须学思维; “学思”可以并行、并用、并重;英语学科的 “思”是学习语言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英语教育 为思而教 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8-0105-01

1.中国英语教育思辨缺席表现

雅思官网公布2010年全球考试成绩数据,中国大陆考生平均5.6分, 考生阅读强写作弱。语言理解与产出反差表明,中国英语教育缺少语言思维训练,语言理解无法带动语言产出。

严峻的现实决定必须把培养语言能力和思辨能力结合,既提高语言能力,又不牺牲思辨能力的培养。

2.英语教育为思而教的价值取向

2.1英语学思结合的理论价值

儿童学母语的主要任务并非学一套语言符号,而是掌握语言符号背后的意义。如果学习外语仅意味着记住 “狗是dog、猫是cat”,即把外语语言符号与母语相关概念系统直接挂钩的话,并不能发展思维。外语学习本质决定 “学思”必须并行。英语是中学必修课,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学思”应当并重。

2.2英语学思结合的实践依据

任何语言都包含凝聚该民族生活实践的文化心理概念和认知体系的世界映象。英语课程是学思维的平台,学思结合是一种理性选择。

3.英语教育为思而教的实施策略

3.1为思而教的课程化策略

课程化策略是从宏观层面组织和规划课程,涵盖思维目标、阅读内容和评价理念三要素。

3.1.1 思维目标。语言创新思维目标是:通过英语文学阅读使学生形成基础思维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3.1.2 阅读内容。根据“开展文学阅读、扩大语言输入、注重体验学习、培养创新思维”的理念,基于“趣味性、可理解性、地道性、时代性、整体性”选材原则,选择以狭义文学作品为主,辅以知识性文章和新闻报道的阅读材料。

3.2 为思而教的教学化策略

3.2.1 课程实施建议。以课程化的思维目标、阅读内容和评价理念为依据,研制序列化教学大纲,详细制定每学期文学阅读实施计划,提前准备好文学阅读各类文本。

3.2.2 阅读指导建议。指导主动阅读,如理解作品大意、了解故事情节,遇到生词先猜测后查词汇注释或查词典,学会画横线、做标记、标序号、写评注等技巧。

3.3为思而教的教学活动策略

活动化策略是从微观层面阐释文学阅读 “文本问题化、问题思维化、思维活动化”的操作方法。

3.3.1文本问题化。文本问题化是以诱发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未知问题集驱动学生独立阅读、个性化理解文本。例如:

Whats the most interesting sentence/paragraph/chapter in the story? Why?

What does the author hope to express his/her feelings and opinions in the work?

回答问题用英语汉语均可,答案字数无硬性规定,旨在鼓勵表达个人观点和看法,暴露思维过程。

3.3.2问题思维化。问题思维化也是整体感知作品主旨要义、获得独特体验和直觉体悟的过程。

4.结语

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思维,英语教育不能旨在学生掌握了哪些特定语言知识,而应让学生运用思维技能进行理解与产出、形成自己的思维产品,使动词之 “思”转化为名词之 “思”。为思而教是价值取向和实施策略的高度统一。

参考文献:

[1]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J].外语界, 2010(1): 11-16.

[2]阮全友.构建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理论框架 [J].外语界,2012 (1):19-26.

猜你喜欢
英语教育价值取向
中职英语教学中对交互式英语口语的巧妙应用
中职新生英语教育之我见
大专院校英语教育的创新模式探讨
关于大学生价值取向变化的研究分析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