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台词违背合作原则的认知考察
——以周杰伦版《青蜂侠》中的台词为例

2017-12-28 09:24陈心远贺珊婷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布莱特加藤杂合

陈心远,贺珊婷,尹 健

(1.湖南信息学院公共课部,湖南长沙 410151;2.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 410205)

电影台词违背合作原则的认知考察
——以周杰伦版《青蜂侠》中的台词为例

陈心远1,贺珊婷1,尹 健2

(1.湖南信息学院公共课部,湖南长沙 410151;2.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 410205)

周杰伦版电影《青蜂侠》中存在73处违背合作原则的台词,较多违背方式、质、量原则,较少违背关联原则。在解读这些台词的过程中,被使用的认知操作有转喻、隐喻和隐转喻杂合,转喻被使用的次数最多,隐喻被使用次数略多于隐转喻杂合。

青蜂侠;电影台词;合作原则;认知考察

很多电影台词违背了格莱斯提出的合作原则,对这些台词的解读值得关注。在已有研究中,魏丽娟将合作原则应用于英文电影中的台词分析[1]。罗伟从概念隐喻、转喻视角,分析了影片《雨果》的叙事手法,探讨了起源域、目标域以及它们之间的映射关系[2]。包晗利用框架转移理论和标记象似观理论,分析了喜剧电影《泰囧》中的幽默现象[3]。遗憾的是,已有研究成果都没在一个固定文本中对违背合作原则的现象进行定量统计和相关分析。本文拟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周杰伦版电影《青蜂侠》中违背合作原则的台词进行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并尝试对相应台词进行认知解析。

一、理论基础

(一)合作原则

合作原则由格莱斯于1967年提出,该理论指出,在交际过程中,只有双方都秉持着合作的意愿,畅聊才能得以实现。合作原则包括四条次原则:质原则(不说自知虚假或缺乏证据的话),量原则(确保提供了足够的信息,且所提供的信息不超出听者所需),关联原则(确保所说的话和会话主题相关),方式原则(确保说话具体明了,避免晦涩、歧义,尽量做到简练,有条理)[4]P86-87。

(二)认知操作

1.转喻

概念转喻是一种认知操作/思维机制,其运行机制为利用某事物概念或事件概念中被人熟知的或易感知的元素来代替该事物概念或事件概念或其它元素,亦或是用某事物概念或事件概念来代替隶属于其的元素,二者间具有邻近性或相关性。

2.隐喻

修辞学将隐喻视为一种修辞方式,认知语言学则更多地将其视为一种认知操作/思维机制。Lakoff指出,隐喻的运作机制为借用相对熟悉的、具体的事物或事件去理解或说明相对陌生的、抽象的事物或事件,且二者之间存在相似性,前者一般为源域,后者多为目标域[5]P10。

3.隐转喻杂合

隐转喻杂合是一种杂合了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操作。

二、对《青蜂侠》电影台词违背合作原则类别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一)对违背合作原则类别的定性分析

1.违背质原则

布莱特:“你觉得我父亲这个人怎么样?”

加藤:“他人挺好。”

布莱特:“拜托,说实话。”

布莱特问加藤对于自己父亲的看法,加藤因考虑到评价对象为布莱特的父亲,故输出违背质原则的言语,即谎称其父亲人很好,但随后在布莱特的反复质疑和诱导下,加藤终于道出了其真实想法,即布莱特的父亲是个混蛋,这间接印证了加藤之前的言语输出违背了质原则。违背的理据是为了实现说话人的语用目的,即不得罪布莱特。

2.违背量原则

加藤:“现在,你喜欢你爸爸了?”

布莱特:“是的,他一点儿也不混蛋。好吧,他过去是个混蛋。但我们确实错怪他了。最后,他不是个混蛋……他是个‘同性恋’……一会儿再解释,好么?”

此对话发生在加藤于饭馆救出布莱特,被一群人追杀的时候,加藤在开车逃难之时,还淡定地询问起布莱特对其父亲的评价,布莱特的淡定略逊于加藤,在回答提问时表现得十分啰嗦,重点不突出。首先,他以“是的”回答了加藤的问题,然后,布莱特又提供了很多信息,但对于结论并未造成什么影响,可视为无用信息。布莱特提供了很多无用信息,超过了听者所需,违背了量原则,违背的理据是布莱特当时焦急、恐惧的内心活动影响了其言语输出。

3.违背关联原则

布莱特:“拜托,说实话。”

加藤:“他是我老板,没人喜欢自己的老板。”

布莱特:“别光说这些好听的,你不会得罪我的。尽管跟我说,堂堂正正的。”

加藤:“他有点混蛋。”

此对话衔接在违背质原则的那段对话后,布莱特欲获得加藤对其父亲的真实评价,但加藤的回复和布莱特的要求关联度不大,一句“他是我老板,没人喜欢自己的老板”并未与布莱特的要求关联起来,说明加藤有意避开布莱特的要求,主动违背了关联原则,违背的理据是为了实现说话人的语用目的,即不得罪布莱特。

4.违背方式原则

迈克:“这人是谁?”

布莱特:“这是我的哥们(男人)。”

加藤:“我不是你男人。”

编剧为了刻画出布莱特与加藤的“特殊关系”(事实上,两人并不存在这种关系),特意将布莱特的上述台词打磨得较晦涩,致使其存在歧义,加藤的回复更是为了强化听者的某种理解范式,实现编剧的语用目的,然而布莱特的这段台词却违背了方式原则。

(二)对违背合作原则类别的定量分析

对周杰伦版《青蜂侠》中违背合作原则的台词进行统计,发现这样的台词共73处,违背质原则、量原则、关联原则、方式原则的次数及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

表1 违背合作原则的次数及所占比例

在本研究中,因样本皆为周杰伦版《青蜂侠》中的台词,且经过两次语料分析(笔者一次,同行①一次),故采用的是SPSS中的配对T检验,配对T检验的对象为对同一样本进行两次测试后获得的两组数据,用以检查两次获取数据之间的差异显著程度。若p<0.05,则显著度高,若p≥0.05,则显著度低。同行分析的结果为违背合作原则的总数为75,违背质原则、量原则、关联原则、方式原则的次数分别为26、19、5、25。由表2可知,两组数据的相关系数极高,达到了0.983,且P =0.017 <0.05,即显著度高,表明两个数据相关度极高。由表3可知,p=0.638大于0.05,说明两组数据的差异性极其不显著,差异性极低。两组数据的差异性极低、相关性极高,证明我们的研究数据是可靠的。

表2 违背合作原则类别成对样本相关系数

表3 违背合作原则类别成对样本检验

基于数据分析,周杰伦版《青蜂侠》中台词较多违背方式、质、量原则,较少违背关联原则。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编剧为了渲染打斗时的紧张气氛,或为了刻画出主角、配角和反派的个性,多选择输出较晦涩的表达和重复输出已有信息,导致影片中多数台词违背了方式和量原则。影片中加藤与布莱特爱上同一名女性,为了向布莱特隐瞒事实,加藤多次撒谎,其言语必会较多地违背质原则。此外,毫无打斗经验的布莱特为了给自己壮胆并虚张声势,多次恐吓对手,这也无疑会导致违背质原则次数的增多。而影片中角色输出的言语往往和另一角色输出的言语或话题具有关联性,故相对而言,违背关联原则的台词较少。

三、对《青蜂侠》电影台词违背合作原则的认知解析

违背合作原则的电影台词多有言外之意,需要非直陈认知操作的参与。在对这些台词进行解析的过程中,涉及到三种认知操作:转喻、隐喻和隐转喻杂合,笔者将以认知操作为分类标准,对这些台词进行认知解析。

(一)对违背合作原则认知操作的定性分析

1.转喻

布莱特:“如果你还这样跟我讲话,加藤,我要揍扁你的。”

这段话发生在布莱特与加藤发生冲突时,但加藤擅长打斗,布莱特则对打斗一窍不通,他不是加藤的对手,布莱特也十分清楚这一事实,显然这番话违背了质原则,即说出了连自己都知道不是事实的言语。违背的理据是为了实现其语用目的,即在打斗前在气势上压倒对方。布莱特的言语激活了一个行为事件概念框架,该句中存在诸多元素,如行为“揍”,行为的结果“扁”等。此外,结合听者基于对客观事实的了解产生的相关评价,反映于框架内部,便是行为的评价“说话人不切实际,仅是虚张声势”。依靠框架,以框架代替隶属于此框架的元素的行为评价,认知操作为转喻,从而获得对此台词的解读产物,即意义“说话人不切实际,仅是虚张声势”。

布莱特:“我希望你能和我一起继续这段冒险。”

加藤:“我会和你一起继续的,但我不想触碰你。”

作为编剧,为了让一部喜剧电影更有笑料,会在违背方式原则的前提下对人物的言语进行细致刻画。这段对话中,布莱特仅是想表达自己欲与加藤继续合作,但英语中的go/come with sb.on adventure存在歧义,除了表达希望与某人继续合作外,还隐晦地表达出欲与某人携手走完人生旅程的意思。结合电影可知,布莱特并没有第二个意思,但这样的言语还是会让听者产生误解,这也是编剧想达到的效果。布莱特的言语激活了一个关于go/come with sb on adventure的语义范畴。该句中至少存在两个义项,依靠范畴,以一个义项“欲与加藤继续合作”代另一义项“想和加藤携手走完人生这场旅程”,认知操作为转喻。随即,获得对此台词的解读产物,即“想和加藤携手走完人生旅程”,这种误解产生了观众比较喜爱的基腐情节。

2.隐喻

布莱特:“你知道你是什么吗?一把活生生的瑞士军刀。”

加藤:“什么意思?”

布莱特:“一把你能够从中拔出很多小玩意的刀。当你觉得它就这么多功能时,一些新东西就会出现。这就是你。”

布莱特将加藤喻为一把瑞士军刀,这让加藤一开始捉摸不透布莱特想表达的内容。显然,布莱特的言语违背了方式原则,即其输出的言语较模糊、晦涩。违背的理据为实现说话人的语用目的,即想别出心裁地对加藤的形象进行刻画。在说话人心智中,事物概念框架“瑞士军刀”与事物概念框架“加藤”存在相似之处,在旁人以为它们已展现所有功能时,它们又会展现出新功能,带来新惊喜。接着,将“瑞士军刀”中具备相似性的上述元素映射至“加藤”中,也就使后者所具备的相似性元素凸显。最后,获得对此台词的解读产物,即意义“加藤总是能不断地带来新惊喜”,认知操作为隐喻。

加藤:“你知道玩弄大黄蜂的下场么?你要被蛰死了。”

加藤与布莱特在被黑帮围攻时,加藤为了显示出自己的信心以及安抚布莱特,输出这段言语,但加藤产出的是大黄蜂相关的事件,难免会给同样身处危险之中的布莱特造成疑惑,故违背了方式原则,违背的理据为编剧为了实现语用目的,即展现出喜剧配角应有的幽默、临危不乱的个性。在说话人即加藤心智中,行为事件概念框架“大黄蜂(因被玩弄)发动对玩弄者的攻击”,与行为事件概念框架“‘我’(因被欺辱)发动对欺辱者的攻击”存在相似之处。如行为皆为“攻击”,受事皆为“欺负施事的人”,行为原因皆为“被欺负”,行为结果为“受伤甚至死亡”等。将前者具备的相似性元素映射至后者中,导致后者所具备的相似性元素凸显。最后,获得对此台词的解读产物,即意义“我(加藤)将对欺辱我的人进行致命打击”,认知操作为隐喻。

3.隐转喻杂合

某黑帮老大:“你若想叱咤风云就得靠这些,而不光靠努力,也不光靠穿得像个迪斯科圣诞老人。”

这段言语出现于影片的第5分钟,编剧意图刻画出反派查德诺夫斯基凶狠可怕的形象。其中,“迪斯科圣诞老人”违背了方式原则,因该表达较隐晦,不利于听者理解。“迪斯科圣诞老人”是一个定中结构的名词短语,其限定成分为“迪斯科”,中心成分为“圣诞老人”,二者在解读过程中皆发生了概念内容的转换,故听者难以准确把握其中意义。在行为事件概念框架“跳迪斯科”中,施事为“人”,行为是“跳”,受事为“迪斯科”,施事的属性为“年纪大”②。依靠框架,以受事代施事的属性,认知操作为转喻,随即获得限定成分“迪斯科”的语义“年纪大”。中心成分“圣诞老人”表征了一个说话人心智中的事物概念框架,其中存在诸多与说话人心智中的“查德诺夫斯基”具有相似性的元素,如“胡须花白”“身材臃肿”“不会令人感到恐惧”等。接着,将前者具备的上述相似性元素映射至后者,导致了后者具备的相似性元素得以凸显,最后,获得对此台词的解读产物,即建构出意义“查德诺夫斯基的胡须花白,身材臃肿,不会让人感到恐惧”,认知操作为隐喻。综上可知,“迪斯科圣诞老人”解析的认知操作为隐转喻杂合,该表达的语义为“年纪较大、身材臃肿、不会令人感到恐惧的查德诺夫斯基”,用以讽刺、羞辱查德诺夫斯基。

(二)对违背合作原则认知操作的定量分析

违背合作原则的台词多蕴含了说话人的言外之意及语用目的,且台词的新义和新的语用功能的产生需要隐喻、转喻、隐转喻杂合的参与。在对本文收集的73个语料的解析中,转喻、隐喻、隐转喻杂合被使用的次数和所占比例见表4。同行分析的结果为:认知操作被使用的总次数为75。转喻、隐喻、隐转喻杂合被使用的次数分别为66、8、1。

表4 认知操作被使用的次数及其所占比例

表5 认知操作成对样本相关系数

由表5可知,两组数据的相关系数极高,达到了0.999,且P =0.028 <0.05,即显著度高,表明两组数据相关度极高。由表6可知,p=0.635大于0.05,说明两组数据差异性极其不显著,差异性极低。两组数据差异性极低、相关性极高,说明我们的研究数据是可靠的。

上述数据形成的动因可能为:转喻在认知操作中较基础和简单,只需定位好概念框架/知识结构,找到位于同一概念框架/知识结构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元素间的关联,或找到该概念框架/知识结构与隶属于其的某个(些)元素间的关系便可。相对转喻而言,隐喻便复杂得多,隐喻发生的前提是说话人或听者需通晓两个概念框架/知识结构,这便要求说话人或听者对两个框架内的元素具备较高的掌握程度,且能找出二者间具备相似性的元素,其复杂程度高于转喻。隐转喻杂合是转喻和隐喻的结合,复杂程度更高。三者操作复杂程度的排序为:转喻<隐喻<隐转喻杂合。人们的行为多是在省力原则的指导下完成的,省力原则指导着我们对隐喻、转喻、隐转喻杂合的选择,简单易上手的自然会被更多地使用,越复杂使用得越少。也就是说,说话人在产出言语时,会更多地使用转喻,其次为隐喻和隐转喻杂合。相应地,听者在理解时,为了保障理解的准确性,也只能和说话人所使用的认知操作保持一致,这便解释了为何在解读上述台词时,转喻是最常用的,隐喻次之,隐转喻杂合最少。

表6 认知操作成对样本检验

注释:

①该同行为第三作者的硕士研究生同学,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现就职于天津某高校。因其不愿透露自己的具体信息,故不予以更详尽的介绍。

②迪斯科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的一种舞曲,那个时代喜爱跳迪斯科的人到2011年年龄一般在50岁以上。

[1]魏丽娟.用合作原则分析英文电影原版经典台词[J].电影文学,2008,(16):63 -64.

[2]罗伟.《雨果》中的概念隐喻和转喻分析[J].电影文学,2013,(21):83 -84.

[3]包晗.电影《泰囧》中幽默因素的认知语言学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5.

[4]戴炜栋,何兆熊.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86-87.

[5]Lakoff,G.& M.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 [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3:10.

The Cognitive Analysis of the Changed Film Lines

CHEN Xin-yuan,HE Shan-ting,YIN Jian

There are seventy three lines breaking the cooperatiive principle in movie The Green Hornet which Jay Chou acted in.The uses of the words have mainly broken manner maxim,quality maxim and quantity maxim,and the expressions break relevant maxim less frequently.In analysis of the actor’s lines,this essay has adopted some cognitive operations,namely metonymy,metaphor and mixing metonymy with metaphor,among which metonymy is used mostly frequently,and much more frequently than the latter two operations.As for the latter two operations,metaphor is employed more than mixing metonymy with metaphor.

The Green Hornet;film lines;cooperative principle;cognitive analysis

H030

A

1009-5152(2017)04-0055-05

2017-11-0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历时和共时视角下英汉缩略语的认知及规范化研究”(17YJA740042);湖南省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专项课题“汉语网络缩略语规范化研究”(XYJ2015GB13)。

陈心远(1993— ),女,湖南信息学院公共课部助教,硕士;

贺珊婷(1984— ),女,湖南信息学院公共课部助教,硕士;

尹 健(1989— ),男,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硕士。

猜你喜欢
布莱特加藤杂合
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系统不育系材料选育中常见的育性分离及基因型判断
聋人家庭及高危夫妇耳聋基因筛查分析和生育指导
浅析英语文学汉译中杂合现象的成因
日媒追忆亲中政治家加藤纮一
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变形归类例析
著名围棋大师系列之十五
一生的情人
一生的情人
比尔·盖茨一生的柏拉图情人
比尔.盖茨一生的柏拉图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