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2017-12-28 20:24顾纯
卷宗 2017年34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有效性课堂教学

摘 要: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它的特征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以学生发展为取向的教学行为。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在三个环节上下功夫。首先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是提高有效性的基本手段;其次把学生分组合作学习,这是提高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最后是必要的练习和及时反馈,这是提高有效性的保障手段。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新课改形势下,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是课堂教学追求的永恒主题。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解释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习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本人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就如何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讨。

1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特征

在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个概念里,有两个关键词,即:教学和有效。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通过教学过程,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相对有效地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是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其主要特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

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是有效教学的基本价值和根本目的。有效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是衡量有效教学的根本标准。有效教学不仅关心学生的考试分数,而且关注学生体魄的健壮、情感的丰富和社会适应性的提升,使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具有全面性。

(二)以学生发展为取向的教学行为

传统的教学行为存在着教师“牵着学生走”,而不是“跟着学生走”的情况。而新的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教师“跟着学生走”。“跟着学生走”的教学决不是漫无目的的“放羊式”教学,也不是要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杂乱无序地、费时低效地学习。恰恰相反,有效教学应该是预设目标与生成性目标的辨证统一过程,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互融洽、相得益彰的过程,是系统掌握知识、高效学习的过程。一句话,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自身成长发展的过程。

2 实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手段

课堂教学有效性要求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实践证明,激发兴趣是调动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前提。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关键是要创设和生成有价值的情境和问题。

1.有效提问激发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向学生提出挑战性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巴尔扎克也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问题能激发学生不同类型的思维,营造学生跃跃欲试的氛围,体会解答后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的良好兴趣,促使他们自觉投入到对有关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探究与运用中去,这样才能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我在教授《廉颇蔺相如列传》时,将教学内容分为四个模块,并相应的设置一些问题去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解答:

第一,知识点的渗透。找出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理解它的含义。思考本文在选材、布局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有哪些特点?

第二,能力点的训练。领会史传作品在选材、布局和揭示人物性格方面的特点,提高阅读欣赏史传文学作品的能力。

第三,德育点的渗透。学习廉颇、蔺相如的为人,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哪些优秀的品质?

第四,美育渗透点。找出本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句段,并思考细节描写有什么好处?

有效提问“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观点的入场券,并能支持教师在学生的心理建构和课程内容之间搭建必要的桥梁”。正是这一桥梁的搭建,最终实现课堂的有效性。当然,教师设置问题时一定要联系教学内容把握最恰当的切入点。设置的问题要考虑:问题所及的知识范围和认知水平与学生实际是否相对应? 怎样才能激起学生积极的反应?学生感兴趣吗?问题是否能够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内通过探究获得圆满的解决?解决问题后学生能否生成新的认识?能否更深入地学习钻研教材?同时还应该注意语文各模块每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的内部结构和排列顺序,讲究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者之间的和谐性与整合性,明确对各目标的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的具体要求,使之具有层次性、递进性、明确性、可操作性、可测量性。一般而言,学生在课堂上对问题的积极反应,本身就说明问题引起了学生思维的兴趣,教师把握好教学的节奏,使其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逻辑,这样学生不仅享受到思维的快乐,教学的有效性也大大提高了。

2.朗读激发兴趣

正如叶圣陶所倡导的:“设身处地,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心不到,则情无共鸣。在教学中,优美的文章,要尽可能地运用各种手段,提高朗读效果。在教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时,我充满激情地读着,同时运用电脑,为诗词配上画面,再加上合适的音乐,学生们陶醉其中。不仅如此,我还让学生们在音乐声中个别读,小组读,让他们充分体会主席的革命豪情。几番朗读下来,提高了学生们学习诗词的兴趣,课文基本也能背下来了。

3.画面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技术特有的集声音、图片、视频于一体的特性,让学生的感官得到充分刺激,使学生享受“有声有色”的课堂,这样能够使语文课堂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如《荷塘月色》一课,作者向我们再现的是荷塘上的月色与月下的荷塘,对于没有见过荷花的学生来说,很难体会荷塘的美景,我就用多媒体把不同季节、不同角度的荷花展示出来,从视觉上感受荷花的美,然后让同学看文章,从中找出作者笔下的荷花,看看它们的美又表现在哪些地方。借助多媒体让学生突破时空亲自去领略“裊娜的荷花,羞涩的荷花,如明珠,如星星,如刚出浴的美人的荷花……”让他们在视觉上有一个鲜明的印象,感受到荷花的美。这样由于学生的“身临其境”,再回到课文阅读文本,从语言文字中感受荷花,进而体会作者寄予的情感就比较容易。多媒体教学还可以打破时代与国界的限制,让学生真正享受到跨时代、无国界的语文精神。例如,都德的《最后一课》,由于时代与国家的背景不同,仅凭教师的口述学生很难理解一个国家的母语对当地的人民民族情感有何重要意义,但是通过视频学生则可以深刻理解到一个国家的母语对这个民族的巨大影响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endprint

4.播放感人音乐,激发兴趣

借助音乐是渲染情境的一种重要手段,音乐和文字都能唤起学生心中的感受,调动以往的经验,重现某种场景或者感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善于把音乐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这样在语文教学中就真正实现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在这种联觉的通感中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讲到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时,我给学生们扩展了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让学生们感受即使在生命垂危的时候,母亲想到的还是自己的孩子。然后给他们放音乐,回忆母亲对自己关爱的事迹,让他们感受亲情,感受爱。最后,放歌曲《懂你》,让学生们在音乐声中提升对母爱的认识。

5.利用生活体验,激发兴趣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生活无处不语文。所以必须让生活呈现于课堂,让课堂回归于生活。新课改下,学生学习任务轻松,业余时间和节假日较多,我就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在节假日时举行各种有意思的、与语文相关的活动,并准备了很多小礼品吸引学生参与。如教师节的时候,让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或者边朗诵边表演,让学生自己去找与老师相关的文学作品。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在玩耍中增强了表达能力和语感,更丰富了他们对文学作品的认识。在教学《古都的秋》时,我就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入手,让学生撷取记忆里的温馨花絮,与大家分享印象中秋天美丽的景色及特点,再带着自己的认知走进古都的秋,感受文中诗意美、跃动美和灿烂美。这正如叶圣陶说的:“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

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和有效提问,激发兴趣,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达到了“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从而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分组合作学习,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手段,最终由“授之以鱼”走向“授之以渔”,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自己体悟方法,努力提高自己。因此,搞好小组建设、发挥好小组的作用,目前已成为使课堂“活”起来的关键之一。我把班级分成六个学习小组,每个组又设 A和 B 两个组,这样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充分参与活动,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机遇”,出于每个学生的学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各不相同,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将班里优秀学生分到各个小组中去,以使小组中学生很好地互动互补学习,把课堂有限的时间变成人人参与,个个思考,争抢发言的无限空问,以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例如在教学《鸿门宴》时,我就分小组以课本剧的形式展开。课前安排学生认真阅读,并提出具体要求:根据自己的想象,对课文进行大胆改编,可在不违背原意的基础上增加或删除部分内容;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个角色,并将其特点尽情展现出来;充分考虑故事特点,设计表演时的语气、神态、动作等;课堂上大家对表演点评、质疑,小组成员解释。为了能够准确把握故事的特点,大家反复阅读课文,讨论,修改,甚至请教老师,上网查资料……为了使自己的小组成为最优秀的,人人主动参与,甚至有的小组还自制了道具,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也做到了学科间的整合,更是收到了合作学习的高效。

(三)必要的练习和及时反馈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障手段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离不开训练,训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我认为新课结束后一定要或多或少由教师根据课堂实际、学生易错、考试实际等创造性地设计出一些练习题,它既可以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本堂课的学习情况,也可以起到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巩固作用。如教学《我有一个梦想》后,我根据这篇课文形式上的一大特点,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以“我有一个梦想”为开头,写一组排比句。完成后学生之间先交流,再由教师点评。以这样适当的练习设计来结束教学,既可巩固当堂知识,又可培养学生能力,还可减轻学生课后负担和方便教师查漏补缺,并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真可谓一举数得!由此可见,必要的练习是教师对教材和学生的“把脉”,所以训练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同时练的内容和难易也要适度。只有这样,才能检测出训练目标达到的程度,给予学生明确的指导,保障训练目的的达到。

总之,有效课堂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是教学中一种理想的追求。需要我们语文教师不断地去实践,去创新,去积累,要善于运用课堂教学技巧,把课堂还给学生,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倪文锦.问题与对策:语文教学有效性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1(09).

[2]冯英梅.浅析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方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09).

[3]李圣美.利用多媒體优势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1).

[4]刘子杰.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4(16).

[5]张冬梅.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20).

作者简介

顾纯(1974-),男,安徽霍邱人,安徽省霍邱县龙潭镇中心学校中学语文一级教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有效性课堂教学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