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摹仿说”与“反映论”的异同

2018-01-01 23:02徐寅迪
科学与财富 2017年30期
关键词:发展

徐寅迪

摘要:“反映论”和“摹仿说”是两种不同的学说,二者存在着诸多的差异,也有相似的观点。总体来说,“反映论”是“摹仿说”的发展和创新

关键词:摹仿说;反映论;发展

一、“摹仿说”和“反映论”的差异:

1、摹仿说:

摹仿说强调艺术要以现实生活为蓝本,要追求艺术的真实性,要用生活本来形式反映生活的本质。亚里士多德是“摹仿说”的代表人物,他的著作《诗学》完善了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文学“摹仿说”。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诗学》将摹仿的对象明确化:

柏拉图曾提出“理式摹仿”认为世界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理式世界”,“理式”世界是世界的本源,是最真实的,第二种是现实世界,现实世界是在摹仿“理式”世界,它的真实性在理式世界之下,但在艺术世界之上,是次一级的影子;第三种是艺术世界,艺术世界是对现实世界的摹仿,它的真实性又比现实世界要差,是更次一级的影子。所以,艺术是第三重摹仿(摹仿的摹仿)、第三重影子(影子的影子)。由于柏拉图把最高的真实规定在理式世界,所以物质世界、艺术世界对于理式世界的摹仿实质上便成为一种向的追求。

亚里士多德则与他的老师有不同的见解,他认为:文学摹仿的对象是“行动中的人”,这种人物不是静止中的人,无所事事的人,是在社会生活中从事着各种活动,因而与情节发展关联着的人。他的观点将理式世界省略,而把物质世界作为本原,摹仿只剩下艺术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再现,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观点,而柏拉图的观点是明显的唯心主义。

②文学摹仿具有真实性:

在柏拉图看来,文学艺术的摹仿是摹仿的摹仿,影子的影子,这样的艺术是不真实的。亚里士多德则认识到了事物的普遍与特殊的统一关系,他在《诗学》中提到:“写实这种活动比写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更被严肃对待;因为诗所描述的事具有普遍性,历史则叙述个别的事。所谓‘有普遍的事,指某一种人,按照可然规律或必然规律,会说话的事,会行的事…….” “普遍性”的意思是诗的世界里所发生的任何东西都是可能的或者必然的,甚至比历史都要真实,更具哲学意味。因此这些东西是真实的,即现实是真实的,换言之,模仿现实的世界也是真实的。这个观点和论据,有力的反击了柏拉图的“艺术摹仿不真实”。

2、反映論:

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认为,人的认识并不是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的消极的、被动的产物,而是在人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实践过程中产生的。

(1)不同的人,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对同一事物所产生的映象,随着处境的变幻而转移。因为人脑反映客观现实是主动的,其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反映的选择性。上述例子表明了,人的选择性不只取决于生物性,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人所处的社会关系。因为作为一个人,他要活下去,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因此,人的反映除了按他的生物状态来选择、来表现其主动性外,还要按他自己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来表现其主动性。

(2)尽管人的心理具有高度复杂的主观能动性,但归根到底,人的需要本身还是由客观决定的,不是主观任意的,主观能动性最终还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这表现在主观能动性能支配和调节人的行为活动,能动地反作用于客观事物,履行现实。这就是列宁所说的:“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通过实践经验的积累,就可透过所反映的现象揭露事物的本质,并通过实践把主观的反映见之于客观,以变革客观世界。有别于以往学说中的“单向决定论”(如世界观决定创作方法论,内容决定形式论,政治标准第一论,尽管它们也注意到反映主体的能动性问题,但没有摆脱客体决定论的逻辑框架),列宁这句话很好的阐释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他认为意识不仅仅是单向被产生的,而是一种辩证运动,即有可能回到现实、并反作用于现实的运动。列宁始终强调,事物、世界、环境等物质性存在是第一性的,而意识、思维的存在只是第二性的,后者作为一种被反映出来的映象,是由前者所决定的。这也是列宁对反映论的辩证(非单向)过程所做的形象又深刻的补充。

二、“反映论”是对“摹仿说”的继承与发展

(一)从“反映论”的代表人物列宁着手

列宁在《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提到过: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复写、摄影”与“摹仿”从意义上可以看出是很接近的。

从现有资料看,在8本《哲学笔记》中,列宁对黑格尔进行了精心研究,此外,还借助于拉萨尔的著作,延伸到了赫拉克利特的哲学,第8本则是直接研读了亚里斯多德的《形而上学》。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列宁的反映论是从恩格斯起步,逐渐向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靠拢、再向古希腊亚里斯多德和赫拉克利特的延伸。从理论上讲,黑格尔的“理念显现说”是一种广义的摹仿说,来源于柏拉图;而亚里士多德和赫拉克利特都是“摹仿说”的持有者和代表者。

由此可以看出,列宁的“反映论”,似乎都必须与古希腊的“摹仿说”结合起来。

(二)、从“反映”与“摹仿”二者的意义上看

反映:在英文中为reflection或mirror。前者指一个事物的反弹、回溯或返回,是动物有机体接受和回答客观事物刺激的机能,它表现为动物受到外界刺激时,能区分其性质并给以一定方式的回应。后者指镜像反射,即用镜子来映照物体,mirror就是“镜子”、“镜像”。因此,“反映”的本来意义的确与“镜中的映像”相关。正如列宁所说,反映就是复写、摄影、反映,或者“映像”。由此可以追溯到“摹仿说”。

摹仿:在英文中为Imitation或Copy。前者强调模拟,指个体感知别的动物或人的动作,并用物质的或观念的形式从事仿真。后者强调复制,即把对象不走样地再现出来。其结果便是仿造、映像、代表等。

由此可以看出,“反映”和“摹仿”两词本就是具有共源的。

(三)、“反映论”是对“摹仿说”的继承与发展

从上面对二者观点的介绍可以看出,柏拉图认为“艺术的摹仿”是不真实的,并把这种摹仿归结于对“理式”世界的摹仿,认为“理式”才是世界的本源。

亚里士多德在柏拉图的基础上发展了“摹仿论”,将“现实世界”看作世界的本源,文学艺术的摹仿实际上是摹仿现实世界中的人和事,他开创性地将人类的社会生活融入的“摹仿说”,并认为其占据着主导地位,从而将唯心主义“摹仿说”上升到唯物主义论。

列宁的“反映论”强调了主体在反映过程的能动作用,认为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将人的反映过程看作一个辩证的运动,从而又使其从机械唯心主义上升到了辩证唯物主义。endprint

猜你喜欢
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产前超声发展及展望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脱贫发展要算“大账”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身担重任 更谋长远发展
推进医改向纵深发展
谈发展
它会带来并购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