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调控中的货币政策探讨

2018-01-01 18:47韩鹏程
科学与财富 2017年30期
关键词:宏观调控金融危机

韩鹏程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国际经济得到迅速能够为发展同时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影响也逐渐成为全球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同时也缩短了了我国经济的调整的周期。货币政策是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手段之一,在经济周期产生重大变动的大环境下,货币政策工具的合理应用以及调控方法也随之发生改变。由此,探究我国货币政策工具近时期具体实施和效果,分析限制我国宏观调控下的货币政策手段实施的原因,从而对合理完善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上所起的作用,提高宏观调控的能力拥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宏观调控;货币手段;基础货币;金融危机

所谓的货币政策工具即央行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实施的各类策略方法。央行经过对这些政策工具进行使用,从而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到基础货币、货币供需、储备、利率和金融机构的信贷活动,进而达到货币政策实施的目标。当初,信贷规模是以一种强效的政策工具,其可以让央行对货币供给上的转变具有直接的影响力。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以及市场化的进步,信贷规模便成为了对货币政策有着直接影响的货币工具,其影响力度也逐渐的减小。08年宏调作用下,央行采展开了一系列的货币手段加强了对金融的影响,进而提高了对通胀的管理力度,对信贷结构进行实际进行了优化,稳定货币信贷增长幅度,维护金融体系的健康稳定的发展,然而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货币手段的调控效果以及对货币政策的调控方向出现相悖,进而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

一、货币手段以往的实践

自零八年以来,经济大环境下我国内部以及国际上经济金融形势瞬息万变、各种不确定因素愈发增多,我国根据各时期经济金融发展特色,综合实施货币手段,对货币政策的发展方向、关键和力度进行适度的把控,不但可以维护币值稳定,也可以推动了国民经济以稳健的状态发展进步。并且可以有效规避和缓解系统性金融风险,进一步构建科学合理的金融机制,增强金融体系整体对抗风险的能力。

首先是对存款准备基率进行调整,进而调节商业银行的资金储存,通过对货币基数的干预进而调整货币供应量。通常而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的调整会导致货币供应量受到极大的冲击,全国的信用总量都将大大的收缩,通常很少利用。

其次便是强化公开市场实施。公开市场的实施是央行接受和输出的基础货币、调节市场流动性的重要手段,拥有极强的变通性,并且不会对货币供应量的冲击力度小。虽然公开市场业务对基础货币有大量的回收,然而此种手段的关键性在于减小外汇对款项的占据而投放的基础货币,削减货币供应量由于“双顺差”升高对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有所影响。

除此以外,在市场经济处于发达状态的条件下,再贷款率和再贴现率的调整能够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在贷款上的利率,实现对调节市场利率的目的。

二、货币手段选择的偏好探究

所谓的法定存款准备金便是央行对商业银行规定存放在央行的货币款项。这种货币手段在国际上的使用上极少甚至没有,但是在我国因为外汇管理制度影响到央行不能完全确定基础货币的输入与输出,所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得以经常利用。我国在以往的3年的时间里,便将存款准备金率从14%大幅度升至17.5%,再次下调至15%,最终上调到17.5%。只在零八年一年的时期内进行了9次之多的调整。在此次宏观调控中,从理论上来看并不提倡对存款准备金手段上经常使用,此种情况一般是在其他两项手段未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上的次优选择。首先是我国利率未能形成市场化调节。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权利部门在利率上的调控是通过间接手段而不是直接手段,并且这些工具中拥有极强的灵活性的是公开市场操作。虽然我国在零四年对利率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改革,然而对于利率市场化上的货币经济体系未能彻底的构建起来。其次是央行在票据上的成本相对较高。这些年以来,因为外汇储备快速增长所造成的外汇在款项的转矩上过大的压力,央行在票据余额一项上近乎每个年度都成倍激增。除此之外,再贴现的行政性质较强。因为再贴现率属于主动性以外的货币政策,央行不能主动灵活地使用这一货币政策工具,调控效果不理想。

三、增强货币手段有效性的探究

首先是将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向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方向过渡。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以及该经济形态逐渐完善, 市场容量得以不断增加,央行在对金融资产所掌控的占比上的总体数量上的比例将有一定程度上的下降。这一时间段上,央行利用货币供应调节将得以调整经济主体活动的能力上将会呈现出下降的趋势。除此之外,我国目前的经济状态是在一个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国际市场经济接轨的过程中,因为经济的货币化、 分配结构发生改变、利率由市场调控方向转变、金融市场上的推进,各国在货币统计类型之间的区别程度逐渐不明确,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所起到的效果遭受到减弱,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逐渐成为市场经济上的关键点。

其次,对货币市场进行更强力度的推动发展。在货币市场结构的构建上逐渐完善,侧重于市场深化方面的研究,货币市场不可以单单向国有大型、 信用等级高的企业进行开放,还需要对数大多数的科技含量高的、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上的中小企业以及民营企业进行开放。一是有利于票据承兑、贴现等执行,提高票据在流动方面的特性;二是梳理清一、 二级市场之间的关系,提升二级市场建设方面的执行力上,强化票据在流动方面的性能以及市场容量;三是对利率结构的管理上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可以最大程度上的将利率的调节作用得以发挥出来;四是对市场法制建设的力度上加大,从而为票据市场建设出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除此之外,逐步对汇率体系进行建设从而形成良好的汇率机制进而逐步的完善。我国经济上目前的货币政策在實现经济的内部与外面之间的平衡中依然停留在一种平衡性极差的局面中的,不能讲有效性与独立性进行有机的融合,同时部分政策措施还拥有鲜明的短期活动特点。

结束语

伴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国际经济发展迅速尤其是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让全世界都为之惊叹。同时资产阶级的产物金融危机也给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国家为了应对这一风险加强了对经济上的控制便是国家在经济上的职能宏观调控。货币政策工具便是宏观调控中的一种对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吴鹤立,曾建中.货币政策在区域经济中传导效果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14.

[2]焦瑾璞.货币政策执行效果的地区差别分析[J].金融研究,2016,(5).

[3]孙明春.货币政策的困境[J].国际金融研究,2015,(1).

[4]蒋瑛琨,刘艳武,赵振全.货币渠道与信贷渠道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5,(5).endprint

猜你喜欢
宏观调控金融危机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新形势下创新完善国家粮食宏观调控
如何认识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
土地利用规划在房地产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探讨
宏观调控“三部曲”
北欧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宏观调控侧重于“稳增长”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把握好宏观调控政策走向
民生建设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